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16-X/2021-19739 文号: 杭西教〔2021〕129号
公布日期: 2021-12-1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统一编号:
 
 
关于印发《杭州市西湖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有关单位: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是列入我区“十四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的专项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杭 州 市 西 湖 区 教 育 局  

杭州市西湖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

2021年11月26日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让人民群众公平的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全域优质教育,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杭州市西湖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结合西湖教育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教育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西湖区加强教育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和奖励办法》,引领教育事业走进新时代,全区呈现教育体系全、优质资源多、名师队伍强、特色品牌亮的良好发展态势。连续四年荣获省、市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秀单位,被授予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浙江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区等市级以上荣誉65项。

(一)坚持教育为先,推动现代教育体系新发展

大力发展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并通过省级评估,全区儿童入园率达99.9%,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90%。建立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实施初中强校工程,义务教育质量名列全省前茅。特殊教育向高中、学前两端延伸,实现全覆盖,“三残”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调整优化高中教育,西湖高级中学走跨层级集团化办学和美术特色办学之路。西湖职业高级中学实施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被授予省改革示范校建设优秀单位。社区学院完成三院合并,建成西湖之江老年大学,学习型社区创建率达90.67%,西湖区被评为浙江省学习型城区。校外教育资源全面拓展,新建少年宫2所,形成“三宫一体”的集团化办宫模式。

(二)坚持育人为本,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新突破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全员德育工作机制,开展“最美思政教师”、功勋班主任评选表彰活动。落实“五育”并举,深化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开展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建设,推进全国满天星训练营工作。深化浙江省艺术教育实验区试点工作,成立“棒伢儿”欢乐总团和分团,素质教育成绩喜人,荣获省中小学艺术节优秀组织奖11次、市中小学科技节12年冠、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3年冠。加强劳动教育,创建省级劳动实践教育试点学校5所,新增校外研学基地4个。实施健康校园行动计划,成立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统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工作。目前,全区中学专职心理教师100%全覆盖,省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达标率为100%。

(三)坚持公平为基,推进优质均衡发展新跨越

深化集团化办学,创新教育联盟,新增教育集团4个,教育共同体9个,教育联盟13个,名园集团覆盖率达83.1%,名校集团覆盖率达88.7%。承办全国集团化办学研讨会,名校集团化案例入选浙江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刊《我的家国记事本》。实施之江教育提升工程,建立教育研究院南片基地,全面提升之江板块教育质量。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立教科研网格化管理机制和学术节发布机制,现有省级及以上立项课题275项,省级及以上获奖课题121项,被评为浙江省科研先进单位。大力开展特色学校培育工作,创建杭州市文明学校14所、杭州市特色学校15所。目前,全区优质学前教育、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分别达95%和98%,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数名列省市前茅。

(四)坚持人才为重,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出台区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和奖励办法,招聘大学优秀毕业生759人,引进省市优秀教师60人、省特级教师8人。建立“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区首席教师—名师后备人选—特级教师”五梯次序列化教师培养体系,成立“特级教师、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中青年干部导师”等名师工作室176个,培养省特级教师6人、区学科带头人1300人,公开选拔年轻副校级干部42人。全区现有在职省特级教师36人、正高级教师12人。教师待遇大幅度提高,实现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西湖教师精神”大讨论活动,实施“党员身份自信、教师职业自信、校园归属自信”工程,教师职业素养显著提升。

(五)坚持改革为要,开创教育领先发展新局面

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秘书组(设在区教育局),区教育局新增协调联络科。坚持管评办分离,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理清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职能,原区教师进修学校更名为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成立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开展“清廉学校”和“清廉机关”建设,推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改革。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教育便民服务水平。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特长”的学校绩效评价制度,开展浙江省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改革,推进“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指数”研究,建立“校内+校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六)坚持要素保障,构筑教育和谐发展新气象

加大教育投入,五年累计投入约141.06亿元,较上个五年增幅173.8%。完善教育规划布局,修编学前教育和中小学设施布点两个规划,实施教育基本建设两个三年行动计划。五年新增学校48所,改扩建学校14所,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统筹推进“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学校实现监控100%全覆盖。加强教育生态治理,对全区193个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整治,保障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区信息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云门户、云机房、云网络、云应用”建设,中小学校实现无线宽带100%全覆盖、多媒体设备班班通,建设技术支撑的学科教室53个,创建市级及以上智慧教育示范校49所。

(七)坚持开放合作,共建共享西湖教育新成果

深入开展教育帮扶,大力支援西藏、新疆阿克苏、青海德令哈、贵州黔东南、湖北恩施、浙江淳安等地教育,选派62名骨干教师开展长期支教帮扶,接待260余名教师来杭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借力高端教育资源,引进浙大建立1所附属实验学校,引进浙大幼儿园合作办园1所,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品牌学校结对80所。深入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在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建立师训基地4个,中小学校与海外友好学校结对率达78%,选派教师出国(境)学习交流829人,出访学生2525人,接待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来访811人。创建杭州市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学校13个,杭州市教育国际化示范校4所。

二、“十四五”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将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基础性作用。西湖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新时代对教育带来新机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当前,教育发展面临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国际局势风云变化、新理论新技术突飞猛进、新冠疫情持续影响、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已成为西湖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2.区域发展对教育提出新要求。浙江省被列入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西湖区作为省会城市核心城区,区委全会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善之区的目标。新时代新战略新定位都需要西湖教育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和民生保障,对构建与西湖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3.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新期盼。随着西湖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快速导入和结构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度持续高涨,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旺盛,对多样化教育的渴望日益迫切,我区面临“在家门口上好学”的压力。回应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公平、优质和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和期待,要求教育加快各类资源的有效供给力度,缩小区域、校际、公办和民办教育间的发展差距,实现更公平、更优质、更均衡的西湖教育。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期盼,西湖教育依然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资源供给还不够充分,辖区人口快速增长,学位需求旺盛,部分片区“上公办园难”、“上好学难”问题依然突出。二是优质教育发展还不够平衡,片区间、校际、公办与民办间教育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愿望还不能完全实现。三是育人质量还不够全面,学校教育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依然存在,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学生任重道远。四是教育治理体系还不够健全,教育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制约学校办学活力、教师育人活力,教育信息化、教育改革开放需要加快步伐。

