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00-4/2024-33482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11-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经信局(区支援合作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人大十六届三次会议第28号建议的复函


 

张芸委员:

您在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创新发展背景下 加快“西湖区人口收缩与增长的空间特征、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建议)》(第28号)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区卫健局、区科技局、区人社局等单位会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口与空间发展问题,以“十四五”规划和“六六行动”方案为基础,根据全区人口与经济发展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产力,通过适度集中生产空间,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加紧盘活闲置土地,加速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同时以双浦、三墩等区域为重点,高质量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利用,探索出一条适合西湖区情的城市更新对策。

一、人口与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从人口总数看,近十年来全区户籍人口呈现持续上涨态势,人口总数从2015年的65.64万人增长到2023年的81.6万人,户籍人口数增长24.3%。但新生儿童增长呈现放缓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年的9.2‰下降至23年的5.8‰。全区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深特点。截至2023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16.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9.98%,相比2020年占比提高1.94%,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达2.8万人,相比2020年增加0.13万人。预计今后5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将维持在1/‰,全区户籍人口将保持在83万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占户籍人口占比将超过20%,达到深度老龄化社会标准。

从经济发展上看,全区GDP总量稳步提升,从2015年的887.8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087.40亿元,成为全省9个GDP总量超两千亿的市辖区,但近三年年经济增长逐渐放缓,2021年-2023年GDP增速分别为10.7%、0.1%、5.1%的10.7%下降到2023年的5.1%,经济增长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1.区域功能布局不断优化。高效推进“8+1+1”单元控规修编工作,双桥、三墩、双浦、之江等9个单元已经市政府批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庄规划编制,完成灵山5村和龙坞8村乡村规划编制工作,为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提供规划基础。健全工业空间管控体系。划定西湖区6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指导双桥、三墩等重点区域40余个工业区块做好街区设计引导,引导新增工业向工业控制线内集聚,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2.土地供给能力有效提升。2023年全年完成做地收储1529亩,其中住宅546亩,商服696亩,工业287亩;完成出让20宗898亩,其中住宅6宗417亩,商服6宗265亩,工业8宗216亩;积极推进“三块地”消化处置。全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040亩,开工“供而未用”土地5827亩,再开发低效用地3552亩,盘活低效工业用地313亩,“三块地”综合完成13420亩,完成率205%。倾力加快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完成留用地收储5宗,开工2宗,竣工3宗,投入使用5宗。做好空间拓展,结合单元修编,落实新增留用地布点7宗259亩。

3.人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加大人才招引力度,2023年认定高层次人才6007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5家,招引博士后168人。实施“西湖金蓝领”培育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4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9202人、高技能人才3915人。实施大学生双创“启明星”计划,开展双创活动57场,引进大学生4万余人,发放生活补贴2.42亿元、创业资助贷款3.09亿元。骆家庄“青年来杭第一站”入选全市首批青年发展型社区。

三、下步重点

近年来西湖区人口增长逐渐放缓,结构上老龄化趋势加深,新生人口数量逐渐缩小,未来人口收缩预期较为明显,由此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可能会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下步,我局将会同规资、科技、人社等职能部门,从产业规划引领、低效用地治理、区校合作强化等方面协同发力,应对好区域人口收缩压力、优化城市低效空间,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跟踪人口结构变化,识别城市低效空间。结合“十五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草拟和前期调研工作,加强人口、空间及相关资源变化趋势分析,由发改牵头,会同统计、卫健等部门,分析每年全区人口数据,特别是对北山、西溪、灵隐等老龄化程度较深辖区进行重点研判,同时用好地理信息系统(GIS)、AI大模型,结合辖区用电、用水等生产生活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精准识别城市低效空间,并结合今后五年人口收缩和经济增长放缓预期,科学评估和设定十五五时期相关经济指标和空间利用目标任务。

2.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坚持“北强、南启、中兴”发展战略,加快“两高两区”建设,通过完善区域功能结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市低效空间的治理。北强--紫金港科技城、三墩镇区块整合辖区内空间资源,推进“工业上楼”,全力打造一流省级开发区(园区)平台、中国新型大学第一城。南启--一湖三镇锚定之江科创城战略定位,依托中国美学、云栖大会、茶博会展中心等资源优势,加快实质性融合发展步伐。中兴--全力打造楼宇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高地。特别是北山、西溪、灵隐、翠苑、文新等一批老旧城区街道,坚持“民呼我为”导向,统筹推进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老旧燃气管道等改造项目,同时在养老、扶幼、医疗等软硬件方面协同发力,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吸引更多优质人口流入我区。

3.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共治。一是创新深化改革试点。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创新深化改革“试验田”,布局建设省内外知名企业研发总部。推进1897科创谷建设,吸引全球知名校友资源回归。设立青年科学家交流平台,搭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交流互动融合平台,招引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落地。二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大力实施“115”引进国外智力等计划,精准开展海外引才活动,加快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来西湖区创新创业。力争至2025年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三是区校共建资源共享。深度联动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加速布局以西湖大学城未来生命科学园为核心,辐射2平方公里的生命健康产业圈,以“区校共建+产城共融”模式打造全国“产学研”发展和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型城市增长空间。完善校地合作转化载体,全力承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科技成果,通过政策赋能,引进一批低效空间治理和未来产业发展的研究团队或项目,实现优质人才和科研的资源共享、区域共治。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朱童晖   联系电话:86957206

西湖区发改经信局

2024年5月28日

 

