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MB1674912/2023-25618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3-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文广旅体局 统一编号:
 
 
区文广旅体局2022年度重点工作推进情况通报


2022年区文广旅体局围绕“服务亚运会、推动共同富裕、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推进数字化改革”四大任务,积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推动“精神富有、文化先行”,打造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助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首善之区。

(一)聚焦文化惠民,推进公共服务现代化

一是优化阵地布局。完成18家图书室提升改造、2家城市书房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布局“区-镇(街)-村(社)”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形成以“图书馆+图书分馆+图书室+数字图书馆”为基点的书香网络、以“文化馆+文化站+文化礼堂”为基点的文艺网络,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服务圈”50个。二是丰富服务供给。出台《西湖区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加快数字文化馆建设,建成“西湖群文一扫通”“西湖云学艺课”平台。推进图书服务“五化”大提升,全域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提升智能化阅读,完善自助借阅机、导读机器人、24小时自助还书机、电子阅读机等硬件。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西湖区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实施方案》,培育20余支文化志愿者团队。组织文化下基层、文化三堂、三送三到等多样式服务,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3000余场次。《茶香四溢》《稻子花开》等45个文艺作品获得全国、省市级奖项。三是弘扬传统文化。扎实做好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和总结展示工作,完成文化基因解码报告修改,《龙井问茶诗》《铜鉴湖基因解码》分获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短视频大赛一等奖、优秀奖。《西溪且留下》“宋韵迹忆”路线获评杭州市精品研学线路;上泗土烧、桂花龙井等5个非遗项目列入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丰富传统文化表达载体,举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茶主题市集、“品宋韵 迎亚运”“非遗点单”等特色活动。

(二)聚焦稳进提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惠企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宋城、浙江中青旅列入2022年服务业重点行业规上企业“亩产效益”领跑者名单。游侠客旅行社评为浙江省五星级品质旅行社。秀空间入选宋韵杭式生活体验基地、体验点。华策影视获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验收。及时兑现旅游产业惠企政策资金399.64万元,惠及54家旅游企业,助力企业发展。二是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之江文化中心、杭州白金汉爵酒店、文三数字生活街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共完成投资20.9亿元,完成率98.6%。其中,杭州白金汉爵酒店被列入全国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库。精选宋城基建提升项目、兰里田园综合体旅馆项目等35个“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入库。浙大紫金科创小镇成功创建3A景区。三是提振文旅消费。举办钱江新城迎新年灯光秀,集中展现宋城、龙坞茶镇、兰里等西湖特色旅游品牌,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线,曝光量超50万。借力国庆假期旅游需求高的契机,发放“自在西湖外  发现新天堂”文旅消费券100万元,带动消费800余万元。开展“寻找你不知道的西湖以西”摄影大赛,发布“南宋小百工、我是小茶农、在茶园探索自然、行拍茶田与艺术公社、杭城里的田野”等5条精品主题游线,在抖音平台发起“自在西湖外”话题,话题曝光量超过9500万。

(三)聚焦体育强区,推进全民健身惠及大众

一是高站位推进亚运筹办工作。先后安排区管干部3人、科室长4人,共12名干部脱产参与各专班工作,统筹推进竞赛技术运行、综合事务、体育展示与颁奖仪式、反兴奋剂等四个业务领域工作。筹划“宋韵亚运”和“全民健身迎亚运”两大主题活动,凸显亚运元素、西湖韵味。二是高标准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综合体育场馆辐射水平,加快之江文体中心、西湖体育馆建设,构建“一馆四中心”的公共体育场馆布局。制定《杭州市西湖区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建设嵌入式体育设施140处,共7.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启动体育数字化改革项目“校园智慧健身一件事”2.0版建设,深化学校场馆开放一件事,开放16家学校室内体育场馆。今年3月,获省政府发文命名首批“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区”,获评“2021年度现代化城市创建突出贡献单位”“2021年度数字体育建设突出贡献单位”。三是高质量实施全民健身战略。落地省、市、区民生实事体育场地项目23个,发布《2022年西湖区体育赛事活动计划》,组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比赛、“喜迎二十大青春领跑打卡” “业余网球巡回赛”等赛事活动865余场次,服务覆盖老年人、幼儿、青少年、企事业单位员工等各类人群。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兑现《省扶持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和《西湖区促进体育产业和健身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资金145万元。四是高水平推进竞技体育发展。完成省青少年运动员信息审核220人,市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系统信息录入240人,注册项目16项。深化“体教融合”模式,举办第四届中小学生击剑锦标赛(阳光杯选拔赛)、第五届跆拳道邀请赛等多项青少年体育赛事,直接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次。参加杭州市青少年运动会实现“四个第一”:人数第一、总分第一、奖牌总数第一、金牌数第一。男子1500米项目第一、第二名双双刷新市纪录。

(四)聚焦市场治理,推进服务监管双提升

一是意识形态强履职、主动抓。承办杭州市“无小耳朵社区”创建现场会,组织相关部门和镇街开展“非法地卫”联合整治,发放整改通知书36份,收缴非法接收设施54套。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共检查网络文化企业1339家次,网上巡查653家,处置网络直播、出版物等相关投诉45件。二是疫情防控常态抓、不松懈。严格落实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组织文旅行业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情况排摸,对A级景区、星级宾馆、网吧、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实行“限流”“严管”措施。完成全区隔离点储备建设和调度工作,有力保障全区疫情防控和异地隔离支援需求。三是审批监管优服务、严执法。针对双减政策落地后文化艺术类、体育类培训机构数量大、诉求多的实际,成立审批监管攻关小组,优化路径,简化流程,细化服务,在全市颁发首张准入“证书”。截至目前,共审批转登392家,在全市走在前列。针对重大会议活动和节假日,一手抓行业消防业务培训,一手抓安全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检查15638人次,检查场所7819家次,行政处罚立案调查30件。依托旅游目的地监控系统,实施“全天候”“云监控”,共巡查星级宾馆及景区94家次,驱赶违停车43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