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看西湖 |
|
![]() 媒体看西湖 |
|
打通无障碍环境最后一公里 |
发布日期:2020-05-15 |
道路地面平整、防滑、不积水;台阶处设轮椅坡道和扶手;公共场所、绿地内能保证轮椅通行;小区内住宅出入口设有标准的无障碍坡道……走进古荡街道嘉荷社区,记者发现,这里多了一些暖心设施。 原来,该社区今年已成功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从居家生活到社区出行,标准化、全覆盖的无障碍设施不仅成为社区新增的一道风景,也为这里的居民带来了便利。 近年来,西湖区高度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全区无障碍环境。据统计,辖区内城市道路范围的盲道、缘石坡道覆盖率约为92%,城市交通范围的无障碍设施覆盖率约为87%;城市道路、城市交通、公共建筑等范围的无障碍设施合格率约为80%。 为呼吁更多人关注、关心无障碍设施建设,做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监督者、执行人,西湖区进一步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 无障碍环境与每个人相关 “无障碍设施真的很方便。”古荡街道嘉荷社区居民王女士是一位二胎宝妈,嘉荷社区改造无障碍社区以来,帮了她们一家大忙。“最近天气好,想白天带着孩子在小区里晒晒太阳,可单元门口是台阶,我一个人抱着孩子,还得把婴儿车抬下去,实在是分身乏术。现在好了,单元门口建了缓坡,我推着婴儿车就行。听社区说,这个缓坡是无障碍设施。”在西湖区很多居民和王女士一样,享受到了无障碍设施的福利。 据了解,嘉荷社区已经是全区第二个获评“浙江省无障碍社区”的社区。据了解,2018年,西湖区以蒋村街道蝶园社区为试点,进行社区内无障碍设施改造,成为全区第一个省级无障碍社区。“无障碍社区创建是一项社会工程,旨在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出行,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无障碍社区的不断增加,无障碍设施的大环境也越来越好,但在一些公共场所,直升电梯前安装障碍柱、盲道被违停占用、专用厕所堆满杂物……这些现象仍然存在,观念薄弱是原因之一。 无障碍设施建设,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开始。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无障碍设施仅是与残疾人有关的一项福利。 据统计,西湖区持证残疾人12179人。而使用无障碍人群,远不止于此。 “西湖区有老年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133659人,这些人都是潜在的无障碍设施使用者。”区民政局养老科科长俞芹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未来,需要依靠无障碍设施出行的人会越来越多,需求者也会从残障人士扩大到普通老人,人群覆盖面增大。事实表明,无障碍设施的目标人群已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残疾人。 为转变辖区居民对无障碍设施的认知,在无障碍环境理念宣传方面,区残联以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区无障碍宣传月等为契机,深入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法规、政策宣传学习和无障碍环境的宣传,如在校区、写字楼设置宣传栏(窗)、张贴无障碍海报、印发宣传资料等。 同时,聘请无障碍设施专家进社区开讲座,让辖区居民更多地进行无障碍设施知识普及培训,通过专业分析,进一步提升公众的无障碍意识。 现场最真实的体验者 5月13日,杭州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会长张华和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残障人士代表一同走进位于西湖区天目山路357号的汽车西站。作为残障人士代表之一,这次调研,张华自己就是现场最真实的体验者。 那么,汽车西站目前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带来怎样的便利呢? 通过站前广场无障碍设施通道,张华坐着轮椅进入售票大厅,他来到1号特殊旅客窗口购票,虽然做着轮椅,但贴心的设计,让坐着轮椅的张华自己就能完成购票。 张华告诉记者,这样真实的体验以前根本不敢想象,“过去,轮椅出行的残疾人根本不愿意出门,无障碍设施逐渐完善后,越来越多残疾人愿意走出家门。” 作为无障碍设施改建扩建的典型代表,汽车西站的变化与西湖区无障碍促进会有着很大关系。 2019年,西湖区无障碍促进会正式挂牌,并对全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进行全面普查。“普查时,我们发现辖区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存在有缺失、被占用、设施不符合要求等问题,”据区无障碍促进会会长陆佐华表示,为了推动问题解决,协会做了许多努力,“我们一一梳理问题,然后反馈给相关部门,同时监督建设进度、完成情况。”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化 为抓好全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西湖区专门建立区无障碍设施建设领导小组,把无障碍建设的法定职能转化为相关单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严格考核检查。 从项目设计到验收,西湖区无障碍环境建设逐渐形成闭环。通过加强源头管理,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同时落实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严格执行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并由区住建局监管,确保无障碍设施施工落实。去年以来,共现场检查督查220余次。 此外,为打通无障碍环境“最后一公里”,对辖区内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家庭出入口、厨房、卧室、厕所等进行改造。 针对当前无障碍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西湖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整治等工作,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63台,完成了西溪路、铜鉴湖大道等重点道路和区行政服务中心、区文体中心等重点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整改道路盲道、公交停靠站等无障碍设施问题700余处。同时,将辖区504条道路、约91万米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纳入长效管理范围,对陈旧老化设施及时进行更新维护。 去年以来,西湖区残疾人无障碍环境促进会邀请残障人士进行现场体验,进行施工督察220余次,先后对辖区30余条道路、15座室外公厕及公共建筑物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体验,对发现问题及时梳理,并反馈相关部门督促整改。 “未来,我们可以依托阿里云、城市大脑等企业平台,围绕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区服务、无障碍设施管理等方面,研究开发相关的应用场景和数字治理手段,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领域的治理现代化,提升信息无障碍建设‘软实力’,打造无障碍环境建设先进区。”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