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索引号
文号
公布日期
2018-02-07
公开方式
发布单位
统一编号
关于杭州市西湖区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18-02-07 09:27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西湖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同时迎来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战略部署,围绕“全力打造全面小康、全域美丽、全民幸福的首善之区”的总目标,坚持“想明白、干到底”,大力实施“五大行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全区财政总收入242.7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23亿元。2017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245.23亿元,同比增长10.77%,完成年初预期的10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98亿元,同比增长10.88%,完成年初预期的101.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市十三区县中总量排名第四、增幅排名第五,在六城区中总量和增幅均排名第二。
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2017年全区当年可用资金为58.18亿元,省市专款收入6.62亿元,加上累计结余8.51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57亿元(含调整预算后增加调入2.28亿元),全区累计可用资金80.88亿元。其中区本级累计可用资金63.29亿元,镇街累计可用资金17.59亿元。2.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财力
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017年全区总支出为74.13亿元,其中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28亿元(含调整预算增支2.28亿元),较年初预算48亿元增支2.28亿元,同比增长8%,为调整预算的100%。主要是增加区级产业基金注册资金1亿元,教育人才引进、扩充教师队伍及提高待遇增支4000万元,医疗卫生及其他民生保障政策提标扩面增支8800万元。镇支出2.32亿元,同比增长16.26%,为年初预算的116.05%。街道支出11.82亿元,同比增长14.78%,为年初预算的102.43%。省市专款支出9.7亿元(含上年结转支出3.11亿元)。
4.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结余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科目情况:公共安全支出4.44亿元,同比增长1.99%,为预算的98.91%;教育支出12.43亿元,同比增长15.69%,为预算的106.1%;科学技术支出2.93亿元,同比增长18.42%,为预算的114.3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433.09万元,同比增长20.21%,为预算的115.12%;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9.01亿元,同比增长21.13%,为预算的103.6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63亿元,同比增长10.67%,为预算的97.4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65亿元,同比减少0.08%,为预算的103.04%;农林水支出1.11亿元,同比减少29.91%,为预算的92.6%。
收支相抵,预计2017年全区财政滚存结余为6.75亿元,其中区本级滚存结余为2.92亿元、省市专款结转下年支出3889.91万元,镇街滚存结余为3.44亿元。根据预算法规定,区本级结余资金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加上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初结余1.12亿元,预计年末区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总额为4.04亿元,将安排用于2018年及以后年度预算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7年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2646.71万元,同比下降78.68%,为年初预算的170.76%。其中彩票公益金收入794.78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825.05万元、占用水域补偿费26.88万元。调入资金 2.28亿元,主要是向各建设平台收回的2015-2017年政府债券利息。
省市基金专款收入17.29亿元,其中17亿元为一次性因素。
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71亿元,同比增长177.05%,为年初预算的136.03%,主要是动用上年结余调增之江度假区行政划拨用地土地出让金支出1亿元。其中彩票公益金支出615.4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716.32万元、其他土地出让金支出1亿元、债券付息支出1.56亿元、债券发行费156.92万元。
省市基金专款支出17.29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16.5万元,同比下降22.79%,为年初预算的105.5%。
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0万元,同比增长11.18%,为年初预算的100%,主要是用于国有企业原事业退休人员补充生活费和活动费等支出。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4.32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82.94%,主要是增加2014年10月至2016年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清算收入。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04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71.36%,主要是增加2014年10月至2016年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清算支出。结余资金继续用于下一年度社保基金支出。
二、2017年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及财政主要工作
按照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决议和审查意见,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促改革,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聚焦财源,精准发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围绕兴财源、促转型,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平台,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持续优化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型经济结构。
1.收入质量持续向好。2017年,全区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4.74%,较上年提升0.4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75亿元,同比增长10.85%,占比高达88.7%,凸显税收主导地位,其中信息经济、文创产业、互联网金融行业成为我区经济增长新亮点。
2.优化产业平台建设。统筹5亿元,完成云栖小镇二期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配套,精准定位“云计算”产业核心,促进我区信息经济蓬勃发展。投入29.18亿元支持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建设,吸引蚂蚁金服等250余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入驻,率先打造全国首个区块链产业园区。投入6455万元,打造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区,招引中金公司、国药集团、浙银资本、普华资本等176家国内知名金融机构入驻,资金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对接城西科创大走廊整体规划,投入2.52亿元推动紫金港科技城建设,着力打造城西创新发展引擎。借助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区位优势,打造艺创小镇,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突出产业扶持导向。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投入2.34亿元扶持企业81家次,依托阿里云、数梦工场等行业龙头,促进以云计算、大数据应用为核心技术的企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文创产业,投入1.07亿元扶持企业89家次,促进影视文化、会展演艺等特色文创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投入1.62亿元扶持企业667家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0余家。积极响应省政府“凤凰行动”,投入资金2600万元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珀莱雅”、“财通证券”等13家企业在主板或新三板挂牌上市。
