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根据《西湖区2021年第二学期幼儿园督学工作计划》安排,区督导评估中心、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制定了幼儿园生活能力(入厕盥洗)指标体系和督查表。2022年3月幼儿园责任督学通过现场观察、师生访谈、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对全区幼儿园开展了中大班幼儿入厕盥洗专项督导。
一、整体情况
1.重视幼儿生活能力培养教育方式合理。幼儿园基本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将入厕盥洗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开展生活自理能力的学习培养。大部分中大班幼儿一日生活的各时间段能够自主按需入厕,个别意识薄弱或者自主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进行个别化引导。大多数幼儿园能做到男女分厕。能根据不同场地实际情况,错峰和自主、灵活地安排安排入厕、洗手、点心时间,有效避免了幼儿拥挤和消极等待,现场观察情况良好。
2.基本养成洗手饮水习惯注重环境教育。中大班幼儿基本养成自觉洗手和适时适量饮水的良好习惯,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时间能够自主及时补充水分,户外回来、点心之前、入厕以后、游戏之后、午餐之前等环节基本能够做到自觉洗手。幼儿园环境布置中有洗手饮水的相关标识,同时,部分幼儿园采用自编儿歌等形式,帮助幼儿养成洗手和饮水习惯。
3.建立日常管理监测机制明确检查标准。幼儿园将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纳入日常教育内容之一,充分重视幼儿生活的入厕和盥洗能力,开展专项和随机检查,纳入每月常规考核中。大多数幼儿园对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可操作的照护要求,对于幼儿入厕盥洗饮水环节有明确的时间安排,主配班及保育员有具体操作要求。每日行政对入厕盥洗饮水环节有明确的检查标准,保健部门每天有专门的检查及情况记录。
二、特色亮点
1.某幼儿园佩戴阿U手环,通过钉钉平台校园宝进行专项检查。日常巡查与反馈及时,落实情况良好。基站后台有效记录幼儿入厕、喝水、午睡等数据,能够智能化追踪。
2.某幼儿园个别班级尝试幼儿个别化入厕。幼儿园将洗手等生活环节列入课程,部分班级开发“洗手课程”,有专门的主题活动。
3.某幼儿园部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设立幼儿洗手管理员,促进幼儿自我管理。教师通过喝水奖杯、喝水记数棒、喝水能量墙、喝水能量球等各种方式关注并促进幼儿养成良好喝水的好习惯。
4.某幼儿园运用app记录幼儿喝水、入厕等自我服务情况,教师通过app与家长及时互动。
5.某幼儿园在月考核中有针对教师日常管理(饮水、洗手、关系习惯养成和组织方式)的考核细则。周计划上会呈现每个班级教养习惯目标了解班级发展情况。
6.某幼儿园厕所间配有大帘作为区间隔断,保护幼儿的自尊与隐私。环境中有相应的洗手图示、趣味如厕小脚丫、指向符号等,颇具趣味性,亦能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
7.某幼儿园与“趣生活”健康课程相结合,在专项课题引领下做好幼儿生活保育各个环节,每学期开展班级生活品质分享交流,将生活保育工作纳入教工每月考核中,通过日常视导、技能比武等方式来保障。
8.某幼儿园幼儿均可因需入厕,卫生间男女分厕,保护隐私,设有蹲坑和坐便器两种形式。洗手盆有高低区别,适合不同高度幼儿。
9.某幼儿园洗手、饮水时,班内三位老师站位分工合理。户外回班时,1位教师组织部分幼儿进行游戏分享交流,1位教师和保育员进行洗手、饮水。各班有不同的饮水记录形式。
10.某幼儿班级有喝水记录标识。户外活动后,点心、午饭前大部分幼儿能主动按照七步法洗手。每个班级都有基于日常管理的PBL手册,针对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与服务有专门的深入解决问题的行动策略。
11.某幼儿园考虑冬天孩子洗手时水溅到衣服会湿透着凉,每个水池边上安装一个柔软的可爱的动物塑料挡板,非常的人性化。
12.某幼儿园为了孩子记住正确规范的七步法洗手,老师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帮助孩子用七步法正确洗手。
13.某幼儿园用智慧校园管理平台监测孩子饮水、午睡和活动,客观分析每个孩子的发展,并实施个性化教育。
14.某幼儿园为每个幼儿提供多块毛巾,不再是传统的一块块毛巾悬挂起来的方式,而是提供一个储物架,上层放干净毛巾,下层放用过的毛巾,每天及时清洗消毒毛巾,一日生活中由保育员及时补充干净毛巾。(
