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38-9/2022-21638 文号:
公布日期: 2022-04-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科技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复函


 

唐锐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西湖区高校经济发展新标杆的建议》(第7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区委人才办、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投促局、古荡街道、翠苑街道、留下街道、西溪街道、灵隐街道、三墩镇、美创中心、西溪谷管委会、云栖小镇管委会、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西湖投资集体、西湖城投集团等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去年以来,我区深化高校经济发展战略,高校经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推动产业园区提升改造,聚焦高校存量空间及周边闲置楼宇,盘活空间近18万方;鼓励高校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孵化面积达到5.4万方;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89个,新增高校经济项目130个;技术交易总额111亿元,位居全省第一。为进一步促进区校合作,充分发挥我区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智力优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盘活资源,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推进23个区校合作重点项目,实现区校合作全覆盖、合作项目落地见效,推动产业园区提升改造,聚焦高校存量空间及周边闲置楼宇,盘活空间近18万方。积极与高校合作,由专业团队入驻运营,属地街道全程服务,多方协作,互融共荣,努力探索出四种特色开发模式:一是合作共建模式,以脑机智能研究中心为代表,项目由西湖投资集团成立杭州西投启真脑机智能产业运营有限公司出资,浙大出技术合作建设。二是高校资源+政府运营模式,以“杭电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为代表,该项目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出资改造文一路校区校产资源,由西湖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运营。三是众创孵化模式,以浙大-灵隐智能机器人科创基地为代表,由西湖区政府开发楼宇资源,以“环浙大人工智能经济带”为锚点布局产业、腾笼换鸟,承载高校经济项目。四是大学城模式,以西湖大学城为代表,按照名校+名城效应,对标剑桥大学城等世界知名大学城的建设理念,由政府统一规划布局,在西湖大学城打造全国“产学研”发展和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型城市增长空间。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挖掘盘活校产空间,推进浙江科技学院科技园产教大楼产学研合作,洽谈拓展浙江工商大学教工路校区(西区)建设,浙江财经大学文华校区的合作共建等,加快推进32个重点项目,其中产业空间类项目15个,平台载体类项目9个,重点产业类项目8个。

2、创新发展,推进平台载体建设。一是围绕“一区一带一大道”和三片区,推进平台载体建设。云栖小镇携手西湖大学,共建西湖大学科技园,落实产学研接产空间21500㎡,精准孵化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和产业、打造形成完整优质生命科学领域产业生态圈。西溪谷不断拓展资源,加强与国内优质大学科技园的合作,走访清华大学,积极对接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孵化器,并在项目招引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对接浙大杭州校友会、哈工大杭州校友会、西安交大校友会等,作为招商新渠道的重要平台。留下街道综合利用留和路沿线空间资源,包括留和路南北约300亩的土地资源及周边辐射圈内近7万方的楼宇空间,围绕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领域,改造提升一批,腾笼换鸟一批,招大引强一批,加快周边支小路配套建设,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在小和山高教园东部打造出一个物理空间集聚、产业特色明确、双创氛围浓厚的集聚区。美创中心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建设中国美术学院艺创小镇众创空间,空间已于1月14日正式揭牌运营,首期14个美院创业项目已经入驻空间开展运营孵化;积极与浙江音乐学院对接,就浙音产业园项目的定位、未来运营规划等问题进行了反复商讨,目前相关工作稳步推进当中,这两个新打造的师生孵化平台,将着力构造小镇高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灵隐街道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进行深入对接,智能机器人科创基地(七树园)预计6月底开园;五鑫产业园计划五月份开展改造相关工作;现代国际大厦3000平米空置楼宇,可用于承接浙大溢出产业项目落地。二是集聚人才、政策、资源。在财政支持方面,2020年6月8日,我区出台《西湖区关于大力发展高校经济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对高校、科研院所科创园给予贷款贴息,对产学研创新平台给予房租补贴和运营经费支持,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奖励,鼓励高校开展多元化创新交流活动等;政府直投助力,通过西湖区科创直投基金,对拟迁入我区或者已在我区的产学研项目投资入股,进行背书,实现创投资本和银行资金的带动,帮助企业积极发展,目前,区科创直投基金已审批投资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产学研项目3个,投资金额3600万元。在集聚人才方面,大力实施“西湖英才计划”,2020年新引进海内外人才创业项目32个,精准指导并推荐90名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高校院所人才申报各级人才重大工程,组织各大高校参加长三角云聘会;根据相关政策,发放生活补贴,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为467名博士、11879名硕士和24303名本科生发放补贴共计5.47亿元,其中区级承担2.73亿元,发放人数和金额在全市各区县中一直保持前三位,为区域发展积蓄了人才储备力量;创新“云上西湖”校园招聘,保障应届生就业,积极实施“不见面招聘”模式,与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科技学院继续学院等7所院校共同成立西湖区线上双选会高校联盟,为辖区高校毕业生铺筑就业之路。下一步,我区将坚持包容、互融、共荣的多元化合作机制,继续实行重点项目专项制,围绕重点项目推进和突破集中攻坚,厚植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继续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高校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形成“1+N”的高校经济创新体系。

