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39-7/2024-3017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2-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政府办 统一编号: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周扬区长代表区人民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已经杭州市西湖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政府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全力抓好实施工作。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

2024年2月20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4日在杭州市西湖区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周   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杭州亚(残)运会举办之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浙江考察,赋予浙江新定位新使命,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克难奋进,全力推进“六六行动”,较好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高质量发展彰显竞争力

发展态势企稳向好。始终凝心聚力拼经济,全力打赢经济翻身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5.1%。服务业增加值1939.3亿元,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2:6.9:92.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5.2亿元,创历史新高。实现省内建筑业产值876.1亿元,排名全市第1。完成财政总收入449.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3.8亿元,成功打造税收亿元楼48幢、税收千万元楼210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5%,综合评价指数排名全省第3。消费外贸逆势而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6.3亿元,增长7.2%,货物出口总额294.2亿元,增长13%。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521元,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58676元,增长8%。

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全力抓项目扩投资,集中推进项目76个,总投资688亿元,有序推进3个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5个省“152”项目、55个省市重点项目。举办首场产业土地推介会,实现做地3060亩,出地898亩。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深化分级分层决策机制,“五条赛道”“六张清单”渐入佳境,成功招引泰熙生物、艾罗能源等优质项目,累计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49个、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

产业平台勇挑大梁。紫金港科技城“工业上楼”“拿地即开工”双双取得新突破,11个提升改造项目全部开工,新增产业空间41万平方米,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云栖小镇承办全省特色小镇现场会,发布打造全国特色小镇第一镇行动计划。艺创小镇落地全国首个网络影视艺术指导中心,挂牌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获评省版权示范基地。龙坞茶镇茶博会会议会展中心二期顺利结顶。西溪谷承办全球数字科技峰会,启真概念验证中心投入运营,蚂蚁全球总部二期成功落地。

(二)高能级创新彰显驱动力

创新生态优化升级。出台成果转化首选地、环大学创新圈两个行动方案,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入选首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落地高质量高校经济项目190个,实现技术交易额376亿元,排名全省第2。区成果转化科创中心、空天地海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1897科创谷、国科大海思科创园精彩亮相。全职引进两院院士3人,新入选省顶尖人才计划5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3人,均排名全市第1。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比达4.36%。“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获评5星。

科创平台蓄能增势。全省唯一的国家实验室落地揭牌,智元研究院成功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国科大杭高院主校区顺利开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启动建设,“117N”实验室体系基本形成。西湖智算公共服务中心授牌成立。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2.0成功问世,蚂蚁科技工业级金融大模型正式发布。74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转化指数、科技进步创新指数均排名全省前3。蝉联省“科技创新鼎”。

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北交所浙江基地成为全省首个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新增上市及挂牌企业1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61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20家。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突破58家。获评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认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6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9家。认定总部企业42家,其中五星级总部2家。阿里云、迪安诊断荣获省政府质量奖,实现零的突破。

(三)高效能改革彰显牵引力

营商环境有力有感。举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千人大会,创新聘请营商环境体验官20人,营商环境无感监测指数排名全省前2。发布第一批8个领域147项轻微违法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商会调解中心、数字知产警官、检察e站、财政红领赋能模式等特色项目有序推进。数字生活街区、市场化多元解纷机制改革获评全省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

增值改革见行见效。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开发上线全国首个AI企服数智平台,双千、科技八点半等品牌持续擦亮。创新推出政务服务“六办六进”,完善15分钟办事服务圈。出台平台经济、总部经济、飞天企业、科技创新等一揽子政策,累计兑现惠企资金超40亿元,落实减负降本47亿元。

重点改革可圈可点。国企改革顺利推进,紫金港科技城和西湖大学城实现双城合并,新组建云创集团,西湖投资集团获3A评级。联合西湖大学共同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改革项目入围浙江省改革突破奖。优化科创直投基金同股同权、先投后股、引投联动等模式,投资企业25家共2.2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6.21亿元。成立全省首家知识产权投行、首个专利开放许可路演基地。西湖临安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区正式签约。西溪湿地构建跨区域一体化保护管理机制,智治中心项目入选全国唯一试点。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应用场景入选省级改革试点“一本账”,“助残就业共富”场景列入国家级试点并全国推广。

(四)高水平开放彰显吸引力

亚运筹办精彩有序。全面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圆满保障火炬传递及4大场馆330场赛事,累计投入服务保障人员4.3万人次,服务运动员2000余人、观众70万人次。高水平呈现高尔夫赛事。大力实施迎亚运三大提升行动。打响“西湖有礼”文明品牌,推出“西湖阿姐”志愿服务,志愿者活跃度排名全市第2。高质量完成“匠心提质绣杭城”任务179项、环境品质提升项目65个。打造“一社一品”亚运微景观小品700余个。5条风景线精彩亮相,4个项目获评市级环境品质“赛马”优秀。

文体事业纵深推进。之江文化中心、西溪511等文旅项目建成投用。承办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新建省级基层体育设施11个,建成嵌入式体育场105片,获批省级赛事集聚县。全省首个网络微短剧审查分中心成功落户。《长安三万里》《雪豹和她的朋友们》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种地吧!少年》成为现象级综艺节目。成功入选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文三街获评省级示范智慧商圈,0101PARK入选杭城十大夜地标,天目里沿山河集、艺创小镇凤凰艺市获评省重点培育文旅市集。文旅深度融合工程荣获5星。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2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6家,文化产业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4。

历史文脉赓续绵延。成立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有序推进留下古镇、三墩五里塘等区域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弥陀寺石刻入选省级文保单位。铜鉴湖文化研究院项目落地实施。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华茶奥会,赛事规模创历史新高。九曲红梅等6个非遗项目走进亚运村,在国际舞台绽放别样风采。

(五)高颜值城乡彰显承载力

城乡格局更加优化。“三区三线”释放发展空间29平方公里,“8+1+1”单元控规编制新增制造业用地5700亩。留用地“三统一”模式获批市十大共富可复制模式。110千伏西大变等5座变电站顺利投运。海塘安澜工程全线提前开工。天目山快速路、留下互通全线贯通。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4800亩,“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完成率排名全市第1。

城区品质更加卓越。新建道路28条、绿道9.8公里。新建改建公园5个。新增停车泊位9844个、地铁口非机动车停车位3366个。改造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368处。建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99个。全域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项目119个。完成老旧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58个,加装电梯80台。获评省级引领型未来社区4个。翠苑一区列入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未来乡村更加和美。创建省级未来乡村3个。长埭村、何家村、桑园地村启动乡村运营战略合作,艺术村长列入市共富试点项目。和美乡村组团式发展,建设覆盖率达27.94%,排名全市第1。龙坞茶镇成功创建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西湖龙井连续5年蝉联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九曲红梅制作标准首次实现统一。《村村不一样、村村有一样》入选省“千万工程”20周年典型案例。