4.实施招才引智战略。坚持人才优先,以“高精尖缺”为导向,成功创建杭州市首批人才生态示范区。投入8.7亿元,推进西湖大学云栖校区建成开学,支持西湖大学全球引才,引进施一公、饶毅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918人,创新创业团队79个。加大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投入4223万元为2081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发放生活补贴。西湖区已成为各类高端人才集聚的新高地。
5.有效撬动社会资本。筹建总规模50亿元的政府产业基金,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我区实体经济发展。发挥政府创业引导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7.9亿元,已投资区内初创型企业13家,带动项目总投资额约1.8亿元。投入4000万元增加区担保中心注册资本金,提升融资担保能力,累计为区内566家中小企业担保融资13.2亿元。积极运用科技风险池,帮助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已为区内140余家企业直接融资5.32亿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6.协税护税成效显著。建立经济职能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协税护税工作联动,凝聚合力组织收入。组建协税护税专业队伍,集中走访企业超5000家次,提供“店小二”式的精准服务,全年共计转入异地纳税企业476家,累计产生税收7.1亿元。出台楼宇(总部)经济政策扶持办法,实施“协税护税”“招优引强”等四大工程,成功打造亿元楼18幢、千万元楼90幢,楼宇税收破百亿。
(二)民生为本,增进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围绕惠民生、促和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区民生支出51.9亿元,比上年增长9.46%,高于全区总支出增幅,切实保障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
1.全力支持优质教育。投入15亿元,用于转塘中学、大禹路实验中学、之江中学等29所学校建设,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以“名校+”模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助推教育管理机制改革,提升西湖教育品质内涵,投入教育资金16.65亿元,较上年增长9.39%,占区本级支出超三成。其中700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名师、名校长,逐步提高教师待遇水平,留住优质教育人才;设立4000万元西湖区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高水平发展,使之成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统筹4.3亿元,深化医疗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布局,支持之江医院、西湖二院等项目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购置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投入2800万元支持医疗战略合作体系建设,引入浙一医院等五家省市三甲医院,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增加辖区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获得感。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实施,落实108元/人签约补贴,全年签约量达23.59万人次,促进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新格局,为群众提供更好、更精、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3.营造敬老爱老新风。统筹5483万元,深化一体化养老服务机制,打造“十五分钟”为老服务生活圈。为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积极引入专业力量开展为老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达1500万元。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推进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项目进程,以五星级标准保障11个镇街综合性照料中心全覆盖,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托管,针对特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家庭医生、康复护理等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筹办重阳节敬老爱老大型文艺活动,表彰最美长者、最美养老护理员、最美爱老敬老家庭等587人(户),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人氛围,成功创建全省老年友好城区。
4.深化社会保障体系。统筹7.04亿元,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强化公共财政托底保障功能。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动态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1月起调高至每月917元,累计惠及低保户3.94万人次。关心关爱残障人群,实施重残和低保补贴政策,解决其生活、出行、创业就业等问题。财政托底1.57亿元,保障城乡居民享受养老和医疗保险政策。投入2937万元,开展就业创业项目,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高技能人才等实施补贴,提升社会就业率。统筹1.14亿元,多元化促进区域统筹、区县协作,充分发挥人才帮带和资金帮扶“两只手”的聚力作用。
5.保障平安西湖建设。投入6.72亿元,积极营造平安和谐社会环境。支持区综治中心、镇街“四个平台”建设,搭建“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进社会管理法制化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大科技强警,完善移动警务应用,建设以治安监控为基础的“雪亮工程”,建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支持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参与社区矫正力度,鼓励专业律师参与全区法制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全方面的法律援助服务。
6.实施幸福惠民工程。加大投入切实保障涉及教育、卫生、食品安全、交通出行等政府八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投入2251万元支持“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改造区行政服务中心和镇街分中心,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不动产交易、社会事务等四类审批事项全面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运用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确保35类惠民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共发放资金1.16亿元,惠及群众44.23万人次,为企为民服务效率持续提升。统筹15亿元,建成区文体中心,整合资源组建区传媒中心,有序推进三墩文体中心、之江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支持区文化馆、图书馆、湿地博物馆和弥陀寺文化公园免费开放,保障各类文体活动2300余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项目为纲,强化保障,打造美丽杭州样板
