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看西湖 |
|
![]() 媒体看西湖 |
|
西湖区举行2020年校本研修云端智“汇”直播沙龙活动 |
发布日期:2020-06-12 |
5月28日下午,西湖区中小学师训负责人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云培训。由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成长支持中心培训部陈英老师发起的2020校本研修云端智“汇”直播沙龙在线召开,商静儿主任主持了本次沙龙活动。 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成长支持中心培训部高度重视各校研修工作,前期在线上做了充足的学习指导。2月10日起,为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训”的最佳效果,校本在线培训启动。根据疫情现状和学校的实际,指导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围绕区域每月专题创造性开展培训同时及时整理资料,转发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国家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联合陆续发布的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资源包,并通过钉钉要求各校切实地抓好在线校本培训工作。 各中小学校积极践行,期间收到了学军、保实、求是、星洲、大禹路、嘉绿苑、三墩小学、文一街、文三小学、育才教育集团、育才外国语、公益中学等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也通过西湖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推广。同时,根据区域实际,设置了每月研究专题,供项目负责人和各个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培训,从而积极地探索校本研修云模式的路径和模式,努力地提升教师线上的教育教学水平。在今天的研讨学习过程中,特别邀请了6所学校分享特色研训活动经验,与会教师都积极参与互动,线上学习如火如荼进行。 翠苑一小翠苑校区厘清疫情期间的师情生情,切准复学焦虑、技术恐慌、长期宅家三大病症,找准研训新起点。建立一校一体系、一组一项目、一人一重点,构建研训新样态。同时深挖常规项目,拓宽研训新场域。营造品质生活,链接美好生活场景;创建教研1+1+1,承接团队卷入磨课;建立科研沙龙,衔接专业智慧发展;读书明理,连接自主生长路径;技术支撑,嫁接群体合作成长。从而一起打造幸福的教研共同体和成长共同体。 翠苑一小文华校区推进以“多屏”为特征的融入式学习,以云技术适应教师需求,以云课堂满足教师发展,以云德育推动课程发展。探索以“项目”为根基的穿越式推进,实现从“慌不择路”到“集体备战”,从“措手不及”到“有条不紊”,从“新鲜尝试”到“常态教研”的华丽转身。推广以“任务”为中心的卫星式实践,云端连接线下实践,培育科研基因;云研联结课堂学情,培植教研基因;云训链接多彩活动,培养德育基因,让云式研修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嘉绿苑小学针对复学后教师四大情绪——防疫安全心有余悸、学生差距天上地下、上课状态九霄云外、家庭工作分身乏术,开展了以“润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心理微课、专家面对面、心理资讯站等方式,让教师积极寻找情绪出口,学会接纳,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替换,合理规划安排时间,学会分身,适时隔离不良情绪,学会释压,守护教师心理健康。 公益中学以“疏通心理,传授方法”、“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为指导思想,开发了一系列线上健康教育培训。开发宅家操,向全区推广,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愉悦心情;录制情绪管理系列课程,教师、家长、学生共享资源;在进行网络心理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开学适应课程、压力管理课程等心理疏导课程;进行数据筛查和心理访谈专业培训,启动教师全员校本研修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会谈心的、有情义的教师。 求是教育集团探寻云上研修的新思路,设计了“尝试、精制、提问、分享、答疑、反思”的闭环路径,科学搭建虚拟学堂。围绕主题“三个一”——写一段感悟、做一个微课、读一本书籍助力教师成长。推出特色分享活动“主播连线之微课堂”、“求是出品”小咖秀、“在线答疑”群互动、云端“品读会”,让教师在趣味活动中展现风采,共生共长,成为内心充盈有活力、专业精深有实力、不忘初心有定力的求是人。 杭十五中教育集团推出分层云研修。共性培训中,成立青年教师技术培训团队,借技术跨越空间,用理念引领教学;开展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交流互动,享静谧读书时间,用文化启迪人生;开展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以案例评选为载体,用实践丰盈教学。个性培训中,相约周二晚7:00,进行基于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线上微交流;每月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式研修活动。混合培训中,开发校本研训新样态,让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助力后续校本研训新模式,进一步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从新冠疫情的现状来看,疫情防控将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因此在线研修或是双线混融研修仍是接下来的主要培训方式,希望各校仍要积极探索提升培训实效策略,及时总结反思,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商老师在肯定各校研训工作的同时,又对大家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强化需求调研,要清楚老师到底需要怎样的培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二是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择优选择培训专家和课程资源;三是根据学校现状,创新培训模式方法;四要强化过程性管理,提高培训实效;五是及时总结成果,辐射区域学校。 疫情期间,各校通过云端研训的方式助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接下来我们更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不断拓宽研修途径,不断改进研修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为西湖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图文 陈诗怡 姚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