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看西湖 |
|
![]() 媒体看西湖 |
|
何以文创 何以西湖 |
发布日期:2025-02-28 |
本报讯(记者 王霄雳 蒲鸿刚)历史文脉延绵不绝,千年文明弦歌不辍。当我们手捧着文化瑰宝,走进万物互联的数字文明时代,如同踏入了一片无垠的星辰大海,每一件瑰宝都在新时代焕发出耀眼光芒,融合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形式——文创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城市名片的设计者,是传承与创新的桥梁,是科技与人文的交汇。 在经济、社会、文化多个维度,文创产业正在发挥独特的作用,推动全面发展。2月18日,浙江召开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动员部署会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要准确把握重大改革创新举措,以“文化+”的改革创新理念和方法,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民生融合发展。 2月26日,西湖区召开文创大会,会上发布2024年度“十大新锐文化企业”“十大热点文化现象”、2025年度“十大期待文化作品”“十大启幕打卡点”,成立杭州西湖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和文化产业联盟,签约27个优质项目,发布文化产业新政策。这既是对2月18日大会的贯彻落实,也是西湖文创持续领跑再出发的信号。 要深度解读西湖文创的创新活力,有三个问题需要回答: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要如何解答?西湖文创二十年领跑的成绩从何取得?西湖文创又将如何踏上新征程? 何以文创?守正创新 文创产业,犹如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以创新的姿态迈向未来,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创亦是文化的延伸和发展。西湖区不仅拥有西湖和龙井绿茶等遗产资源,也蕴含着西溪湿地、古镇古街等充满烟火气的旅游资源,而散落在西湖与钱塘江之间的诸多高校、文化艺术资源,既见证了历史文脉的源远流长,也滋养了守正创新的西湖精神。 历久弥新的西湖文化、特色鲜明的人文底蕴正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也是发展文创产业的源头活水。 与此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西湖区在影视文化、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领域,培育出一批文化科技领军企业,运用前沿数字科技焕新文化遗产。在技术与人文的碰撞中,文创产业通过数字媒介重构了精神消费场景,如文三数字生活街区运用数字技术,营造出现实和虚拟融合的沉浸式体验。 而在满足人们个性化精神需求的同时,文创产业也在通过融合发展的路径,重塑着城区的形象。 在西湖区文创大会上,一系列滚烫鲜活的“文创现象”“文创名企”“文创名园”的发布,让人们看到了西湖区汲取传统文化源头活水,推动文化创新创造的强劲脉搏,与科技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实现同频共振,交织出一幅交融传承与创新、科技与人文,既开放包容又活力十足的新人文画卷。 何以西湖?厚积薄发 在数字时代这片星空里,文创产业是一颗璀璨的新星,不仅照亮了经济增长的道路,还以独特的文化附加值,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西湖文创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西湖区是浙江省之江文化产业带的唯一核心区,优秀文艺精品频频亮相国际影展,手握多项大奖;全区聚集了众多具有创意的人才与文创企业;文创产业园特色鲜明,文创爆款迭出、文创活动“破圈”…… 西湖文创领跑全省,源于二十年如一日的战略定力。从新千年伊始,关停水泥厂,着手布局全国首个以艺术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到2024年提出“文创高地”新目标,西湖区始终将文化作为城区核心竞争力。正因如此,西湖区成为浙江省之江文化产业带的唯一核心区,承担着“文化出海”的重任。 西湖文创就像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为无数创意人才、企业提供了栖息之地,让他们在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方面,西湖区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拓展文创产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近三年,西湖区投入文创资金超5000万元,构建“创业启动+贷款贴息+直投基金”全周期支持体系;设立文化产业基金,重点投向数字文化、影视等前瞻领域,2024年兑现省文化产业专项资金952万元。评定引育影视、设计、游戏类人才,最高补助8万元,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年输送专业人才超2000人。 另一方面,西湖区聚焦“全产业链”,做大文创产业“生态圈”。在影视文化产业,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出口额突破1748万美元,全球影视版权交易云平台覆盖8000家海外用户,构建起“内容生产—技术支撑—国际传播”的全产业链生态;推出“西湖链链看”数字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与跨界协作,2024年文创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形成“创意—资本—产业”闭环。西湖区作为先行者,形成了“两带五集群”的产业布局(影视、数字文化、创意设计等),拥有国家级园区3个、规上文化企业214家。 与此同时,西湖区充分挖掘西湖文化“富矿”,以前沿科技“焕活”文化遗产。艺创小镇孕育了亚运会吉祥物“三小只”与“薪火”火炬,成为国际级文化符号的诞生地;《长安三万里》《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以现代技术激活传统文化,形成现象级传播。华策影视“华流出海”覆盖180个国家,海外订阅用户超4000万,《国色芳华》《我们的翻译官》亮相国际影视展,签约意向金超300万美元,以文化叙事重构全球话语权。此外,还有AI影谷探索“科技+影视”新路径,东巢碾米厂改造诠释工业遗存的创意重生…… 西湖文创在不断积累文化资源、提升创意能力的同时,敏锐捕捉市场变化、借助技术赋能创新,在扎实的基础上才能在关键时刻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实现“厚积薄发”。西湖区还在解锁更多融合性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场景,展现西湖文化新风貌,以文化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创征程,砥砺前行 新年伊始,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为文创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西湖区的两家企业——浙江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咕咚动漫正是这部动画的“幕后力量”之一。 全国范围内,文创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浙江省的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要求以“文化+”的改革创新理念和方法,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民生融合发展。那么,西湖区将如何把握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机遇? 西湖区的举措更为具体而详实。文创产业要在内容为王、创新引领、开放出海三个方面找准西湖定位、彰显产业特色;西湖文创高地建设,要做强名人、名街、名企三大品牌,石破天惊、出圈出彩。 今天,我们将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实现“文创高地”为目标,做优做强文创产业,让优秀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闪耀在新时代的下一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