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10-0/2015-11542 文号:
公布日期: 2020-11-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利局) 统一编号:
 
 
西湖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目  录

第一部分:“十二五”农业发展回顾 5

一、特色产业取得新成效 5

二、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治理 6

三、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改善 6

四、农业休闲产业转型升级 6

五、农村全域化整治全面启动 7

第二部分:“十三五”农业发展形势 7

一、发展机遇 7

(一)宏观政策环境日渐趋好 7

(二)区位优势明显 7

(三)悠久农耕文化和鲜明地域特色 8

(四)完备农业基础设施 8

二、面临挑战 8

(一)生产方式碎片化 8

(二)产业功能单一化 9

(三)农业政策瓶颈明显 9

第三部分:“十三五”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总体目标 10

第四部分:“十三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规划和重点支撑项目 10

一、发展重点区域 10

(一)“一带” 10

(二)“两区” 10

(三)“十园” 11

二、重点产业规划 11

(一)茶业 11

(二)水产 11

(三)蔬果 12

(四)景观农业 12

(五)农产品流通 12

(六)休闲农业 13

三、重点支撑项目 13

(一)以龙坞为中心的全域化整治项目 13

1、龙坞茶镇 13

2、西山森林公园 14

3、农村现代民宿业 14

(二)现代农业精品园 14

(三)双浦现代农业综合体 15

(四)西湖国际茶博城 15

第五部分:“十三五”农业发展政策保障措施 16

一、优化农业生产区空间利用 16

二、有序推动土地规模流转 16

三、加强农业引智和投资力度 16

四、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7

西湖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杭州市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区“十三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第一部分:“十二五”农业发展回顾

一、特色产业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期间,立足全区1.5万亩优质西湖龙井茶园和3.3万亩钱塘江水域资源,利用杭城近郊区位优势,扎实推进“152818”工程,加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两区”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成6200亩排灌便利的粮食功能区,1个省级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以及9个省级精品园。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完善了村社农产品监管协管员制度,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以及动物疫病的防控,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区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超过60%,农产品“三品”认证面积达到2.36万亩。全区积极发展茶叶、水产、蔬菜、花卉苗木和休闲观光(4+1)主导产业,五大主导产业收入占全部农业总收入的90%以上。2014年西湖龙井茶种植面积1.51万亩,采摘面积1.39万亩,产量455.24吨(绿茶414.96吨,红茶40.28吨),茶叶一产总产值5839万元,较2010年5092万元增加了747万元,增长14.67%。“西湖龙井”2010-2014年连续五年荣登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首,2011年成功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2012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全区农产品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西湖龙井),地理标志产品2个(西湖莼菜、九曲红梅),中国驰名商标4个,浙江名牌产品3个,浙江著名商标3个,杭州名牌产品3个,杭州著名商标4个。

二、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治理

“十二五”期间,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全区实施了温室甲鱼综合治理工程,区财政投入补助奖励资金2.3亿元,关停温室甲鱼养殖户760户,拆除温室及附属设施面积55.85万平方米,实现甲鱼生态化养殖7000余亩,年减排污水180万吨。2012年开展“三江二岸”畜禽养殖治理,关停畜禽养殖户191家,禁养家禽24.4万羽,生猪1.1万头,拆除畜禽养殖棚舍72605平方米,管理房9898平方米。2015年开展全域化畜禽禁养,关停畜禽养殖户350户,禁养家禽24.35万羽、生猪2.45万头、羊3919头、犬2880头、牛77头,拆除棚舍39312.47平方米、管理房95432.24平方米。推广农田测土配方、肥药双控农田面积5300多亩,实现了化肥、农药的限量增长,开展1.5万亩茶园全域统防统治。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基本杜绝了秸秆焚烧现象。

三、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改善

“十二五”期间,全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有序推进堤防加固、农村河道整治、闸站提升改造、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完成白茅湖、三阳、四号浦、倪家坝等11座泵站提升改造,除险加固珍珠庵、张前弄、青石桥等7座山塘,加固堤防9.4公里,完成农村河道整治52公里,改造农村地区防洪水闸35座和小型农田水利泵站28 座,新建(改造)田间沟渠84.4公里。通过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防洪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升了区域的防洪减灾能力。大力发展高效植保机械,积极推进养殖业、园艺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2014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0.5万千瓦。

四、农业休闲产业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全区已建成规模以上农业休闲观光园(点)和茶楼茶庄100余个,其中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6个、市级休闲观光园(点)14个、四五星级农家乐3家、三星级农家乐62家、风情小镇2个。2015年6月,云栖小镇、龙坞茶镇入选第一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农业主题休闲旅游业的规模和品质得以不断提升,在西山森林公园、外桐坞风情小镇等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业休闲产业集群。2011年以来,共接待游客量62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6.06亿元,年均增长16.3%。杭州西山森林公园于2012年1月正式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总面积1775.2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732.7公顷。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与保护,全面启动了林业休闲的发展。2012年至2014年森林公园旅游人数264万人次(含游步道进园人数1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07.9万元。

五、农村全域化整治全面启动

“十二五”时期,全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禀承“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工作方针,启动了农村环境全域化整治。根据《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全区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针对全区36个行政村223个自然村不同地形地貌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景观,同时加强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盖,改善提升农居环境,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部分:“十三五”农业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遇

(一)宏观政策环境日渐趋好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2004年至2015年连续十二个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围绕建设现代农业部署了一系列强农政策举措。国家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随着国家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以及城市国土利用日趋规范,对于全区农业来说,更加明确了农业主产区发展方向。

(二)区位优势明显

全区农业主要发展地域紧邻杭州城区。2014年杭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01.16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GDP排名第10位,全市常住人口为889.20万,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名列第20位。杭州市雄厚的经济、人才、资金、技术、市场优势,为全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杭州发达的城市经济,可以更好地反哺农业,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杭州城区为数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全区农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技术和人才保障。杭州高效的金融体系,为全区农业发展资金融通提供便捷。杭州庞大城区居民以及较高收入水平,为农产品尤其是高端精品提供了可靠的市场保证。

(三)悠久农耕文化和鲜明地域特色

作为吴越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经过长期农事耕作,西湖区农业拥有悠久的农业文化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享誉中外的西湖龙井茶,不仅为西湖区所独有,而且早已超越了茶叶本身,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元素,十八棵“御茶树”、“无茶不寺、无寺不茶”禅茶便是西湖龙井茶文化的生动写照。双浦镇铜鉴湖村所产莼菜,口感清香、富含胶质、营养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杭帮菜的重要原料,并远销韩国、日本和台湾,具有明显市场优势。

