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00-4/2023-25531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3-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经信局(区支援合作局) 统一编号:
 
 
区发改经信局2022年总结及2023年思路


 

2022年是我区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面对今年以来明显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区发改经信局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克难攻坚、扎实工作,各项牵头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2022年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共同富裕建设打开新局面。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成立区委社建委、配备专职副主任和相应工作机构,建立工作例会和信息报送制度,编制共同富裕系统架构图1.0版、明确重点工作64项、重大改革44项,制订共富考核办法,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工作运行机制。打造更多试点实践。“你好,青春期”、“西湖善粮公社”分别入选2022年市共富试点、最佳实践。全力推进标志性成果打造,城乡教育高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西湖模式”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建成并启用40个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 “民呼我为·西湖码”搭起群众诉求和政府服务互动的桥梁,建成嵌入式体育场地140处7.8万平方米,让居民享受家门口的健身便利。形成一批理论成果。研究制定西湖区“一老一小”、“扩中提低”两大专项方案,组织开展双浦地区发展专项研究,“扩中提低”改革、电子居住证改革、西湖“一键办”等3项理论课题入选2022年度市级共同富裕理论课题赛马名单,《“三强三制三提”聚力打造婴幼儿照护服务共同体》在《杭向共富》刊发。

二是稳进提质攻坚战取得新成绩。自今年5月开展稳进提质攻坚行动以来,第一时间牵头制定稳进提质攻坚行动总方案,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前瞻研判,做好指标分析晾晒。全力推进畅循环稳工业促数字经济、稳企业强主体、扩投资优结构三项攻坚行动。每月深入分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举措,确保各项指标排名进位。GDP增速从二季度的-1.3%到全年实现回正0.1%(总量1970.1亿元);1-12月,全区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0.1%(增加值实现111.25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从半年度的-6.8%略有回升,全年-5.2%(增加值66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4月底的负增长逐月回正,1-12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5%;2个省重大项目新建项目在8月实现全部开工。两年内立项项目开工率从6月份72.68%提升至90.6%,开工率大幅度提升。

三是贯彻国家发展战略呈现新气象。高标准做好对口协作。积极对接安徽宿州市砀山县,开展新增结对合作帮扶,召开联席会议4次。有序开展东西部协作,主要领导开展友好互访3次;动员52家企业向青川、九龙两地捐款捐物700余万。深入开展与淳安县山海协作,共同探索建立生态价值实现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率先推进建立生态公益林异地占补交换机制。高质量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全力推进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具有西湖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全区共有4家省级示范企业、2个省级示范基地,7个项目列入省级重大示范项目。与浙江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建省级军地一体化数智服务平台,提升军融产学研用一体化水平;深入推进军民人才融合发展,完成军地人才双向交流试点,形成阶段性成果。高要求落实“双碳”工作。探索城区低碳发展路径,编制完成西湖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紫金港科技城低碳园区入选杭州市首批低碳试点园区,中国美院低碳校园平台入选杭州市“十大低碳场景”。

四是平台项目推进汇聚新动能。重点项目稳步推进。95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加快推进,2个省重点、40个市重点实施项目投资完成率均超100%。全年举办2批次重大项目集中推进活动,累计推进重大项目40个,总投资220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8亿元。启动2023年度西湖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编制工作,提前谋划明年政府投资项目推进工作,加强项目规划和储备。特色小镇持续发展。我区5个创建、命名类特色小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5.02亿,税收286.95亿。蚂蚁小镇、云栖小镇被评为全省2021年度特色小镇“亩均效益”领跑者。着力推动紫金科创小镇、云栖小镇、艺创小镇基础设施提升;组织指导紫金科创小镇申报第六批特色小镇验收命名;推选龙坞茶镇参与全省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最佳实践评选。平台建设创新提升。根据《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创新策源地的实施意见》,紫金港科技城、西湖大学城、西溪谷、云栖小镇等重点平台纳入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积极对接争取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集聚紫金港科技城和云城东首优势,加快推进我区优势产业发展。

五是助企纾困推进迎来新突破。纾困资金兑现加速。深化落实省“5+4”、“杭十条”等政策兑付工作,着力打好惠企政策“组合拳”,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全力指导企业做好申报,目前通过亲情在线平台累计兑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隐形冠军”、省首台(套)等各级工信资金1.3亿元。金融要素保障落地显效。抢抓政策“窗口期”,全力做好企业债、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设备贷款贴息等政策申报工作,今年以来全区共申报各类金融要素政策项目129个,总投资886.35亿元,资金需求216.35亿元,目前已落地项目28个,资金支持28.45亿元,其中专项债持续发力,目前已储备2023年项目54个,总投资495.33亿元,储备额度99.3亿元。助企服务多维增效,保障“两链”稳定, 截至目前为61家重点工业企业建立白名单,为25家重点生产企业办理全国通行证710张。全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双千”服务,我区3名代表在全市会议上介绍经验。

