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14-3/2022-21549 文号:
公布日期: 2022-04-1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科技局 统一编号:
 
 
西湖区科技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西湖区科技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积极融入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大力实施全域创新生态、全链协同创新、全程创新服务三大“系统工程”,区域创新环境日益优化,对经济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指数蝉联全省第3,创历史最佳成绩;荣获2020年度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连续三年荣获市科技创新发展考核“优秀”等次。

1、区域科创实力全省领先。反映区域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创新指数达217.7,超越余杭区、萧山区,再次荣获全省第3位。五个领域指标中科技投入指数、科技产出指数分别位列全省第2,转型升级指数位列全省第5,创新环境指数从上年的14位提升至第7位;技术创新指数位列全省第29。25个统计监测指标中8个指标位列全省前3,如每千个国家标准中为主或参与制修订指数排名全省第1,技术交易总额占GDP比重排名全省第2;15个指标实现增长,如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比年度增幅达32.62%;8个指标全省排名实现进位,如企业R&D人员占比提升52位。

2、科创动能持续激发。科技投入有新提升,全面抓好面上企业、重点企业的统计填报工作,积极向上争取省市支持,实现R&D经费投入67.7亿元、较上年提升15.73%,排在全省第3位,全区R&D经费投入超1亿元的企业共15家;R&D投入强度4.27%,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排在全省第3位,超出全省平均值1.39个百分点(浙江省2.88%)。核心技术有新突破,引导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开展“卡脖子”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协同攻关,10个项目入选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3个“卡脖子”项目入选省“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清单。杭州市智能包装系统企业创新联合体等4家入选市企业创新联合体,新建市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9家,12家企业的10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成果转化有新举措,开展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编制企业重大需求与高校科技攻关“两张清单”,组织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攻关。全年共张榜74个项目需求,张榜金额达3.1亿元;揭榜项目23个,揭榜金额2.1亿元。

3、主体培育再创新高。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圆满收官,全年新认定国高新技术企业238家,完成全年目标的119%,全市排名第5;新培育“雏鹰计划”企业90家,完成全年目标的125%,全市排名第3;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16家,完成全年目标的205%,全市排名第3。高成长性企业不断涌现,培育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41家,数量全市第2。其中蚂蚁集团和数梦工场2家企业入选胡润百富《2021全球独角兽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组织申报各类高层次人才及外专人才54人,省(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个、市“钱江友谊使者”2名、“115”引智项目1人,引进外国高端人才(A类)59人, 112个项目参与“西湖英才计划”评审。政策效应持续叠加,出台“飞天企业培育”政策,发布“星辰计划”, 举办各类科技政策及项目申报培训20余场次,为1191家次企业争取省市区财政扶持资金1.79亿元。

4、“高校经济”亮点纷呈。高校经济“三百行动”赶超目标,累计引进高校经济项目211个,促成产学研项目125个,实现技术交易额152亿元,组织高校经济重点活动17场,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区校战略合作再结硕果,先后与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3家高校签订区校战略合作协议。平台载体落地见效,新建成浙师大智慧儿童教育创新创业园、杭电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石虎山智能机器人创新基地等9个平台载体,拓展产业合作空间20万方。新增西湖基因编辑中心、摩贝互工业物联网研究院、浙江未来交通科创中心等高能级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合作内涵持续深化,我局与浙江科技学院共建浙江中德科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与杭电科研处共建技术转移西湖中心,为高校经济项目和产学研项目的“引凤还巢”提供创业沃土。

5、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科技八点半”活动日趋成熟,围绕区块链、航天科技、智能生物、数字信息、科创直投专场等细分领域,举办6场不同主题专场活动,57家企业现场路演。企业需求跟踪解决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企业“一事一议”解决机制,通过区领导专题研究,部门走访、会商等举措,74个涉及资金、场地、政策等需求得到及时解决。创新创业活动缤纷多彩,引导高校院所、众创空间(孵化器)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全区共举办西湖区科技创新暨高校经济发展大会等各类型创新创业活动100余场次,其中高校经济重点活动17场。数字化改革初现成效。紧扣科技工作实际,谋划梳理创新主体培育、科创平台等13个重大任务,构建28个指标体系,全部任务和指标已集成上线。建成“一键入孵”应用场景,在全市大会上启动亮相。该场景现已纳入省科技厅“企业研发服务在线”应用试点模块、市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建设先行试点项目、市科技创新平台“天堂E创”的试点项目。

二、2022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目标

2022年,全区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创强区”战略,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科创中心和全省战略科技力量核心地”的目标,聚焦“科技创新”和“高校经济”两大核心任务,做强“科技八点半”活动品牌,加快构建以创新平台为中心、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支撑力,争当科技支撑“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首善之区”的开路先锋。

(二)重点任务

以6大体系为支撑,主攻5项重点,做强1个品牌,打造全域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1、完善6大体系