(四)完备农业基础设施

经过数十年持续投入和艰苦建设,全区形成了较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水利设施基本建设成型,可以有效抵御洪涝干旱灾害。农业生产结构中,基地农业和设施农业占了相当比重。在龙坞茶园种植、三墩和双浦蔬果生产、双浦水面养殖的核心区域,灌溉、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完备。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农业污染得到全面治理,基本实现了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理的全覆盖,有效保护了农业生产资源和生态环境。

二、面临挑战

(一)生产方式碎片化

全区农业用地碎片化现象严重,小农经营仍占据主体地位。全区农业经营方式中,农户自主分散经营比例高达52%,大户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和社会资本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占比分别为33%和15%。由于农地非农化带来的暴利,农民普遍失去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兴趣,大大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土地碎片化现象普遍。截止2014年底,全区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60167亩,家庭承包土地流转总面积28863亩,流转率47.97%,且100亩以上耕地流转面积占全部流转面积的22.64%。土地碎片化直接降低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相关配套设施不全,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难以达成。全区农业用地非农化现象严重,有近万亩农田用于非农产业或抛荒弃耕。

(二)产业功能单一化

农业产业生产功能凸显,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农业景观营造、农业休闲服务功能薄弱。农业产业收入结构单一,农业一产产值占据主体地位。在单一功能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农民经济投入大,经营风险大,且对原有产业模式易形成高度依赖。如虽历经十年禁限养,至2015年初全区仍保有1.5万头生猪和10万羽家禽的存栏规模。原有高污染的温室甲鱼养殖、畜禽养殖,虽经大力整治,但后续管控难度增大,存在较大的反弹风险。

(三)农业政策瓶颈明显

西湖区农业属于典型的都市农业,应紧紧依托杭城,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高质、高效、生态、休闲的现代农业。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全区农业应弱化农业的生产功能,注重发挥农业的生态、景观、休闲、养老、养生功能。但限于土地流转困难,以及农业设施用地、休闲旅游等配套服务用地难以解决,并且由于历年设施用地存量没有消化,无法新增配套用地指标,因此农业开发项目引进和农业基地生产、生活、休闲服务综合功能的拓展面临压力。此外,沿钱塘江休闲产业带因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用地政策瓶颈,休闲农业难以合法经营,经营户不敢投入提升设施。

第三部分:“十三五”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城市,打造美丽杭州”的总体要求,禀承“绿色、高效、安全、智慧”原则,构建现代农业综合体,实现全区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景观化、生态化、品牌化、集约化,积极拓展农业的生产、体验、景观、健康、养生等多维功能,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新农村建设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二、总体目标

坚持以景区化、标准化、职业化的新理念,融入“一、二、三”联动和生产、生态、生活复合发展的新内涵,导入农业传统、科技、创意和休闲的新文化,构建农耕地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配套的新平台。因地制宜引入社会资本规模流转集中经营、农户联合合作经营和土地入股、土地信托联合经营等发展新模式,加快发展西湖龙井九曲红梅为基础的都市慢生活农业产业带、双浦和三墩双桥水乡秀美田园为特色的市民体验农业综合示范区,使全区农村成为杭州生产示范、生态示范、科技示范的优质农产品生产新基地、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的新天地、市民养身体验的新家园。

根据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现有基础,“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十三五”期末实现农业总产值7.22亿元,期间年均增长2%;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0.66亿元,期间年均增长6%;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4941元,期间年均增长9%,快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具体发展指标详见附件1:西湖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指标表)。

第四部分:“十三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规划和重点支撑项目

一、发展重点区域

根据《杭州市“六个百万”农业基地建设规划》、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现代民宿业的实施意见》以及打造杭州市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要求,参照地理区位、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及风土民俗等因素,在全区现有产业布局的基础上予以科学规划与系统提升,实现“一带两区十园” 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区域布局。

(一)“一带”

留下、转塘、双浦沿西山山脉1.5万亩西湖龙井、九曲红梅茶园组成的优质名茶示范及西山森林公园生态林地构成的生态农(林)休闲产业带。

(二)“两区”

――仍保留农业产区的双浦农业综合功能区;

――杭州云谷规划的三墩双桥农业综合功能区。

以双浦、三墩双桥为核心区域,辐射发展龙坞地域,巩固提升“十二五”的“两区”建设成果,以茶产业生产加工、蔬果功能区生产、精品渔业为三大支柱产业,持续建设西湖特色的都市农业精品区。

(三)“十园”

在双浦镇东江嘴村元宝沙、兰溪口村、双灵村、英沙岛、长安沙;三墩镇华联村;转塘街道等地,重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形式多样、规模适度、农旅结合、功能综合的生态水产园、精品水产园、茶产业品牌园、精品水生植物园、娱乐休闲农业园、互联网+农业精品园、英沙岛农业园、九曲红梅文化园、智慧生态农业园、花海农业园等十大生态精品园,并以生态精品示范园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发展。

二、重点产业规划

规划的五大重点产业,不仅要发挥其生产功能,更要实现产业横向扩张与纵向延伸,通过农业的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将农业由“一次产业”升级为“第六产业”。

(一)茶业

统一规划和建设西湖龙井基地保护区茶园的水利设施、茶园道路及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在龙门岭、里花山、小桐坞及九曲岭等地,建立龙井群体种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区,并积极开展衰老茶树的提纯复壮。推广普及茶叶生态栽培技术(滴灌技术、施用有机肥、无害化病虫防治技术等),全面提升西湖龙井茶叶品质。重视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全区茶叶产业组织化水平,提升西湖龙井茶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建立“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科技协作”的品牌建设机制,巩固提高西湖龙井茶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充分发挥1.5万亩优质龙井茶基地优势,大力发展茶乡民宿、茶园观光、茶园养生、茶文化体验等茶主题休闲服务,满足社会日益个性化茶业需求。