生态底色更加厚实。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平均浓度27.7微克/立方米,空气环境优良率86.4%,保持主城区首位。湖埠村成为全市首个农污零直排村,铜鉴湖获评省级美丽河湖。全区河道水质年度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6个市控断面水质监测均为Ⅲ类及以上,首夺“大禹鼎银鼎”。高质量完成大棚房整治、西溪湿地超容量建筑物专项整改。成功创建省级“无违建区”。建设用地土地安全利用率100%。林长制全面推行。“鲸灵回收”入选省级“无废城市”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六)高品质生活彰显向心力

获得感更具成色。省市区115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连续2次获评五星。民生类支出122.5亿元,占全部支出的86.64%。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就业3.44万人、技能人才9202人。骆家庄“青年来杭第一站”入选全市首批青年发展型社区。根治欠薪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顺利通过首届省级双拥模范区验收。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5406套,竣工安置房15632套。完成回迁安置7280户,创历年之最,基本完成5年以上在外过渡回迁任务。

幸福感更加充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开工学校8所,竣工5所,投入使用8所,新增学位7080个,学前教育列入全省共同富裕第三批试点,成功召开集团化办学全国研讨会,入选省首批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养老一张床”典型经验入选省“一地创新、全省推广”优秀案例,老年助餐工作获全国推广。建成公建民营普惠托育机构12家,新增托位884个。双浦、转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基层中医资源持续扩充,人均期望寿命排名全市前列。配备AED设备800台。提升改造农贸市场4家。“幸福荟”民生综合体案例获评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

安全感更可持续。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认真做好防汛防台、抗旱防冻工作,扎实推进城市运行、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建筑工地、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整治工作,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双保持下降趋势。新建改建区域微型消防救援站45个,完成老旧燃气管道改造40公里。稳步推进风险楼盘处置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现信访积案动态清零。执法办案、刑事侦查“双中心”一体化建设模式获公安部肯定,电诈发案数量、案损金额同比下降29.33%、16.53%。圆满完成护航亚运等各项安保维稳任务。连续14年获评省平安区。

同时,支持国防动员和驻军部队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共建工作。关心支持工青妇、老龄、科协、残联、工商联、文联、社科联、红十字等群团社团工作,在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侨务、人防、档案、地方志、爱国卫生和东西部协作等工作均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监察、行政、审计、财政和社会舆论监督,规范运行政府权力,不断优化作风,持续提高服务效能。坚持向区人大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圆满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32件、政协委员提案216件。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持续并纵深推进“六六行动”,各项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年,我们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强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双周调度、比拼赛马,强化三张清单、提示警示单等闭环管理,坚决打赢经济翻身仗,以过硬的数据体现政府工作的成效。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三分之二以上财力用于民生,鼓励全区人民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努力交出了群众首肯的发展答卷。这一年,我们扮靓城乡高颜值面貌的同时,又着力补齐城乡二元结构短板,始终坚持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坚决打赢亚运攻坚仗,高水平推进未来乡村市场化运营。双浦、之江度假区、双桥等单元控规成功落地,实现颜值内涵双提升,努力交出了全域统筹的共富答卷。这一年,我们秉承规范高效管理的同时,又创新打法做法,始终坚持以机制促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创新优化企业流动、项目招引、工业用地、财力分享等机制,打破内卷内耗、促进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努力交出了破题起势的活力答卷。这一年,我们强调团队合作的同时,又树立克难意识,强化担当责任,始终坚持共同商量,躬身入局,事不避难,善作善成,高标准化解“旧账”“难题”,解决了转塘万邦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努力交出了履职尽责的作风答卷。

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我们深知,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委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拼搏奋斗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城市建设者,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各单位和驻区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西湖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还不够快;部分区域城市配套还不够完善;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仍有差距;政府部门干部在专业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为此,我们将正视问题、直面矛盾,切实加以解决,拿出实干实绩不负全区人民的重托!

二、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根据区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坚持深化改革、强基固本,全面融入后亚运杭州“十大攀登行动”,永立首善志、勇攀新高峰,纵深推进“六六行动”,推动“八八战略”西湖实践走深走实,奋力打造科教文创高地活力品质城区。

面对新形势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将紧扣“四个更加突出”,把区委决策部署转化为政府的生动实践。一是更加突出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培育优质产业和新税源作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筑平台、抓项目、强楼宇,不断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强后劲。深化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支撑,坚持云创、科创、文创“三创融合”,放大科教文创最大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塑造新动能,以文旅融合开辟新赛道,奋力打造科教文创高地。三是更加突出改革开放增活力。以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为抓手,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打好空间、平台、产业、改革组合拳,把放大“后亚运”效应作为开放提升的关键之举,畅通双循环、促进内外联动,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持续缩小三大差距,奋力打造活力品质城区。四是更加突出夯实基础利长远。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有效处理好存量与增量、发展与留白、为与不为的关系,加快补齐产业引育、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等方面的问题短板,争取固有体制政策突破,以长期主义者的坚定和韧性,做好难而正确的实事要事。

综合各方面因素,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为圆满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争当六个奋进者,实现六个新跨越:

(一)争当改革创新奋进者,实现“四链”融合新跨越

坚持“四高协同”,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方位打造创新策源、成果转化、地瓜经济三个“首选地”。

集聚创新策源优势。持续完善“117N”实验室体系,加快国家实验室、国科大杭高院主校区建设,支持西湖实验室等建设国家实验室基地,支持国科大前瞻谋划“引力波”大科学装置及商业航天关键技术验证平台建设,针对实验室经济圈方面实行先行先试。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载体60家以上,新增省市双创平台8家以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链主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新增科技领军型企业3家以上。围绕类脑智能、基因工程、量子计算、商业航天、数据智能等前沿领域,组织实施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0个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比超4.4%,再夺“科技创新鼎”。

畅通创新成果转化。高水平建设环紫金港、环云栖、环之江、环小和山、环老文教五大“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构建创新策源、验证评价、全域孵化、产业承接、金融陪跑、生态支撑六大体系,打造高校经济2.0版。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国科大等院校技术转移中心、科创中心做大做强。承接好中国科学院等优质成果的落地转化。新建市级概念验证中心2家,打造未来生命科学园等标杆园区5个、普华中心等新型孵化器15个。促成高价值产学研合作项目120个以上,落地高质量高校经济项目150个以上,实现技术交易总额300亿元以上。

培育创新主体梯队。纵深推进国企改革,完成3个3A信用评级,加快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国企,实现从传统融资平台向产业支撑的转化。扎实推进“凤凰”“鲲鹏”“单项冠军”“双倍增”“专精特新小巨人”系列行动,畅通“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链条,完善“科中小-国高企-小巨人-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独角兽(准独角兽)5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5家以上、上市及挂牌企业10家以上、飞天企业10家以上、总部企业18家以上。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7万户、企业总量突破11万户。

强化创新要素保障。用好西湖临安“科创飞地”模式,实现跨区域共建共享。开展校地干部互派工作,组建科技工兵营,集结政府端科技人才岗专员、服务端技术经纪人、企业端成果转化员等首批30人以上,打造全域化专业服务人才队伍。加快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建设,努力提升科技国际化水平。迭代升级“西湖英才计划”,持续优化顶尖人才定制化服务,引进智能制造、空天信息、生命健康等领域海内外领军人才20人、高层次人才4500人、创新创业团队60个。积极争取各类基金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基金群总规模增加至100亿元。优化完善科创投基金决策机制,加速招大引强,加快产业培育,加强投后管理,提高基金群循环投放能力,发挥基金投贷联动撮合作用,年度计划对外投资10亿元,撬动社会投资40亿元,确保资金投向“五条赛道”产业领域占比85%以上。

