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区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锚定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和除险保安等目标,优服务、强监管、保安全、促发展、稳妥有序推进全区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年来,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省食品安全示范区,获批省级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总数均居全省第一,全区企业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35项,标准制定领跑全省。区局先后荣获省市场监管局“2022年度食品安全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市委市政府“平安杭州”创建先进集体等省、市、区级各类集体荣誉22余项。干部职工获得国家、省、市、区级个人荣誉43人次。区局工作先后得到时任杭州市副市长胡伟等领导批示7次。 (一)聚焦共富示范,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担当。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夯实市场主体登记“分钟制”改革,推动“股权转让一件事”试点工作、“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市场主体歇业制度等商事改革措施落地生效。截至12月底,在册市场主体145120户,同比增长9.67%。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依托“浙江小微增信服务平台”推动银行实现放贷6.82亿元,惠及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318户。今年8月,《西湖区开展“稳企业强主体”攻坚行动成效初显》专报获时任杭州市副市长胡伟批示肯定。二是持续深化质量强区战略,助力打造共富标杆。以政策激励引领标准助企提质增效,修订完善《西湖区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全面升级质量奖补贴奖励。今年以来,我区共计发放区级标准化资助445万元,同比增长430%,标准化资助金额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我区主导制定国际标准32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126项,位列全省区县首位。蚂蚁金服和浙大三色主导制定的企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入选省级标准创新贡献奖。三是持续升级知识产权集成改革,推进知识产权高质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截至12月底,西湖区发明专利授权量7230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9212件。创新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新路径,以浙江省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为抓手,进一步畅通知识产权转化渠道。平台建设以来,共发动3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累计挂牌开放许可专利1722件,促成许可交易73项,成交金额339.3万元,发布专利开放许可184项。积极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工作,联合金融机构深入推进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融资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助企实现融资19亿元。深入推进示范、专利奖等项目培育,数梦工场、西力智能、杰华特微电子3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企业获评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7家企业入选杭州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库。浙江大学荣获第23届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农夫山泉荣获第23届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1项。 (二)聚焦民生福祉,在守护民生民安上展现新担当。一是保质量提前完成民生实事项目。牵头区民政、财政、相关镇街第一时间研究分析,制定任务表、设计施工图,紧扣时间节点,定期研究、定期推进,持续夯实三类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至9月底,完成5家农村家宴放心厨房,20家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10家民生综合体智能阳光厨房项目创建任务,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时,注重“阳光工厂”“阳光厨房”等数字化监管手段应用,实施精准靶向管理,推动各类民生实事项目长效管理品质提升。二是认真推进人大政协议案建议办理。构建局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包干、科所协调组织领导机制;构建定期研究听取工作、定期督查推进工作机制,推进并完成人大议案建议件主办件2件、会办件4件办理。三是全链条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夯实政府、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提升基层食安治理能力,聚焦商超、小餐饮、食杂店、校园周边等场所区域,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卤肉一件事”改革等专项行动。全年完成食品监督抽检监测5378批次,合格率达97.17%。深化“浙食链”“阳光工厂”“阳光厨房”应用,实现“从农田(车间)到餐桌闭环管理、从餐桌到农田(车间)溯源倒查”。持续汇聚食安共治合力,实现全区农贸市场、农村家宴中心、养老机构食堂、校园食堂等四类主体实现食安公益险全覆盖。四是全方位强化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整治成效获省药监局领导批示肯定。深化助企惠民行动,助力艾康生物、奥盛仪器和珀莱雅等企业产品高标准高质量攻关产品产出。联合“美团买药”平台,推出“慢病关爱计划”服务病患。全区参与门店201家,服务对象15万人次。经杭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全市参与门店达1700余家,服务对象达110万人次。五是全周期强化特种设备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开展特种设备本质安全六大专项行动,拧紧“安全阀”,累计检查单位954家,发现并整改问题193处,整改率100%。处理投诉举报266件,满意率100%。依托浙江特种设备在线应用,推进监管智慧化,全区电梯规范扫码维保率达到95%以上,4022台电梯实现物联智控。稳步推进电梯维保和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全区电梯投保率达80%以上,三类住宅小区、公众密集场所的电梯投保率100%。电梯信用监管探索得到时任副区长李扬章批示肯定。加强工业产品监管,守好“质量关”。推动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备案非标车淘汰置换工作,区政府投入500万元补贴惠民。持续开展全区电动自行车产品、燃气具等专项检查行动。六是慎终如始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工作。牵头西湖区大物防,建立健全“清单化管理机制”“督查检查监管机制”“快速应急处置机制”,有效夯实提升物防质效。今年以来,冷链、进口水果等八类从业人员累计完成核酸检测129.13万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13872家次,发现问题整改闭环率100%;累计安全闭环处置应急事件22起。坚决守牢市场“小门”、隔离点、药店、冷链领域安全监管。全区未发生“物传人”事件,累计保障隔离点12.4万人次用餐安全,未发生隔离点集体性食源性疾病事件。首创“白名单”管理制度,市场从业人员8148人挂牌上岗纳管收到良好效果,该做法得到杭州市防指推广。 (三)聚焦监管维序,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上展现新担当。聚焦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网络交易等领域,强化稽查执法,重拳出击,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全年共办结各类行政处罚案件711件,全局累计罚没款3322.95万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192.65%。一是执法权威进一步彰显。查处全省首例线上盲盒违法案件,入选省局六一专项执法行动典型案例。