2017年,我馆在区委、区政府和湿地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推进群众路线,举办专题展览和特色活动,丰富研究成果,开展广泛交流,做好信息公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截至11月底,累计接待游客(含红学陈列馆)逾90万人次,团队200多批次。围绕“美丽西湖行动”主题,启动了“美丽西湖在行动”摄影大赛、“美丽西湖行动人人参与”巡回讲堂、组织采写《国家湿地》杂志专题报道、“美丽西湖行动”成果专题展览和承办中国城市学年会分论坛5项活动,并在日前都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围绕湿地和自然主题,举办了水母主题展、中国最美湿地场馆展、虫珀展和少儿绘画大赛获奖作品展等亲民展览,此外,五一期间我馆还组织了动漫卡通盛会,端午节举办了缝制香囊民俗活动、西溪名剧和五常十八般武艺展演,六一节开展了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植物手账活动,并在今年获得了杭州市先进科普教育基地荣誉,进一步提升了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打造文化名区、建设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作出积极的贡献。 回顾2017工作,我馆在创新展览内容,承办科普活动,增强馆藏实力,挖掘西溪人文历史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2018年我馆将继续围绕湿地主题,通过四个抓手,迎接新的挑战,将博物馆工作提升到新的层次,同时,做好相关信息公开工作。一是继续抓好各项专题展览和活动。根据前期调研的初步意向,抓紧确定明年展览的项目、时间和经费,做好展览配套相关讲座、活动和衍生品的开发,并考虑引进国外的展览;深化“绿色教育”品牌,将社会热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湿地、环保主题有效融合,拓展活动课程,同时,加强馆校互动合作,推进文明参观宣传工作进一步开展;组织好2018年绿色燎原科普营活动,通过与业内单位的积极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环保方式和理念,推介西溪湿地保护成果,达到互相学习取经的目的。二是做好藏品征集和文创产品开发。要把镇馆之宝的搜寻提上日程,首先是做好前期调研工作,一方面要组织相关专家及领导进行座谈,集思广益、理清思路,积极搜寻,另一方面是与国内知名的生物标本公司进一步开展交流和走访,对目前藏品市场的种类、数量和价目有更加充分的了解。通过细致深入的调研为后期择优选择镇馆之宝打下扎实的基础。除了藏品征集,明年我馆将加大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立足湿地,结合我馆自身特点,借鉴行业内成功的文创产品优势,与相关文创企业交流合作,争取能够打造出有我馆特色的文创系列产品。三是深入开展西溪文化研究和宣传。围绕既定目标,推进西溪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确保全书编纂工作既有“量”的保证,又有“质”的突破。同时,依托西溪学研究专家库,组织策划新书项目。西溪研究报告方面,推出有学术史料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报告专著和合集,为西溪现代保护和开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在数据库建设、课题项目和杂志出版方面,明年计划完成“中国湿地植物数据库”网站内容建设工作并正式上线,完成“西溪湿地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和“《纸游湿地》出版”项目,做好《国家湿地》6期的出版以及继续与《湿地科学与管理》杂志、《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开展合作。此外,立足博物馆的平台和窗口,开展形式多样的展演、讲座等活动,向市民推广普及湿地文化和西溪传统文化,明年计划继续举办西溪非遗展演10次,非遗文化讲座2次,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和手工教学2次,向社会推广西溪传统文化和国学文化的精髓。四是认真抓好湿地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做好会员单位的引进工作,增强专委会在业务、管理、文化、科研等各方面的优势。整理历次年度会议中包括科普宣传、人工讲解、陈列展览、多媒体使用等多方面的讲座和交流资料,供会员单位学习使用,或应需求邀请国内和国外专家开展现场讲座和交流。认真筹划明年年会工作内容,并就明年论文集出版集思广益,确认主题和写作方向。进一步推进湿地场馆建设标准的制定工作,为国内和国际湿地场馆的建设提供模板,全面提升专委会在国内和国际湿地行业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