(二)争当数实融合奋进者,实现产业能级新跨越

坚持把建设良好产业生态放在首位,系统化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加速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融入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地标,着力构建具有西湖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力提升数字经济支撑力。加快数字经济二次攀登,全面激活数据要素新价值,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迭代升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争创省级以上示范项目10个以上,做强大数据、高端软件等优势产业,营收突破1300亿元。适度超前布局数字新基建,发挥算力联盟中心作用,发放“算力券”,积极培育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垂直应用、核心算法等新势力企业,深化“云计算+AI+大模型”体系,探索产业发展、城市治理等多场景应用,全力打造优质算力供给高地。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主阵地作用,用好蚂蚁链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开辟元宇宙、智能机器人等新赛道,落地应用场景20个以上,争创省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持续提升平台经济国际竞争力,深化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建设平台经济展示选品中心,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3个,规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

全力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坚持工业姓“工”“科”“绿”“集”,主攻空天地海、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产业细分赛道,新增空天地海生态企业200家,实现集成电路产值22亿元以上,力争挂牌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杭州基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深入探索“工改工”模式,打造连片“工业上楼”集聚区2个,释放产业空间110万平方米,开发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比重提高至45%以上。积极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80亩。深入实施促“五未”提“五率”专项行动,建成普太喷射增材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东辰生物、云联生物等重点项目,新开工格普光能等重点项目,实现制造业投资增长20%。推动“规上企业高新化、高新企业规上化”,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支持企业绿色化转型,推动阿里云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新增绿色节能企业2家以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推动工业“智转数改”,加快构建“未来工厂”体系,培育省市数字化工厂3家以上,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单位2家。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制定标准15项以上。支持建筑业做大做强,实现省内建筑业产值900亿元。

全力提高招引项目质效。聚焦“五条赛道”,深化“六张清单”,用好项目全生命周期长效管理机制,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持续提升招大引强、招新引税、招链引群、选商选资水平,重点招引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好、大项目。全年做地3000亩,出让1500亩。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及各类优质项目120个,其中固投类项目亿元以上25个、10亿元以上10个、50亿元以上若干个。入选省“千项万亿”项目8个、市重点项目55个。实际利用外资7.9亿美元。

全力提升营商环境水准。统筹推进五大环境优化提升,创新“西湖链链看”等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实施青蓝接力工程、后浪潮涌新生代杭商成长计划,新生代会员增长10%。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做强“西湖企服”数智平台,持续打造“六办六进”品牌,推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8+N”板块、192项增值服务全量落地,落实涉企问题分层分类高效处置机制。发挥会计、法律等智力型服务业优势,推进科技服务、研发设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价值延伸,打造技术先进性服务业高地。参照为民办实事模式,在上市培育、企业融资、人才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办一批需求迫切、实际有感且有普惠性的实事。全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顶格落实“民营经济32条”等政策举措,精准匹配“8+4”经济政策体系,安排区级财政资金15亿元以上,谋划一批操作性强、可落地、有实效的政策包,落实“免申即享”。全面执行上级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综合减负降本50亿元,让广大企业家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三)争当平台提档奋进者,实现量级跃升新跨越

统筹要素匹配,加快产城融合,推动大园区牵引大产业、大平台带动大发展,持续激发镇街潜能后劲,进一步夯实“北强、南启、中兴”发展大框架。

确保北强首位度。坚定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东首”战略定位,强化业务协同、产业联动,加快推动科创量变到裂变。全面建成西湖大学,支持西湖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紫金港科技城要发挥“定盘星、压舱石、航标灯”作用,锚定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赛道,开工涂鸦等项目9个,竣工菜鸟供应链等项目10个,建设研发中心20个,建成紫金港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服务综合体,创建全省信创商密产业园,力争产值突破200亿元,全力打造一流省级开发区(园区)平台、中国新型大学第一城。三墩镇要深度融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重大战略,服务好浙江大学、西湖大学,高质量推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

扩大南启开放度。紧扣之江科创城战略定位,聚焦“路通、事通、人通”,依托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资源优势,加快“一湖三镇”实质性融合发展步伐,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铜鉴湖要坚持生态、文化、产业兴湖定位,加快打造青年时尚的户外休闲平台。云栖小镇要锚定全国特色小镇第一镇,发挥好云栖大会等品牌效应,打造空天地海等千亿级产业,推动双浦新区、石龙山东西协同并进,新落地优质制造业项目10个,力争产值突破80亿元。艺创小镇要锚定浙江文化产业第一镇,用好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等国家级平台,打造艺术设计、数字视听、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创产业高地。龙坞茶镇要锚定中国第一茶镇,加快推进茶博会会议会展中心建设。转塘街道要在产业高质高效、城镇精致和谐、生活宜居宜业上作示范。双浦镇要争创未来乡村的典范、之江科创城的核心,争当“镇特、村富、民强”的标兵。

加强中兴集聚度。突出区位、资源优势,以楼宇经济为抓手,带动全区打造税收亿元楼50幢、税收千万元楼222幢、特色楼宇10幢,楼宇空置率下降2个百分点。西溪谷要围绕科技金融、区块链等产业赛道,加快推进蚂蚁集团全球总部二期、青春宝总部建设,深化小和山科学城三年行动,力争数字经济总营收突破1000亿元,打造平台经济第一谷。北山街道要以首位标准提质治理,以首创底气提质经济,以首肯追求提质民生。西溪街道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实现经济富街、治理强街、民生优街。灵隐街道要把诗画灵隐、实力灵隐、幸福灵隐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翠苑街道要感恩奋进,全力打造活力城区、数字街区、品质社区,推动翠苑一区打造全国“民呼我为”第一社区。文新街道要强化空间谋新、产业复兴和治理用心,真正实现“人文日新”。古荡街道要挑大梁、当先锋、打头阵,推进西斗门区块提升改造,让经济“浩荡”、开放“坦荡”、民生“回荡”。留下街道要建好千年古镇、科学新城和国际街区,真正把生态特色和人文特色留下来。蒋村街道要在环境宜居、经济宜业、服务宜商上下功夫,以更加精耕细作的姿态争先领先。

(四)争当城乡焕新奋进者,实现绿色宜居新跨越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完善城区功能,统筹推进城乡融合,不断深化城市治理,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典范。

精致大气提升城市品质。坚持规划引领,启动转塘、三墩、留下国土空间总规编制,实现“三区三线”新增发展空间控规全覆盖。实施新一轮基础设施能级跃升行动,加快推进地铁四期、良祥路北延、之江路提升改造等重大交通工程,推动双浦车辆段等5个TOD开发。扎实推进之江文化中心、西溪湿地、中国美术学院等区域周边环境整治。新建河道3条,提升绿道12.1公里,打造“后亚运”高颜值城市道路样板试点7个。稳步推进“三大工程”,统筹抓好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老旧燃气管道等改造项目,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个。建设未来社区21个,创建省级未来社区10个,争创蒋村全域未来社区省级试点。