三、“十四五”发展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全域优质为目标,以“坚持面向全体,落实全面教育,保障全程生长”为原则,以构建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为抓手,以健全和优化“十大机制”为重点,全面开展美丽校园示范区、数智教育引领区、优质教育集聚区、学生成长康乐园、教师发展幸福园、教育生态和谐园“三区三园”建设,高水平打造师生持续向上生长的教育生态场,实现每一所学校都优质、每一位教师都优秀、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更好地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学生,育好每名学生;面向全体教师,激励每位教师;面向全体校园,办好每所学校;面向各个板块,深化教育改革,统筹区域资源,推进教育更公平、更优质、更均衡、更协调发展。

2.落实全面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科学育人观和全面质量观,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深化学生智育改革,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坚持以生为本,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全面强化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3.保障全程生长。坚持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把“五育”贯穿学前、义务、高中教育全过程,形成中小幼衔接、内容融合、多方协同的新时代育人模式。建立学校、教师和学生全程生长工作机制,加快数智教育建设,深化对教师、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改革,完善教育生态评价体系,建立学校自主办学、教师自主成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成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教育治理机制,实现更高质量的全域优质教育,努力把西湖区建设成为美丽校园示范区、数智教育引领区、优质教育集聚区、学生成长康乐园、教师发展幸福园、教育生态和谐园的全国教育现代化的领跑者。

1.美丽校园示范区。优化教育布局,启动新一轮教育规划布局修编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基本建设,新增学校41所以上,改扩建学校5所以上,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保持100%。开展新一轮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高品质校园。

2.数智教育引领区。深化数智教育建设,构建“1+3+N”数智管理体系,“1”即大数据中台,“3”即学生信息库、人事管理信息库、名师教育资源库,“N”即校外教育、社区教育、综合素质评价、教育后勤管理、校园安全管理、学生健康管理等N个平台。持续开展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及应用场景研究,创建区级及以上技术赋能标杆学校10个,建成技术支撑学科教室50个。

3.优质教育集聚区。实施新优质学校培育计划,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初中教育强校行动,建设一批办学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特色学校,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以上。完善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体系,公办园入园率达86.6%以上,普惠园入园率达90%以上。省等级园覆盖面达100%,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5%以上。

4.学生成长康乐园。实施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每位学生参加1至2个“棒伢儿”社团,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实施学生身心健康促进计划,共筑学生生命安全防护网,完善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长效机制,实现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达70%,近视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学生生命质量意识和身心健康水平整体提升。深化校园幸福指数研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5.教师发展幸福园。建立完善面向全体、人人发展的教师培养体系,全力营造经济有保障、政治有地位、社会有尊严的教师工作环境。幼儿和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达78%、98.5%,初中和高中教师硕士或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分别达18%、33%,职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5%;加大优秀教师招引和培育工作,培养区级学科带头人1000名以上,新增正高级教师15-20名、省特级教师4-5名和省教坛新秀10-12名。

6.教育生态和谐园。扩大教育开放力度,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教研院校等交流合作,构建教育内外循环治理机制。引进高等院校合作办学,探索建立环浙大基础教育生态圈。整合辖区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家庭、社区教育生态圈。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完善区域教育合作生态圈。实施教育对外开放提升行动,优化国际教育合作生态圈。

“十四五”期间西湖区教育事业主要预期目标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年

2025年

1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

90

>90

2

公办幼儿园覆盖率

86.6

≥86.6

3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102

≥100

4

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

95

≥95

5

集团化办学覆盖率(%)

88.7

90

6

校际优质均衡差异系数

小学段

0.236

≤0.23

初中段

0.244

≤0.24

7

持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学前段

92.8

≥92.8

义务段

100

100

高中段

85

90

8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

100

100

9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

下降1.64个百分点

累计降低5个百分点

10

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

68.8

≥70

11

幼儿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

76

78

12

小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

98.2

98.5

13

学校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比例(%)

初中

17.5

18

普通高中

32.7

33

14

职高“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

94.6

95

四、主要任务

(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完善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体系。到2025年,公办园入园率达86.6%以上,普惠园入园率达90%以上。省等级园覆盖面达100%,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5%及以上。

1.多渠道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深化名园集团化办学,发挥优质资源的孵化带动作用,实现集团化办学全域覆盖。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发展。发挥部门办幼儿园优质教育品牌效应,共同构建学前教育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

2.分层推进民办幼儿园转型升级。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学前教育整体规划,实施公办园与民办园新互助计划,促进协同发展。实施民办幼儿园分层管理,丰富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求。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加强对财务管理、收费情况和教师待遇等的指导和审计,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学品质。

3.高水平打造学前教育区域品牌。深入推进园本课程建设,实施保教质量体检行动,促进质量全面提升。探索建立幼儿园组团合作发展模式,深化“一网四片十二格”管理机制,借力高校资源,发挥区域名师、项目制工作室、区域协同教科研员的引领作用,建立以共同研究方向为纽带的教育联盟,提升区域幼儿园整体实力,打造精致现代、多元开放的学前教育品牌。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快义务教育发展步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校际、片区间、公民办学校间的发展差距,到2025年,小学段校级优质均衡系数为0.25,初中段为0.22。

1.促进均衡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合力推进名校教育集团、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区域教育联盟等多模共存、优质共生的集团化办学。实施新优质学校培育行动,研制西湖区新优质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打造三墩、之江、留下、蒋村、文新等五大板块的新优质教育资源群,形成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

