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湖教育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牢牢锚定“一高三全”目标,主动融入西湖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更深广、更长远的角度统筹构建区域教育现代体系,扎实推进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不断夯实基础教育基点,全区呈现教育品牌响、队伍素质优、群众认可高的良好发展态势。先后荣获浙江省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七连优、省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市共富建设先进集体等综合荣誉23项。学前教育、心理健康、集团化办学、教育生态、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等工作获得省市区各级领导肯定批示14次。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课程试点区等各级试点9个。 一、坚持育有方向,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1.思想引领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区域教育治理全过程。认真做好省委巡视和区委巡察工作,抓严抓实区委巡察问题整改,理论学习、阵地管控、舆论宣传等意识形态工作受到省委第七巡视组高度肯定。 2.组织建设好。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100%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组织建设和教育工作互促共进。2024年,储备入党积极分子140人,发展预备党员7人,转正党员80人,获评杭州市首批中小学校示范性党组织3所。 3.清廉建设实。抓实党风廉政“一岗双责”,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全面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扩大清廉建设覆盖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2024年,评选系统清廉学校示范点10个,获评浙江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2所。 4.党建品牌亮。立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主责主业,开展“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提炼党建特色,绘制区域党建地图,把党建的组织力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生产力。2024年,评选表彰学校优秀党建品牌30个,绘制西教红色线路5条。 二、学有优教,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成功承办浙江省学前教育共富试点推进会,西湖经验获省市区各级领导专家高度肯定。新获评省一级幼儿园10所,省二级幼儿园6所,实现全区优质园100%全覆盖,优质率全省第一。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深入推进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高水平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级验收。稳妥有序推进9所学校学区划分工作。中考学业质量再创新高,全区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8%。 3.普职高中优质特色。西湖高级中学被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称号。西湖职高实现“3+4”中本一体化招生。 4.社区教育优质多元。召开西湖区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关于推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创建村社老年规范学堂148个、特色学堂21个、示范学堂28个,覆盖率达71.2%,实现11个镇街全覆盖。 5.特殊教育优质融合。探索“特殊学校+卫星班”融合教育新模式,推动紫荆花学校异地新建,创建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7家,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 三、教有保障,育人环境持续改善 1.资源供给有规划。新开工学校5所、新建成8所、新投入使用11所,新增学位6030个,新加装无障碍设施12台,省民生实事双浦一小项目被评为杭州市建设工程优质奖。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发挥每一分资金绩效,根据人口变化趋势提前谋划教育资源布局,制定2024-2026教育资源规划调整细化方案,相关经验入选新一批杭州市共富试点。开展校园“示范食堂”创建行动,创建省级示范食堂16所,区级示范食堂30所,实现食堂品质提升全区100%全覆盖。 2.五育融合有成效。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建设,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组建一体化结对校16所。统筹推进劳动、科学、体育、艺术教育,联合区科技局等多部门发布科学教育、劳动教育等专项行动方案。市艺术节获奖数荣登全市榜首,建成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85个。 3.身心健康有作为。设立减负提质试点学校5所,采购学生午休躺睡设备13512件,护航学生健康成长。持续开展近视防控、脊柱健康行动,学生近视率同比下降1.51%,自编脊柱健康操纳入中小学每日常规项目。医教结合守护师生心理健康,开展“和谐心”系列培训260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成为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医教结合实践基地。 4.平安校园有担当。践行教育大安全观,制定出台《西湖区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深入实施校园周边安全防控“一件事”改革,联合消防、交警等部门和属地镇街开展电动车、防校园欺凌、校园周边交通等专项整治,保障校园及周边安全。全面推进“暖心恳谈·一起聊聊”主题活动,迭代“教育联心桥”建设,抓源头化解家校矛盾,区域信访群众满意率提高近6个百分点。 四、习有良师,队伍活力竞相迸发 1.深化铸魂强师。连续十四年开展暑期师德集中教育暨“弘扬西湖教师精神”大讨论,以“唤醒每一位教师心中的教育家精神”作为第40个教师节主题,鼓励引导每一位西湖教育人用教育家精神持续涵养师德师风。严格执行“第一种形态”和作风效能问责制度,2024年区纪检组层面问责12人,局层面立案处分1人、问责1人。 2.优化干部队伍。开展党组织书记和校级干部暑期读书会、任职资格、德育业务等专项培训,分批组织正职校级干部赴上海、南京、日本、德国等国内外教育高地考察学习,提升校级干部综合素养。大力推动干部队伍年轻化,新提拔正校级15人,副校级31人,其中35周岁以下14人。 3.强化名优培育。完善“杏坛”培养体系,加强片区教育联盟平台建设,提升校本研修实效,育好师资队伍。遴选杭州市星级学科带头人157名、区学科带头人694名、杏坛名师48人,新获评正高级教师7人。面向浙大、北师大、华师大等省内外高校举行专场招聘会,新招聘优秀教师380人。 4.细化交流轮岗。动态调整交流干部教师920人,占全区在编教师比例10.78%。创新设立双浦特聘岗位6个,面向全区选聘优秀教师,提升双浦地区教育水平。推动山海协作,选派教师赴淳安、四川、青海等区外帮扶支教33名。扎实推进“千校结好”“百校结对”项目,新增结对校17对,获评浙江省国际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联盟优秀基地学校6所。 五、治有合力,开放格局不断打开 1.服务大局提能。深化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教育合作,组建教育共同体,统筹学校管理、教师编制、经费保障等,实现两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赢。迭代“西教助企一点通”数字化平台,完善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服务责任制,配备服务专员140名,解决高校、企业人才子女入学239人,相关经验荣获浙江省2024年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 2.校地合作提速。依托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资源实施博士生驻点项目,借助博士专业力量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西湖一实挂牌成为浙江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内设西湖一实和浙音附中,合作办学开启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3.协同育人提优。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制定《西湖区推进部分区域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在三墩、双浦创新设立家长幸福驿站2个并向全域推广。高效推进“双减”全流程监管,圆满完成机构纳管等“六个100%”目标,民办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全部清零。深化“棒伢儿”品牌建设,新启用青少年宫文三宫,高水平创建村社老年学堂,打造15分钟学生校外发展圈和社区教育学习圈,把优质校外教育资源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4.教育改革提质。出台《西湖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西湖区双浦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迭代集团化办学,对14所学校办学体制进行优化调整,保障办学质量。完善“1+3+N”西湖数智教育治理体系、“5+1”学校生态评价体系和“五好”学生评价体系,全面实行“优秀、合格、尚需努力”三维评价,激发学校、教师、学生自主发展活力。严格落实阳光招生,首推幼儿园报名登记点对应住宅小区,随迁子女100%保障就近入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