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10-0/2023-29200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11-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 统一编号:
 
 
中共杭州市西湖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范例西湖样板行动计划(2023-2027年)》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属各单位:

现将《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范例西湖样板行动计划(2023-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杭州市西湖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2023年9月13日

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范例西湖样板行动计划

(2023-202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重要批示精神,根据《关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区委“六六行动”,坚持创新深化、改革攻坚,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率先构建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范例提供西湖样板,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全域和美、城乡共富”的新时代“千万工程”新画卷,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范例西湖样板。到2027年,率先实现和美乡村建设100%全覆盖,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40以内,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全面实现“村村向未来,户户奔共富”的城乡共富全域和美新格局。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乡村产业高质量提升行动

1.开展“农业双强”行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力争粮食年播种面积1.5万亩以上、产量7000吨以上,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1万亩、产量1.5万吨以上。完善种粮降本增效政策,加大种粮农户政策补贴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力度,切实提高种粮综合效益。积极探索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到2027年,建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2个,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2个。(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之江城投集团、西湖文旅集团)

2.深化“一绿一红”茶产业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茶产业的重要批示精神,统筹推进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发展。推动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传承保护,每年开展手工炒茶技艺培训100人以上,开展炒茶王比赛。以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和中华茶奥会永久落户龙坞茶镇为契机,每年举办好“一节两会”(开茶节、茶博会和茶奥会)。持续放大西湖龙井金字招牌,逐步实施茶叶生产、茶叶品牌和茶叶服务“三统一”。成立九曲红梅茶叶管理协会,进一步探索“一绿一红”茶产业发展。加强与中茶院、浙大等院校合作,创新茶产业技术,不断开发各类新茶饮。强化未来乡村与国企双向合作,高标准打造中国第一茶镇龙坞茶镇。(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西湖文旅集团)

3.加快乡村农旅文融合发展。以“西湖龙井”品牌综合保护为引领,加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打造一批示范影响作用大、共富带动效果好、具有鲜明西湖特色的农业品牌。推进乡村发展行动,加快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西湖农文旅特色小镇,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培育全国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村。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到2027年,累计培育区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培育打造富民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建设1条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供销总社、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广旅体局、西湖文旅集团)

4.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行动,支持“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强化农业招商引资,重点支持具有先进性、引领性的农业大项目。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引导留下、双浦、转塘等有山林的镇街林下共富项目建设,推动林下经济实现新突破。充分挖掘农村特色资源禀赋,发展网络直播、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康养休闲等新产业,健全农业多重价值拓展实现机制。鼓励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兴业富民新业态。推广三墩兰里研学基地、双浦铜鉴湖、龙坞茶乡精品路线等乡村产业特色,力争到2027年实现休闲农业总收入7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西湖文旅集团)

(二)实施乡村宜居宜业提升行动

5.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立足乡村实际,按照城郊融合、集聚建设、特色保护、精明收缩和整治提升五种类型,分类施策推进村庄发展。完成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总规修编、龙坞乡村单元、双浦单元灵山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针对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下,进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多措并举,利用“内涵综合、目标综合、手段综合、效益综合”整治手段,统筹农用地、低效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修复,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依托“三区三线”调整,及时解决农村各类发展用地。到2027年,实现永久基本农田与双浦镇长安沙、元宝沙粮食功能区完全套合。(责任单位:市规划资源局西湖分局、区农业农村局)

6.提升乡村全域风貌。保护西湖乡村风貌,尊重村庄肌理,推进杭派民居建设,完善农居建设管理,推进农房改造、庭院美化,推进管线序化和道路平整美化。开展村庄“四季”清洁行动,巩固农村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和污水革命成果。提升改造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100%、出水水质达标率95%以上。探索农村物业管理模式,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规划资源局西湖分局、市生态环境局西湖分局)

7.打造和美乡村样板。在区级数字乡村全覆盖基础上,加快市级数字乡村培育创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有效提升,农业特色产业数字化应用加快,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持续普及,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逐步形成,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在全省领跑全国领先。深入开展高颜值乡村行动,持续推进省市级和美乡村示范县、示范乡镇、未来乡村、特色村创建。推进和美乡村联创联建,和美庭院展示评比,以山水带、产业带、共富带等为轴线,串联美丽乡村、数字乡村、未来乡村。到2027年,实现未来乡村及和美乡村建成率100%。(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经信局、区数据资源局、市规划资源局西湖分局、区妇联)

(三)实施乡村文明善治提升行动

8.以党建统领强化乡村善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在西湖的生动实践。坚持党建引领,推行村级各类组织向村党组织述职和汇报工作,实现党建强、发展强。加强村级组织后备力量储备培养,注重从在外乡贤、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等人员中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发展年轻党员,激发村党组织年轻活力,以乡村组织振兴推动我区乡村全面振兴。(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团区委、区妇联)

9.深化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坚持塑形与铸魂并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农村文化礼堂为核心的乡村区域公共文化服务联合体,建设新型乡村文化空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发展内涵。强化“艺术村长”辐射带动作用。实施红色基因传承计划,培育西湖文化标识,建设一批乡村博物馆,实现乡村图书室全覆盖。持续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最美”系列主题宣传、道德模范选树,强化农民道德素养、诚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传承西湖乡村节气文化,开展丰收节、我们的村晚、村歌排舞等系列活动,办好公益性讲座、送电影下乡、群众性文艺演出等活动,提升基本公共文体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

10.加强乡村记忆保护传承。深入挖掘、保护、利用传统村落中的农业文化遗产,做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继续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传承培育一批乡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入开展乡村文化调查与保护,挖掘乡村优秀民俗文化、农耕文化、节庆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和礼仪文化等乡村文化资源,深入开展跟着节气游乡村活动,引导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责任单位:区文广旅体局、区农业农村局)