围绕抓项目、优环境,通过发挥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优势,积极稳妥推进投融资改革,规范PPP项目运作,全力保障美丽西湖建设行动。
1.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通过土地出让、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债券、城建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350亿元,有力保障城中村改造、小城镇整治、五水共治、美丽乡村、美丽家园、危旧房改造等重点民生项目。规范推进龙坞茶镇、保亭安置房、蒋村D04停车场库等PPP项目落地,并列入财政部PPP示范项目库。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之江污水处理厂、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等PPP项目顺利启动前期采购。
2.规范建设资金管理。相继出台《美丽西湖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西湖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控制标准》、《西湖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等制度。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核,全年共审核项目预结算资金达182亿元,核减不合理费用8亿元,提出各类审核意见建议1379条,确保建设资金规范高效使用。积极做好已建成项目的长效管理,出台城中村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转居物业改善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实行考核与奖补相结合,不断巩固提升项目建设整治成果。
3.保障项目有力推进。投入150亿元,实施35个村整村搬迁,拓展西湖经济发展空间。统筹15亿元,实施三墩、双浦片区13个村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土地流转、村庄整治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统筹10亿元,着力推进全区危旧房改造、美丽家园提升工程,打造西溪路景观大道。统筹20亿元,全力做好267个治水项目的资金保障和工程审核,顺利完成南北两大引水工程,全区“五水共治”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提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云谷小镇、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基础建设和发展环境。
4.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投入3.34亿元,支持8个入城口、城市道路、河道、公共绿地等市政基础设施日常养护工作,实行城中村专业化物业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投入4809万元,开展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处置管理,逐步实现垃圾清洁直运全覆盖。投入7000万元,支持三墩、双浦地区改善人居环境,补齐城乡一体化管理短板。
(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构建现代财政体系
围绕抓改革、强管理,通过完善财政管理机制,加强预算刚性约束,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依法行政、科学理财。
1.加强预算管理改革。全面统筹“四本预算”,定期清理结转结余资金,盘活存量1.19亿元,有效化解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矛盾;调整支出结构,倡导厉行节约应对财政紧平衡,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全区“三公”经费支出1690.91万元,较上年下降53.2%;加强国库现金管理,紧跟省市部署实行竞争性存放,全年增加利息收入2293万元,实现财政资金保值增值。推行非税收入一体化收缴管理,上线财政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累计缴款7.67万笔,全省首台公共支付自助机在我区投放使用,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
2.加强预算刚性约束。积极接受人大预算监督,进一步规范预算调剂管理;推行零基预算与项目库管理相结合模式,坚持“不入库不安排、入库后择优安排”原则;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全面推行财政网上支付,实现财政资金支付“零上门”,集中支付资金19.6万笔172.53亿元;完善预算执行进度考核通报机制,执行率与次年预算安排相挂钩,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加强政府风险防控。有效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已取得地方政府债券80亿元,节约融资成本逾2亿元。实行国有企业债务动态监管,合理制定化债计划,着力优化债务结构。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初步建立以四大国有集团为主平台的区属国企新架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向国有企业外派董监事,建立健全经营业绩考核机制,出台全面预算、工资性收入、货物服务采购等规章制度,规范国有企业运作,加强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监督管理。
4.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全年开展专项督查和绩效评估86家次,涉及政府投资项目、卫生医疗设备、民生保障资金、云计算产业政策等领域,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整改意见,充分应用检查结果,促进财政资金安排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实现代理机构网上采购信息备案、专家抽取、网上评标、中标及合同结果公示,全年政府采购金额5.02亿元,节约财政资金6763万元,节约率达14.51%。完善会计行业基础信息建设,建立代理记账机构名录库,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规范代理记账行为。加强财政自身建设,初步构建“1+8+X”内控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总体来看,2017年全区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改革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与困难挑战:一是伴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不断加大,收入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二是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边界有待厘清,区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需要进一步理顺完善;三是财政支持方式有待优化,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引导效应需要进一步放大;四是预算项目执行的均衡性、时效性有待提高,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底线意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8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区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想明白、干到底”,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为加快打造全面小康、全域美丽、全民幸福的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一)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和支出草案
1.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
全区2018年完成财政总收入预期269.75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138.58亿元,增长10%。
2.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草案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测算,2018年全区当年可用财力为67.04亿元,考虑支出增长需要,拟调入预算稳定基金1.11亿元,省市专款收入预计10亿元,加上上年省市专款结转支出3889.91万元、镇街滚存结余3.44亿元,全区累计可用财力为81.98亿元。其中区本级累计可用财力为61.89亿元,镇街累计可用财力为20.09亿元。