精细高效推进城市治理。巩固亚运安保维稳成果,探索现代化警务运行模式,重拳打击涉黑恶、涉电诈、涉众涉稳等重点领域犯罪。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实现重大事故隐患存量、重大安全风险企业数下降10%。加快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实现达标率100%。全面启用西湖城市管理在线平台,实现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提升、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少停少等、消红消黄、降紫降红”三大行动,持续筑牢城市交通安全。扎实推进基层治理“141”体系迭代升级,提升“小脑+手脚”治理效能,迭代升级“民呼我为·西湖码”,深化共享法庭、检察e站建设,创建“枫桥式”站所,推广三型社区、五社联动有效经验,用好居民议事会、民生议事堂等载体,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精益求精打造未来乡村。深化“千万工程”,创建省级和美乡村7个、省级未来乡村3个、市级未来乡村2个。十分关注双浦、龙坞、双桥区块城乡二元差距,推动双浦乡镇级总规编制及沿江村庄规划编制,发挥灵山片区详细规划带动作用,把空间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创建省级未来农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坚持“三茶统筹”,办好“一节两会”,不断提升西湖龙井品牌价值,全面复兴九曲红梅,打响西湖茶韵品牌。增强艺术村长辐射力,力争四分之一行政村实现乡村运营。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

精耕细作呵护美丽生态。坚持五水共治,持续深化河长制,大力推进入河入湖排口排查溯源整治,高位推动创建全域幸福河湖,加快建设海塘安澜工程,力争再夺“大禹鼎”。深化城市湿地跨区域一体化保护管理机制,建成国际重要湿地大数据中心试点。落实落细工地扬尘全过程监管,疏堵结合推进秸秆露天焚烧管控,PM2.5平均浓度排名保持主城区首位。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创建宁静小区试点10个。

(五)争当文化自信奋进者,实现开放包容新跨越

用好“两个结合”重要法宝,赓续历史文脉,打响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认同,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充分释放文创活力。全面构建“两圈两带”协同发展新格局,做优产业生态,健全扶持体系,激发创作活力,助推文创作品出圈出彩。西湖文化圈要依托“西湖”这张金名片,做精做优曙光路等文化街区。北部科教文化圈要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两大高校,展现“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图景。环西溪文化产业带要以西溪创意产业园和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为抓手,力争成为优质影视产业资源集聚和创作生产的重要平台。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区要充分发挥之江文化中心、“两院两镇”等作用,用好网络微短剧审查分中心,加快布局电子竞技、文化直播、短视频(微短剧)等新赛道,壮大影视生产、数字视听等优势产业集群。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

全面促进文旅融合。深入挖掘西湖文化、铜鉴湖文化,讲好西溪与水浒的故事。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活化利用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等非遗资源,迭代升级茶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持续放大《种地吧!少年》品牌效应,推动“十个勤天·种地星球”等项目落地。用好乡村博物馆,串联文保点、中国湿地博物馆等点位,打造“文博游”新体验。深化“西湖夜未央”品牌活动矩阵,打响“不止西湖”文旅品牌。繁荣夜经济、演艺经济,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以文三街、天目里、留下古镇、三墩五里塘、转塘艺术生活街、曙光路城市漫步风情街六大街区为载体,促进文化、艺术、科技与旅游深度融合。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0%,旅游总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持续完善开放格局。发挥亚运长尾效应,持续繁荣赛会经济。办好“一湖三镇”半马等全民赛事,争取举办高尔夫欧巡赛等国际性赛事。举办中国视听创新大会等重要会展,做好黄龙体育场馆、西湖高尔夫等场馆的开放利用,推动西湖文体中心、之江文体中心、三墩文体中心、西湖体育馆低免开放。全面展现开放新姿态,释放外贸新势能。培育实绩外贸企业1200家以上、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10家,新增外贸主体50家。完成外贸意向订单60亿元。实现服务贸易出口增长6%。

(六)争当共富共享奋进者,实现民生福祉新跨越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惠民力度只强不弱,利民实事只增不减,完善保障,提升服务,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

倾力完善社会保障功能。深入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落实“春雨计划”“青荷计划”,深化“青年来杭第一站”建设,着力降低新市民群体生活成本。提供就业岗位8.5万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纵深推进欠薪源头治理,确保欠薪线索动态化解率保持全市领先。回迁安置1091户,确保5年以上在外过渡户动态清零。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强化山海协作。探索打造“一点一站一品牌”特色双拥服务模式。迭代升级西湖“助联体”,进一步完善三级慈善服务体系。

倾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深化美好教育,加快建设31个教育项目,迭代升级集团化办学,全面推进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工作,高水平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一床养老”改革,做优老年食堂、老年大学,建设嵌入式养老机构2家,老年助餐服务实现全覆盖。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托幼一体化覆盖率达100%。做优“健康西湖”品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深化城市医联体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做好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工作。发挥“幸福荟”民生综合体、“一菜一早”等特色载体作用,进一步完善家门口的“15分钟幸福生活圈”。

倾力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区政府着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市民群众、“两代表一委员”等层面广泛征集、初步遴选形成12件民生实事。经过本次大会票决,以下10件确定为区政府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分别是扩大全区优质教育、建设宜居安全家园、开展免费健康筛查、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完善护老养老服务、保障新市民群体服务、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打造共富美丽乡村、保障弱残群体服务需要。下一步,区政府将细化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督导闭环,确保做实做好。

三、政府建设

人民政府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人民”二字重于泰山。新起点新征程,我们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以更高水平的政府治理,助推更高质量的发展。

打造忠诚政府。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闭环管理机制,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果体现对党的绝对忠诚。

打造法治政府。坚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优化提升合法性审查工作,扎实推进基层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力度。深化政务公开,不断提升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

打造服务政府。牢固树立造福人民的正确政绩观,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深化“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持续完善“民呼我为”机制体系,畅通诉求渠道,优化办事体验,常态化推动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真心实意为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打造实干政府。强化躬身入局、挺膺担当的实干导向,紧扣发展要务,善于学习、勇于变革,持续增强政府队伍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着力提升敢打敢拼、争先攀高的水平。引导政府系统干部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打造善谋会干、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坚持重要事项报告制度,做到信息对称、思想统一,确保政府工作规范高效。

打造勤廉政府。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牢牢守住清廉底线。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严格执行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和倡导清单,持续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从源头规范权力运行,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勤廉并重的良好氛围。

新的一年,区政府将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三公”及会议、培训、差旅等经费预算只减不增,公用经费按定额标准压减10%,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切实把有限资金用到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的“稳日子”、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同志们!征程万里风正劲,乘风破浪正当时,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舍我其谁的勇气,以攻坚克难的决心,以一抓到底的干劲,以善作善成的拼劲,以“永立首善志、勇攀新高峰”的精神,在“六六行动”中奋力打造科教文创高地活力品质城区。

西政发〔2024〕14号.doc


 