2.促进优质发展。深入实施初中提质强校行动,向课堂改革要质量,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新路。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融合发展,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实施“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行动计划,激活“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强”的蓬勃向上的学校办学新动能。

3.促进协调发展。坚持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鼓励民办学校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监管机制,依法保护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三)高中教育特色发展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高高中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加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提升普高品质。支持学军中学与西湖高级中学合作办学,深化小班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畅通教师人才的提升通道。充分整合美术教育优势资源,大力创建美术教育特色。

2.打造职高品牌。加强公共基础学科与职教专业融合协调发展,打造20个育训结合的品牌课程。探索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模式,打造职高支援乡村建设品牌项目。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创新校企共建共享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四)其他教育统筹发展

完善学段衔接、覆盖全面、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到2025年,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加快社区教育发展,建立全覆盖、智能化社区教育体系。坚持需求导向,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保障全程生长的校外素质教育新模式。

1.特殊教育创新发展。加快紫荆花学校异地新建工作,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资源教室和卫星班建设力度,建设资源教室35个,卫星班4个以上。完善义务教育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机制,探索多元医(康)教结合的康复模式。

2.社区教育终身发展。大力开展智慧社区教育建设,完善“学在西湖”市民学习平台。加快社区教育服务农村文化礼堂精品项目的培育工作,建立联动机制,提高市民素质,服务乡村振兴。创建市社区教育示范基地8个以上,培育省现代化社区学校3所以上。

3.校外教育品牌发展。优化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智慧平台,完善育人评价体系,做到育人100%全覆盖。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改革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区中小学创新实践中心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深化“棒伢儿”育人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全省一流的“阳光体育”、“智慧科技”、“七彩艺术”、“成长阅读”、“幸福德育”等育人品牌。

五、重点改革举措

(一)健全党对教育全面领导机制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增强党在教育事业发展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贯彻落实。

1.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党员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全员学习、主题教育、实践体验等常态化学习机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2.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党组织“扩面提质”行动,紧密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推进服务型、学习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学校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确保组织和工作“双覆盖”、“双提升”。

3.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创新党建带团建带队建工作,发挥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加强党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做大做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清廉学校”建设,打造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的良好教育生态。

(二)健全五育融合育人机制

完善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优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立德树人引领。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专职德育队伍建设,健全“全员德育”工作机制。坚持课堂育人主阵地,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家庭教育各环节,贯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教育各阶段。

2.素质综合发展。转变智育观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科素养。加强体育运动,保障运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五年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达70%。深化区域校园足球特色品牌建设,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和劳动教育育人机制,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和生活技能。

3.实践育人协同。加强区“红领巾学院”建设,打造中小学生志愿者服务区域文明的实践育人品牌。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做强“和谐﹒心家园”家庭教育品牌,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家长用正确思想、正确行动、正确方法培养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统筹区域育人场馆和教育基地资源,大力开展适合学生的育人实践活动。

(三)健全学生健康促进机制

坚持校内、校外双轮驱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到2025年,实现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和银奖达60%以上。

1.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课外读物和体质健康等五项管理,建立学生睡眠、学业负担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实施“1+X”课后服务,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实现中小学、幼儿园100%全覆盖。做强做优线上学习服务,全面推出“名师”、“名课”、“名校”免费在线学习服务。

2.减轻校外教育培训负担。坚持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加强综合治理,加大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时间、师资、教材、广告和收费等监管力度。全面实施分类管理和推进转登工作,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

3.实施学生健康提升行动。推进“壮伢儿”体质健康行动,开展“我与杭州亚运同行”的系列阳光体育活动。推进“亮伢儿”近视防控行动,学生近视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推进“悦伢儿”心理健康行动,完善全社会共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服务体系,加强中小学校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100%配备心理健康专业教师,争创省级心理辅导站示范点9个。推进“洁伢儿”卫生教育行动,建立健康智能管理平台,健全校园公共卫生安全的监测、应急和处置机制。

(四)健全全域均衡发展机制

坚持促优、育特、补短,深入实施提质强校、特色培育和之江教育提升行动,到2025年,基本形成“保障全面优质、促进特色发展”的高水平均衡发展新格局。

1.实施“提质强校”行动。深化区域教育改革、学校管理转型和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统筹推进校内外改革并进、区域优质资源共享、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校际联动抱团研究等举措,全面提升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深化项目制学科联动工作机制,提升名优教师学科领导力和辐射力。

2.实施特色学校培育行动。深入开展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全面实施厚德校园、书香校园、体育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劳动校园、健康校园等七大校园建设,大力营造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氛围,建成一批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审美境界、劳动品质等新时代气质的美丽学校。

3.深化之江教育提升行动。实施之江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办学模式创新、教师结构优化、德育管理增效、学科质量提升、特色学校创建等工作。研制之江教育绩效奖励政策,建立西湖教育基金会之江分会,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培养和交流轮岗力度,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氛围。

(五)健全教师自信提振机制

坚持“四有”好教师标准,建成一支政治坚定、内心充盈、专业精深的新时代高素质的西湖教师队伍。到2025年,新增省特级教师4-5名、正高级教师15-20名,培养在省市具有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50名以上。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教育制度,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法律法规、职业规范和专业标准的学习,弘扬和传承“育人育己、博学精艺、爱满西湖”的西湖教师精神。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入职师德师风审查机制。建立以师德师风和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严格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建立和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活力。

2.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推进校长领导力建设,提高校长综合素养。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35周岁以下干部占30%,30周岁以下占10%,干部研究生学历达20%。完善教师专业梯次培养和管理机制,合力打造名优教师群体。鼓励在职教师开展研究生学历提升进修学习,夯实专业基础。