六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发展。实施“未来工厂”打造行动。挖掘区域内“未来工厂”潜力企业并形成培育企业库,阿里云、支付宝、数梦工场3家企业被评定为2022年省数字工厂认定类标杆企业,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评定为2022年省数字工厂培育类标杆企业;永创智能、杰华特微电子、普太科技等7家企业列入杭州市“未来工厂”培育企业名单。发挥优势产业集聚效应。深化市领导领衔推进重点产业链机制,围绕我区龙头优势产业,锚定产业链制高点,重点聚焦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紫金港科技城、西湖大学城、云栖小镇等列入市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产业生态圈重点平台,蚂蚁科技、阿里云等10家企业被列入市五大产业生态圈“链主”企业名单。培育工信企业梯队建设。开展全区前50强及高成长性工业企业专项服务,积极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径,今年新增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目前,全区有工信部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3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家、省级“隐形冠军”3家,“雄鹰行动”培育企业2家,形成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齐步迈进的产业梯队发展格局。小微企业园集聚发展。发挥区工业企业专委办牵头作用,对小微企业园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联合督查指导,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积极做好小微园培育,省、市、区三级共认定小微企业园19家,其中杭州互联网创新创业园等2家园区获评A级绩效,6家园区获评B级绩效。尚坤生态创意园等3家园区被评定为四星级园区;颐高创业园被评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七是推进数字化改革展现新亮点。在全省双月综合评价中,我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系统评定为四星及以上等级,位列全省上游。加快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试点示范,“数字孪生楼宇经济”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入选全省首批地方特色创新应用;多码融合整合集成到省数字经济系统“企业综合服务(企业码)”重大应用中,实现入口统一,服务集成。母婴产业链金融场景作为省数字经济系统示范试点项目,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风控、授信、用信、贷后管理等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痛点。加快推进数字社会系统建设。聚焦数字社会8条跑道,加快推进重大应用,全年新增“康复辅具租赁和服务”等3个省级试点应用、1个省级部门最佳数改应用、2个市级试点(最佳实践);数智教育应用等3个项目获得省领导批示肯定,8项数字化改革信息在省级刊物发布;一键养老等应用在全省复制推广。

二、存在困难

(一)经济上行压力仍较大

总体来看,今年我区经济呈现年初平稳开局,并逐步下探下行,在下半年7、8月后承压逐步缓慢回升态势。从宏观上来讲,当前国内外经济仍面临严峻复杂形势,民间投资信心不足、实体经济和服务业亏损面较大。从我区情况来看,龙头企业产值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过大,龙头企业经营状况影响相关经济指标的走向,如工业企业中的艾康生物,产值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爆发式增长,而今年下半年以来同比大幅下降;数字经济中的蚂蚁、阿里系占整个行业80%多,今年以来营收下降、经营成本上升;在GDP组成中,代表实体经济的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占比仍较低。

(二)共同富裕创新待突破

现阶段,我区具有高辨识度的共富改革举措、品牌和标志性成果还不多,和其他城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区上下积极参与、主动谋划的合力还有待加强,引导鼓励企业、群众、社会组织等参与共富建设的抓手还不够。部分单位在共同富裕工作认识、执行上还存在偏差,没有及时总结提炼,形成创新点、示范点。部分单位在改革的关键切口上把握的还不够精准,开展创新性探索、差别化实践,争创试点时存在“新瓶装旧酒”或是把常规性工作当作改革创新的情况。

(三)重大项目推进待加强

一是有较多大项目进度偏离计划,无法有效支撑固投,杭州云辰、地铁小和山上盖、中船重工、青春宝项目、蚂蚁之江地块等投资大体量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滞后开工,全区今年105个亿元以上在库项目有47个项目的投资进度滞后,对今年我区固投未能形成有力支撑。二是在项目推进上缺乏有效抓手,特别是对民间投资项目,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无法对项目单位形成有效的督促。三是投资主体信心不足,地块开工明显放缓,全区当年出让32宗地块,当年新开工仅10宗,其中,上半年出让的12宗,仍有5宗未开工,拿地主体开工意愿普遍比往年弱。

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区发改经信局作为主要经济部门,将切实扛起责任担当,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努力克服短板弱项,全力争先进位,确保全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打造西湖共富品牌,耕耘共同富裕“试验田”

