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20-7/2025-00935 文号:
公布日期: 2025-03-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司法局(区行政复议局) 统一编号:
 
 
西湖区司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2024年以来,全区司法行政工作紧扣“深化改革 强基固本”主题年要求,紧扣上级“1151”工作总思路,奋力为纵深推进“六六行动”“两高两区”品牌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2024年主要工作

(一)统筹协调抓推进,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出台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制定《西湖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2024年)》 ,推动全区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建立与纪检监察机关的联动协同机制,配合区委巡察完成对4个镇(街道)、6个部门近5年来法治建设情况的专项检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效能。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对涉企检查过度、未成年人保护法治保障等问题重点开展督察。组织全区16个执法单位的业务骨干对122卷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卷进行集中评查,编发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通报。运用“数字化行政执法监督应用系统”开展线索研判43件次。对问题较突出的镇街制发执法监督通知书。组织对第一批轻微违法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共8个领域147个事项实施情况开展评估。针对行政处罚办案程序、行政裁量权基准公开等行政执法共性问题加强工作提示和督促。提升复议应诉工作质效。根据新《行政复议法》,落实“简案快办”、听取意见、答复查阅等制度,数字化听证室建成使用。制发复议纠错风险告知及复议意见书。全区行政复议收案845件,体现复议作为行政争议化解的主渠道作用。全区行政诉讼败诉14件,败诉率7.22%;调解撤诉65件,调撤率达33.51%。

(二)精准发力抓关键,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强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深化互联网产业合规中心建设,组建40人合规专家队伍,建立7个合规联系点,形成“1+1+N”体系,推动企业规范守法经营。出台互联网平台企业个人信息保护和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控法务指引。面向90余家企业开展合规培训,引导企业健全法律风控体系。紧跟市场主体热点期盼,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与监督机制建设”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主题交流活动,探讨公平竞争审查新路径新举措,助力企业合规经营。推动涉企服务增值法治化提质增效。创新“五个一”助企增值法治服务模式,建设增值服务法治板块专区,一站式受理企业诉求。立足企业视角,形成涉企服务事项18大类77项,为企业提供法治服务5686件,占全区服务总量的38.85%,事项办结率、企业满意率均为100%。跑出涉企行政复议加速度。对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开通“快收、快调、快审、快执”通道,将涉企案件调解贯穿复议全过程,切实推进“案结事了”。

(三)多措并举抓机制,夯实合法性审查工作基础

推进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改革。开展合法性审查强基行动,推进区行政合法性审查服务中心人员到岗到位和实体化运行,目前已到位2人。区级中心完成本级政府涉法事务审查212件,全区共审查各类事项3442件,镇街审查率同比增长34.5%。下发5份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提示函,定期通报各镇(街道)“乡镇合法性审查系统”使用情况。充实合法性审查工作力量。成立8名法学专家学者和25名律师组成的合法性审查专家库,任命首批法治审查员并进行动态调整,11个镇(街道)均已配备1名法治审查员,目前全区共有法治审查员31名。强化文件决策规范管理。审查区本级行政规范性文件7件,对5件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组织开展涉营商环境行政规范性文件评估清理工作,废止失效区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8件。全区14项重大行政决策实施目录化管理,按期完成决策程序并向社会公开决策结果。

(四)立足实际抓服务,建设法治人才培养高地

强化党建引领。组织2批次200余名律师行业党务工作者、青年骨干律师、青年党员律师赴南湖红船纪念馆、安吉戎创军校等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组织全区律所负责人开展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以及党纪学习教育培训2批300余人次。强化人才培育。举办青年律师外语演讲比赛、青年律师成长大会等行业活动12场次,展现西湖律师专业素养、服务能力及风采风貌。与在杭高校以及区内规上律师事务所合作,成立“西湖区青年(涉外)律师成长学院”。选送有涉外经验、了解国际文化青年律师参加涉外法律人才实务培训,选送综合律所服务省商务厅国际法律服务联盟。强化涉外服务。举办知识产权国际视野座谈会,邀请10个国家和地区知名专家与律师,围绕中国企业出海历程、IP商业化、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交集,为出海浙商提供资源和应对策略。组织开展“西湖链链看”助力企业出海法律专场活动,成功为企业匹配涉外法律服务资源,护航平安出海。围绕“打造全领域全要素法务集聚高地,浙江律师产业强区”目标,推动法务集聚区建设,持续输送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五)多元化解促稳定,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水平

推动行政争议化解。畅通复议途径,强化复议吸纳行政争议的能力。实质化运行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推动实现复议案件调解。加强与各败诉风险案件责任方联系,推动案件协调。充实人民调解力量。以“抓源促治、强基固本”行动为契机,指导各镇街、行业部门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共46名,开展调解员等级评定,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全年共受理人民调解案件13009件,调解成功12974件,成功率为99.73%。培塑人民调解品牌。打造“宿心浦和”、“解忧枫景室”、“余晖评理轩”、“申明亭”、“平安校园”、新就业形态调委会等调解特色品牌。制作《西湖区矛盾纠纷案例汇编》,发挥典型案例在促进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借鉴示范作用。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以“枫桥式”司法所建设为标准,积极提升服务基层能力,指导古荡司法所完成办公场所升级改造。