3、合作共赢,推进产学研项目落地。一是促进校友回归。持续深化“云峰会”“云接洽”“云读地”等招商新路径,广泛挖掘高校校友资源,鼓励校友带技术、资金、人员回归我区创业。二是深化产学研平台支撑。推进技术类平台的建设,如脑机智能研究中心、西湖大学科技园、国科大杭高院科创园等,面向世界前沿科学和前沿技术发展,构建科技创新基地和新产业孵化平台,承载高校科技创新前沿的项目落地。多维度串联服务类平台功能,如三墩产学研中心、商大创业园和杭电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等,通过开展各类创业创新活动、工商税务证照办理等服务、投融资服务等,配备各类政策扶持和保障,扩大社会影响力,集聚高层次人才与高科技项目,加强与高校互动交流,有效实现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下一步,我区将借鉴过去高校经济工作开展中积累的经验,力求全方位整合辖区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以高站位、新体系做深做实高校经济发展工作,促进高校经济成果在西湖区区内转化落地,实现高校各级资源充分利用,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合作氛围浓厚的高校经济生态。

再次衷心感谢您(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吴珂    联系电话:8512712   传真:85118076



                                                     杭州市西湖区科学技术局

                                                         2021年5月14日

 

索引号

00250238-9/2022-21638

文号

公布日期

2022-04-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科技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2-04-25 09:05

浏览次数:

唐锐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西湖区高校经济发展新标杆的建议》(第7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区委人才办、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投促局、古荡街道、翠苑街道、留下街道、西溪街道、灵隐街道、三墩镇、美创中心、西溪谷管委会、云栖小镇管委会、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西湖投资集体、西湖城投集团等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去年以来,我区深化高校经济发展战略,高校经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推动产业园区提升改造,聚焦高校存量空间及周边闲置楼宇,盘活空间近18万方;鼓励高校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孵化面积达到5.4万方;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89个,新增高校经济项目130个;技术交易总额111亿元,位居全省第一。为进一步促进区校合作,充分发挥我区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智力优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盘活资源,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推进23个区校合作重点项目,实现区校合作全覆盖、合作项目落地见效,推动产业园区提升改造,聚焦高校存量空间及周边闲置楼宇,盘活空间近18万方。积极与高校合作,由专业团队入驻运营,属地街道全程服务,多方协作,互融共荣,努力探索出四种特色开发模式:一是合作共建模式,以脑机智能研究中心为代表,项目由西湖投资集团成立杭州西投启真脑机智能产业运营有限公司出资,浙大出技术合作建设。二是高校资源+政府运营模式,以“杭电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为代表,该项目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出资改造文一路校区校产资源,由西湖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运营。三是众创孵化模式,以浙大-灵隐智能机器人科创基地为代表,由西湖区政府开发楼宇资源,以“环浙大人工智能经济带”为锚点布局产业、腾笼换鸟,承载高校经济项目。四是大学城模式,以西湖大学城为代表,按照名校+名城效应,对标剑桥大学城等世界知名大学城的建设理念,由政府统一规划布局,在西湖大学城打造全国“产学研”发展和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型城市增长空间。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挖掘盘活校产空间,推进浙江科技学院科技园产教大楼产学研合作,洽谈拓展浙江工商大学教工路校区(西区)建设,浙江财经大学文华校区的合作共建等,加快推进32个重点项目,其中产业空间类项目15个,平台载体类项目9个,重点产业类项目8个。