(二)水产

紧紧围绕“生态、精品”核心理念,以双浦镇为主要基地,大力发展罗氏沼虾、生态甲鱼,以及乌鳢、河蟹等名特优生态养殖。发展智慧渔业,建立大数据和云计算,确定最佳养殖环境,对养殖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预警水产病虫害并精确控制用药量。创新水产养殖(包括生态水产养殖)渔业尾水污染治理技术。在有条件的稻田、莲田(茭白田),发展鱼鳖、鱼虾、鱼鳅等共生或稻鱼(鳖、虾、鳅)轮作养殖。在水产销售环节,逐步发展市民认养,构建水产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发展水产电商。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现从种苗、养殖、运输、加工到销售的全程质量追溯。严格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初级水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加大宣传、监控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蔬果

从日本、韩国农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城郊农业粮食生产功能持续弱化,但一直保留了蔬菜尤其是叶菜,以及特色水果生产功能。鉴于地理区位和城市功能需求,全区将稳定蔬菜和特色水果的生产,积极履行城郊农业“菜篮子”保障职能。重点发展设施蔬果和基地蔬果种植,大力推广杀虫灯、防虫网、膜下滴灌、基质栽培等生态栽培技术,注重蔬菜种植、采收机械的应用。建立并积极推广蔬菜和特色水果的标准体系,健全监测与追溯体系,重点监测产地环境、农药、化肥、地膜等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加强监测频率和处罚力度。适当发展市民认养菜园、市民认养果园。建立从生产基地到终端市场绿色通道,减少市场流通环节,降低蔬果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提高蔬果生产效益。

(四)景观农业

在保障农业生产功能的前提下,注重农业景观营造与发展。加强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区校协作,在农业景观营造中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园林元素,进一步完善农业景观统筹规划。在农业全产业链中,无论是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农业精品园农产品加工车间,还是农业休闲服务环境,树立“全域化景区”概念。通过农业景观创新创意,构建“处处农业皆风景”的意境。

(五)农产品流通

依托浙江省、杭州市及西湖区农业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发展壮大一批优质农业龙头企业,辅之以行业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区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除了生产功能,注重发挥现代农业精品园的展示、物流、电商诸功能,针对性研发保鲜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同时打造电子商务供应链平台。通过电商平台,农业龙头生产企业、现代农业精品园生产商和供应商,能够直接联通消费者,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加快农产品绿色物流建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

(六)休闲农业

按照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产业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据每个建设点相对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内容丰富、形制多样、多层次消费水平的农业休闲观光园(点)。“十三五”期间,创建25家休闲农业、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中省级示范点超过10家,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到2020年,全区休闲农业营业收入突破3亿元。全区形成以农业休闲观光园(点)、精品园为主要载体,以茶叶、特色水果、蔬菜、水产养殖等产业为依托,以文化与科技两大要素为支撑,重点打造文化创意休闲村、民宿度假生态村、民俗娱乐休闲村、生态农业休闲村、运动娱乐休闲村共五大类型特色村落,合理农业休闲观光景点的区域布局。围绕山水田园、绿道堤岸、民俗风情、创意农业等特色产品,完善饮食、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加大农业休闲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培育休闲农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休闲旅游品牌。

三、重点支撑项目

围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这一核心目标,围绕最关键、最薄弱、最急需的环节和领域,以基础设施、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为三大建设方向,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引领全区农业的发展,并为现代农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龙坞为中心的全域化整治项目

1、龙坞茶镇 

以对自然、对茶叶、对龙坞、对村镇的极大善意和敬畏,以开放的态度进行茶镇建筑和茶园景观的设计与创作,运用国际化的形式和材料语言传递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古朴、雅致与格调,建成后的龙坞茶镇更精致、更自然、更成熟,蕴含多元的茶业特质和茶文化元素。

2、西山森林公园

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制订森林公园管理规定,全面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各种旅游资源。定向培育森林,适度改造林相,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建设、完善森林保健游憩设施、森林消防设施、景区安全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积极保障生态公益林必要设施的建设用地指标,切实提升西山森林公园建设水平。

3、农村现代民宿业

通过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现代民宿业。在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中,实施“五个一工程”,即规划设计一张图到底、项目前期一揽子解决、工程项目一次性建设、村庄经营一次性特色、工作机制一体化推进。同时禀承“精品区块、精品村落”理念,营造村落特色景观,弘扬村落特色文化,建设村落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通过农村现代民宿业发展,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生态、旅游、人文资源和区位优势,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房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促进农产品销售,扩大农民就业,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2017年前,全区改造50个以上民宿户、打造5个以上示范点。通过现代民宿发展为乡村休闲观光创造条件,进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城乡统筹,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二)现代农业精品园

为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建设十大生态精品园,即:生态水产园(中得、祥海)、精品水产园(泗乡沼虾)、娱乐休闲农业园(海皇星生态乐园)、精品水生植物园(天景水生植物)、互联网+农业精品园(华联多肉植物)、沙岛农业园(英沙,长安沙)、茶产业品牌园(转塘)、九曲红梅文化园(聚芳永)、智慧生态农业园(绿城)、花海农业园(开元)等。以科技为引领,建设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形式多样、规模适度、农旅结合、功能综合的农业精品示范点(园)。

除生产功能外,积极拓展生态精品园区的农业休闲观光、教育培训、农产品销售、示范展览功能。园区建设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园林元素,提升改造产业园区自然景观,增加园区的可观赏度。根据已有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建设农事体验园、农技培训基地、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实践平台。农事体验园通过具体农事劳作的参与,体验农事劳作的艰辛,提升城市居民对农业的认知。农技培训基地以园区为主培训场地,开展各类农业技能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农技素质。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实践平台以“寓教于游、快乐学习”为主旨,向青少年普及农业基础知识,培养青少年热爱农业事业。

(三)双浦现代农业综合体

以现代农业综合体为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模式、新机制。以打造省级现代都市“田园小镇”和杭州市第六产业示范区为载体,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积极推进“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全面完成“三江两岸”整治、“四边三化”行动,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健全农村公交体系,完善农村生活环境。通过农业景观改造,提升沿路、沿河景观,改善沿江、沿山生态环境。注意农业产业整合,农业发展向适度规模化、高度集约化和绿色生态化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农业休闲旅游得到优化提升,双浦发展成为杭州城区主要农业休闲旅游目的地。通过产业融合升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第六产业”发展成为双浦支柱型产业。到“十三五”末,将双浦镇打造成为环境优美、产业兴盛,城镇宜居、生活富裕的省级现代都市“田园小镇”,成为杭州市发展第六产业示范区和城乡统筹示范区,争取成为杭州市和浙江省特色小镇培育和发展名录。