(六)整合资源抓惠民,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全域建成“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铺设“1+3+N+1”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网络,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至村社、商圈。发挥公共法律服务惠民利企作用,2024年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28000余件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00余件,公共法律服务满意率达99.58%。加大特殊群体关爱力度。针对“一老一小”,开展“法援惠民生”活动13场。针对新就业群体开展活动20余场,提供法律服务1000余人次,受理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5批70余人次,涉案金额240余万元。绘就数字化西湖普法新格局。优化“法韵西湖”直播平台,开播普法直播5个专题24期,覆盖1万余人次,在艺创小镇推进“云端普法”进园入企行动,“云端普法”项目获评2024年杭州市司法行政系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深化“趣味普法”品牌,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近500场。举办宪法宣传月活动,首次在文三数字街区双幕裸眼3D大屏播放宪法公益广告,受众近40万人。打造“法韵”系列法治文化带。扩大“法韵茶乡”法治文化带影响,获评杭州市第二届“十大法治实践”项目。在西溪湿地建设“法韵水乡”法治文化带,同步制作《西溪与法》纪录片,获司法部视频号采用。“法韵水乡”西溪湿地法治文化带建设项目获评杭州市2024年度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全力推进法治西湖建设。聚焦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重要任务,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活动,筹备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加强法治工作统筹,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对标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实地评估要求,组织做好迎检工作。完善“1+3+X”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建强区街两级合法性审查工作体系,强化区行政合法性审查服务中心指导作用,深化“街道法治审查员+法律顾问+司法所”的审查模式,将综合执法队法制员、街道纪工委、街道人大办等纳入合法性审查体系。围绕重点领域,出台相关行政指引,规范执法行为。持续发挥行政复议作为行政争议化解主渠道作用,通过严把复议审理关,倒逼行政行为依法依规,深化“两高一低”整治。主动揭榜挂帅,打造具有西湖特色的行政复议品牌。推进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围绕源头规范,推进执法质效提升。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围绕多头重复低效检查、乱处罚乱罚款、执法推诿不作为等重点难点问题,全方位、深层次开展行政执法监督。

(二)深入推进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化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拓展法律服务渠道,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助企惠民质效。纵深推进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建强法治服务专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迭代更新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增值化清单,强化AI“西小服”训练,提升服务精准度。推进重点产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在文娱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编制风控法务指引,打造西湖“合规样板”。围绕法治保障新就业群体友好型社会建设,织密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网,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多元法律服务。突出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以“援满西湖·共享品质生活”为主题,开展“法援惠民生”专项活动,畅通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深化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品牌。壮大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引导高校师生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三)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升。以杭州市实施《杭州市矛盾纠纷预防和多元化解条例》为契机,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整合辖区调解队伍,推动多元力量参与。优化调解“供给服务”,夯实人民调解基础,提升人民调解质效。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的指导,发挥纠纷化解的专业优势,引导有条件的村(社区)配备1名以上专职调解员。以商事调解条例出台为契机,指导民非调解组织健康发展,按照“三个一批”的工作要求,加强与政法委、民政、法院等部门的联动,探索“部门+属地”的管理机制,培育1-2家具有示范性的民非调解组织,推动调解供需双向选择。

(四)擦亮“法韵”系列法治文化品牌。扎实做好“八五”普法终期验收,全面总结经验做法,提升改造民法典宣传教育馆,迎接省市“八五”普法考核。围绕“两高两区”品牌建设,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持续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普法宣传。突出领导干部、青少年、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加强西湖区青少年法治素养基准和题库的运用。构建数智普法矩阵,升级“法韵西湖”直播平台,开设20期普法直播,开展普法微视频征集、展播,做强“西子说法”“阿普说法”专栏,深化“云端普法”进园入企行动。持续放大“法韵茶乡”“法韵水乡”法治文化带辐射效应,深入推进“法韵”系列法治文化带建设,打造“阿普”法治文化特色,讲好西湖法治文化故事。擦亮“趣味普法”品牌,开展“趣普法 进万家”普法活动,选树一批有影响力的普法达人、法律明白人。

(五)继续保持西湖律师行业首位度。持续擦亮律师行业党建品牌,大力培育党建联建实践案例。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开展律师行业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律师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协同推进政策出台,鼓励律所设立境外分所,搭建“出海企业”与专业涉外律师供需互动平台,协助律企精准匹配供需诉求,助力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法务集聚区建设,吸引律所、仲裁、公证、鉴定等法律服务机构落户,开展优质法律服务。持续加大青年律师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实战实训,释放西湖区青年(涉外)律师成长学院潜能。

(六)锻造高素质法治铁军排头兵。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继续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立足新形势下司法行政工作新要求,围绕当前全系统干部知识需求和业务短板,分层分类、因地制宜推进全员培训。开展“青蓝帮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传帮带”作用。开设“西司干部大讲堂”,组织科所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轮流上台宣讲展示。推动司法行政干部轮岗交流,帮助干部增加实践历练、补齐能力短板、消除经验盲区。全方位配合做好巡察及整改工作。规范司法所建设,牢固树立“上下一盘棋”大局意识,主动认领工作任务,做到不推诿、不扯皮、勇担当,切实增强司法所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