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看西湖 |
|
![]() 媒体看西湖 |
|
把盏江南一壶春 |
发布日期:2022-05-05 |
《春游晚归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 藏 已是春阳之末,宋时旧历正值寒食。清明前后。上冢祭拜、逐设酒馔为时令节气之习俗,但谁也阻挡不了人们对青青可爱、春光无限的向往。 《东京梦华录》中,这样记录市民争相出城的场景——“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梦粱录》对春游也不吝溢美,“不论贫富,笙歌鼎沸,鼓吹喧天”,此时的西湖“有龙舟可观”,人们欢酒贪杯于花间树下,不觉日晚。 《武林旧事》中,则可见清明郊外“野祭者尤多”的沉重与伤感。“野祭”是指亲人葬于北地,举家南迁后,故庙不再,只得野外祭拜。然作者笔锋一转又写道:人们祭拜之后,“提携儿女,酒壶肴垒,村店山家,分馂(注:分吃祭拜后剩余的食物)游息”,在春风鼓舞中至各处“寻芳讨胜,极意纵游”。 由此可见,踏青必带酒肴,这就需要有盛酒装菜的容器与食盒,还要有祭拜或者分饮分食所用的杯碟,才能“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古人的出行装备远比今人讲究。除去出行的交通工具车畜舟轿,以及服装鞋帽等,额外的器用更是精心,士大夫们甚至会把能搬的家当都备至齐全。 故宫博物院藏有宋人绘《春游晚归图》,图中一人物,头戴乌纱帽策骑,数侍从各携交椅、案几、箱笼、燎炉等随后。关于这几件出行器具,已有学者考证。除了可折叠的交椅以及方形“茶床”,还有被置于手提编笼中的“厮锣(水盆)一面,唾盂、钵盂一副”(即漱口用具三件套)。而最后一名挑夫所挑担子中的器具,被认为是一套用来点茶的茶汤用具:即前方担子中,方形的带炭火燎炉和两只汤瓶,而后方担子中的长方形箱笼中,有若干汤茶托子和汤茶盘等。并考证“汤与熟水都是甘香药材制成的饮料,不同在于汤是预先以几种药草研磨合制为剂,待用时取出以沸水冲点”。 不过,对照其中燎炉的形态与宋人《碾茶图》中点茶所用的燎炉大不相同,却和《文会图》中反映文人户外宴饮备酒时所用的烫酒温酒的炭炉可对应。 《春游晚归图》中,挑夫担中箱笼所藏是成套的酒盃,亦或一些精致的下酒小菜?虽然这只是依据画面的推测,但不管是清明祭祀踏春,还仅是游春,宋人似乎更喜于郊外宴游畅饮。尤其是士大夫阶层,来源于曲水流觞的诗酒雅集是文人春游的传统。正如陆游在《西湖春游》写道的,“冷泉亭中一尊酒,一昌可敌千年寿”。而春日树下的花影芳菲,更是花间一壶酒的浪漫与沉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