(四)西湖国际茶博城

在产业服务方面,西湖国际茶博城将打造权威的国际认证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建立龙井茶特色电子商务区,提供高效的电子商务平台;引入国内顶级茶叶专业研究机构,支持茶叶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引进全球先进的仓储物流系统,为商户提供标准化产品运输管理;建立国际茶价实时更新系统,为商户和顾客提供市场动态信息。将西湖国际茶博城打造成为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电子商务化的,集流通交易、茶事活动、文化旅游、终端运营、拍卖展示、仓储物流、科技研发、茶艺和茶餐厅体验、产业服务、茶企总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成为杭州首座国际性茶叶博览城。

第五部分:“十三五”农业发展政策保障措施

一、优化农业生产区空间利用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机制。由农业局牵头,会同西湖国土分局、西湖规划分局、西湖区科学技术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形成现代农业发展合力,做好农业生产区全域化规划,确保有序科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实现农业生产全域高效利用,形成完整农业空间布局规划。

二、有序推动土地规模流转

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积极引入工商资本,建立健全土地合作社等农业组织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土地规模流转,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开发和规模经营。土地规模流转,能有效制止土地非农化,也便于农田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更多农业建设用地以及配套设施用地。在土地政策方面,应适当保障规模农业和设施农业用地需求,有利于农业开发项目引进以及农业基地生产、生活、休闲服务综合功能的拓展。

三、加强农业引智和投资力度

现代农业是朝阳产业,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通过补贴、激励、柔性引进等手段,加大各类农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努力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农业投资力度。积极争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支持,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吸引和引导工商资本以股份制、独资经营或合作经营方式开发建设农业项目,积极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入股。重点做好大企业、大项目的引入工作,着力打造一至两个有规模、有影响力、综合示范效应好的亮点项目。

四、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和改革管理体制,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农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优化区域农业休闲产业发展环境,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科技、装备、人才、体制支撑。继续加大区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优先支持基础水利设施、公益林、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等重点项目的发展。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质量追溯、风险预警和应急反应处置体系,加强执法监管能力建设,整合农业执法监管职能,健全农业综合执法监管体系,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农业到“农业+互联网”,再到“互联网+农业”的升级。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促使“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的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附件1:西湖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指标表 

年份

指标

2010年

2014年

2015

年预

“十二五”期间(前四年)年均增长(%)

“十三五”期间计划

“十三五”期末面积计划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2015年

面积

(亩)

2020年

面积

(亩)

年均增长(%)

一、农业总产值(万元)

57719

63764

65358

2.52

66665

67998

69358

70746

72155

2.00

-

-

-

1、种植业

21406

21581

22380

0.20

23510

24631

25741

26843

27832

4.31

74209

71000

-0.88

蔬菜

7880

8562

8625

2.10

9133

9359

9630

9837

9861

1.94

35010

35000

0

花卉

5384

6434

6729

4.55

6850

7208

7460

7722

8002

3.96

870

1000

2.82

茶叶

5092

5839

6280

3.48

6782

7324

7909

8541

9224

7.99

15064

15000

0

粮食作物

3050

746

746

-29.67

745

740

742

743

745

0

6915

5000

-6.28

2、渔业

30578

35363

34302

3.70

33958

33619

33283

32950

32698

-0.94

30225

26000

-2.97

3、其他

5735

6820

8676

4.43

9197

9748

10334

10953

11625

6.03

16350

15000

-1.71

二、休闲农业及服务业(万元)

10864

18502

20574

14.24

22631

24895

27384

30122

33135

10.00

-

-

-

三、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亿元)

9.06

14.57

15.44

12.61

16.37

17.35

18.39

19.49

20.66

6.00

暂定

-

-

-

四、农民人均收入(元)

16611

26554

29209

12.44

31838

34703

37826

41230

44941

9.00

暂定

需根据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作相应调整

件2: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期限

(年)

建设地点

1

龙坞茶镇

以入选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为契机,精心规划,科学建设,营造浓郁茶业特色、多样茶文化元素、美丽茶乡风光的茶叶特色小镇。

5

龙坞

2

升级版美丽乡村

完善道路、环境等硬件设施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内涵。禀承“精品区块、精品村落”理念,选取五大类型特色村落,营造村落特色景观,弘扬村落特色文化,建设村落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助推全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4

有关街镇

3

西山森林公园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创建5A级景区的目标,理顺管理体制,在资金投入、建设用地指标予以政策倾斜,扩大公园建设内涵,提升公园管理服务水平。

4

有关镇街

4

农村现代民宿业

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生态、旅游、人文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沿江、沿路、沿山的农村现代民宿业,因地制宜构建内容丰富、形制多样、多层次消费水平的农业现代民宿业。2017年前,全区改造50个以上民宿户、打造5个以上示范点。

2

有关街镇

5

西湖国际茶博城

西湖国际茶博城着力打造发展具有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电子商务化的创新型专业市场。将建立权威的国际认证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开展提升茶叶品质专题研究,建立龙井茶特色电子商务区,提供标准化仓储物流服务,并及时为商户和顾客提供市场动态信息。

3

龙坞

6

生态精品园

规划建设十大生态精品园,即:生态水产园(中得、祥海)、精品水产园(泗乡沼虾)、娱乐休闲农业园(海皇星生态乐园)、精品水生植物园(天景水生植物)、互联网+农业精品园(华联多肉植物)、英沙农业园(英沙)、茶产业品牌园(转塘)、九曲红梅文化园(聚芳永)、智慧生态农业园(绿城)、花海农业园(开元)等。发挥精品园生产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拓展园区的农业休闲观光、教育培训、农产品销售、示范展览功能。

4

有关街镇

7

龙井茶群体种茶

种质资源保护区

大力推进龙井群体种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在龙门岭、里花山、小桐坞及九曲岭等地,建立龙井茶群体种种质资源保护区,并积极开展种质资源的提纯复壮,并在全区予以推广种植。

3

龙坞

8

双浦现代农业

综合体项目

占地规模10000亩,引入知名企业集团,打造以科技、创意两大引擎驱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一、二、三产联动”,集绿色生产、科技集成、休闲旅游、创新实验、综合培训、示范带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实践探索农业产业升级新模式,全面提升西湖区都市农业发展档次与水平,树立城乡统筹建设新样板,形成杭州城市发展新名片。

5

双浦

 