2、创新发展,推进平台载体建设。一是围绕“一区一带一大道”和三片区,推进平台载体建设。云栖小镇携手西湖大学,共建西湖大学科技园,落实产学研接产空间21500㎡,精准孵化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和产业、打造形成完整优质生命科学领域产业生态圈。西溪谷不断拓展资源,加强与国内优质大学科技园的合作,走访清华大学,积极对接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孵化器,并在项目招引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对接浙大杭州校友会、哈工大杭州校友会、西安交大校友会等,作为招商新渠道的重要平台。留下街道综合利用留和路沿线空间资源,包括留和路南北约300亩的土地资源及周边辐射圈内近7万方的楼宇空间,围绕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领域,改造提升一批,腾笼换鸟一批,招大引强一批,加快周边支小路配套建设,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在小和山高教园东部打造出一个物理空间集聚、产业特色明确、双创氛围浓厚的集聚区。美创中心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建设中国美术学院艺创小镇众创空间,空间已于1月14日正式揭牌运营,首期14个美院创业项目已经入驻空间开展运营孵化;积极与浙江音乐学院对接,就浙音产业园项目的定位、未来运营规划等问题进行了反复商讨,目前相关工作稳步推进当中,这两个新打造的师生孵化平台,将着力构造小镇高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灵隐街道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进行深入对接,智能机器人科创基地(七树园)预计6月底开园;五鑫产业园计划五月份开展改造相关工作;现代国际大厦3000平米空置楼宇,可用于承接浙大溢出产业项目落地。二是集聚人才、政策、资源。在财政支持方面,2020年6月8日,我区出台《西湖区关于大力发展高校经济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对高校、科研院所科创园给予贷款贴息,对产学研创新平台给予房租补贴和运营经费支持,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奖励,鼓励高校开展多元化创新交流活动等;政府直投助力,通过西湖区科创直投基金,对拟迁入我区或者已在我区的产学研项目投资入股,进行背书,实现创投资本和银行资金的带动,帮助企业积极发展,目前,区科创直投基金已审批投资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产学研项目3个,投资金额3600万元。在集聚人才方面,大力实施“西湖英才计划”,2020年新引进海内外人才创业项目32个,精准指导并推荐90名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高校院所人才申报各级人才重大工程,组织各大高校参加长三角云聘会;根据相关政策,发放生活补贴,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为467名博士、11879名硕士和24303名本科生发放补贴共计5.47亿元,其中区级承担2.73亿元,发放人数和金额在全市各区县中一直保持前三位,为区域发展积蓄了人才储备力量;创新“云上西湖”校园招聘,保障应届生就业,积极实施“不见面招聘”模式,与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科技学院继续学院等7所院校共同成立西湖区线上双选会高校联盟,为辖区高校毕业生铺筑就业之路。下一步,我区将坚持包容、互融、共荣的多元化合作机制,继续实行重点项目专项制,围绕重点项目推进和突破集中攻坚,厚植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继续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高校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形成“1+N”的高校经济创新体系。

3、合作共赢,推进产学研项目落地。一是促进校友回归。持续深化“云峰会”“云接洽”“云读地”等招商新路径,广泛挖掘高校校友资源,鼓励校友带技术、资金、人员回归我区创业。二是深化产学研平台支撑。推进技术类平台的建设,如脑机智能研究中心、西湖大学科技园、国科大杭高院科创园等,面向世界前沿科学和前沿技术发展,构建科技创新基地和新产业孵化平台,承载高校科技创新前沿的项目落地。多维度串联服务类平台功能,如三墩产学研中心、商大创业园和杭电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等,通过开展各类创业创新活动、工商税务证照办理等服务、投融资服务等,配备各类政策扶持和保障,扩大社会影响力,集聚高层次人才与高科技项目,加强与高校互动交流,有效实现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下一步,我区将借鉴过去高校经济工作开展中积累的经验,力求全方位整合辖区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以高站位、新体系做深做实高校经济发展工作,促进高校经济成果在西湖区区内转化落地,实现高校各级资源充分利用,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合作氛围浓厚的高校经济生态。

再次衷心感谢您(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吴珂    联系电话:8512712   传真:85118076



                                                     杭州市西湖区科学技术局

                                                         2021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