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看西湖 |
|
![]() 媒体看西湖 |
|
西湖区这2个地方分别获评浙江省首批未来社区、未来乡村 |
发布日期:2022-06-02 |
日前,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名单公布,28个未来社区、36个未来乡村、17个城乡风貌样板区入选。其中,西湖区吉鸿未来社区入选首批未来社区名单,转塘街道长埭村入选首批未来乡村名单。在吉鸿未来社区窥见未来模样 “快来我的未来小铺看一看!这里有恐龙时代和兔子朋友!”吉鸿未来社区里的小朋友们摆起小摊,卖力吆喝。日前,吉鸿未来社区为小朋友举办六一嘉年华活动,利用“桥承吉鸿”小程序进行线上预约,利用“积分奖励”鼓励居民参与到活动中来。当小摊主可以得1000积分,当小顾客可以得100积分。“这些都是我以前的玩具,当小摊主还可以赚积分,能去社区里兑换喜欢的东西。”小朋友们纷纷当起小摊主。 在吉鸿未来社区,数字赋能已然深入公共生活。活动线上看、参加线上约、积分能兑换的生活方式成为日常。该社区还利用三合一数字化系统,聚焦“吉鸿人的一天”和“吉鸿人的一生”,融入“民生综合体”“吉鸿客厅”等场景,依托电视机顶盒服务入口、手机微信小程序入口,居民在家用遥控器,出门用手机端,实现关键小事速办。 未来社区的便捷生活离不开场景空间的改造,通过物理空间的营造和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有效融合,将公共服务资源智慧集成到居民身边,这正是未来社区与传统社区的差异。 在吉鸿未来社区,文化家园有社区图书馆、儿童观影室,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居家养老中心提供居家上门护理、医护上门、居家康复等服务;婴幼儿照护空间设托育、成长驿站和儿童“微空间”,构建“1+N”模式的0-3岁婴幼儿照护场景……不出社区,从公共服务到社会生活,各种需求在社区搭建的场景空间里都能实现。 未来社区营造未来生活,将年轻人留下来。吉鸿社区推行吉鸿“鸿雁”计划,培养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拿出1000平方米场地,作为人才项目孵化用房,还加大税收奖励,以“真金白银”留住人才。 在长埭村开启未来生活老厂房改造成了手作园,老旧篮球场成了智能体育公园,拥有200多位驻村艺术家,保洁阿姨能开手工艺术展,长埭村里“人人都是艺术家”。 马蹄莲、腊梅、百合……长埭村白桦崊手作园里,百花争艳。凑近一看,这些“花”并非真花,而是一件件手工作品,这些作品出自村里66岁的农妇李彩玉之手。“这些都是我闲来没事,用丢弃的包装袋、包装纸等做的,就是做着好玩,给自己找个乐子。”李彩玉平时在白桦崊手作园做保洁工作,“打扫卫生的时候看到这些,觉得可以试着做点东西,就慢慢收集起来了。” 在长埭村,村民成了“艺术家”。未来社区创建之初,长埭村便充分发挥艺术高校优势,围绕传统手作、文创展示、智慧管理等场景,将文创艺术产业与茶产业、生态旅游融合实施创建。如今,在长埭村,艺术融入乡村,乡村生活更艺术。 说起长埭村,离不开茶。这里的村民历代以种茶为生,在村内创造出大片连绵起伏的茶园景观。在这个未来乡村里,搭乘数字赋能,茶产业有了新样子。 “我们与浙江大学茶学院密切合作,推动西湖龙井茶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应用,开展智慧茶园建设。”长埭村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在长埭村,无人机统防统治病虫害,建立“长富云”服务系统,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交流互动、产品交易等落地,联户包事“一键”查询,村民需求“一键”满足,村务问题“一键”解决,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利服务。 在茶包装、营销等环节上,茶与艺术也正在深度融合。2021年,长埭村茶叶销售收入达6500余万元,村民茶叶销售收入同比上涨20%。茶、艺术、数字的融合,让长埭村实现蝶变,走向未来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