索引号

文号

公布日期

2020-11-30

公开方式

发布单位

统一编号

西湖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0-11-30 14:59

浏览次数:

目  录

第一部分:“十二五”农业发展回顾 5

一、特色产业取得新成效 5

二、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治理 6

三、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改善 6

四、农业休闲产业转型升级 6

五、农村全域化整治全面启动 7

第二部分:“十三五”农业发展形势 7

一、发展机遇 7

(一)宏观政策环境日渐趋好 7

(二)区位优势明显 7

(三)悠久农耕文化和鲜明地域特色 8

(四)完备农业基础设施 8

二、面临挑战 8

(一)生产方式碎片化 8

(二)产业功能单一化 9

(三)农业政策瓶颈明显 9

第三部分:“十三五”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总体目标 10

第四部分:“十三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规划和重点支撑项目 10

一、发展重点区域 10

(一)“一带” 10

(二)“两区” 10

(三)“十园” 11

二、重点产业规划 11

(一)茶业 11

(二)水产 11

(三)蔬果 12

(四)景观农业 12

(五)农产品流通 12

(六)休闲农业 13

三、重点支撑项目 13

(一)以龙坞为中心的全域化整治项目 13

1、龙坞茶镇 13

2、西山森林公园 14

3、农村现代民宿业 14

(二)现代农业精品园 14

(三)双浦现代农业综合体 15

(四)西湖国际茶博城 15

第五部分:“十三五”农业发展政策保障措施 16

一、优化农业生产区空间利用 16

二、有序推动土地规模流转 16

三、加强农业引智和投资力度 16

四、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7

西湖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杭州市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区“十三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第一部分:“十二五”农业发展回顾

一、特色产业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期间,立足全区1.5万亩优质西湖龙井茶园和3.3万亩钱塘江水域资源,利用杭城近郊区位优势,扎实推进“152818”工程,加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两区”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成6200亩排灌便利的粮食功能区,1个省级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以及9个省级精品园。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完善了村社农产品监管协管员制度,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以及动物疫病的防控,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区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超过60%,农产品“三品”认证面积达到2.36万亩。全区积极发展茶叶、水产、蔬菜、花卉苗木和休闲观光(4+1)主导产业,五大主导产业收入占全部农业总收入的90%以上。2014年西湖龙井茶种植面积1.51万亩,采摘面积1.39万亩,产量455.24吨(绿茶414.96吨,红茶40.28吨),茶叶一产总产值5839万元,较2010年5092万元增加了747万元,增长14.67%。“西湖龙井”2010-2014年连续五年荣登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首,2011年成功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2012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全区农产品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西湖龙井),地理标志产品2个(西湖莼菜、九曲红梅),中国驰名商标4个,浙江名牌产品3个,浙江著名商标3个,杭州名牌产品3个,杭州著名商标4个。

二、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治理

“十二五”期间,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全区实施了温室甲鱼综合治理工程,区财政投入补助奖励资金2.3亿元,关停温室甲鱼养殖户760户,拆除温室及附属设施面积55.85万平方米,实现甲鱼生态化养殖7000余亩,年减排污水180万吨。2012年开展“三江二岸”畜禽养殖治理,关停畜禽养殖户191家,禁养家禽24.4万羽,生猪1.1万头,拆除畜禽养殖棚舍72605平方米,管理房9898平方米。2015年开展全域化畜禽禁养,关停畜禽养殖户350户,禁养家禽24.35万羽、生猪2.45万头、羊3919头、犬2880头、牛77头,拆除棚舍39312.47平方米、管理房95432.24平方米。推广农田测土配方、肥药双控农田面积5300多亩,实现了化肥、农药的限量增长,开展1.5万亩茶园全域统防统治。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基本杜绝了秸秆焚烧现象。

三、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改善

“十二五”期间,全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有序推进堤防加固、农村河道整治、闸站提升改造、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完成白茅湖、三阳、四号浦、倪家坝等11座泵站提升改造,除险加固珍珠庵、张前弄、青石桥等7座山塘,加固堤防9.4公里,完成农村河道整治52公里,改造农村地区防洪水闸35座和小型农田水利泵站28 座,新建(改造)田间沟渠84.4公里。通过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防洪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升了区域的防洪减灾能力。大力发展高效植保机械,积极推进养殖业、园艺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2014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0.5万千瓦。

四、农业休闲产业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全区已建成规模以上农业休闲观光园(点)和茶楼茶庄100余个,其中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6个、市级休闲观光园(点)14个、四五星级农家乐3家、三星级农家乐62家、风情小镇2个。2015年6月,云栖小镇、龙坞茶镇入选第一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农业主题休闲旅游业的规模和品质得以不断提升,在西山森林公园、外桐坞风情小镇等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业休闲产业集群。2011年以来,共接待游客量62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6.06亿元,年均增长16.3%。杭州西山森林公园于2012年1月正式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总面积1775.2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732.7公顷。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与保护,全面启动了林业休闲的发展。2012年至2014年森林公园旅游人数264万人次(含游步道进园人数1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07.9万元。

五、农村全域化整治全面启动

“十二五”时期,全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禀承“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工作方针,启动了农村环境全域化整治。根据《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全区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针对全区36个行政村223个自然村不同地形地貌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景观,同时加强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盖,改善提升农居环境,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部分:“十三五”农业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遇

(一)宏观政策环境日渐趋好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2004年至2015年连续十二个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围绕建设现代农业部署了一系列强农政策举措。国家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随着国家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以及城市国土利用日趋规范,对于全区农业来说,更加明确了农业主产区发展方向。

(二)区位优势明显

全区农业主要发展地域紧邻杭州城区。2014年杭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01.16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GDP排名第10位,全市常住人口为889.20万,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名列第20位。杭州市雄厚的经济、人才、资金、技术、市场优势,为全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杭州发达的城市经济,可以更好地反哺农业,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杭州城区为数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全区农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技术和人才保障。杭州高效的金融体系,为全区农业发展资金融通提供便捷。杭州庞大城区居民以及较高收入水平,为农产品尤其是高端精品提供了可靠的市场保证。

(三)悠久农耕文化和鲜明地域特色

作为吴越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经过长期农事耕作,西湖区农业拥有悠久的农业文化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享誉中外的西湖龙井茶,不仅为西湖区所独有,而且早已超越了茶叶本身,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元素,十八棵“御茶树”、“无茶不寺、无寺不茶”禅茶便是西湖龙井茶文化的生动写照。双浦镇铜鉴湖村所产莼菜,口感清香、富含胶质、营养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杭帮菜的重要原料,并远销韩国、日本和台湾,具有明显市场优势。