1件虚假宣传案被作为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执法典型案例参加杭州市执法系统评审,1件虚假宣传案件被浙江省局选为典型案例参评总局反不正竞争典型案例评选,商业秘密案件办理作为全省优秀案例参与全省典型案例巡回演讲。办结上特大网络传销案件1件,罚没款2540万元,罚没款金额为迄今西湖区行政领域传销案件之最,得到时任副区长李扬章批示肯定。二是网络交易监管能力进一步夯实。累计开展电商平台“护航亚运”特殊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行为等专项执法行动15次,督促平台开展自查整改,共涉及商家751.5万个,删除违法违规商品信息114.35万条,责令网店自行整改2.08万家。加强对平台企业合规辅导,推动西湖区蘑菇街等3家平台纳入总局应检范围。完成辖区有赞、微拍堂等5家平台开展“亮证亮照亮规则”工作,涉及商家10.49万家。三是放心消费和公平竞争环境营造进一步浓厚。全年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76690件,同比增长42.9%,挽回经济损失420万元。全年完成放心消费单位创建4150家,其中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1412家,放心工厂158家,放心消费商圈(街区)10个。开展“转供电”价格整治专项行动,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市场主体帮扶纾困,清退多收价款1200余万元,惠及4800余家终端用户。 (四)聚焦法治政府建设,在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上展现新担当。一方面,强化学习引领示范。深入学习贯彻宪法,党的二十大依法治国相关论述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和省市区关于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等,有序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推进依法行政执法监督。积极开展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申报培育,浓厚法治教育氛围。另一方面,推动依法行政能力提升。持续加强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积极开展“两高一低”专项整治,首长出庭率100%。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开展行政公益诉讼,不断规范自由裁量。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减轻处罚进行规范,作出不予行政处罚(不予立案)78件,减轻行政处罚立案65件,结案57件,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五)聚焦亚运赛会攻坚,在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上展现新担当。一方面,党建引领服务保障组织有力。积极组建亚运服务保障一线临时党支部,主要领导领衔,选配业务骨干全力推进保障一线各项任务推进,制定区局亚运赛会保障工作方案和攻坚方案,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另一方面,全方位抓好餐饮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赛前保障。构建“1+1+X”的科、所、项目单位保障模式,选优配强组建保障队伍。通过开展桌面推演、现场拉练,提升食品安全应急保障能力。以赛代练,顺利完成亚运会测试赛、“全国体操锦标赛”等重大赛会保障,检验和提升队伍能力。提前介入指导、开展风险排查。科所协同提前对竞赛场馆、隔离酒店开展现场踏勘、指导餐饮服务场所改造建设和餐饮招标工作。加快推进官方接待酒店、用餐配送单位等“亚运食安在线”应用、“浙江特种设备在线”应用,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指导亚运场馆、官方接待酒店等9家核心单位落实设施设备配备实现物联感知全覆盖;1714家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完成全面自查自纠。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践行六六行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促进平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确立“包容审慎、平台主体、协同治理、智慧应用”平台经济治理理念,重点细化完善新业态“观察期”、“沙盒式”、“触发式”监管、柔性监管等举措和制度,实施更包容、更审慎的综合监管。开展调研座谈,牵头出台我区实施方案,支持平台企业做优做强,二次攀登。二是推进质量强区战略深入实施。持续优化质量强区工作领导机制,加大对新兴产业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充实提升各级政府质量奖培育和供给质量。加大对规上企业主导制定浙江制造标准的指导力度,实现品字标品牌认证增量突破。加大对标准制定奖补力度,夯实我区质量基础,实现区域质量、标准和品牌高质量发展。 (二)攻坚亚运保障,呈现高水平开放。一是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牵头面上食品安全整治提升行动,巩固“护航亚运”食品安全保障“六大攻坚”行动成果。推进局亚运会食品安全保障专班实体化运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做好赛事期间场馆等重点场所全环节驻点保障监管。加强对竞赛场馆周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测监管,确保亚运赛会期间用药安全。二是提升特种设备安全保障能力。开展高风险设备专项整治行动,防范消除各类风险隐患。邀请技术专家开展保障性安全检查,并指导重点场馆单位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数智数治赋能,展现高效能改革。一是营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开办服务优化再提升,压实“分钟制”办理、巩固开办企业“一网通办”、一窗进件”无差别综合服务等,推动注册、登记、注销便利化。推进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助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市场主体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支撑。二是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区战略。深化知识产权保护集成改革,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工作和省级知识产专利许可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再提升。 (四)保民生守安全,打造高水准监管。一是夯实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筑牢民生安全保障底板。压实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责任,强化监管机制运行、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提升治理效能和治理效果。二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深化放大放心消费创建提质扩面,提升投诉举报处置效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合力营造放心安全健康消费环境。三是重拳出击整治市场秩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特种设备、广告合同、网络交易等领域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净化规范市场秩序。四是防疫物资稳价保质。加强对零售药店、药企等生产经营单位的指导管理,强化防疫药品、医疗器械等防疫物资供应保障、质量监测和物价监管,严厉打击疫情防控领域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五)强化党建引领,建设高战力队伍。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断深化党组织、党员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夯实局机关、基层所、个私协会党建工作,提升领导和组织能力,构筑党建“最强堡垒”,不断凝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力量。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清廉站所”“双百所”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所能力建设。以效能提升为导向,以素质技能提升为手段,持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人才储备体系构建,抓好人才队伍培训、考核管理和使用,打造一支人心齐、精神好、业务精、作风正的干事创业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