3.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完善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建立区域内教育人才流动市场,优化学校教师结构,激活教师内生动力。稳步提高教职员工待遇,落实义务教育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联动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奖励办法,持续加大对一线骨干教师倾斜力度。实施教师暖心工程,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六)健全教育生态评价机制

以“数智教育”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驱动,建立区域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等三大具有西湖特色的生态评价体系。

1.深化学校评价制度改革。完善项目化诊断性、发展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学校绩效考核机制,利用现代化评价技术,建立规范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绩效发展和创新发展等“五大发展”+“一校一报告”的学校生态评价体系,注重办学过程和师生成长质量。

2.深化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健全校长管理评价改革,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优化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和绩效考评机制,坚持德才兼备、突出职业能力、实施全面考核,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3.深化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学生幸福指数的研究,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和学业水平等的综合监测与评估,建立“全面质量、综合发展、身心健康”的学生评价体系。深化“五好学生”评估认定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七)健全办学活力激发机制

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增强学校发展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充分激发广大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到2025年,基本形成师生才智充分涌流、学校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1.健全教育管理体制。全面落实管办评分离理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规划导向、政策调控、评价引领、服务保障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局机关、直属单位改革,优化教育行政部门机构和职能设置,深化机关效能建设。

2.创新教育服务模式。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区教育局与学校、直属单位之间堵点。完善多元参与、平等协商、合作共治机制,维护和保障家长、社区以及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教育管理、评价和服务的正当权益。

3.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局机关干部队伍和直属单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局机关干部指导、服务基层学校的能力。理顺和完善局机关各科室、业务部门职权职能,依法依规落实岗位职责。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察,完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民意调查、专家论证和合法性审查机制,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八)健全数智教育治理机制

深化“数智教育”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2.0建设,到2025年,基本形成“政务服务便利、协同办公高效、监督管理精准、教育决策科学、数据开放有序、资源应用共享”的西湖数字化教育治理模式。

1.实施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行动。深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推进教师人事、后勤管理、招生服务、督导评价、校外教育、社区教育、安全管理等场景应用建设。全面开展智慧校园创建,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推广智能技术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应用试点工作。

2.实施智慧教育精准教学行动。全面开展“三名在线”建设,鼓励名师、名校参与名课资源建设,共建全领域数字教育资源库,提高教育的适应性、选择性和个性化水平。加强“技术支撑的学科教室”建设与使用效度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互联网+教学”工作,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实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实施首席信息官“信息化领导力”、平台管理员“信息化管理力”、区培训讲师团“信息化驱动力”及学科教师的“信息化育人力”等培养计划,建成一支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2.0管理队伍。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九)健全基础设施保障机制

优化教育规划布局,加快项目布点落地。到2025年,新建配套幼儿园23所、小学7所、中学10所(含九年一贯制),特殊学校1所。改扩建中小学5所。

1.加快配套建设。重点推进并完成杭州市炮台实验学校、小和山九年一贯制学校、磁带厂小学、文三巷学校、特殊学校、麦岭沙小学、金地自在城幼儿园、转塘XH1805地块小学等项目建设,缓解周边区域入园入学压力。积极争创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新开办中小学标准化学校达到98%以上。

2.挖掘内部潜力。积极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加快推进校园改扩建工作。完成十三中、竞舟小学、西溪中学、西湖高级中学等学校的教学楼、综合楼和宿舍等项目建设。完成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翠苑校区地块置换工作。

3.加强后勤管理研究。实施后勤队伍专业素养提升行动,组成基建维修、设备采购、技术审核、智慧应用、日常管理等专业团队,开展专业化专题化培训。加强后勤管理绩效研究,提高服务标准和管理水平。加强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置研究,建立现代化教育设备配置的西湖标准,引领西湖教育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十)健全教育合作共享机制

加强国内外教育交流合作,扩大西湖教育影响力,到2025年,中小学海外结对率达到80%,中小学海外云交流达到50%,新增1个海外研修基地,建立高校联动项目2-3个。

1.国际交流合作高端发展。通过线下与线上、走出去与请进来等方式,开展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区域国际重大教育行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推广西湖教育经验,展示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善之区的良好形象。发挥国际教育研修基地作用,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

2.地区交流合作内涵发展。对标国内一流教育,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教育合作,让更多教师参与更高层次的研修。推动与知名高校深度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和优势,在队伍建设、学科教研、心理健康、数字化管理、办学模式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助力西湖教育高水平发展。深化与富阳、淳安等地跨区域的教育合作,发挥西湖教育示范引领作用。

3.区内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教科研院校等教育交流合作,把学校、幼儿园融入社区、镇街,整合辖区各类教育资源,打通教育资源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堵点,架起学校文明与社会文明的桥梁纽带,推动共建共享共治融合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委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发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健全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确保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汇聚教育发展正能量,共推教育改革发展和“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

(二)保障教育投入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大力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健全教育资助体系,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经费监管力度,健全预算审核机制,加大对财政资金、项目资金使用的过程监测与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三)维护校园稳定

健全校园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全面实施智安校园,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深化常态化校园安全监管,健全明察暗访、联防联治、闭环管理机制。加强与各部门、镇街合作,联合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安防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学生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强化校园安全实战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避险能力。

(四)加强协调联动

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家校社合作、公众广泛参与的西湖教育治理共同体。完善公众参与、民意调研、风险评估等重大教育决策机制。强化社区、家庭对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共建、监督与反馈。健全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建立家庭教育导师工作机制,加强对家长委员会的指导与培训,提升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水平。

(五)规范督导评估

深化管评办分离改革,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支持专业机构、教育智库和社会组织规范开展教育评估,建立教育督导和监测评估发布制度,探索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于一体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维护学校章程权威,保障学校依法办学自主权。加强教育督学队伍建设,成立教育改革与发展智库,提升督学专业化水平。