索引号

00250239-7/2024-3017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2-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政府办

统一编号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4-02-28 15:36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周扬区长代表区人民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已经杭州市西湖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政府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全力抓好实施工作。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

2024年2月20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4日在杭州市西湖区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周   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杭州亚(残)运会举办之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浙江考察,赋予浙江新定位新使命,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克难奋进,全力推进“六六行动”,较好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高质量发展彰显竞争力

发展态势企稳向好。始终凝心聚力拼经济,全力打赢经济翻身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5.1%。服务业增加值1939.3亿元,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2:6.9:92.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5.2亿元,创历史新高。实现省内建筑业产值876.1亿元,排名全市第1。完成财政总收入449.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3.8亿元,成功打造税收亿元楼48幢、税收千万元楼210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5%,综合评价指数排名全省第3。消费外贸逆势而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6.3亿元,增长7.2%,货物出口总额294.2亿元,增长13%。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521元,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58676元,增长8%。

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全力抓项目扩投资,集中推进项目76个,总投资688亿元,有序推进3个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5个省“152”项目、55个省市重点项目。举办首场产业土地推介会,实现做地3060亩,出地898亩。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深化分级分层决策机制,“五条赛道”“六张清单”渐入佳境,成功招引泰熙生物、艾罗能源等优质项目,累计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49个、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

产业平台勇挑大梁。紫金港科技城“工业上楼”“拿地即开工”双双取得新突破,11个提升改造项目全部开工,新增产业空间41万平方米,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云栖小镇承办全省特色小镇现场会,发布打造全国特色小镇第一镇行动计划。艺创小镇落地全国首个网络影视艺术指导中心,挂牌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获评省版权示范基地。龙坞茶镇茶博会会议会展中心二期顺利结顶。西溪谷承办全球数字科技峰会,启真概念验证中心投入运营,蚂蚁全球总部二期成功落地。

(二)高能级创新彰显驱动力

创新生态优化升级。出台成果转化首选地、环大学创新圈两个行动方案,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入选首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落地高质量高校经济项目190个,实现技术交易额376亿元,排名全省第2。区成果转化科创中心、空天地海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1897科创谷、国科大海思科创园精彩亮相。全职引进两院院士3人,新入选省顶尖人才计划5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3人,均排名全市第1。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比达4.36%。“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获评5星。

科创平台蓄能增势。全省唯一的国家实验室落地揭牌,智元研究院成功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国科大杭高院主校区顺利开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启动建设,“117N”实验室体系基本形成。西湖智算公共服务中心授牌成立。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2.0成功问世,蚂蚁科技工业级金融大模型正式发布。74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转化指数、科技进步创新指数均排名全省前3。蝉联省“科技创新鼎”。

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北交所浙江基地成为全省首个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新增上市及挂牌企业1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61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20家。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突破58家。获评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认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6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9家。认定总部企业42家,其中五星级总部2家。阿里云、迪安诊断荣获省政府质量奖,实现零的突破。

(三)高效能改革彰显牵引力

营商环境有力有感。举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千人大会,创新聘请营商环境体验官20人,营商环境无感监测指数排名全省前2。发布第一批8个领域147项轻微违法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商会调解中心、数字知产警官、检察e站、财政红领赋能模式等特色项目有序推进。数字生活街区、市场化多元解纷机制改革获评全省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

增值改革见行见效。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开发上线全国首个AI企服数智平台,双千、科技八点半等品牌持续擦亮。创新推出政务服务“六办六进”,完善15分钟办事服务圈。出台平台经济、总部经济、飞天企业、科技创新等一揽子政策,累计兑现惠企资金超40亿元,落实减负降本47亿元。

重点改革可圈可点。国企改革顺利推进,紫金港科技城和西湖大学城实现双城合并,新组建云创集团,西湖投资集团获3A评级。联合西湖大学共同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改革项目入围浙江省改革突破奖。优化科创直投基金同股同权、先投后股、引投联动等模式,投资企业25家共2.2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6.21亿元。成立全省首家知识产权投行、首个专利开放许可路演基地。西湖临安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区正式签约。西溪湿地构建跨区域一体化保护管理机制,智治中心项目入选全国唯一试点。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应用场景入选省级改革试点“一本账”,“助残就业共富”场景列入国家级试点并全国推广。

(四)高水平开放彰显吸引力

亚运筹办精彩有序。全面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圆满保障火炬传递及4大场馆330场赛事,累计投入服务保障人员4.3万人次,服务运动员2000余人、观众70万人次。高水平呈现高尔夫赛事。大力实施迎亚运三大提升行动。打响“西湖有礼”文明品牌,推出“西湖阿姐”志愿服务,志愿者活跃度排名全市第2。高质量完成“匠心提质绣杭城”任务179项、环境品质提升项目65个。打造“一社一品”亚运微景观小品700余个。5条风景线精彩亮相,4个项目获评市级环境品质“赛马”优秀。

文体事业纵深推进。之江文化中心、西溪511等文旅项目建成投用。承办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新建省级基层体育设施11个,建成嵌入式体育场105片,获批省级赛事集聚县。全省首个网络微短剧审查分中心成功落户。《长安三万里》《雪豹和她的朋友们》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种地吧!少年》成为现象级综艺节目。成功入选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文三街获评省级示范智慧商圈,0101PARK入选杭城十大夜地标,天目里沿山河集、艺创小镇凤凰艺市获评省重点培育文旅市集。文旅深度融合工程荣获5星。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2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6家,文化产业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4。

历史文脉赓续绵延。成立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有序推进留下古镇、三墩五里塘等区域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弥陀寺石刻入选省级文保单位。铜鉴湖文化研究院项目落地实施。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华茶奥会,赛事规模创历史新高。九曲红梅等6个非遗项目走进亚运村,在国际舞台绽放别样风采。

(五)高颜值城乡彰显承载力

城乡格局更加优化。“三区三线”释放发展空间29平方公里,“8+1+1”单元控规编制新增制造业用地5700亩。留用地“三统一”模式获批市十大共富可复制模式。110千伏西大变等5座变电站顺利投运。海塘安澜工程全线提前开工。天目山快速路、留下互通全线贯通。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4800亩,“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完成率排名全市第1。

城区品质更加卓越。新建道路28条、绿道9.8公里。新建改建公园5个。新增停车泊位9844个、地铁口非机动车停车位3366个。改造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368处。建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99个。全域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项目119个。完成老旧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58个,加装电梯80台。获评省级引领型未来社区4个。翠苑一区列入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未来乡村更加和美。创建省级未来乡村3个。长埭村、何家村、桑园地村启动乡村运营战略合作,艺术村长列入市共富试点项目。和美乡村组团式发展,建设覆盖率达27.94%,排名全市第1。龙坞茶镇成功创建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西湖龙井连续5年蝉联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九曲红梅制作标准首次实现统一。《村村不一样、村村有一样》入选省“千万工程”20周年典型案例。