收支相抵后,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结余4.09亿元,均为镇街结余,另区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余2.93亿元。2018年拟安排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89亿元,其中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5亿元,实际增支1.22亿元、增长2.43%。镇支出2.68亿元,同比增长15.47%。街道支出13.32亿元,同比增长12.65%。省市专款支出预计10.39亿元。
(二)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2523.72万元,为上年的95.35%。其中彩票公益金收入2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2323.72万元。调入资金1.94亿元,主要是向各建设平台收回的债券利息。
省市基金专款收入预期20.08亿元,主要是2018年起土地出让收入核拨方式调整为财政转移支付方式。
2018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19亿元,为上年的80.80%。其中彩票公益金支出2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2323.72万元、债券付息支出1.93亿元、债券发行费用支出100万元。
省市基金专款支出预算20.08亿元。
(三)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期333.6万元,为上年的105.4%,主要为国有企业上交利润收入。
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545万元,为上年的495.45%,其中用于国有企业改革一次性支出450万元,动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安排211.4万元,其它用于国有企业原事业退休人员补充生活费、活动费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四)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
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期2.79亿元,为上年的64.62%。动用历年结余或财政补助资金5300万元。
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3.32亿元,为上年的82.1%。收支预算较上年下降,主要是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清算完成。
四、2018年重点收支政策和主要工作任务
2018年,我们将按照“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严守底线”的基本要求,精准施策,精准投入,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拓宽育财之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产业集群。以信息经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优质产业为引领,以云栖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白沙泉金融并购街区为支撑,加快紫金港科技城建设,打造高精尖产业集群,推进新兴产业崛起壮大和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强化资金引导。通过政府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促进优质资本、项目、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助力我区实体经济发展。优化企业服务。完善企业扶持政策体系,发挥协税护税作用,开展走楼访企,营造优越的发展环境,力争全年迁入企业500家以上,实现税收贡献7.5亿元。做强楼宇经济。推动特色楼宇发展,大力支持楼宇品质提升,培育领军型龙头企业,加快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打造西湖楼宇经济发展新高地,力争实现亿元楼20幢、千万元楼100幢,力争税收贡献110亿元。
(二)提升用财之效,优化民生保障体系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生保障体系,优先支持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事业发展。助推教育改革进程。支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名、优、特”教师的引进,组建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完善公办、民办互补的教育资源体系。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继续支持与省市重点医院合作办医,加快基层医疗机构设施标准化建设,夯实“医联体”发展基础。支持公共卫生安全建设,探索重点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长效管理模式。筑牢民生保障体系。支持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突出对城乡低保、残障人士、社会救助对象等困难群众的“托底”保障功能。加大投入落实22条敬老爱老新政,建立区、镇街、村社三级联动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村社助餐点等为老服务场所建设,提供医养护一体的健康养老服务。加快文体事业发展。支持基层文体设施提升改造,加快三墩文体中心建设,建成之江青少年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支持文体惠民服务体系、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打造特色文体活动品牌,提升文体事业软实力。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四个平台建设,增强社会治理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效能,确保社会平安稳定。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生态文明等方面投入比重,巩固城中村改造、小城镇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产业环境和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创新治财之策,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厘清财权事权责任边界。进一步完善区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明晰区本级与镇街财权事权,合理界定镇街支出责任,发挥财政管理体制正面引导作用,激发基层加快发展、自我发展的活力。探索特色小镇财政管理体制,助推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巩固深化国企改革成果。有效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充实国有资本支持国企发展,提高国企市场运营能力。规范国企经营管理,整合资源突出主业,控制管理层级,优化资产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按照“借、用、还”相统一原则,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高度重视并妥善做好去杠杆、防风险工作。继续规范推进PPP模式,优化公共产品供给方式。
(四)强化理财之责,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继续强化预算刚性约束。适时完善预算支出定额体系,规范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强部门预算调剂管理,定期通报预算执行进度,强化执行率考核。扩展预算项目库应用。依托信息化技术完善项目库,探索建立中长期财政规划,实施项目预算全周期动态跟踪管理,提升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50万元以上财政项目绩效目标评价库,逐步建立项目全覆盖、过程全跟踪、结果全应用的绩效管理体系,探索实施专项绩效监督评价。加大预算监督力度。将财政监督贯穿所有政府性资金运行全过程,规范支出行为,严肃财经纪律,积极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为建设美丽西湖保驾护航。
各位代表,做好2018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严格按照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决议和要求,自觉接受区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想明白、干到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名 词 解 释
一般公共预算