15.某幼儿园各班根据班级情况均设置适宜的班级公约,环境中呈现可视化图示,提升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16.某幼儿园以及两个分园盥洗室进门口有独立的门帘,保护了幼儿的隐私。7步洗手法认真落实,生活习惯非常好。幼儿园在室内室外均为幼儿配备了饮水处,满足幼儿的饮水需求。鼓励晚托班的幼儿自带水壶,保障晚托时间的饮水需求。弹性实施,保障到位。每个班级有饮用水容器的清洁记录;对盥洗室、马桶周等的消毒记录等,记录形式比较精细。
三、存在问题
1.科学洗手习惯仍未养成,常态化机制需进一步落实
中大班幼儿洗手习惯尚未养成,部分幼儿园幼儿洗手不重视,不能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教师日常没有认真检查和指导孩子正确规范洗手。幼儿洗手习惯培养细节还需重视,还要关注节约用水、洗手后及时擦干等等。部分幼儿园存在卫生死角擦手毛巾比较脏,有明显的脏的痕迹。日常监测管理反馈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环境标识儿童特征不明显,教师引导需进一步提升
部分幼儿园张贴入厕盥洗表示,大多数以图片形式呈现,儿童特征不够明显。部分教师对入厕、饮水、洗手环节的组织引导意识不够强,教师还没有形成较好的组织指导策略。
3.仍存在集中统一喝水问题,管理举措需进一步丰富
仍然存在个别幼儿园集中统一喝水问题,未能实现幼儿自主按需喝水。部分幼儿还需要教师提醒喝水。部分幼儿园针对幼儿饮水记录较少,幼儿自我管理以及教师介入较少。
四、改进建议
1.内化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建立有效管理考核机制。帮助教师将“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不断内化于心,开展常态化生活环节优化。开展教师教育组织能力和教育行为的研讨活动,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落到实处。民办园要重视一日生活的环节,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运用日常管理工作检查表,班级环境创设、保健饮用水检测等,落实园级常态化管理的保障监测机制,保障在生活中学习、提升幼儿生活能力的支持力度。
2.优化盥洗室硬件保护隐私,洗手液用原液方便拿取。改造改善卫生间,通过增加布帘或挡板加强孩子入厕的隐私保护。洗手液放置位置要合适,方便取用,要用原液洗手,户外洗手池也要投放洗手液和擦手巾或者餐巾纸。擦手毛巾不够干净,建议在不增加运作成本的基础上一分为二或四,改成小块些的擦手毛巾,一次擦后放入脏毛巾篮,人数较少的园区,由保育老师统一清洗替换。
3.培养幼儿科学饮水自主入厕,注重细节个性化管理。培养科学的如厕习惯,不提倡频繁地如厕,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个性特点,采取自主和提醒相结合。关于男孩子小便脱裤子的隐私如何保护问题需要再作进一步探索。对不同季节、不同幼儿饮水量的管理还需更加科学细致,实施个性化管理。
4.加强幼儿洗手意识和习惯养成,发挥环境支持作用。加强教师和孩子养成正确洗手的意义教育,持续开展幼儿生活教育。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增大园区检查力度,规范日常操作,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加强幼儿日常洗手检查,让幼儿养成认真用七步法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将7步洗手法要求融合于教学、区域、游戏等中生动开展。针对小班孩子教师可以用儿歌的形式增加趣味性又易记住。建议在盥洗室增加有年龄特征的不同表达形式,并能结合现阶段的主题或项目开展周边的生活服务。
5.创设幼儿自我服务内容和机会,家园协同共促发展。进一步关注幼儿自主能力提升,对喝水、洗手、拿点心、拉裤子等自我服务内容,教师不要过多包办,要充分信任幼儿。进一步关注并指导幼儿自我服务习惯细节。在整体环境中,根据需要多一些孩子们共同商议、定制的自我服务规则要求等,加强幼儿的自我管理。
6.细化生活能力考核明确标准,提升教师生活服务能力。园级管理中进一步明确中大班幼儿入厕盥洗的细节、要求和标准,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衡量标准。如喝水多少以上;幼儿入厕次数、尿色等,以便更科学做好生活护理与幼儿指导。在日常评估考核外,能够增加供教师学习、研讨的案例,利用PBL项目推进等方式优化基于本班的生活服务。
西湖区教育局
西湖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
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