一是推进试点成果走深走实。围绕七大先行示范跑道和六大改革领域,持续打造“三个一批”成果。推动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提质扩面,推广城乡教育高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西湖模式”、放大“你好,青春期”青春健康应用场景效应,深化“善粮公社”救助模式。坚持“三改融合”,迭代深化民呼我为·西湖码、一键养老、劳资E智理、文明大脑等特色应用,推动重点工作、重大改革取得新突破。二是探索具有辨识度的西湖品牌。聚焦民生福祉领域,重点探索公共服务、缩小三大差距、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实践创新,着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理念,深入挖掘西湖特色亮点,开展区级试点(实践)评比,力争形成10个省市可示范推广的西湖标志性成果。三是营造奋勇争先的“共富”氛围。组织举办全区共同富裕主题研讨会议,以“集中授课+专题特训”模式开展共同富裕专题培训,月度例会结合现场会等形式举行比武赛马活动。建立完善“动态周报、案例月报”的信息报送机制,开展“岗位立新功、共富西湖行”等多角度、多层次的共富主题系列报道,营造全区上下合力推进共同富裕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着力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下好新制造业“先手棋”

一是完善企业梯队培育。加大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企业“小升规”排摸,努力做大增量,2023年力争培育“小升规”制造业企业15家、数字经济企业20家。加大政策扶持培育,逐步壮大发展规模、提升产出效益,每年引进培育30家左右具备一定专业核心技术、独立知识产权的初创型新制造业企业,2023年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含小巨人)企业15家。二是加快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锚准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赛道,精准聚焦细分领域,绘制产业链图谱。加大政策扶持,持续放大政策效应,推广“元宇宙、数字经济、新制造业”三个具有西湖辨识度和产业重点的扶持政策。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力争达到7%以上。三是加大工信企业服务力度。持续深化推进助企服务走访活动,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跟踪服务工业地块建设项目,争取项目早投产早达产,尽快实现工业地块的产出效益最大化。

(三)着力推进大平台大项目,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

一是抓好重点项目谋划。加强前期调研、论证和产业规划研究,科学排定2023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围绕项目推进要求,认真制订省市区重点项目年度计划,着力抓好新开工项目梳理,排定2023年区级以上重点项目100个。二是抓好重点项目推进。抓好项目推进计划节点,对“开门红”、“半年红”、年底冲刺等重要节点,排细工作计划,掌握困难问题,主动协调服务,推进项目进度。完善督查考核激励机制,开展“老虎”、“蜗牛”项目评比,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三是着力提升产业平台。组织云谷小镇开展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积极发挥紫金港科技城、西湖大学城位于城西科创大走廊东首的区位优势,抓住省市全力深化大走廊建设的机会,积极对接大走廊政策扶持、科创产业落地、人才和技术项目申报等优势资源,补强我区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链,打造我区未来产业高地。

(四)着力构建合作创新体系,做好军民融合“大文章”

一是建成省级军地一体化服务平台。加强和区人武部、浙大先研院等单位合作,力争2023年一季度完成省级军地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进一步完善企业、科研机构及政府三方联系机制,孵化更多优质“民参军”项目、加快涉军企业技术成果转化、吸引更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地西湖。二是全力推进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充分排摸区内70余家持证企业产品及技术,定期收集企业供需清单,组织开展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专场需求对接活动,为军民融合产业协作配套牵线搭桥,提升军民融合产业链整体竞争实力。全力保障乾元、智元研究院等重点项目推进落地,为后期做好相关产业链和生态圈构建奠定基础。三是深入开展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机制,持续落实军地人才双向交流试点政策。深入推进企业“民参军”,积极探索军民融合产业新突破。综合考评排名力争全省前3。

(五)着力加强经济监测评估,画好经济发展“晴雨表”

一是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牵头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全面开展“十四五”规划中6项引领示范的主要目标和28项主要指标的评估,重点是约束性指标和首善之区实现情况,高质量发展、北强南启中兴战略路径的实施进展情况。二是加强日常经济监测分析。站位全区经济运行大局,及时跟踪分析主要经济指标走势情况,常态化监测预警各项经济指标,综合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预警预判全区经济运行态势,为区委区政府谋划经济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三是用好专家智库资源。借助区内高校平台、科研机构等优势资源,探索建立我区专家智库合作机制,汇聚高层次专家才智,发挥专业研判作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着力统筹重点领域改革,打好服务保障“组合拳”

一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围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主题,立足西湖实际,从市场主体利益出发,不断改革和完善服务于市场主体的各项制度和具体措施。强化政策宣讲,全面提高企业、群众的知晓度、满意率。二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加大信用数据归集力度,探索开展政务诚信监测工作。积极推动信用在行政许可等事项上的应用,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示范带头作用。着力提升信用修复工作实效,引导不良信息主体主动改正违法失信行为,及时消除社会不良影响。三是强化金融要素支持。继续做好企业债、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等各类金融要素的申报储备工作。四是跑出审批服务加速度。探索投资项目审批极简模式,鼓励政府和企业项目开展“模拟审批”,努力将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用时从平均2-3个月压缩至1个月以内,进一步增强企业满意度、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