生态底色更加厚实。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平均浓度27.7微克/立方米,空气环境优良率86.4%,保持主城区首位。湖埠村成为全市首个农污零直排村,铜鉴湖获评省级美丽河湖。全区河道水质年度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6个市控断面水质监测均为Ⅲ类及以上,首夺“大禹鼎银鼎”。高质量完成大棚房整治、西溪湿地超容量建筑物专项整改。成功创建省级“无违建区”。建设用地土地安全利用率100%。林长制全面推行。“鲸灵回收”入选省级“无废城市”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六)高品质生活彰显向心力

获得感更具成色。省市区115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连续2次获评五星。民生类支出122.5亿元,占全部支出的86.64%。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就业3.44万人、技能人才9202人。骆家庄“青年来杭第一站”入选全市首批青年发展型社区。根治欠薪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顺利通过首届省级双拥模范区验收。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5406套,竣工安置房15632套。完成回迁安置7280户,创历年之最,基本完成5年以上在外过渡回迁任务。

幸福感更加充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开工学校8所,竣工5所,投入使用8所,新增学位7080个,学前教育列入全省共同富裕第三批试点,成功召开集团化办学全国研讨会,入选省首批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养老一张床”典型经验入选省“一地创新、全省推广”优秀案例,老年助餐工作获全国推广。建成公建民营普惠托育机构12家,新增托位884个。双浦、转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基层中医资源持续扩充,人均期望寿命排名全市前列。配备AED设备800台。提升改造农贸市场4家。“幸福荟”民生综合体案例获评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

安全感更可持续。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认真做好防汛防台、抗旱防冻工作,扎实推进城市运行、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建筑工地、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整治工作,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双保持下降趋势。新建改建区域微型消防救援站45个,完成老旧燃气管道改造40公里。稳步推进风险楼盘处置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现信访积案动态清零。执法办案、刑事侦查“双中心”一体化建设模式获公安部肯定,电诈发案数量、案损金额同比下降29.33%、16.53%。圆满完成护航亚运等各项安保维稳任务。连续14年获评省平安区。

同时,支持国防动员和驻军部队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共建工作。关心支持工青妇、老龄、科协、残联、工商联、文联、社科联、红十字等群团社团工作,在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侨务、人防、档案、地方志、爱国卫生和东西部协作等工作均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监察、行政、审计、财政和社会舆论监督,规范运行政府权力,不断优化作风,持续提高服务效能。坚持向区人大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圆满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32件、政协委员提案216件。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持续并纵深推进“六六行动”,各项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年,我们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强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双周调度、比拼赛马,强化三张清单、提示警示单等闭环管理,坚决打赢经济翻身仗,以过硬的数据体现政府工作的成效。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三分之二以上财力用于民生,鼓励全区人民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努力交出了群众首肯的发展答卷。这一年,我们扮靓城乡高颜值面貌的同时,又着力补齐城乡二元结构短板,始终坚持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坚决打赢亚运攻坚仗,高水平推进未来乡村市场化运营。双浦、之江度假区、双桥等单元控规成功落地,实现颜值内涵双提升,努力交出了全域统筹的共富答卷。这一年,我们秉承规范高效管理的同时,又创新打法做法,始终坚持以机制促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创新优化企业流动、项目招引、工业用地、财力分享等机制,打破内卷内耗、促进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努力交出了破题起势的活力答卷。这一年,我们强调团队合作的同时,又树立克难意识,强化担当责任,始终坚持共同商量,躬身入局,事不避难,善作善成,高标准化解“旧账”“难题”,解决了转塘万邦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努力交出了履职尽责的作风答卷。

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我们深知,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委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拼搏奋斗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城市建设者,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各单位和驻区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西湖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还不够快;部分区域城市配套还不够完善;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仍有差距;政府部门干部在专业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为此,我们将正视问题、直面矛盾,切实加以解决,拿出实干实绩不负全区人民的重托!

二、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根据区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坚持深化改革、强基固本,全面融入后亚运杭州“十大攀登行动”,永立首善志、勇攀新高峰,纵深推进“六六行动”,推动“八八战略”西湖实践走深走实,奋力打造科教文创高地活力品质城区。

面对新形势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将紧扣“四个更加突出”,把区委决策部署转化为政府的生动实践。一是更加突出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培育优质产业和新税源作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筑平台、抓项目、强楼宇,不断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强后劲。深化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支撑,坚持云创、科创、文创“三创融合”,放大科教文创最大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塑造新动能,以文旅融合开辟新赛道,奋力打造科教文创高地。三是更加突出改革开放增活力。以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为抓手,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打好空间、平台、产业、改革组合拳,把放大“后亚运”效应作为开放提升的关键之举,畅通双循环、促进内外联动,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持续缩小三大差距,奋力打造活力品质城区。四是更加突出夯实基础利长远。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有效处理好存量与增量、发展与留白、为与不为的关系,加快补齐产业引育、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等方面的问题短板,争取固有体制政策突破,以长期主义者的坚定和韧性,做好难而正确的实事要事。

综合各方面因素,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为圆满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争当六个奋进者,实现六个新跨越:

(一)争当改革创新奋进者,实现“四链”融合新跨越

坚持“四高协同”,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方位打造创新策源、成果转化、地瓜经济三个“首选地”。

集聚创新策源优势。持续完善“117N”实验室体系,加快国家实验室、国科大杭高院主校区建设,支持西湖实验室等建设国家实验室基地,支持国科大前瞻谋划“引力波”大科学装置及商业航天关键技术验证平台建设,针对实验室经济圈方面实行先行先试。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载体60家以上,新增省市双创平台8家以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链主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新增科技领军型企业3家以上。围绕类脑智能、基因工程、量子计算、商业航天、数据智能等前沿领域,组织实施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0个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比超4.4%,再夺“科技创新鼎”。

畅通创新成果转化。高水平建设环紫金港、环云栖、环之江、环小和山、环老文教五大“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构建创新策源、验证评价、全域孵化、产业承接、金融陪跑、生态支撑六大体系,打造高校经济2.0版。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国科大等院校技术转移中心、科创中心做大做强。承接好中国科学院等优质成果的落地转化。新建市级概念验证中心2家,打造未来生命科学园等标杆园区5个、普华中心等新型孵化器15个。促成高价值产学研合作项目120个以上,落地高质量高校经济项目150个以上,实现技术交易总额300亿元以上。

培育创新主体梯队。纵深推进国企改革,完成3个3A信用评级,加快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国企,实现从传统融资平台向产业支撑的转化。扎实推进“凤凰”“鲲鹏”“单项冠军”“双倍增”“专精特新小巨人”系列行动,畅通“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链条,完善“科中小-国高企-小巨人-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独角兽(准独角兽)5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5家以上、上市及挂牌企业10家以上、飞天企业10家以上、总部企业18家以上。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7万户、企业总量突破11万户。

强化创新要素保障。用好西湖临安“科创飞地”模式,实现跨区域共建共享。开展校地干部互派工作,组建科技工兵营,集结政府端科技人才岗专员、服务端技术经纪人、企业端成果转化员等首批30人以上,打造全域化专业服务人才队伍。加快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建设,努力提升科技国际化水平。迭代升级“西湖英才计划”,持续优化顶尖人才定制化服务,引进智能制造、空天信息、生命健康等领域海内外领军人才20人、高层次人才4500人、创新创业团队60个。积极争取各类基金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基金群总规模增加至100亿元。优化完善科创投基金决策机制,加速招大引强,加快产业培育,加强投后管理,提高基金群循环投放能力,发挥基金投贷联动撮合作用,年度计划对外投资10亿元,撬动社会投资40亿元,确保资金投向“五条赛道”产业领域占比85%以上。