 

索引号

文号

公布日期

2021-12-14

公开方式

发布单位

统一编号

关于印发《杭州市西湖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1-12-14 10:24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有关单位: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是列入我区“十四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的专项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杭 州 市 西 湖 区 教 育 局  

杭州市西湖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

2021年11月26日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让人民群众公平的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全域优质教育,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杭州市西湖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结合西湖教育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教育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西湖区加强教育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和奖励办法》,引领教育事业走进新时代,全区呈现教育体系全、优质资源多、名师队伍强、特色品牌亮的良好发展态势。连续四年荣获省、市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秀单位,被授予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浙江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区等市级以上荣誉65项。

(一)坚持教育为先,推动现代教育体系新发展

大力发展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并通过省级评估,全区儿童入园率达99.9%,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90%。建立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实施初中强校工程,义务教育质量名列全省前茅。特殊教育向高中、学前两端延伸,实现全覆盖,“三残”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调整优化高中教育,西湖高级中学走跨层级集团化办学和美术特色办学之路。西湖职业高级中学实施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被授予省改革示范校建设优秀单位。社区学院完成三院合并,建成西湖之江老年大学,学习型社区创建率达90.67%,西湖区被评为浙江省学习型城区。校外教育资源全面拓展,新建少年宫2所,形成“三宫一体”的集团化办宫模式。

(二)坚持育人为本,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新突破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全员德育工作机制,开展“最美思政教师”、功勋班主任评选表彰活动。落实“五育”并举,深化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开展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建设,推进全国满天星训练营工作。深化浙江省艺术教育实验区试点工作,成立“棒伢儿”欢乐总团和分团,素质教育成绩喜人,荣获省中小学艺术节优秀组织奖11次、市中小学科技节12年冠、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3年冠。加强劳动教育,创建省级劳动实践教育试点学校5所,新增校外研学基地4个。实施健康校园行动计划,成立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统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工作。目前,全区中学专职心理教师100%全覆盖,省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达标率为100%。

(三)坚持公平为基,推进优质均衡发展新跨越

深化集团化办学,创新教育联盟,新增教育集团4个,教育共同体9个,教育联盟13个,名园集团覆盖率达83.1%,名校集团覆盖率达88.7%。承办全国集团化办学研讨会,名校集团化案例入选浙江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刊《我的家国记事本》。实施之江教育提升工程,建立教育研究院南片基地,全面提升之江板块教育质量。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立教科研网格化管理机制和学术节发布机制,现有省级及以上立项课题275项,省级及以上获奖课题121项,被评为浙江省科研先进单位。大力开展特色学校培育工作,创建杭州市文明学校14所、杭州市特色学校15所。目前,全区优质学前教育、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分别达95%和98%,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数名列省市前茅。

(四)坚持人才为重,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出台区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和奖励办法,招聘大学优秀毕业生759人,引进省市优秀教师60人、省特级教师8人。建立“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区首席教师—名师后备人选—特级教师”五梯次序列化教师培养体系,成立“特级教师、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中青年干部导师”等名师工作室176个,培养省特级教师6人、区学科带头人1300人,公开选拔年轻副校级干部42人。全区现有在职省特级教师36人、正高级教师12人。教师待遇大幅度提高,实现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西湖教师精神”大讨论活动,实施“党员身份自信、教师职业自信、校园归属自信”工程,教师职业素养显著提升。

(五)坚持改革为要,开创教育领先发展新局面

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秘书组(设在区教育局),区教育局新增协调联络科。坚持管评办分离,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理清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职能,原区教师进修学校更名为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成立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开展“清廉学校”和“清廉机关”建设,推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改革。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教育便民服务水平。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特长”的学校绩效评价制度,开展浙江省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改革,推进“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指数”研究,建立“校内+校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六)坚持要素保障,构筑教育和谐发展新气象

加大教育投入,五年累计投入约141.06亿元,较上个五年增幅173.8%。完善教育规划布局,修编学前教育和中小学设施布点两个规划,实施教育基本建设两个三年行动计划。五年新增学校48所,改扩建学校14所,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统筹推进“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学校实现监控100%全覆盖。加强教育生态治理,对全区193个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整治,保障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区信息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云门户、云机房、云网络、云应用”建设,中小学校实现无线宽带100%全覆盖、多媒体设备班班通,建设技术支撑的学科教室53个,创建市级及以上智慧教育示范校49所。

(七)坚持开放合作,共建共享西湖教育新成果

深入开展教育帮扶,大力支援西藏、新疆阿克苏、青海德令哈、贵州黔东南、湖北恩施、浙江淳安等地教育,选派62名骨干教师开展长期支教帮扶,接待260余名教师来杭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借力高端教育资源,引进浙大建立1所附属实验学校,引进浙大幼儿园合作办园1所,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品牌学校结对80所。深入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在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建立师训基地4个,中小学校与海外友好学校结对率达78%,选派教师出国(境)学习交流829人,出访学生2525人,接待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来访811人。创建杭州市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学校13个,杭州市教育国际化示范校4所。

二、“十四五”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将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基础性作用。西湖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新时代对教育带来新机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当前,教育发展面临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国际局势风云变化、新理论新技术突飞猛进、新冠疫情持续影响、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已成为西湖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2.区域发展对教育提出新要求。浙江省被列入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西湖区作为省会城市核心城区,区委全会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善之区的目标。新时代新战略新定位都需要西湖教育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和民生保障,对构建与西湖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3.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新期盼。随着西湖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快速导入和结构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度持续高涨,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旺盛,对多样化教育的渴望日益迫切,我区面临“在家门口上好学”的压力。回应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公平、优质和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和期待,要求教育加快各类资源的有效供给力度,缩小区域、校际、公办和民办教育间的发展差距,实现更公平、更优质、更均衡的西湖教育。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期盼,西湖教育依然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资源供给还不够充分,辖区人口快速增长,学位需求旺盛,部分片区“上公办园难”、“上好学难”问题依然突出。二是优质教育发展还不够平衡,片区间、校际、公办与民办间教育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愿望还不能完全实现。三是育人质量还不够全面,学校教育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依然存在,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学生任重道远。四是教育治理体系还不够健全,教育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制约学校办学活力、教师育人活力,教育信息化、教育改革开放需要加快步伐。