(四)完备农业基础设施

经过数十年持续投入和艰苦建设,全区形成了较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水利设施基本建设成型,可以有效抵御洪涝干旱灾害。农业生产结构中,基地农业和设施农业占了相当比重。在龙坞茶园种植、三墩和双浦蔬果生产、双浦水面养殖的核心区域,灌溉、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完备。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农业污染得到全面治理,基本实现了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理的全覆盖,有效保护了农业生产资源和生态环境。

二、面临挑战

(一)生产方式碎片化

全区农业用地碎片化现象严重,小农经营仍占据主体地位。全区农业经营方式中,农户自主分散经营比例高达52%,大户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和社会资本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占比分别为33%和15%。由于农地非农化带来的暴利,农民普遍失去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兴趣,大大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土地碎片化现象普遍。截止2014年底,全区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60167亩,家庭承包土地流转总面积28863亩,流转率47.97%,且100亩以上耕地流转面积占全部流转面积的22.64%。土地碎片化直接降低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相关配套设施不全,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难以达成。全区农业用地非农化现象严重,有近万亩农田用于非农产业或抛荒弃耕。

(二)产业功能单一化

农业产业生产功能凸显,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农业景观营造、农业休闲服务功能薄弱。农业产业收入结构单一,农业一产产值占据主体地位。在单一功能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农民经济投入大,经营风险大,且对原有产业模式易形成高度依赖。如虽历经十年禁限养,至2015年初全区仍保有1.5万头生猪和10万羽家禽的存栏规模。原有高污染的温室甲鱼养殖、畜禽养殖,虽经大力整治,但后续管控难度增大,存在较大的反弹风险。

(三)农业政策瓶颈明显

西湖区农业属于典型的都市农业,应紧紧依托杭城,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高质、高效、生态、休闲的现代农业。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全区农业应弱化农业的生产功能,注重发挥农业的生态、景观、休闲、养老、养生功能。但限于土地流转困难,以及农业设施用地、休闲旅游等配套服务用地难以解决,并且由于历年设施用地存量没有消化,无法新增配套用地指标,因此农业开发项目引进和农业基地生产、生活、休闲服务综合功能的拓展面临压力。此外,沿钱塘江休闲产业带因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用地政策瓶颈,休闲农业难以合法经营,经营户不敢投入提升设施。

第三部分:“十三五”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城市,打造美丽杭州”的总体要求,禀承“绿色、高效、安全、智慧”原则,构建现代农业综合体,实现全区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景观化、生态化、品牌化、集约化,积极拓展农业的生产、体验、景观、健康、养生等多维功能,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新农村建设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二、总体目标

坚持以景区化、标准化、职业化的新理念,融入“一、二、三”联动和生产、生态、生活复合发展的新内涵,导入农业传统、科技、创意和休闲的新文化,构建农耕地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配套的新平台。因地制宜引入社会资本规模流转集中经营、农户联合合作经营和土地入股、土地信托联合经营等发展新模式,加快发展西湖龙井九曲红梅为基础的都市慢生活农业产业带、双浦和三墩双桥水乡秀美田园为特色的市民体验农业综合示范区,使全区农村成为杭州生产示范、生态示范、科技示范的优质农产品生产新基地、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的新天地、市民养身体验的新家园。

根据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现有基础,“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十三五”期末实现农业总产值7.22亿元,期间年均增长2%;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0.66亿元,期间年均增长6%;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4941元,期间年均增长9%,快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具体发展指标详见附件1:西湖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指标表)。

第四部分:“十三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规划和重点支撑项目

一、发展重点区域

根据《杭州市“六个百万”农业基地建设规划》、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现代民宿业的实施意见》以及打造杭州市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要求,参照地理区位、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及风土民俗等因素,在全区现有产业布局的基础上予以科学规划与系统提升,实现“一带两区十园” 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区域布局。

(一)“一带”

留下、转塘、双浦沿西山山脉1.5万亩西湖龙井、九曲红梅茶园组成的优质名茶示范及西山森林公园生态林地构成的生态农(林)休闲产业带。

(二)“两区”

――仍保留农业产区的双浦农业综合功能区;

――杭州云谷规划的三墩双桥农业综合功能区。

以双浦、三墩双桥为核心区域,辐射发展龙坞地域,巩固提升“十二五”的“两区”建设成果,以茶产业生产加工、蔬果功能区生产、精品渔业为三大支柱产业,持续建设西湖特色的都市农业精品区。

(三)“十园”

在双浦镇东江嘴村元宝沙、兰溪口村、双灵村、英沙岛、长安沙;三墩镇华联村;转塘街道等地,重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形式多样、规模适度、农旅结合、功能综合的生态水产园、精品水产园、茶产业品牌园、精品水生植物园、娱乐休闲农业园、互联网+农业精品园、英沙岛农业园、九曲红梅文化园、智慧生态农业园、花海农业园等十大生态精品园,并以生态精品示范园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发展。

二、重点产业规划

规划的五大重点产业,不仅要发挥其生产功能,更要实现产业横向扩张与纵向延伸,通过农业的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将农业由“一次产业”升级为“第六产业”。

(一)茶业

统一规划和建设西湖龙井基地保护区茶园的水利设施、茶园道路及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在龙门岭、里花山、小桐坞及九曲岭等地,建立龙井群体种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区,并积极开展衰老茶树的提纯复壮。推广普及茶叶生态栽培技术(滴灌技术、施用有机肥、无害化病虫防治技术等),全面提升西湖龙井茶叶品质。重视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全区茶叶产业组织化水平,提升西湖龙井茶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建立“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科技协作”的品牌建设机制,巩固提高西湖龙井茶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充分发挥1.5万亩优质龙井茶基地优势,大力发展茶乡民宿、茶园观光、茶园养生、茶文化体验等茶主题休闲服务,满足社会日益个性化茶业需求。

