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西湖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和劳动教育专项督导报告
发布时间:2024-08-05 10:42:13
来源:综合教育科 点击率:

根据《西湖区2023学年第二学期中小学督学工作计划》安排,6月中小学责任督学开展科学教育和劳动教育专题督导,通过现场查看、师生访谈、随机听课等方式全面了解情况。

一、特色亮点

1.创新学教方式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中小学校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学思课堂”研究,创新学教方式,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袁浦小学推进富有探索性的“趣钱塘”项目化活动,通过打造探究空间,建构学科微项目、创设综合融课堂等鼓励学生在项目探究中拓宽思维,培养具有良好科技创新素养的钱塘美少年。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增加实验课频次,重视日常教学科学课程中的实践活动,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学思课堂”的研究,围绕“项目化主题学习”和“跨学科学习”培育学生科学思维。文理小学和行知二小全面强化实验教学,每学期开展科学实验模块化抽测,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科素养。大禹路小学提炼科学项目化学习的“四学程”模式,形成“学•创•做”的科学项目化课堂,以项目为导向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筹规划包括技术与工程实践在内的科学教育课程和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十三中教育集团开展“玩出来的校园工程师”系列工程实践科学探索课程,设置“玩·美”“玩·造”“玩·创”三个不同难度和复杂度的挑战单元,在学校AI科技教室中展开“学术节科学课堂展示分享”,基于校园环境改造与工程实践主题开设科学项目化课程,开展AI录播分析系统课堂分析,在实践中共研科学课程提质新思路。浙工大附属实验学校设置科学实验项目,每班进行特色实验现场展示,发挥共建单位浙工大、省致公党资源优势,邀请专家讲座,组织学生走进西湖大学实验室参观体验,聘请校外科技辅导员。

2.不断优化校内劳动和科学实践空间。中小学校统筹资源建优校内科普阵地,不断丰富课后服务的科技和劳动属性,提升劳动实践基地和科普教育空间,激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星洲小学以课后托管为基础打造星洲特色的社团品牌,推进特色科普实践,激发学生科学创新实践热情,使校园内弥漫“学科学,做科学,爱科学”的浓郁氛围。绿城育华小学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加以运用和创造,2024年科技节围绕“科创生活▪点亮梦想”开展跨分年级学科系列主题学习活动,学校建有科学走廊,开设“科技+手工+职业体验”课程,丰富学生课程,培养多方面兴趣。求是教育集团汇聚高校科技教育资源,推进名家导师进课堂,导师团覆盖多个领域知名学者和教授,建有校外科学探究、技术研发和工程项目课程等课外科技教育课程。双桥小学整合劳动课程,以“稻香四季”“枢纽型空间+”课题为抓手,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劳动教育校本实践。定山小学科技教育校外资源丰富,学后托管X班科技课程丰富多样,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形成系列化教育体系。大禹路甲来路校区开发“创意制造师”和“生命科学小博士”课程群,充分整合少年宫、兰里研学营地和社区资源,开发长周期植物研学课程,增加生命科学实验室和科普智造实验室,搭建了浙江省小学第一间无菌室,成为全国第二批“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试点校。