(二)争当数实融合奋进者,实现产业能级新跨越

坚持把建设良好产业生态放在首位,系统化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加速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融入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地标,着力构建具有西湖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力提升数字经济支撑力。加快数字经济二次攀登,全面激活数据要素新价值,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迭代升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争创省级以上示范项目10个以上,做强大数据、高端软件等优势产业,营收突破1300亿元。适度超前布局数字新基建,发挥算力联盟中心作用,发放“算力券”,积极培育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垂直应用、核心算法等新势力企业,深化“云计算+AI+大模型”体系,探索产业发展、城市治理等多场景应用,全力打造优质算力供给高地。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主阵地作用,用好蚂蚁链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开辟元宇宙、智能机器人等新赛道,落地应用场景20个以上,争创省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持续提升平台经济国际竞争力,深化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建设平台经济展示选品中心,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3个,规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

全力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坚持工业姓“工”“科”“绿”“集”,主攻空天地海、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产业细分赛道,新增空天地海生态企业200家,实现集成电路产值22亿元以上,力争挂牌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杭州基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深入探索“工改工”模式,打造连片“工业上楼”集聚区2个,释放产业空间110万平方米,开发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比重提高至45%以上。积极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80亩。深入实施促“五未”提“五率”专项行动,建成普太喷射增材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东辰生物、云联生物等重点项目,新开工格普光能等重点项目,实现制造业投资增长20%。推动“规上企业高新化、高新企业规上化”,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支持企业绿色化转型,推动阿里云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新增绿色节能企业2家以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推动工业“智转数改”,加快构建“未来工厂”体系,培育省市数字化工厂3家以上,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单位2家。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制定标准15项以上。支持建筑业做大做强,实现省内建筑业产值900亿元。

全力提高招引项目质效。聚焦“五条赛道”,深化“六张清单”,用好项目全生命周期长效管理机制,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持续提升招大引强、招新引税、招链引群、选商选资水平,重点招引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好、大项目。全年做地3000亩,出让1500亩。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及各类优质项目120个,其中固投类项目亿元以上25个、10亿元以上10个、50亿元以上若干个。入选省“千项万亿”项目8个、市重点项目55个。实际利用外资7.9亿美元。

全力提升营商环境水准。统筹推进五大环境优化提升,创新“西湖链链看”等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实施青蓝接力工程、后浪潮涌新生代杭商成长计划,新生代会员增长10%。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做强“西湖企服”数智平台,持续打造“六办六进”品牌,推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8+N”板块、192项增值服务全量落地,落实涉企问题分层分类高效处置机制。发挥会计、法律等智力型服务业优势,推进科技服务、研发设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价值延伸,打造技术先进性服务业高地。参照为民办实事模式,在上市培育、企业融资、人才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办一批需求迫切、实际有感且有普惠性的实事。全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顶格落实“民营经济32条”等政策举措,精准匹配“8+4”经济政策体系,安排区级财政资金15亿元以上,谋划一批操作性强、可落地、有实效的政策包,落实“免申即享”。全面执行上级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综合减负降本50亿元,让广大企业家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三)争当平台提档奋进者,实现量级跃升新跨越

统筹要素匹配,加快产城融合,推动大园区牵引大产业、大平台带动大发展,持续激发镇街潜能后劲,进一步夯实“北强、南启、中兴”发展大框架。

确保北强首位度。坚定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东首”战略定位,强化业务协同、产业联动,加快推动科创量变到裂变。全面建成西湖大学,支持西湖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紫金港科技城要发挥“定盘星、压舱石、航标灯”作用,锚定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赛道,开工涂鸦等项目9个,竣工菜鸟供应链等项目10个,建设研发中心20个,建成紫金港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服务综合体,创建全省信创商密产业园,力争产值突破200亿元,全力打造一流省级开发区(园区)平台、中国新型大学第一城。三墩镇要深度融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重大战略,服务好浙江大学、西湖大学,高质量推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

扩大南启开放度。紧扣之江科创城战略定位,聚焦“路通、事通、人通”,依托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资源优势,加快“一湖三镇”实质性融合发展步伐,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铜鉴湖要坚持生态、文化、产业兴湖定位,加快打造青年时尚的户外休闲平台。云栖小镇要锚定全国特色小镇第一镇,发挥好云栖大会等品牌效应,打造空天地海等千亿级产业,推动双浦新区、石龙山东西协同并进,新落地优质制造业项目10个,力争产值突破80亿元。艺创小镇要锚定浙江文化产业第一镇,用好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等国家级平台,打造艺术设计、数字视听、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创产业高地。龙坞茶镇要锚定中国第一茶镇,加快推进茶博会会议会展中心建设。转塘街道要在产业高质高效、城镇精致和谐、生活宜居宜业上作示范。双浦镇要争创未来乡村的典范、之江科创城的核心,争当“镇特、村富、民强”的标兵。

加强中兴集聚度。突出区位、资源优势,以楼宇经济为抓手,带动全区打造税收亿元楼50幢、税收千万元楼222幢、特色楼宇10幢,楼宇空置率下降2个百分点。西溪谷要围绕科技金融、区块链等产业赛道,加快推进蚂蚁集团全球总部二期、青春宝总部建设,深化小和山科学城三年行动,力争数字经济总营收突破1000亿元,打造平台经济第一谷。北山街道要以首位标准提质治理,以首创底气提质经济,以首肯追求提质民生。西溪街道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实现经济富街、治理强街、民生优街。灵隐街道要把诗画灵隐、实力灵隐、幸福灵隐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翠苑街道要感恩奋进,全力打造活力城区、数字街区、品质社区,推动翠苑一区打造全国“民呼我为”第一社区。文新街道要强化空间谋新、产业复兴和治理用心,真正实现“人文日新”。古荡街道要挑大梁、当先锋、打头阵,推进西斗门区块提升改造,让经济“浩荡”、开放“坦荡”、民生“回荡”。留下街道要建好千年古镇、科学新城和国际街区,真正把生态特色和人文特色留下来。蒋村街道要在环境宜居、经济宜业、服务宜商上下功夫,以更加精耕细作的姿态争先领先。

(四)争当城乡焕新奋进者,实现绿色宜居新跨越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完善城区功能,统筹推进城乡融合,不断深化城市治理,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典范。

精致大气提升城市品质。坚持规划引领,启动转塘、三墩、留下国土空间总规编制,实现“三区三线”新增发展空间控规全覆盖。实施新一轮基础设施能级跃升行动,加快推进地铁四期、良祥路北延、之江路提升改造等重大交通工程,推动双浦车辆段等5个TOD开发。扎实推进之江文化中心、西溪湿地、中国美术学院等区域周边环境整治。新建河道3条,提升绿道12.1公里,打造“后亚运”高颜值城市道路样板试点7个。稳步推进“三大工程”,统筹抓好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老旧燃气管道等改造项目,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个。建设未来社区21个,创建省级未来社区10个,争创蒋村全域未来社区省级试点。