(二)水产

紧紧围绕“生态、精品”核心理念,以双浦镇为主要基地,大力发展罗氏沼虾、生态甲鱼,以及乌鳢、河蟹等名特优生态养殖。发展智慧渔业,建立大数据和云计算,确定最佳养殖环境,对养殖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预警水产病虫害并精确控制用药量。创新水产养殖(包括生态水产养殖)渔业尾水污染治理技术。在有条件的稻田、莲田(茭白田),发展鱼鳖、鱼虾、鱼鳅等共生或稻鱼(鳖、虾、鳅)轮作养殖。在水产销售环节,逐步发展市民认养,构建水产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发展水产电商。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现从种苗、养殖、运输、加工到销售的全程质量追溯。严格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初级水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加大宣传、监控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蔬果

从日本、韩国农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城郊农业粮食生产功能持续弱化,但一直保留了蔬菜尤其是叶菜,以及特色水果生产功能。鉴于地理区位和城市功能需求,全区将稳定蔬菜和特色水果的生产,积极履行城郊农业“菜篮子”保障职能。重点发展设施蔬果和基地蔬果种植,大力推广杀虫灯、防虫网、膜下滴灌、基质栽培等生态栽培技术,注重蔬菜种植、采收机械的应用。建立并积极推广蔬菜和特色水果的标准体系,健全监测与追溯体系,重点监测产地环境、农药、化肥、地膜等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加强监测频率和处罚力度。适当发展市民认养菜园、市民认养果园。建立从生产基地到终端市场绿色通道,减少市场流通环节,降低蔬果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提高蔬果生产效益。

(四)景观农业

在保障农业生产功能的前提下,注重农业景观营造与发展。加强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区校协作,在农业景观营造中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园林元素,进一步完善农业景观统筹规划。在农业全产业链中,无论是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农业精品园农产品加工车间,还是农业休闲服务环境,树立“全域化景区”概念。通过农业景观创新创意,构建“处处农业皆风景”的意境。

(五)农产品流通

依托浙江省、杭州市及西湖区农业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发展壮大一批优质农业龙头企业,辅之以行业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区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除了生产功能,注重发挥现代农业精品园的展示、物流、电商诸功能,针对性研发保鲜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同时打造电子商务供应链平台。通过电商平台,农业龙头生产企业、现代农业精品园生产商和供应商,能够直接联通消费者,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加快农产品绿色物流建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

(六)休闲农业

按照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产业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据每个建设点相对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内容丰富、形制多样、多层次消费水平的农业休闲观光园(点)。“十三五”期间,创建25家休闲农业、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中省级示范点超过10家,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到2020年,全区休闲农业营业收入突破3亿元。全区形成以农业休闲观光园(点)、精品园为主要载体,以茶叶、特色水果、蔬菜、水产养殖等产业为依托,以文化与科技两大要素为支撑,重点打造文化创意休闲村、民宿度假生态村、民俗娱乐休闲村、生态农业休闲村、运动娱乐休闲村共五大类型特色村落,合理农业休闲观光景点的区域布局。围绕山水田园、绿道堤岸、民俗风情、创意农业等特色产品,完善饮食、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加大农业休闲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培育休闲农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休闲旅游品牌。

三、重点支撑项目

围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这一核心目标,围绕最关键、最薄弱、最急需的环节和领域,以基础设施、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为三大建设方向,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引领全区农业的发展,并为现代农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龙坞为中心的全域化整治项目

1、龙坞茶镇 

以对自然、对茶叶、对龙坞、对村镇的极大善意和敬畏,以开放的态度进行茶镇建筑和茶园景观的设计与创作,运用国际化的形式和材料语言传递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古朴、雅致与格调,建成后的龙坞茶镇更精致、更自然、更成熟,蕴含多元的茶业特质和茶文化元素。

2、西山森林公园

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制订森林公园管理规定,全面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各种旅游资源。定向培育森林,适度改造林相,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建设、完善森林保健游憩设施、森林消防设施、景区安全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积极保障生态公益林必要设施的建设用地指标,切实提升西山森林公园建设水平。

3、农村现代民宿业

通过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现代民宿业。在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中,实施“五个一工程”,即规划设计一张图到底、项目前期一揽子解决、工程项目一次性建设、村庄经营一次性特色、工作机制一体化推进。同时禀承“精品区块、精品村落”理念,营造村落特色景观,弘扬村落特色文化,建设村落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通过农村现代民宿业发展,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生态、旅游、人文资源和区位优势,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房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促进农产品销售,扩大农民就业,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2017年前,全区改造50个以上民宿户、打造5个以上示范点。通过现代民宿发展为乡村休闲观光创造条件,进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城乡统筹,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二)现代农业精品园

为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建设十大生态精品园,即:生态水产园(中得、祥海)、精品水产园(泗乡沼虾)、娱乐休闲农业园(海皇星生态乐园)、精品水生植物园(天景水生植物)、互联网+农业精品园(华联多肉植物)、沙岛农业园(英沙,长安沙)、茶产业品牌园(转塘)、九曲红梅文化园(聚芳永)、智慧生态农业园(绿城)、花海农业园(开元)等。以科技为引领,建设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形式多样、规模适度、农旅结合、功能综合的农业精品示范点(园)。

除生产功能外,积极拓展生态精品园区的农业休闲观光、教育培训、农产品销售、示范展览功能。园区建设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园林元素,提升改造产业园区自然景观,增加园区的可观赏度。根据已有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建设农事体验园、农技培训基地、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实践平台。农事体验园通过具体农事劳作的参与,体验农事劳作的艰辛,提升城市居民对农业的认知。农技培训基地以园区为主培训场地,开展各类农业技能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农技素质。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实践平台以“寓教于游、快乐学习”为主旨,向青少年普及农业基础知识,培养青少年热爱农业事业。

(三)双浦现代农业综合体

以现代农业综合体为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模式、新机制。以打造省级现代都市“田园小镇”和杭州市第六产业示范区为载体,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积极推进“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全面完成“三江两岸”整治、“四边三化”行动,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健全农村公交体系,完善农村生活环境。通过农业景观改造,提升沿路、沿河景观,改善沿江、沿山生态环境。注意农业产业整合,农业发展向适度规模化、高度集约化和绿色生态化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农业休闲旅游得到优化提升,双浦发展成为杭州城区主要农业休闲旅游目的地。通过产业融合升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第六产业”发展成为双浦支柱型产业。到“十三五”末,将双浦镇打造成为环境优美、产业兴盛,城镇宜居、生活富裕的省级现代都市“田园小镇”,成为杭州市发展第六产业示范区和城乡统筹示范区,争取成为杭州市和浙江省特色小镇培育和发展名录。