3.扎实推动劳动教育,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中小学校劳动课程一校一案,落实家庭劳动清单,开展“劳动周”活动,鼓励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紫金港小学精心打造以“耕学”为主线的学习、生产、加工一体化的农业生产学习空间紫金农科院,设立农学馆、未来农场和丰收作坊三个场馆,广泛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构建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充分挖掘学校校史文化和建筑等载体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开发特色劳动文创产品布置校园。文华小学营造全景化的劳动场域,校园屋顶“翠农园”种植各种瓜果蔬菜,小竹林“萌宠站”饲养鸡鸭,学校架空层有茶艺室、木工坊、烘焙教室等基地,劳动清单与家校联系本结合,“每天劳动十分钟”记录学生劳动成长足迹,将家庭劳动情况纳入学校五好学生评价体系。文理小学采用劳动清单、劳动菜单、劳动订单三单式推进,将家庭劳动纳入日常的实践课程与生活课程中,设计“自我服务劳动”责任区课程,分年级设计课程内容。上泗中学以“泗味匠心坊—素食生肖宴”为劳动内容主线,实行“全员劳育”,开辟“日新悦耕园”用于种植活动,开展与生物学科有关的科学实践课程教学。景汇小学开发《木心融创:巧手匠心,创客鲁班》劳动精品课程,设计《劳动实践评价手册》,纳入学生期末考评,开辟“汇木工坊”劳动实践场所,创建包含“萌宠园”“耕读汇园”和“月季华园”的“嘉汇农庄”系列劳动实践基地群。文溪小学架构“劳身养习新空间”支撑下的“1+N”劳动教育课程新体系,建构了“基础性课程”“校本特色课程”等劳身养习课程群,通过“少儿龙舟文化研究院”“龙舟木工坊”“非遗面塑坊”“西溪小花篮坊”开发一院三坊劳动实践空间,构建了劳动教育教师梯队,结合学校“六艺银行”设立学生“劳动银行成长账户进行多维度评价。(葛瑛、何林娟、叶永生、沈伟群)

二、存在问题

1.科学实验教学还需规范有计划。一是部分学校科学教学方式较为陈旧。部分学校科学复习课以讲练为主,没有落实实验、制作等实践类复习范式。存在科学课教师教具很多,但学生动手、互动较少的情况。二是多数学校科学实验教学缺少计划和记录。部分学校将实验教学计划融入教学设计中,没有单独制定分年级、分学科的实验教学计划,没有登记实验开出率记录表,个别科学实践性活动没有详细记录。三是科学实验教室器材较为老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员,多个实验室比较脏乱,器材室物品未按要求存放。部分学校科学专用教室不足,专用教室设施、设备比较简陋,布置简单,缺乏科学探究氛围。

2.科学教育校馆共建及利用还需加强。一是校外资源统筹规划利用不够。多数学校没有联动校外科普教育资源,建立相应的校外科普阵地,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为学生提供多平台动手实践场域有待加强。部分学校科技空间都在专用教室里,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科技节还需凸显出科学教育实践项目化特色。二是校内科学场馆利用不高氛围不强。部分学校科技馆因为离教学楼远,使用率不高,科学长廊室内布置比较单薄、简单,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结合度不高,校园文化中没有展示科学教育。

3.劳动教育课程落地实施还需强化。一是劳动建设体系不够完整,以活动代替课程。多数学校劳动活动丰富多彩,但是劳动文化建设体系不够完整,劳动教育缺乏系统性安排,劳动清单体系不够全面,劳动实践的评价不够科学,缺乏社会劳动资源,学生的自我服务性劳动还没有形成系列。二是劳动教育基地使用不高,劳动技能还需强化。个别学校期末仍有劳动课被挪作他用现象。部分学校缺乏劳动实践基地,劳动实践基地利用率不够高,劳动实践评价需进一步优化。存在劳动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指导能力有限,缺乏种植、烹饪等方面的劳动技能较,大量学生作品缺少展示平台。

三、改进建议

1.强化科学实验教学创新学教方式。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培养,提升学校实验器材配置,重视实验课程开设,明确实验教学计划,做好实验室、科学空间等管理,开展科学实验测试。加大科学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学习力度,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2.用好校内外科普和劳动教育基地。着重发挥青少年宫、科技场馆、劳动实践基地作用,积极开展劳动、科学的实践性活动,营造校园科技和劳动氛围,激发学生科学、劳动创新实践热情,使校园内弥漫“学科学,做科学,爱科学,学劳动,爱劳动”的浓郁氛围。

3.落实劳动课程提升劳动教师能力。整体架构并落实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打造多功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拓宽劳动教育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劳动实践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指导学生劳动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