精细高效推进城市治理。巩固亚运安保维稳成果,探索现代化警务运行模式,重拳打击涉黑恶、涉电诈、涉众涉稳等重点领域犯罪。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实现重大事故隐患存量、重大安全风险企业数下降10%。加快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实现达标率100%。全面启用西湖城市管理在线平台,实现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提升、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少停少等、消红消黄、降紫降红”三大行动,持续筑牢城市交通安全。扎实推进基层治理“141”体系迭代升级,提升“小脑+手脚”治理效能,迭代升级“民呼我为·西湖码”,深化共享法庭、检察e站建设,创建“枫桥式”站所,推广三型社区、五社联动有效经验,用好居民议事会、民生议事堂等载体,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精益求精打造未来乡村。深化“千万工程”,创建省级和美乡村7个、省级未来乡村3个、市级未来乡村2个。十分关注双浦、龙坞、双桥区块城乡二元差距,推动双浦乡镇级总规编制及沿江村庄规划编制,发挥灵山片区详细规划带动作用,把空间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创建省级未来农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坚持“三茶统筹”,办好“一节两会”,不断提升西湖龙井品牌价值,全面复兴九曲红梅,打响西湖茶韵品牌。增强艺术村长辐射力,力争四分之一行政村实现乡村运营。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

精耕细作呵护美丽生态。坚持五水共治,持续深化河长制,大力推进入河入湖排口排查溯源整治,高位推动创建全域幸福河湖,加快建设海塘安澜工程,力争再夺“大禹鼎”。深化城市湿地跨区域一体化保护管理机制,建成国际重要湿地大数据中心试点。落实落细工地扬尘全过程监管,疏堵结合推进秸秆露天焚烧管控,PM2.5平均浓度排名保持主城区首位。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创建宁静小区试点10个。

(五)争当文化自信奋进者,实现开放包容新跨越

用好“两个结合”重要法宝,赓续历史文脉,打响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认同,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充分释放文创活力。全面构建“两圈两带”协同发展新格局,做优产业生态,健全扶持体系,激发创作活力,助推文创作品出圈出彩。西湖文化圈要依托“西湖”这张金名片,做精做优曙光路等文化街区。北部科教文化圈要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两大高校,展现“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图景。环西溪文化产业带要以西溪创意产业园和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为抓手,力争成为优质影视产业资源集聚和创作生产的重要平台。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区要充分发挥之江文化中心、“两院两镇”等作用,用好网络微短剧审查分中心,加快布局电子竞技、文化直播、短视频(微短剧)等新赛道,壮大影视生产、数字视听等优势产业集群。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

全面促进文旅融合。深入挖掘西湖文化、铜鉴湖文化,讲好西溪与水浒的故事。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活化利用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等非遗资源,迭代升级茶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持续放大《种地吧!少年》品牌效应,推动“十个勤天·种地星球”等项目落地。用好乡村博物馆,串联文保点、中国湿地博物馆等点位,打造“文博游”新体验。深化“西湖夜未央”品牌活动矩阵,打响“不止西湖”文旅品牌。繁荣夜经济、演艺经济,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以文三街、天目里、留下古镇、三墩五里塘、转塘艺术生活街、曙光路城市漫步风情街六大街区为载体,促进文化、艺术、科技与旅游深度融合。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0%,旅游总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持续完善开放格局。发挥亚运长尾效应,持续繁荣赛会经济。办好“一湖三镇”半马等全民赛事,争取举办高尔夫欧巡赛等国际性赛事。举办中国视听创新大会等重要会展,做好黄龙体育场馆、西湖高尔夫等场馆的开放利用,推动西湖文体中心、之江文体中心、三墩文体中心、西湖体育馆低免开放。全面展现开放新姿态,释放外贸新势能。培育实绩外贸企业1200家以上、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10家,新增外贸主体50家。完成外贸意向订单60亿元。实现服务贸易出口增长6%。

(六)争当共富共享奋进者,实现民生福祉新跨越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惠民力度只强不弱,利民实事只增不减,完善保障,提升服务,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

倾力完善社会保障功能。深入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落实“春雨计划”“青荷计划”,深化“青年来杭第一站”建设,着力降低新市民群体生活成本。提供就业岗位8.5万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纵深推进欠薪源头治理,确保欠薪线索动态化解率保持全市领先。回迁安置1091户,确保5年以上在外过渡户动态清零。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强化山海协作。探索打造“一点一站一品牌”特色双拥服务模式。迭代升级西湖“助联体”,进一步完善三级慈善服务体系。

倾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深化美好教育,加快建设31个教育项目,迭代升级集团化办学,全面推进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工作,高水平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一床养老”改革,做优老年食堂、老年大学,建设嵌入式养老机构2家,老年助餐服务实现全覆盖。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托幼一体化覆盖率达100%。做优“健康西湖”品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深化城市医联体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做好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工作。发挥“幸福荟”民生综合体、“一菜一早”等特色载体作用,进一步完善家门口的“15分钟幸福生活圈”。

倾力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区政府着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市民群众、“两代表一委员”等层面广泛征集、初步遴选形成12件民生实事。经过本次大会票决,以下10件确定为区政府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分别是扩大全区优质教育、建设宜居安全家园、开展免费健康筛查、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完善护老养老服务、保障新市民群体服务、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打造共富美丽乡村、保障弱残群体服务需要。下一步,区政府将细化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督导闭环,确保做实做好。

三、政府建设

人民政府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人民”二字重于泰山。新起点新征程,我们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以更高水平的政府治理,助推更高质量的发展。

打造忠诚政府。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闭环管理机制,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果体现对党的绝对忠诚。

打造法治政府。坚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优化提升合法性审查工作,扎实推进基层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力度。深化政务公开,不断提升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

打造服务政府。牢固树立造福人民的正确政绩观,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深化“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持续完善“民呼我为”机制体系,畅通诉求渠道,优化办事体验,常态化推动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真心实意为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打造实干政府。强化躬身入局、挺膺担当的实干导向,紧扣发展要务,善于学习、勇于变革,持续增强政府队伍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着力提升敢打敢拼、争先攀高的水平。引导政府系统干部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打造善谋会干、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坚持重要事项报告制度,做到信息对称、思想统一,确保政府工作规范高效。

打造勤廉政府。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牢牢守住清廉底线。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严格执行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和倡导清单,持续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从源头规范权力运行,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勤廉并重的良好氛围。

新的一年,区政府将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三公”及会议、培训、差旅等经费预算只减不增,公用经费按定额标准压减10%,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切实把有限资金用到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的“稳日子”、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同志们!征程万里风正劲,乘风破浪正当时,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舍我其谁的勇气,以攻坚克难的决心,以一抓到底的干劲,以善作善成的拼劲,以“永立首善志、勇攀新高峰”的精神,在“六六行动”中奋力打造科教文创高地活力品质城区。

西政发〔2024〕14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