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局聚力实施“五创五路”能级提升行动,纵深推进“六六行动”,助力“两高两区”品牌落地,为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保驾护航,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累计收获了35项市级以上荣誉。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是在执法改革的路上越走越靠前。“三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经过3年的探索和打磨,“大综改”工作以更加精准的理念、更加集成的体系和更加大胆的突破,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中初见锋芒。全年累计查处行政处罚案件1.8万件,建立“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探索“简案快办”,创新推出电气焊安全、医疗废物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率提升到61%,协同高效执法监管率保持全省第一,“一支队伍善执法”的基层创新实践获得中国地方政府营商环境优秀案例,“你好,创业者”预约式指导服务被《人民日报》刊登报道。 二是在韧性转型的路上越走越从容。抢占数智治城赛道,上线运行“城市管理在线平台”,构建AI城市管理问题识别大模型,深化与云途科技的战略合作,“道路治理联合实验室”成功产出软件著作权成果,道路卫士进入4.0时代,全区坦途指数再创新高,内涝模型覆盖区域不断扩围,“四新”工程应用面不断拓展。同时,化解城市运行隐患,启动城市运行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落实长效管养设施普查,开展道桥、管网等基础设施体检以及城镇燃气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黑气”治理等行动,不合格橡胶管实现“清零”,成功应对梅汛期城市内涝风险,全年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三是在品质升级的路上越走越自信。城市环境百日攻坚集中行动成效凸显,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全市第一,立体花坛“瑜伽熊猫”、落叶雕塑“悟空·此在”成为热门景观节点,多条道路、河道、公园、景观布置斩获市级荣誉,生态治理后的西溪河和团结浦水质明显提升。环卫行业积极转型升级,试点打造环卫绿化一体化作业区域和首条环卫作业“零排放”道路,公厕软硬件服务双提升,新能源机具占比过半,“首善蓝橙汇”北山综合服务站投入使用。垃圾分类工作更上一层,先行先试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点,引入“爱回收、爱分类”智能回收设备,建成留下中转站宣教中心,开展“show分类 共美好”短视频创作大赛等大型主题活动,生活垃圾总量同比下降4.49%。 四是在民生赶考的路上越走越贴心。高质量回应群众关切,超前超额完成老旧管网改建、地铁口非机动车泊位拓展、二次供水改造等5项省市级民生任务;创建“综合执法致公议事会”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妥善处置信访投诉1.8万件,人大议案建议、政协提案满意度持续保持100%。高水平开放共享城市空间,如约开启景观道路“落叶不扫”模式,大力推进滨水空间开放共享,沿山河、十字港获杭州市首届“市民眼中的幸福河”,扩大商业外摆惠及面,助力文三数字生活街区、转塘街道艺术生活街区等街区的品质“蝶变”,试点静态交通优化治理项目切实疏通停车资源。高效能推进政务服务,创新推行开店“一类事”、无排水违章企业“免审即批”等增值化服务,推广店招牌“菜单式”服务。 五是在行稳奋进的路上越走越强劲。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纪学习教育要求,优化机关运行机制,着重培养“年轻干部”“专业人才”“编外力量”三支队伍。通过区内深度挖潜、重启运营海事码头、推动“运消分离”支付、全市率先实现跨区“双重”监管等一系列举措,保障渣土规范高效处置,彰显城管铁军的智慧和担当。在年度区综合考评中取得“三连优”,有困难找城管”志愿服务品牌、杭州城管IP动漫形象均在西湖区首发,留下执法中队获评2024年全国工人先锋号,城管审批窗口连续十年获得“最美办事窗口”。 