索引号

00250200-4/2024-33482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11-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经信局(区支援合作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人大十六届三次会议第28号建议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4-11-18 16:41

浏览次数:

张芸委员:

您在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创新发展背景下 加快“西湖区人口收缩与增长的空间特征、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建议)》(第28号)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区卫健局、区科技局、区人社局等单位会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口与空间发展问题,以“十四五”规划和“六六行动”方案为基础,根据全区人口与经济发展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产力,通过适度集中生产空间,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加紧盘活闲置土地,加速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同时以双浦、三墩等区域为重点,高质量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利用,探索出一条适合西湖区情的城市更新对策。

一、人口与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从人口总数看,近十年来全区户籍人口呈现持续上涨态势,人口总数从2015年的65.64万人增长到2023年的81.6万人,户籍人口数增长24.3%。但新生儿童增长呈现放缓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年的9.2‰下降至23年的5.8‰。全区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深特点。截至2023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16.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9.98%,相比2020年占比提高1.94%,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达2.8万人,相比2020年增加0.13万人。预计今后5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将维持在1/‰,全区户籍人口将保持在83万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占户籍人口占比将超过20%,达到深度老龄化社会标准。

从经济发展上看,全区GDP总量稳步提升,从2015年的887.8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087.40亿元,成为全省9个GDP总量超两千亿的市辖区,但近三年年经济增长逐渐放缓,2021年-2023年GDP增速分别为10.7%、0.1%、5.1%的10.7%下降到2023年的5.1%,经济增长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1.区域功能布局不断优化。高效推进“8+1+1”单元控规修编工作,双桥、三墩、双浦、之江等9个单元已经市政府批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庄规划编制,完成灵山5村和龙坞8村乡村规划编制工作,为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提供规划基础。健全工业空间管控体系。划定西湖区6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指导双桥、三墩等重点区域40余个工业区块做好街区设计引导,引导新增工业向工业控制线内集聚,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2.土地供给能力有效提升。2023年全年完成做地收储1529亩,其中住宅546亩,商服696亩,工业287亩;完成出让20宗898亩,其中住宅6宗417亩,商服6宗265亩,工业8宗216亩;积极推进“三块地”消化处置。全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040亩,开工“供而未用”土地5827亩,再开发低效用地3552亩,盘活低效工业用地313亩,“三块地”综合完成13420亩,完成率205%。倾力加快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完成留用地收储5宗,开工2宗,竣工3宗,投入使用5宗。做好空间拓展,结合单元修编,落实新增留用地布点7宗259亩。

3.人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加大人才招引力度,2023年认定高层次人才6007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5家,招引博士后168人。实施“西湖金蓝领”培育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4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9202人、高技能人才3915人。实施大学生双创“启明星”计划,开展双创活动57场,引进大学生4万余人,发放生活补贴2.42亿元、创业资助贷款3.09亿元。骆家庄“青年来杭第一站”入选全市首批青年发展型社区。

三、下步重点

近年来西湖区人口增长逐渐放缓,结构上老龄化趋势加深,新生人口数量逐渐缩小,未来人口收缩预期较为明显,由此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可能会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下步,我局将会同规资、科技、人社等职能部门,从产业规划引领、低效用地治理、区校合作强化等方面协同发力,应对好区域人口收缩压力、优化城市低效空间,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跟踪人口结构变化,识别城市低效空间。结合“十五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草拟和前期调研工作,加强人口、空间及相关资源变化趋势分析,由发改牵头,会同统计、卫健等部门,分析每年全区人口数据,特别是对北山、西溪、灵隐等老龄化程度较深辖区进行重点研判,同时用好地理信息系统(GIS)、AI大模型,结合辖区用电、用水等生产生活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精准识别城市低效空间,并结合今后五年人口收缩和经济增长放缓预期,科学评估和设定十五五时期相关经济指标和空间利用目标任务。

2.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坚持“北强、南启、中兴”发展战略,加快“两高两区”建设,通过完善区域功能结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市低效空间的治理。北强--紫金港科技城、三墩镇区块整合辖区内空间资源,推进“工业上楼”,全力打造一流省级开发区(园区)平台、中国新型大学第一城。南启--一湖三镇锚定之江科创城战略定位,依托中国美学、云栖大会、茶博会展中心等资源优势,加快实质性融合发展步伐。中兴--全力打造楼宇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高地。特别是北山、西溪、灵隐、翠苑、文新等一批老旧城区街道,坚持“民呼我为”导向,统筹推进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老旧燃气管道等改造项目,同时在养老、扶幼、医疗等软硬件方面协同发力,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吸引更多优质人口流入我区。

3.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共治。一是创新深化改革试点。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创新深化改革“试验田”,布局建设省内外知名企业研发总部。推进1897科创谷建设,吸引全球知名校友资源回归。设立青年科学家交流平台,搭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交流互动融合平台,招引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落地。二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大力实施“115”引进国外智力等计划,精准开展海外引才活动,加快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来西湖区创新创业。力争至2025年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三是区校共建资源共享。深度联动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加速布局以西湖大学城未来生命科学园为核心,辐射2平方公里的生命健康产业圈,以“区校共建+产城共融”模式打造全国“产学研”发展和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型城市增长空间。完善校地合作转化载体,全力承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科技成果,通过政策赋能,引进一批低效空间治理和未来产业发展的研究团队或项目,实现优质人才和科研的资源共享、区域共治。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朱童晖   联系电话:86957206

西湖区发改经信局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