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审计局关于2019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 和决算草案等事项审计结果的公告
发布时间:2022-06-08 10:38:10
来源:区审计局 点击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七条等相关规定,西湖区审计局派出审计组,自2019年4月10日至5月30日对西湖区财政局具体组织的2019年度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情况进行了审计,对预算管理、企业扶持、镇街财力、农村土地流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开展了专题调查,对重要事项进行了必要的延伸和追溯。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审计评价意见

2019年,区财政局牢固树立“财为政服务”理念,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力提效,在预算管理、民生统筹、风险防范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2019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294.41亿元,同比增长8.05%,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2019年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实现了年度收支平衡。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审计情况

1.预算编制管理不够完善。

(1)会议费、培训费预算控制不够严格。51家预算单位会议费、培训费预算编制金额超过上年决算数(与上年预算数持平),未按要求严格控制。

(2)未单独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西湖区各部门在编制年初预算时,未单独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区财政局也未组织政府采购预算的单独编制和审核工作。2020年,区财政局已组织编制单独的政府采购预算。

(3)部分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部分项目连续三年指标收回金额占年初预算的50%以上。

2.个别单位未按规定进行预算调剂。

3.预算绩效管理不够精细。

(1)部分项目未报绩效目标。2019年西湖区各部门涉及项目预算(一般预算)总计30.47亿元,实际绩效目标填报金额27.22亿元,未填报绩效目标金额3.25亿元。

(2)部分项目绩效目标编制不精准。

(3)预算调剂及追加的项目未进行绩效目标调整和编制。2019年预算调剂共计12048.41万元,涉及45个预算单位,84个项目;预备费追加8112.84万元,涉及25个预算单位,39个项目,未进行绩效目标的调整和编制。

(二)镇街财力和可用资金审计情况

2019年11个镇街滚存结余3.1亿元,比2018年减少1.27亿元。2019年11个镇街当年可用财力合计16.3亿元,比上年增长7.72%;而当年支出合计1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69%,财力增长低于支出增长。

(三)农村土地流转审计情况

双浦镇、三墩镇已流转但未转包成功土地的租金支出数额较大,租金支出负担较重。

(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审计情况

1.防疫物资出入库管理欠规范。

物资采购和入库环节衔接不到位,购买的物资与入库物资的品类、数量不能一一对应,且部分物资出入库均未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2.防疫物资台账不完整。

防疫物资台账不规范,物资名称、规格型号等要素不明晰。

3.捐赠资金分配和使用不及时。

因疫情为突发状况,缺乏明确相关捐赠资金使用范围的文件依据,导致可购物资内容受限、捐赠资金结余。

(五)个别以前年度审计整改不到位情况

1.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绩效不高问题。

截至2020年2月25日,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仅支出企业补助40.07万元。

2.双浦镇土地流转收购苗木管理缺位问题。

三至五期土地流转中收购的苗木仍未进行现场实物移交。

四、审计建议

(一)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压减不必要支出,确保区重点项目资金保障。坚持“全口径预算”、“零基预算”,规范和细化预算编制、预算调剂管理,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严格执行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切实盘活存量资金。各镇街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编制项目预算要根据财力实际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确保镇街财政可持续发展。

(二)努力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各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进一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化、精准化程度,在工作流程上促进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业务流、数据流进一步融合,逐步形成“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三)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向上争取各类扶持补助资金,制定好利用好各类企业扶持政策,借力市“亲清在线”服务平台,不断简化优化政策兑现流程,确保各项惠企、惠民举措精准落地,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协税护税管理办法,分类分档做好企业服务,及时掌握企业动态,结合我区安商稳商工作做好政策保障,加强企业外迁审核机制,并将相关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四)重视加强乡村振兴攻坚力度。结合我区土地流转现状,相关单位要尽快研究出台土地招商指引规划,加大对龙头型科技型智慧型农业企业的招引力度,填充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加强农业企业集群程度。积极利用好国土空间统筹调整重要政策窗口期,为乡村振兴争取更多建设用地指标,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