三、“十四五”发展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全域优质为目标,以“坚持面向全体,落实全面教育,保障全程生长”为原则,以构建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为抓手,以健全和优化“十大机制”为重点,全面开展美丽校园示范区、数智教育引领区、优质教育集聚区、学生成长康乐园、教师发展幸福园、教育生态和谐园“三区三园”建设,高水平打造师生持续向上生长的教育生态场,实现每一所学校都优质、每一位教师都优秀、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更好地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学生,育好每名学生;面向全体教师,激励每位教师;面向全体校园,办好每所学校;面向各个板块,深化教育改革,统筹区域资源,推进教育更公平、更优质、更均衡、更协调发展。

2.落实全面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科学育人观和全面质量观,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深化学生智育改革,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坚持以生为本,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全面强化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3.保障全程生长。坚持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把“五育”贯穿学前、义务、高中教育全过程,形成中小幼衔接、内容融合、多方协同的新时代育人模式。建立学校、教师和学生全程生长工作机制,加快数智教育建设,深化对教师、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改革,完善教育生态评价体系,建立学校自主办学、教师自主成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成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教育治理机制,实现更高质量的全域优质教育,努力把西湖区建设成为美丽校园示范区、数智教育引领区、优质教育集聚区、学生成长康乐园、教师发展幸福园、教育生态和谐园的全国教育现代化的领跑者。

1.美丽校园示范区。优化教育布局,启动新一轮教育规划布局修编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基本建设,新增学校41所以上,改扩建学校5所以上,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保持100%。开展新一轮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高品质校园。

2.数智教育引领区。深化数智教育建设,构建“1+3+N”数智管理体系,“1”即大数据中台,“3”即学生信息库、人事管理信息库、名师教育资源库,“N”即校外教育、社区教育、综合素质评价、教育后勤管理、校园安全管理、学生健康管理等N个平台。持续开展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及应用场景研究,创建区级及以上技术赋能标杆学校10个,建成技术支撑学科教室50个。

3.优质教育集聚区。实施新优质学校培育计划,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初中教育强校行动,建设一批办学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特色学校,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以上。完善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体系,公办园入园率达86.6%以上,普惠园入园率达90%以上。省等级园覆盖面达100%,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5%以上。

4.学生成长康乐园。实施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每位学生参加1至2个“棒伢儿”社团,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实施学生身心健康促进计划,共筑学生生命安全防护网,完善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长效机制,实现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达70%,近视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学生生命质量意识和身心健康水平整体提升。深化校园幸福指数研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5.教师发展幸福园。建立完善面向全体、人人发展的教师培养体系,全力营造经济有保障、政治有地位、社会有尊严的教师工作环境。幼儿和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达78%、98.5%,初中和高中教师硕士或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分别达18%、33%,职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5%;加大优秀教师招引和培育工作,培养区级学科带头人1000名以上,新增正高级教师15-20名、省特级教师4-5名和省教坛新秀10-12名。

6.教育生态和谐园。扩大教育开放力度,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教研院校等交流合作,构建教育内外循环治理机制。引进高等院校合作办学,探索建立环浙大基础教育生态圈。整合辖区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家庭、社区教育生态圈。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完善区域教育合作生态圈。实施教育对外开放提升行动,优化国际教育合作生态圈。

“十四五”期间西湖区教育事业主要预期目标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年

2025年

1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

90

>90

2

公办幼儿园覆盖率

86.6

≥86.6

3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102

≥100

4

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

95

≥95

5

集团化办学覆盖率(%)

88.7

90

6

校际优质均衡差异系数

小学段

0.236

≤0.23

初中段

0.244

≤0.24

7

持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学前段

92.8

≥92.8

义务段

100

100

高中段

85

90

8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

100

100

9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

下降1.64个百分点

累计降低5个百分点

10

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

68.8

≥70

11

幼儿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

76

78

12

小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

98.2

98.5

13

学校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比例(%)

初中

17.5

18

普通高中

32.7

33

14

职高“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

94.6

95

四、主要任务

(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完善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体系。到2025年,公办园入园率达86.6%以上,普惠园入园率达90%以上。省等级园覆盖面达100%,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5%及以上。

1.多渠道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深化名园集团化办学,发挥优质资源的孵化带动作用,实现集团化办学全域覆盖。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发展。发挥部门办幼儿园优质教育品牌效应,共同构建学前教育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

2.分层推进民办幼儿园转型升级。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学前教育整体规划,实施公办园与民办园新互助计划,促进协同发展。实施民办幼儿园分层管理,丰富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求。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加强对财务管理、收费情况和教师待遇等的指导和审计,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学品质。

3.高水平打造学前教育区域品牌。深入推进园本课程建设,实施保教质量体检行动,促进质量全面提升。探索建立幼儿园组团合作发展模式,深化“一网四片十二格”管理机制,借力高校资源,发挥区域名师、项目制工作室、区域协同教科研员的引领作用,建立以共同研究方向为纽带的教育联盟,提升区域幼儿园整体实力,打造精致现代、多元开放的学前教育品牌。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快义务教育发展步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校际、片区间、公民办学校间的发展差距,到2025年,小学段校级优质均衡系数为0.25,初中段为0.22。

1.促进均衡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合力推进名校教育集团、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区域教育联盟等多模共存、优质共生的集团化办学。实施新优质学校培育行动,研制西湖区新优质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打造三墩、之江、留下、蒋村、文新等五大板块的新优质教育资源群,形成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