(四)西湖国际茶博城

在产业服务方面,西湖国际茶博城将打造权威的国际认证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建立龙井茶特色电子商务区,提供高效的电子商务平台;引入国内顶级茶叶专业研究机构,支持茶叶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引进全球先进的仓储物流系统,为商户提供标准化产品运输管理;建立国际茶价实时更新系统,为商户和顾客提供市场动态信息。将西湖国际茶博城打造成为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电子商务化的,集流通交易、茶事活动、文化旅游、终端运营、拍卖展示、仓储物流、科技研发、茶艺和茶餐厅体验、产业服务、茶企总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成为杭州首座国际性茶叶博览城。

第五部分:“十三五”农业发展政策保障措施

一、优化农业生产区空间利用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机制。由农业局牵头,会同西湖国土分局、西湖规划分局、西湖区科学技术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形成现代农业发展合力,做好农业生产区全域化规划,确保有序科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实现农业生产全域高效利用,形成完整农业空间布局规划。

二、有序推动土地规模流转

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积极引入工商资本,建立健全土地合作社等农业组织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土地规模流转,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开发和规模经营。土地规模流转,能有效制止土地非农化,也便于农田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更多农业建设用地以及配套设施用地。在土地政策方面,应适当保障规模农业和设施农业用地需求,有利于农业开发项目引进以及农业基地生产、生活、休闲服务综合功能的拓展。

三、加强农业引智和投资力度

现代农业是朝阳产业,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通过补贴、激励、柔性引进等手段,加大各类农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努力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农业投资力度。积极争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支持,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吸引和引导工商资本以股份制、独资经营或合作经营方式开发建设农业项目,积极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入股。重点做好大企业、大项目的引入工作,着力打造一至两个有规模、有影响力、综合示范效应好的亮点项目。

四、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和改革管理体制,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农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优化区域农业休闲产业发展环境,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科技、装备、人才、体制支撑。继续加大区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优先支持基础水利设施、公益林、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等重点项目的发展。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质量追溯、风险预警和应急反应处置体系,加强执法监管能力建设,整合农业执法监管职能,健全农业综合执法监管体系,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农业到“农业+互联网”,再到“互联网+农业”的升级。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促使“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的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附件1:西湖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指标表 

年份

指标

2010年

2014年

2015

年预

“十二五”期间(前四年)年均增长(%)

“十三五”期间计划

“十三五”期末面积计划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2015年

面积

(亩)

2020年

面积

(亩)

年均增长(%)

一、农业总产值(万元)

57719

63764

65358

2.52

66665

67998

69358

70746

72155

2.00

-

-

-

1、种植业

21406

21581

22380

0.20

23510

24631

25741

26843

27832

4.31

74209

71000

-0.88

蔬菜

7880

8562

8625

2.10

9133

9359

9630

9837

9861

1.94

35010

35000

0

花卉

5384

6434

6729

4.55

6850

7208

7460

7722

8002

3.96

870

1000

2.82

茶叶

5092

5839

6280

3.48

6782

7324

7909

8541

9224

7.99

15064

15000

0

粮食作物

3050

746

746

-29.67

745

740

742

743

745

0

6915

5000

-6.28

2、渔业

30578

35363

34302

3.70

33958

33619

33283

32950

32698

-0.94

30225

26000

-2.97

3、其他

5735

6820

8676

4.43

9197

9748

10334

10953

11625

6.03

16350

15000

-1.71

二、休闲农业及服务业(万元)

10864

18502

20574

14.24

22631

24895

27384

30122

33135

10.00

-

-

-

三、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亿元)

9.06

14.57

15.44

12.61

16.37

17.35

18.39

19.49

20.66

6.00

暂定

-

-

-

四、农民人均收入(元)

16611

26554

29209

12.44

31838

34703

37826

41230

44941

9.00

暂定

需根据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作相应调整

件2: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期限

(年)

建设地点

1

龙坞茶镇

以入选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为契机,精心规划,科学建设,营造浓郁茶业特色、多样茶文化元素、美丽茶乡风光的茶叶特色小镇。

5

龙坞

2

升级版美丽乡村

完善道路、环境等硬件设施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内涵。禀承“精品区块、精品村落”理念,选取五大类型特色村落,营造村落特色景观,弘扬村落特色文化,建设村落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助推全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4

有关街镇

3

西山森林公园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创建5A级景区的目标,理顺管理体制,在资金投入、建设用地指标予以政策倾斜,扩大公园建设内涵,提升公园管理服务水平。

4

有关镇街

4

农村现代民宿业

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生态、旅游、人文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沿江、沿路、沿山的农村现代民宿业,因地制宜构建内容丰富、形制多样、多层次消费水平的农业现代民宿业。2017年前,全区改造50个以上民宿户、打造5个以上示范点。

2

有关街镇

5

西湖国际茶博城

西湖国际茶博城着力打造发展具有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电子商务化的创新型专业市场。将建立权威的国际认证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开展提升茶叶品质专题研究,建立龙井茶特色电子商务区,提供标准化仓储物流服务,并及时为商户和顾客提供市场动态信息。

3

龙坞

6

生态精品园

规划建设十大生态精品园,即:生态水产园(中得、祥海)、精品水产园(泗乡沼虾)、娱乐休闲农业园(海皇星生态乐园)、精品水生植物园(天景水生植物)、互联网+农业精品园(华联多肉植物)、英沙农业园(英沙)、茶产业品牌园(转塘)、九曲红梅文化园(聚芳永)、智慧生态农业园(绿城)、花海农业园(开元)等。发挥精品园生产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拓展园区的农业休闲观光、教育培训、农产品销售、示范展览功能。

4

有关街镇

7

龙井茶群体种茶

种质资源保护区

大力推进龙井群体种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在龙门岭、里花山、小桐坞及九曲岭等地,建立龙井茶群体种种质资源保护区,并积极开展种质资源的提纯复壮,并在全区予以推广种植。

3

龙坞

8

双浦现代农业

综合体项目

占地规模10000亩,引入知名企业集团,打造以科技、创意两大引擎驱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一、二、三产联动”,集绿色生产、科技集成、休闲旅游、创新实验、综合培训、示范带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实践探索农业产业升级新模式,全面提升西湖区都市农业发展档次与水平,树立城乡统筹建设新样板,形成杭州城市发展新名片。

5

双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