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第三季度推进情况 | 责任单位 | 责任人信息 |
1 | 深化“高校经济”发展,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示范区。 | 纵深推进高校经济“三百行动”,加快形成一批“标杆项目、标杆园区、标杆活动”,实现载体提能、百企提质、成果提效、服务提档。 | 落地高校经济项目262个,其中优质项目157个,促成产学研项目145个;实现技术交易285亿元,全市第1。开展高校经济标杆园区评选工作,已召开评审会,智能电气技术创新基地、浙财大金融科创园等8个园区入围首批标杆园区名单,后续将进行实地考察等,予以授牌。 | 区校中心 | 鲍剑凌 |
拓宽高校经济外延,做精做深“一链一院一基地”模式,着力构建环浙大、环浙工大、环西湖大学创新圈。 | 辅导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玉泉人工智能产业园等6家运行成熟的基地,对照认定标准及建设目标进行绩效自评,开展常态化建设辅导。6月30日举行了浙财大金融科创园开园仪式和西湖区科技人才转化双提速大会,推进高校经济标杆园区建设。 | 区校中心 | 鲍剑凌 |
支持概念验证中心市场化运营,政企校联合推动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示范区。 | 9月成功举办西湖启真创新概念验证中心启动仪式,运营团队及首批入驻3个项目正式入驻办公。会同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梳理征集了一批原创性成果,排摸产业前沿技术成果和需求信息。 | 区校中心 | 鲍剑凌 |
2 | 深化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实施“双倍增”计划。 | 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和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加大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培育,构建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 | 专精特新第一批次已申报成功5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通过市级审核3家,等待最终认定结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荐上报283家,其中217家企业已通过专家评审。完成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认定695家,全市第4、全省第5。 | 高新科 | 余达新 |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投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型,全方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目前,我区申报省级孵化器1家,推荐7家申报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待市科技局公示认定结果。推荐市级众创空间2家,等待认定结果。1-8月,规上工业和服务业研发费用合计133.35亿元。 | 科技科 | 伍海舟 |
3 | 深化“116N”实验室体系,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行。 | 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国家实验室挂牌并入轨运行,加快西湖实验室、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 国家实验室已正式挂牌成立。已新增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杭州智元研究院),2家机构参加新型研发分级分类(西湖试验室、国科大杭高院)。 | 农社科 | 相宏毅 |
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及产业链其他企业开展联合创新,构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研发中心、市级研发中心多层次企业研发机构体系,全方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 浙江省数据资源体系创新联合体由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组建。已新增市级研发中心39家(经市科技局认定)。申报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7家,认定结果待省厅正式发文。 | 科技科 | 伍海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