一是科技主体培育体系。着力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高企业-独角兽企业-领军企业”创新主体链条,按照“招引一批、培养一批、辅导一批”原则,打造科技企业成长企业梯队,力争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破千”、雏鹰计划企业新增数“冲百”,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独角兽企业和领军企业集群不断壮大的目标。全年新培育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以上。

二是研发载体体系。以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加大研发投入为目标,支持企业新建在前沿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有突破的省(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30家以上。探索项目申报倒逼机制,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和研发投入作为项目申报前置条件,提高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在全区工业企业中的占比。实现R&D占GDP比重4.2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研发机构设置率达到50%以上。

三是科创平台体系。进一步做强科技产业承载平台,夯实省级高新园区综合实力,重点培育具有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的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以上,鼓励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业清晰、不同能级的科技平台,形成打造梯队承接、功能互补、产业协同的空间布局。

四是科技人才体系。以“西湖英才计划”为抓手,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海外高层次人才等科技人才队伍,形成分类科学、层级清晰、有机衔接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体系。依托海外工程师、市“115”引智计划、“钱江友谊奖”等外专人才项目,打造开放包容外国人才服务体系。

五是科技政策体系。优化区级科技创新政策,与国家省市科技政策形成联动效应。突出科技政策扶强扶优,聚焦“硬科技”“未来产业”、研发投入占比高的科技主体,扶持好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支持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加快飞天政策兑现落地,进一步细化高校经济政策,形成科技创新政策面上普惠性支持、细分领域重点支撑的政策体系。

六是科技活动体系。发挥高校、孵化器(众创空间)、协会组织等资源优势,组织举办系列创新创业赛事和高校经济活动,重点组织好“双创直通车”“科技八点半”活动品牌,着力形成以“科技创新联盟”为主阵地,以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为依托、以高校院所为纽带的具有西湖特色的科技活动体系,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

2、主攻“5”项重点

一是在主体质量上求突破。在科技型企业“倍增提量”基础上,瞄准高新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实行分层指导、分类培育,着力提升科技企业质量。一是引导领军高企成为独角兽(准独角兽)或上市企业,重点关注高新技术企业中营收前100强的企业培育成为独角兽(准独角兽),并引导企业上主板或创业板。二是开展国高企规上化和规上企业高新化工作。对已获批国高企并已达到一定规模的工业和服务业企业争取上规。同时对未成为国高企的规上企业在研发投入、创新产出等核心指标进行常态化辅导,力争达到国高企标准。

二是在双链融合上求突破。协同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围绕数字经济、新制造业、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链,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创新链。深入实施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联合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梳理“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进口替代”等技术清单,通过“揭榜挂帅”制等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在行业卡脖子难题上取得突破,全年承接市级以上技术攻关项目20项以上。高水平建好西湖实验室和西湖大学产学研中心,支持阿里云建成省技术创新中心,深化永创、涂鸦等市级创新联合体建设,积极打造西湖基因编辑及应用中心、类脑研究中心等研究型平台。

三是在协同创新上求突破。持续深化高校经济“三百行动” ,围绕“一区一带一大道”发展布局,推进36个高校经济重点平台载体建设,全力打造环浙大、环浙工大、环美院、音乐学院的高校经济创新创业生态圈,提升高校经济辨识度,打造高校经济样板示范园区。加强与高校院所、校友会等对接,精心运营现有产业空间,落地高质量高校经济项目100个,促成前沿领域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实现技术交易总额120亿元以上。

四是在成果转化上求突破。在转化通道上,以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创新联合体等方式打通成果-市场的通道。在转化效率上,以培养专业技术经纪人、引进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等方式提升转化效率。在转化过程中,合作浙大控股、浙大科技园等国资科创平台,实现“孵化-转化-熟化-产业化”服务落地,力争全区吸纳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年均增长5%以上。

五是在创新服务上求突破。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实现科技项目管理数字化,提升管理绩效深化。深化数字化改革,拓宽“一键找孵”应用面,谋划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数改场景、成果转化场景。优化风险池绩效管理,加快探索新的风险池合作模式。做好与上级科技部门对接联系,积极争创科技领域示范试点。全面推动科技创新核心指标的持续提升,确保争创“科技创新鼎”,为夺得“科技创新金鼎”打实基础。

3、做强“科技八点半”品牌

持续推进“科技八点半”活动,做好系列活动总体策划。紧跟时代发展节奏,从现下新概念、主导产业为切入点,迭代更新活动内容,不断凝练活动特色,探索座谈、路演、成果对接等活动新模式,实现以资本为主的2.0版到细分领域为主的3.0版的提档升级。2022年,计划每月举办一场,对接西湖大学、浙江大学、浙工大等高校资源,举办系列专场活动,为初创型科技企业搭建金融、市场推广、产学研合作、人才等服务平台,打造成西湖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