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随着国家开放二胎(三胎)政策和双桥单元的规划建设,单元内义务教育需求数量也日益剧增,而双桥单元内的教育资源数量有限,教育资源的缺失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违背了教育资源均衡化原则。《杭州市建设“美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为多样的现代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在学有优教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推进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随着西湖大学一、二、三期的建设及规划要求拟建设双桥(云谷)单元XH0201-A33-06地块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善教育服务体系。
一、决策目标:
(一)拟解决主要问题:根据《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批复》(杭府控规调整【2020】48号)文件精神,双桥云谷单元内对西湖大学周边地远景绿地做了局部规划调整,充分发挥西湖大学为龙头作用,依托西湖大学高等指挥组团,在其西侧布局配套用地,其中包括住宅用地、服务用地、中小学、幼儿园等用地。目前,西湖大学二期已经在建设当中,因此,本项目同步建设迫在眉睫。拟建设的双桥单元XH0201-A33-06地块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旨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二期建设做周边配套服务。满足周边区域义务教育的需求,完善西湖区义务教育体系的建设和优化,缓解入学压力,改善杭州市义务教育资源
(二)工程主要效益。一是加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体现政府服务型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区人口总量、适龄儿童人数发生较大变化。因此,现有配套教育设施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迫切需要,本项目建设体现政府合理规划教育配套建设,更好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基础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缓解“入学难”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提升区块影响力,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指出,杭州市要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杭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杭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和美丽中国先行区。而教育作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城市的管理者若能够充分重视提升教育配套,则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目前项目所在区块,教育配套设施亟须完善,而通过建设本项目,满足区域儿童就近(相对就近)入学,通过区域的教育质量的提升带动生活品质的提升。生活品质的提升必然带来区域增长价值的彰显,从而进一步集聚人气,提升区块影响力,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产业、城市、人的融合发展。三是完善双桥(云谷)单元九年一贯制教育布局、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市:根据《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程,是培育人才、促进经济成长、引领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石。
双桥(云谷)单元居住用地分布量大,西北部规划的居住用地也基本实施完成。居住区级商业、社区服务配套虽已形成一定的体系,但仍不能满足需求;教育设施资源配套压力较大,中小学、幼托等存在较大配套缺口。
本项目的实施可满足本区块内现状及未来的小学中学入学需求,进一步完善双桥(云谷)单元学校的布局,为杭州市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市奠定基础。
“十四五”期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将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在教育设施资源配套压力较大,老百姓对教育资源迫切需求的前提下,建设双桥(云谷)单元XH0201-A33-06地块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效益显著,十分必要且迫切。
二、决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门令第36号);
3、《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浙教办〔2011〕63号);
4、《杭州市建设“美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5、《杭州市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批复(杭府控规调整【2020】48号);
7、《2021年西湖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计划(第二批)》的通知(西发改经信【2021】13号);
三、建设方案:
(一)任务规模。双桥(云谷)单元XH0201-A33-06地块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总建筑面积约5918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77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6986平方米。
(二)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地下建筑、体育活动场地和室外配套工程等。工程平面位置见附图
(三)用地。占地约37700㎡(合56.550亩)。
(四)投资。估算总投资约 3.5 亿元
四、可行性分析:
项目为新建的36班九年一贯制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应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处处考虑学生的方便。
(一)统一规划、精心设计。项目为中小学项目,项目的规划设计应按照利于师生在校区内工作、学习为原则,充分尊重和维护师生在校园内的工作生活及学习权益,力求做到功能布局合理,做到师生在校园内可完成正常工作学习任务。
(二)优化交通布局与技术创新。交通布局:本工程考虑学校接送困难等现状因素,校园的交通体系为人车分流,项目场地内仅设置消防通道,人行道则沿中央贯穿的主次入口广场及连廊分流到各处。技术创新:融入海绵城市建设、建筑工业建设、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节能、绿建建设。
(三)科学论证风险稳定影响与环境保护。根据前期开展风险稳定评估的相关专题研究,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总体有利,不利影响可防可控。下阶段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报环保部门审批。项目施工期及运营期将严格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减
缓或消除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五、实施计划
计划 2022 年开工,建设工期约 30个月,2025年全面建成。
六、决策执行单位
杭州西湖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