二、2025年工作思路 总体工作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市城管局工作部署,以“六干”促“六高”,精管、善管、智管活力品质城区,持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接续办好城市的事、百姓的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贡献值翻新、城市运行感知度跃升、品牌形象影响力进阶,力争区综合考评“四连优”,为推动“六六行动”再深化、“两高两区”再出发献城管力量,谱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西湖实践。 (一)高质量发展再聚神,以“首善贡献”服务中心大局。 1.规范高效推进渣8土处置。进一步拓宽外运渠道,充分调动项目主体责任,尽快打通“南码头、北湖州”两条通道。应挖尽挖区内消纳潜能,做到进度、底数、需求“三清”,以资源化利用促进源头减量。精准对接项目供需,切实保障“千项万亿”“两重”“两新”等重点项目。持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非法倾倒问题常态化监管机制,落实工程渣土消纳处置“一件事”,推进“西湖区渣土监管一体化平台”全覆盖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2.放管并重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城市治理从刚性管控向弹性包容的转型,实施“十允许、三服务”支持举措,探索建立即报即收、即收即核、即核即审、即审即批的“秒批”模式,巩固提升店招牌“菜单式”服务成效,高质量实施“为企办实事”项目,深化首违不罚、简案快办、三书同达等执法新模式,高效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和商业有序外摆。 3.严管厚爱锻造尖兵队伍。持续强化党建引领,重点关注下沉支部、梯队结构、编外人员和行业管养队伍,不断深化“小步快走”、助人育人和品牌塑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增强风腐同查同治、以案促改促治实效,推动容错纠错、澄清保护机制,完善高配适度的督察工作体系,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推进财务规范管理。 (二)高能级创新再聚力,以“首善智慧”赋能韧性城市。 4.强化智慧治理能力。以西湖区城管在线平台为底座,整合全局信息化系统,实现“智慧治路”“智慧治水”“智慧燃气”“城市景观”“智慧环境”“智慧停车”“综合治理”等主要业务场景全覆盖。探索云上坦途全业务巡查,基于部分重要点位开发AI大模型,识别多类型城市管理问题。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综合行政执法领域的深度应用,探索AI+执法模式,拓宽无人机、无人车、机器狗等应用潜力。 5.提升基础设施韧性。深入摸排城市管理“家底”,全面掌握现状底数和管养状况,梳理业务管养的基础数据、工程设施移交量、跨部门业务量,完善城市运行六大领域监管对象清单、业务条线本底清单和事故隐患清单。加强基础设施管护力度,常态化开展专项体检和养护更新,全面提升道路、桥隧、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探索推广行业管养“四新”技术,提升管理能效。 6.筑牢城市安全防线。完善城市运行应急预案,保障城市生命线运行安全。多维推进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建立燃气管道第三方破坏全过程防治机制,健全区级部门、属地镇街、燃气经营企业齐抓共管模式。全面加强地铁保护安全监管,推进地铁保护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健全违规项目闭环处置机制,加强风险隐患定期分析研判。建强“两防两抗”指挥体系,实战实练六防区防汛部署,综合整治城市易涝积水点和风险点。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化解生产安全事故风险。 (三)高效能改革再聚合,以“首善标准”推进基层治理。 7.执法改革“破圈”。高质量完成改革验收,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指标落实落细,力争评价指标位居省市前列。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行“一月计划早知道,计划以外无检查”,加大统筹检查计划工作力度,推广规范非现场行政检查,升级“亮码检查”。打造“西‘蓝’花开”改革品牌IP,持续推进“一区一品”“一街一品”品牌创建,做强“一车五人”最小单元运行机制,做优“你好,创业者”预约式指导应用,做实“1+5+N”智能指挥管理站,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向西溪湿地、龙坞茶镇等功能区拓展。 8.法治思维“破难”。深化案件“审查+评查+指导”机制,切实提升案件质量。