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讯息 |
|
自“抓源促治、强基固本”专项活动开展以来,西湖区司法局将专项行动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提高思想认识,并结合司法行政职能和人民调解纠纷化解实际,从“点线面”三维发力,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效,切实发挥好首道防线作用。
一、围绕一个中心“点”,实现人民调解纠纷化解量稳步上升总目标。
根据“抓源促治、强基固本”专项行动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纠纷化解量稳步上升的目标任务。一是压实责任。分解任务清单,明确责任部门,通过部署会、推进会、交流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提升纠纷化解能力,分层分级完成各阶段任务。二是完善机制。详细梳理了“三源”纠纷中人民调解参与受理、调处的情况,完善了人民调解与“三源”治理的衔接机制,制作了调解流程图。三是加强督导。开展各镇街走访调研,特别是重点镇街的督导,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对不足的领域专题研究,分析原因,对症施策。截至11月29日,“浙里调解”平台上显示西湖区人民调解案件共受理11414件,调解成功11374件,成功率99.65%;2023年同期共受理4826件,调解成功4796件,成功率99.38%;与去年同期相比人民调解案件数实现上升,同比上升了136.51%;其中11个镇街与去年同期相比案件数量均实现上升趋势。
二、抓住专业力量“线”,组建专家团队夯实基层力量壮大调解队伍。
充分认识调解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紧抓住这根专业力量“线”,才能提升调解工作质效。一是配齐基层力量。全区11个镇街均已落实2名或2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5家行业调解组织各落实3名专职调解员,目前共46名专职调解员;二是组建专家团队。成立区级“抓源促治”调解专家团、“银暖西湖”助力团等专业力量团队;三是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引入律师调解员、民非社会组织等力量充实到专职调解员队伍中来。通过案件分析会、案卷评审会、调解员经验分享沙龙等活动形式,提升调解员综合能力。
三、推进特色品牌“面”,打造“一镇一品”新亮点形成调解风景线。
围绕创新创优,培塑人民调解品牌,打造“拳头”产品的工作要求,在全区推动“一镇一品”特色亮点建设。一是擦亮现有品牌。对现有较为成熟的工作品牌,如“宿心浦和”、“解忧枫景室”、“余晖评理轩”、潘月新工作室等,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发挥金牌调解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在群众中形成“有纠纷找品牌”的理念。二是打造新生品牌。今年10月份指导文新街道依托小哥骑手、网约车司机公益帮扶团队司福社,成立新就业形态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累计受理纠纷 32 件,调解成功 6件,目前正在调解 26 件。三是培育雏鹰品牌。加强指导,完善机制,落实保障,持续推动三墩“浙江大学平安校园”调解工作室、留下“申明亭”调解工作室、古荡“施哥”工作室等的建设,提高这些调解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一镇一品”形成西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