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
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09 11:17:12
来源:办公室 点击率: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

关于2023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

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024年8月29日在西湖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西湖区审计局局长 沈丽芬

(公告版)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报告2023年度西湖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审计法及相关规定,区审计局对区本级2023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在区委区政府的科学领导下,全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纵深推进区委“六六行动”,紧扣“两高两区”发展新要求,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经济健康平稳运行。2023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49.6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3.78亿元。

——稳增长促发展持续发力。出台6项区级产业政策、营商环境“20条”、开门红“28条”和五轮促消费购车补贴等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全年累计兑现各级惠企政策资金40.33亿元。出台《重大项目招引体制激励政策的实施意见》《西湖区镇街平台间企业搬迁和引进利益共享机制》,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充分激发属地镇街(平台)主体积极性。

——重改革强落实成效显著。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重塑“1+6+N”的新格局,明晰国企“六大定位”,逐步厘清功能性任务与市场化运作界限,制定区属国有企业主业管理、人事管理、薪酬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多项配套制度,稳妥有序推进区属国企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国企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定战略、保落实的核心作用。西湖投资集团获评全区首家AAA主体信用评级,实现历史性突破。

——促民生稳就业保障有力。2023年全区民生类支出146.18亿元,占比86.35%,确保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落实7.48亿元,持续提升全区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落实37.30亿元,全力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稳步提高各阶段生均经费标准。落实1.47亿元,全面开工老旧小区改造119个,优化人居环境。落实15.82亿元,支持高质量充分就业,做好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和大学生租房补贴资金保障工作。

一、全口径预算管理提质增效审计情况

(一)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1.存在垫付市级支出的情况。

2.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不完善。一是土地出让金预算管理不规范。二是政府性基金收入调入不及时。。

3.利息收入上缴不及时。

4.会展论坛支出标准偏高。

(二)预算绩效审计情况

1.绩效目标管理不规范。

2.绩效运行监控不力。一是监控对象重点不突出。二是预警项目监管不到位。三是应监控项目未监控。

(三)惠农资金审计情况

1.“一事一议”资金管理不到位。一是结余资金未按原渠道返回。二是资金拨付不及时。三是项目管理不到位。

2.产业项目管理不到位。一是政策设置不科学。二是项目库动态管理不及时。

3.种粮补贴发放审核不到位。一是发放面积大于实际种粮面积。二是审核管理不严谨。

二、打造高质量发展审计情况

(一)产业政策资金审计情况

1.资金拨付滞后。一是资金管理文件制定滞后。二是上级补助资金拨付滞后。

2.重点政策针对性不强。2021年至2023年,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改造提升项目和元宇宙产业高地项目共制定22项补助政策,实际仅发放4项。

3.失效政策未及时更新。《西湖区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改造提升政策意见》(西文三小组〔2021〕1号)已失效超过28个月。《西湖区高校经济政策实施细则》(西科〔2021〕8号)已失效超过25个月。《西湖区创新券推广应用实施管理办法》(西科〔2018〕57号)已失效超过19个月。

(二)科技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1.政策制定不规范。一是政策内容与上级文件冲突。二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界定宽泛。

2.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一是科技资金结余滞留在“亲清在线”平台未及时收回财政。二是资金拨付不及时。三是奖补资金重复发放。

三、打造高品质生活审计情况

(一)社会保障体系审计情况

1.救助对象管理滞后。一是低保人员应退未退。二是困难对象应纳未纳。

2.协同机制存在缺位。困难救助部门协同不足。

3.善粮公社运营待完善。一是善粮筹集困难。二是部分善粮与群众需求契合度低。

(二)养老托育审计情况

1.养老津贴多发。

2.对养老机构监管缺失。一是财务收支管理不到位。二是合同采购管理不到位。

(三)民生实事项目审计情况

1.新建卫生服务站运营绩效低。

2.零工市场服务效能低。一是数字人才零工市场未实质化运行。二是社区零工市场利用率低。

四、打造高颜值城乡审计情况

(一)乡村共富审计情况

1.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是不同类村庄收入差异大。二是行政村村级收入来源单一。

2.乡村长效管理不健全。一是长效管理机制缺失。二是长效管理资金多付。

(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审计情况

1.设计方案论证不充分。

2.项目推进滞后较突出。一是未按立项计划推进。二是工期延误现象较多。

3.项目投资超过控制目标。一是施工预算超过批复概算。二是建设标准控制不严。

(三)PPP项目运营审计情况

1.PPP项目运营监管不严。一是资产移交手续缺失。二是合同调整不及时。

2.PPP项目运营绩效不佳。一是实际运营时间滞后。二是运营指标未达预期。

3.PPP项目运营付费机制未建立。

五、打造高效能改革审计情况

(一)数智乡村建设审计情况

1.软件使用绩效不高。一是多项功能无法正常使用。二是多项功能未使用。三是数据更新不及时。

2.硬件管理不到位。一是硬件闲置未使用。二是项目验收不严谨。三是运维保养不落实。

3.数智效果待发挥。一是使用人员少。二是设施闲置浪费。

(二)西湖龙井茶产业数字化管理审计情况

1.数字化管理精准度不高。一是“一户一码”功能未实现。二是数字化管理未闭环。

2.项目规划适用性不强。一是部分模块使用度不高。二是未采纳专家评审意见。

六、审计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绩效管理,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推进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构建“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决策有评估、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闭环管理机制,财政部门要做好指导考核工作。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切实盘活存量资金并规范预算管理流程,强化预算约束。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资金支付审核,持续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二)进一步优化产业政策,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细化政策配套,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建立政策反馈机制,定期对产业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进一步消除政策落实中与企业需求不衔接、不配套的矛盾,切实提高政策执行力和实施效果。优化资金拨付流程,完善“亲清在线”平台审核流程,强化数字赋能,加快资金拨付效率,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确保政策红利能够迅速、精准地惠及企业。

(三)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确保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加强项目立项、建设、竣工、结算等全过程风险监管,有效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优化PPP项目运营管理机制,落实绩效考核机制,有效实现招标文件和合同约定的运营目标要求。聚焦乡村振兴、就业、救助等民生重点,抓实抓细民生政策落地,健全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机制,加大民生资金投入和支出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兜牢民生底线。

本报告反映的是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审计部门已依法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对管理不规范的,已建议有关部门建章立制,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对涉及政策、法规和制度方面问题,已建议有关部门结合相关改革统筹研究解决;对涉嫌违纪违法线索,已按规定移交相关部门进一步查处。有关部门和单位均采取了积极的整改措施,许多问题已经得到有效整改。

下一步,将切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夯实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压实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强化审计机关的督促检查责任。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与人大监督等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充分运用审计整改联合督查等有效载体,加强对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的攻坚克难。区政府将认真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进一步督促整改,并按要求于11月底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审计整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