2.促进优质发展。深入实施初中提质强校行动,向课堂改革要质量,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新路。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融合发展,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实施“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行动计划,激活“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强”的蓬勃向上的学校办学新动能。

3.促进协调发展。坚持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鼓励民办学校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监管机制,依法保护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三)高中教育特色发展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高高中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加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提升普高品质。支持学军中学与西湖高级中学合作办学,深化小班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畅通教师人才的提升通道。充分整合美术教育优势资源,大力创建美术教育特色。

2.打造职高品牌。加强公共基础学科与职教专业融合协调发展,打造20个育训结合的品牌课程。探索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模式,打造职高支援乡村建设品牌项目。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创新校企共建共享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四)其他教育统筹发展

完善学段衔接、覆盖全面、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到2025年,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加快社区教育发展,建立全覆盖、智能化社区教育体系。坚持需求导向,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保障全程生长的校外素质教育新模式。

1.特殊教育创新发展。加快紫荆花学校异地新建工作,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资源教室和卫星班建设力度,建设资源教室35个,卫星班4个以上。完善义务教育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机制,探索多元医(康)教结合的康复模式。

2.社区教育终身发展。大力开展智慧社区教育建设,完善“学在西湖”市民学习平台。加快社区教育服务农村文化礼堂精品项目的培育工作,建立联动机制,提高市民素质,服务乡村振兴。创建市社区教育示范基地8个以上,培育省现代化社区学校3所以上。

3.校外教育品牌发展。优化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智慧平台,完善育人评价体系,做到育人100%全覆盖。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改革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区中小学创新实践中心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深化“棒伢儿”育人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全省一流的“阳光体育”、“智慧科技”、“七彩艺术”、“成长阅读”、“幸福德育”等育人品牌。

五、重点改革举措

(一)健全党对教育全面领导机制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增强党在教育事业发展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贯彻落实。

1.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党员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全员学习、主题教育、实践体验等常态化学习机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2.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党组织“扩面提质”行动,紧密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推进服务型、学习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学校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确保组织和工作“双覆盖”、“双提升”。

3.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创新党建带团建带队建工作,发挥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加强党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做大做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清廉学校”建设,打造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的良好教育生态。

(二)健全五育融合育人机制

完善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优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立德树人引领。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专职德育队伍建设,健全“全员德育”工作机制。坚持课堂育人主阵地,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家庭教育各环节,贯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教育各阶段。

2.素质综合发展。转变智育观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科素养。加强体育运动,保障运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五年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达70%。深化区域校园足球特色品牌建设,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和劳动教育育人机制,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和生活技能。

3.实践育人协同。加强区“红领巾学院”建设,打造中小学生志愿者服务区域文明的实践育人品牌。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做强“和谐﹒心家园”家庭教育品牌,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家长用正确思想、正确行动、正确方法培养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统筹区域育人场馆和教育基地资源,大力开展适合学生的育人实践活动。

(三)健全学生健康促进机制

坚持校内、校外双轮驱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到2025年,实现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和银奖达60%以上。

1.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课外读物和体质健康等五项管理,建立学生睡眠、学业负担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实施“1+X”课后服务,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实现中小学、幼儿园100%全覆盖。做强做优线上学习服务,全面推出“名师”、“名课”、“名校”免费在线学习服务。

2.减轻校外教育培训负担。坚持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加强综合治理,加大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时间、师资、教材、广告和收费等监管力度。全面实施分类管理和推进转登工作,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

3.实施学生健康提升行动。推进“壮伢儿”体质健康行动,开展“我与杭州亚运同行”的系列阳光体育活动。推进“亮伢儿”近视防控行动,学生近视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推进“悦伢儿”心理健康行动,完善全社会共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服务体系,加强中小学校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100%配备心理健康专业教师,争创省级心理辅导站示范点9个。推进“洁伢儿”卫生教育行动,建立健康智能管理平台,健全校园公共卫生安全的监测、应急和处置机制。

(四)健全全域均衡发展机制

坚持促优、育特、补短,深入实施提质强校、特色培育和之江教育提升行动,到2025年,基本形成“保障全面优质、促进特色发展”的高水平均衡发展新格局。

1.实施“提质强校”行动。深化区域教育改革、学校管理转型和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统筹推进校内外改革并进、区域优质资源共享、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校际联动抱团研究等举措,全面提升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深化项目制学科联动工作机制,提升名优教师学科领导力和辐射力。

2.实施特色学校培育行动。深入开展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全面实施厚德校园、书香校园、体育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劳动校园、健康校园等七大校园建设,大力营造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氛围,建成一批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审美境界、劳动品质等新时代气质的美丽学校。

3.深化之江教育提升行动。实施之江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办学模式创新、教师结构优化、德育管理增效、学科质量提升、特色学校创建等工作。研制之江教育绩效奖励政策,建立西湖教育基金会之江分会,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培养和交流轮岗力度,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氛围。

(五)健全教师自信提振机制

坚持“四有”好教师标准,建成一支政治坚定、内心充盈、专业精深的新时代高素质的西湖教师队伍。到2025年,新增省特级教师4-5名、正高级教师15-20名,培养在省市具有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50名以上。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教育制度,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法律法规、职业规范和专业标准的学习,弘扬和传承“育人育己、博学精艺、爱满西湖”的西湖教师精神。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入职师德师风审查机制。建立以师德师风和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严格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建立和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活力。

2.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推进校长领导力建设,提高校长综合素养。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35周岁以下干部占30%,30周岁以下占10%,干部研究生学历达20%。完善教师专业梯次培养和管理机制,合力打造名优教师群体。鼓励在职教师开展研究生学历提升进修学习,夯实专业基础。