11.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一步规范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推进“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协商议事活动流程和决策方式,搭建多元化议事协商平台。动态监测已建成的18个省级善治示范村。分步推进镇街实施股社分离。坚持村社事务精细化管理,以规范村社小微权力运行为主线,纵深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到2027年,清廉村居建设各项体制机制基本成熟,村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纪委监委、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

(四)实施乡村共同富裕提升行动

1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推广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机制,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激活农村产权要素。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村级留用地开发模式,加快推进10%留用地项目建设,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权益。以“一事一议”等项目为抓手,盘活利用好闲置集体资产资源,大力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探索企业联村联农的共富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加快推进乡村景区化、市场化运营,探索实践政府出规则、村集体出资源、市场出运营、村民出力量、“三乡人”出智慧的多位一体合作共建共享机制,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市规划资源局西湖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之江城投集团、西湖文旅集团)

13.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深化三墩、转塘、双浦地区乡村组团式发展,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服务标准化运营,深化农合联“三位一体”改革。实施家庭农场培育提升与合作社壮大工程,深入实施乡村绿领人才挖掘,培育农村工匠、成立农创客联盟、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民多途径就业。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招聘会等,助推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农户家庭实现至少1人就地就近就业。打造农民培训促富品牌,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农民素质培训,加大适合农民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力度。每年实施农民素质培训2500人以上,其中农村实用人才200人以上、农创客30人以上。(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教育局、区总工会、区供销总社)

14.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分股金,夯实农业特色产业保本金,利用10%留用地项目涨租金,提升农民转移就业赚薪金,落实低收入农户政策享救助金等“五金”联动,持续增加农民工资、经营、财产、转移等四项净收入。加强“一老一小一残”帮扶,落实就业年龄段内困难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府代缴、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政策,完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精准摸排闲置资源底数,制定出台《西湖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实施方案》,每年盘活闲置农房100宗以上,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闲”变“宝”,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民政局、区妇联、区残联)

(五)实施公共服务保障提升行动

15.优质教育均衡供给。实施乡村幼儿园与城区一体化管理,农村学前教育整体质量达到城区水平。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普惠率、优质率和公办率,探索幼儿园自聘合同制。深化幼托一体化工作,新增普惠托位300个,抓好保育员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保教质量。完善中小学招生工作和中考升学工作,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强校工程提质扩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升高中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质。坚持职普融通、育训并举,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范式。迭代升级集团化办学,推进名校教育集团优化和重构,加大集团价值共塑、愿景共建、资源共享、教师共育、数智共赋研究,不断提升教育集团的办学水平。(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16.拓展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硬件水平,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辐射能力,实现城乡参保全覆盖。加强与省市医院合作交流,共享“软件”资源,拓展人才个性化成长路径,完善人才培养倾斜机制。加强名医工作室、人才梯队建设,积极推进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加大招聘引进和人才培育力度,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形式以学促用,提升人才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依托城市医联体合作和“双循环”建设,指导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专科特色门诊建设,满足居民多元化医疗需求。由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和护士等共同组成“1+1+X”全专联合团队,向签约居民提供规范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健康宣传教育、定期随访管理和及时转诊服务。(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力社保局)

17.健全养老托育体系。全面推进镇街级敬老院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公建民营,加强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监督管理。探索农村合作养老,深化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改造和功能拓展,完善农村三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区域作用,辐射专业化、综合性的居家连续性照顾服务。加快托幼集成一体化改革,到2027年,每千人托位数达5.5个以上。加强基层儿保人员配置,有条件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医防护”一体化整合型儿童健康服务。(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卫健局)

(六)实施生态环境承载提升行动

18.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统筹调配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处置能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100%,回收利用率达60%以上。依托“鲸灵回收”等“互联网+”数字平台,健全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健全完善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布设,优化区域自动监测站点布局,进一步优化水环境监测断面。实现农村河道水体常年水质保持IV类以上。(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西湖分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治水办)

19.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修复试点建设。构建县级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破解区内林地占补平衡难题,探索西湖-淳安林地指标交易置换机制,保障建设项目使用林地需求。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落实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制度,创新“绿水青山”保值增值制度,努力探索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提升力度,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建立我区生物多样性本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创建省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基地。(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西湖分局、区农业农村局)

20.打造绿蓝生态空间。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着力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加快充电桩设施布局和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居民车辆的市场渗透率。推进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加强海绵型建筑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绿色蓄排与净化利用设施等建设。巩固推进林长制,试点市级“林火智治”数字化应用场景,全面推行林火无人机值勤巡查。以河长制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治水办)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全区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工程推进。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细化专项方案,建立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抓好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和镇街要高质高效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持。重点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投融资机制创新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出台支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政企民合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金积极参与“千万工程”建设。保障10%留用地指标落地,加快项目规划、布点、开发等重要环节,促进项目尽早尽快产生效益。

(三)强化人才支撑。强化高端精英人才引领作用,培育一支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影响一批”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带动引导各类人才走进乡村,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人才支撑。

四、工作机制

(一)协同推进机制。坚持全区一盘棋,条抓块统、分级负责,强化力量集中、政策集成、资源集聚,构建整体协同的体制机制,确保主要任务加快推进。各责任单位要落实相关职责,形成强大合力,保障工作落地见效。

(二)督查服务机制。结合县域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切实解决推进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构建问题“发现--研究--办理--销号”闭环机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和深入服务。

(三)宣传推广机制。以“八八战略”和“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为契机,以区委“六六行动”为指引,站位未来乡村实践地、共同富裕嘱托地、首善之区前沿地,大胆探索实践、积极改革创新、加大宣传推广,努力打造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