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政府的上缴收入。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出、对上级政府的上解支出、对下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根据《关于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通知》精神,自2016年11月1日起,暂停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
政府性基金预算
是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收支预算。
财政总收入
由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组成。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地方级次收入,中央财政收入为中央级次收入。根据《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26号)文件,从2016年5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增值税中央、地方分享比例调整5:5,暂定过渡期2-3年。
转移性收入
反映政府间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以及不同性质资金之间的调拨收入。包括:税收返还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调入资金、地方政府债券收入等。
转移性支出
反映政府间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以及不同性质资金之间的调拨支出。包括:税收返还支出、一般性转移支付支出、专项转移支付支出、调出资金、债券转贷支出等。
省市专款收入
是指省、市对我区的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和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指省、市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地方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事务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奖励或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是指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均衡地区之间的财力差距,不指定资金用途,由接受转移支付的地方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转移支付。
因目前省市财政未提前按支出科目下达下一年度的省市专款收入,我区在编列下年度预算时,一般只预计省市专款的收支总额。
调入资金
是指为平衡某类预算收支、从其他类型预算资金及其他渠道调入的资金。
存量资金及结余资金管理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要求,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充分释放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作用。遵循“摸清存量、分类处理,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管齐下、惩防并举”的原则,对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上级转移支付结转结余、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进行分类处置。同时加强预算周转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偿债准备金管理。
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资金(含从2015年起由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的结转结余资金),除权责发生制核算事项外,结转两年以上的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全部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各级政府基金预算结余资金原则上按有关规定继续专款专用。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的,应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每一项政府性基金结转资金规模不超过该项基金当年收入的30%。
预算稳定基金编制年度预算调入后的规模一般不超过当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5%。
民生支出
按浙江省财政厅统计口径,民生支出指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含住房保障支出)和农林水事务9个大类的支出。
“三公”经费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及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用车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包括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地方政府债券
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的地方政府债券。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山东省、北京市、江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岛市为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省(自治区、市)。自发自还是指试点地区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本地区政府债券发行、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机制。
根据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文件规定,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一般债务、专项债务两类。一般债务是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通过发行一般债券融资,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一般债务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项债务是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专项债务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是指各级财政通过超收或清理整合结余资金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
PPP模式
全称为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合作关系,是一种能使“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
国库集中收付
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其核心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所有财政性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财政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二是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主要财政支出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三是建立高效的预算执行机构,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
公务卡
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以及其它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日常公用、零星购买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及政府履职中所需的辅助性服务,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
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是由区政府专门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政策性基金。旨在通过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西湖区内初创期中小企业,支持我区企业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