3.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完善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建立区域内教育人才流动市场,优化学校教师结构,激活教师内生动力。稳步提高教职员工待遇,落实义务教育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联动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奖励办法,持续加大对一线骨干教师倾斜力度。实施教师暖心工程,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六)健全教育生态评价机制

以“数智教育”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驱动,建立区域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等三大具有西湖特色的生态评价体系。

1.深化学校评价制度改革。完善项目化诊断性、发展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学校绩效考核机制,利用现代化评价技术,建立规范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绩效发展和创新发展等“五大发展”+“一校一报告”的学校生态评价体系,注重办学过程和师生成长质量。

2.深化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健全校长管理评价改革,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优化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和绩效考评机制,坚持德才兼备、突出职业能力、实施全面考核,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3.深化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学生幸福指数的研究,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和学业水平等的综合监测与评估,建立“全面质量、综合发展、身心健康”的学生评价体系。深化“五好学生”评估认定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七)健全办学活力激发机制

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增强学校发展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充分激发广大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到2025年,基本形成师生才智充分涌流、学校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1.健全教育管理体制。全面落实管办评分离理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规划导向、政策调控、评价引领、服务保障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局机关、直属单位改革,优化教育行政部门机构和职能设置,深化机关效能建设。

2.创新教育服务模式。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区教育局与学校、直属单位之间堵点。完善多元参与、平等协商、合作共治机制,维护和保障家长、社区以及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教育管理、评价和服务的正当权益。

3.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局机关干部队伍和直属单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局机关干部指导、服务基层学校的能力。理顺和完善局机关各科室、业务部门职权职能,依法依规落实岗位职责。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察,完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民意调查、专家论证和合法性审查机制,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八)健全数智教育治理机制

深化“数智教育”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2.0建设,到2025年,基本形成“政务服务便利、协同办公高效、监督管理精准、教育决策科学、数据开放有序、资源应用共享”的西湖数字化教育治理模式。

1.实施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行动。深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推进教师人事、后勤管理、招生服务、督导评价、校外教育、社区教育、安全管理等场景应用建设。全面开展智慧校园创建,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推广智能技术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应用试点工作。

2.实施智慧教育精准教学行动。全面开展“三名在线”建设,鼓励名师、名校参与名课资源建设,共建全领域数字教育资源库,提高教育的适应性、选择性和个性化水平。加强“技术支撑的学科教室”建设与使用效度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互联网+教学”工作,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实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实施首席信息官“信息化领导力”、平台管理员“信息化管理力”、区培训讲师团“信息化驱动力”及学科教师的“信息化育人力”等培养计划,建成一支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2.0管理队伍。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九)健全基础设施保障机制

优化教育规划布局,加快项目布点落地。到2025年,新建配套幼儿园23所、小学7所、中学10所(含九年一贯制),特殊学校1所。改扩建中小学5所。

1.加快配套建设。重点推进并完成杭州市炮台实验学校、小和山九年一贯制学校、磁带厂小学、文三巷学校、特殊学校、麦岭沙小学、金地自在城幼儿园、转塘XH1805地块小学等项目建设,缓解周边区域入园入学压力。积极争创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新开办中小学标准化学校达到98%以上。

2.挖掘内部潜力。积极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加快推进校园改扩建工作。完成十三中、竞舟小学、西溪中学、西湖高级中学等学校的教学楼、综合楼和宿舍等项目建设。完成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翠苑校区地块置换工作。

3.加强后勤管理研究。实施后勤队伍专业素养提升行动,组成基建维修、设备采购、技术审核、智慧应用、日常管理等专业团队,开展专业化专题化培训。加强后勤管理绩效研究,提高服务标准和管理水平。加强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置研究,建立现代化教育设备配置的西湖标准,引领西湖教育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十)健全教育合作共享机制

加强国内外教育交流合作,扩大西湖教育影响力,到2025年,中小学海外结对率达到80%,中小学海外云交流达到50%,新增1个海外研修基地,建立高校联动项目2-3个。

1.国际交流合作高端发展。通过线下与线上、走出去与请进来等方式,开展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区域国际重大教育行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推广西湖教育经验,展示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善之区的良好形象。发挥国际教育研修基地作用,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

2.地区交流合作内涵发展。对标国内一流教育,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教育合作,让更多教师参与更高层次的研修。推动与知名高校深度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和优势,在队伍建设、学科教研、心理健康、数字化管理、办学模式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助力西湖教育高水平发展。深化与富阳、淳安等地跨区域的教育合作,发挥西湖教育示范引领作用。

3.区内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教科研院校等教育交流合作,把学校、幼儿园融入社区、镇街,整合辖区各类教育资源,打通教育资源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堵点,架起学校文明与社会文明的桥梁纽带,推动共建共享共治融合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委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发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健全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确保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汇聚教育发展正能量,共推教育改革发展和“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

(二)保障教育投入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大力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健全教育资助体系,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经费监管力度,健全预算审核机制,加大对财政资金、项目资金使用的过程监测与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三)维护校园稳定

健全校园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全面实施智安校园,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深化常态化校园安全监管,健全明察暗访、联防联治、闭环管理机制。加强与各部门、镇街合作,联合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安防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学生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强化校园安全实战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避险能力。

(四)加强协调联动

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家校社合作、公众广泛参与的西湖教育治理共同体。完善公众参与、民意调研、风险评估等重大教育决策机制。强化社区、家庭对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共建、监督与反馈。健全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建立家庭教育导师工作机制,加强对家长委员会的指导与培训,提升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水平。

(五)规范督导评估

深化管评办分离改革,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支持专业机构、教育智库和社会组织规范开展教育评估,建立教育督导和监测评估发布制度,探索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于一体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维护学校章程权威,保障学校依法办学自主权。加强教育督学队伍建设,成立教育改革与发展智库,提升督学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