制定案件超时预警机制,逐步平稳销号存量超期案件,力争无新增超期案件量。强化新划转事项依法履职,建立全流程审核机制。加强法制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年轻化、正规化、专业化的法制人才队伍,为综合执法工作发展提供法制人才保障。探索更多“共享法庭”适用场景,助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整体提质。 9.难点堵点“破局”。以“三改一拆”机构调整为契机,围绕“减存量、控新增、除隐患”目标,牵头理顺工作责任,科学谋划运行机制,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三改一拆”工作平稳顺利过渡,攻坚别墅区违建频发、查处整改割裂等难题。加强规、建、管有效衔接,探索托管期养护,提升新下放和新建市政设施承接能力,结合残值回收完善招投标管理规范化体系。 (四)高水平开放再聚势,以“首善作为”塑优城管形象。 10.开放共享公共空间。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创建亲水节点、高品质水美乡村,优化完善垂钓点配套设施,进一步巩固西溪河、团结浦生态治理成效。持续开展公共停车资源治理,推进公共停车场对外开放,积极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非工作时间共享停车,打造共享停车区域治理试点,推进“僵尸车”常态长效治理。以占道设施、破损城市家具、沿街私搭乱建等为重点“拆除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 11.升级保障“演赛展商旅”。聚焦服务经济发展和文旅市场繁荣,紧密围绕关键节日、重大会议、重要赛事以及大型演出等重要时间节点,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高效联动的保障体系。协同开展卫生保洁、市容景观、环境秩序等工作,提升城市的“第一印象”,确保圆满完成重要节点、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任务。 12. 持续积淀正向口碑。紧紧围绕“六六行动”走深走实、“两高两区”品牌建设等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有困难找城管”等市局重点任务,锚定“当好西湖城管发言人,传播西湖城管好经验,讲好西湖城管暖心事”三条宣传主线,不断擦亮西湖城管“金字招牌”,着重打造“专精特新”宣传队伍,积极探索舆情管控“靠前一步”,更好释放西湖城管思维、西湖城管正能量、西湖城管温度,努力提高西湖城管的感知度、影响力和好评率。 (五)高颜值城乡再聚焦,以“首善理念”加速风貌蝶变。 13.加载景观新“绿”境。提高园林绿化常态化、精细化、智能化养护。深耕花事花展、花卉布置、微改精提三条主线,强化品牌特色,至少打造标志性绿化景观5处,推动布局串珠成链、由线及面,构建人文与舒适并重的精致绿地空间。持续提升改造公共绿地,形成全域均衡、全龄友好、全民共享的绿色空间。 14.点亮城市新“夜”态。修编《西湖区城市照明分区规划》,完善西湖区城市夜景总体架构。瞄准北部城西科创大走廊东首、南部之江科创城的城市建设定位,因地制宜谋划区域夜景,提高市区灯光集控覆盖率。组织“景观照明微改造”技能比武活动,在公园绿地、交通岛、道路隔离带等选点改造。 15.打造环卫新“净”界。推动保洁作业机具换代升级,做好新能源环卫作业车辆更新,提升重点区域零排放作业覆盖率,试点道路智能化清扫保洁。开展垃圾分类协同共治、质量提升、设施提改、两网融合、习惯培育“五大行动”。做好公厕提升改造,合理布局第三卫生间,提升公厕内、外无障碍设施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六)高品质生活再聚能,以“首善担当”增进民生事福祉。 16.高速推进民生实事。全面扎实推进三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更新改造25个居民小区地下老旧燃气管网,在地铁屏峰站、枫桦西路站等出入口增设非机动车泊位1000个,完成梦溪街等5条市政道路提升改造。 17.高质回应群众诉求。试点信访投诉多元化解途径,打造枫桥式信访化解模式,借助“综合执法致公议事会”等途径,试点调解协商赔偿类及重复疑难信访投诉。推进数字城管溯源治理管控,逐步构建柔性包容的管理规则,优化案件处理流程。 18.高效运行服务窗口。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以企业和群众高效办成“一类事”为目标,积极主动提供增值服务,提升审批服务“好差评”,审批办件零推诿、零差错、零投诉。高质量开放运行城管驿站、便民服务点、综合服务站等城市管理“前哨工作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