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文广旅体局全面融入后亚运杭州“十大攀登行动”,紧跟“六六行动”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研究出台建设“阅读第一区”思路举措,获省委书记王浩批示肯定。“种地吧”“黑神话:悟空”2个文旅爆款在全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调度会作交流发言。省委书记王浩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前亲自赴西湖区调研,并在大会讲话中予以肯定。全年重大文旅项目投资完成率331.38%,排名全省第1;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9.6%,增速排名全市第1;接待过夜游客人次总量、增速综合排名全市第3;全域旅游人次5266.7万,总量排名全市第3。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和主要成效 (一)实施公共服务赋能提质行动,优质供给不断丰富 一是着力打造“阅读第一区”。按照“四个转变”要求,制定“阅读第一区”两年行动计划,提升区图书馆,引入社会化运营的阅读空间11家,提升改造镇街“一书房一特色”12家,西湖遇见敦煌、蔡志忠美术馆等10余个项目已开放运营,阅见曙光文化会客厅等项目年底完工启用。修订完善西湖书房、西湖邻里阅读空间2个建设指南,发布使用阅读空间“阅西湖”标识。组织“西湖阅未央”阅读推广活动1000余场次,承办杭州市“十二Yuè”全民阅读盛典活动。二是着力丰富文化服务供给。承办全市文艺赋美“三江两岸”草坪音乐会、市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开设“西湖文艺大课堂”线上线下公共免费培训课程2768课时,开展“文艺赋美”演艺活动。推进文化“夜生活”共享,先后举办3期“文艺夜校”,开设戏剧表演、爵士舞等10余门课程,吸引青年人群9万余人报名抢课,成为小众“爆款”。推荐“小冰岛”文化空间入选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智享体验空间、文新街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入选服务供给类创新案例。三是着力深化传统文化发展。承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活动,完成区非遗馆提升改造,创建3家省级非遗工坊,弥陀寺石刻入选杭州市首批名碑名刻。优化做地出地考古前置事项,“考古一件事”平台共审核地块78宗。完成135处文物“三普”点位野外调查并积极开展“四普”宣传。 (二)实施“不止西湖”品牌打造行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一是深耕数字文旅。抓住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契机,策划特色主题游线,打造艺创集合店。推进云栖星宇——空天信息奇旅建设,推出“西溪十八坞”数字文旅地图,指导M511光影综合体申请政策扶持。推荐文三数字生活街区获省、市两级“示范智慧商圈”;3家企业获第二批省数字文化梯度培育企业骨干型、新锐型企业。二是拓展跨界文旅。突破演艺空间限制,打造以《宋城千古情》、《今夕共西溪》、文艺赋美精品演艺项目为代表的“一出大戏+一批好戏+处处有戏”的旅游演艺格局。打造兰里研学区、西溪生态民俗体验研学区、之江文化产业带研学区为主体的北、中、南3大研学板块。三是厚植绿色文旅。制定《西湖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承办2024全省乡村文旅运营大讲堂,举办“绿见西湖”文旅产品发布会。创建省级金3A景区村1家,入选杭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特色村”15家,龙坞茶镇成功入选杭州市第三批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四是培塑品质文旅。深化打造“西湖夜未央”文旅夜经济IP,迭代升级“八个十”文旅标志性产品,举办“夏至夜幕里”等文旅夜经济焕新系列活动。赴上海举办“沪杭会奖旅游交流大会暨住宿业展销会”,承办2024全省秋季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和杭州晨经济推广活动,全面宣传西湖区文旅资源。在浙派好礼伴手礼大赛中获5个金奖,2家企业获评全省白金桂级饭店,1家企业获评银鼎级特色文化酒店,1家企业获评银树叶级绿色饭店。 (三)实施全民健身共建共享行动,普惠普及全域覆盖 一是做精赛事活动。高质量举办高尔夫欧巡挑战赛、全国跑酷锦标赛等国际国内专业赛事。推出赛事旅游优惠联票,举办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入选“跟着赛事去旅行”全国户外运动赛事目录。西湖青芝坞隆冬跑山赛入选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赛事名录库。“西BA”乡村篮球联赛等赛事活动声势更旺,得到群众点赞。铜鉴湖山地半程马拉松融入“悟空”元素,网友评为有趣的马拉松。二是做大场地空间。与省体育局签订协同打造黄龙体育综合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黄龙体育场馆群低免开放、优惠开放实现最大化。完成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47处,新建嵌入式体育场地3.3万平方米,新建环浙步道17.2公里。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64平方米,位列全市第3。三是做实体育惠民。高规格举办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置16个大项,新增电竞项目,赛事贯穿全年,直接参赛群众3.2万余人,带动群众参与全民健身15万人次。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952场次,完成青少年防溺水培训课程436堂。 (四)实施文旅市场管理提效行动,市场环境全面优化 一是加强行业监管。通过全国“双减工作交账期”考核,文体类非学科教培机构入驻全国监管平台324家。“高质量一网通办”办件完成2907件。执法监管出动5020人次,检查场所1852家次,立案调查61件。二是推进行业自律。完成文旅协会换届,把行业范围覆盖到景区、宾馆、民宿、广电和新业态新龙头企业。三是优化政策环境。修订《西湖区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扶持意见》《西湖区促进体育产业和健身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兑现文旅扶持资金804.97万元。落实首违不罚、“大综改”片区制执法等要求,提高办案规范化水平。 (五)实施党建工作夯基创强行动,创新活力持续激发 一是构建“学习型”组织。建立健全“西湖文旅大讲堂”学习机制,开展专家讲座3场,先锋论坛9场,联动区委理论学习名师讲堂2场。二是打造“实干型”机关。开展“优秀科室”创建竞赛活动,4名干部获得杭州市行政奖励。深化“局队合一”体制,全员考取证执法。三是培育“创新型”人才。强化岗位练兵,获评浙江省首批文化市场执法带头人工作室—“江欢网络执法工作室”。2名同志获评市级文化执法新秀,1名同志获评市级文化执法能手。 二、2025年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深化文旅体领域改革创新实践,打好优化公共服务、文旅深度融合、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助力打造科教文创高地、活力品质城区。 (一)凭“改”破题,优化公共服务机制 一是加快“阅读第一区”建设。“阅读第一区”建设再深入、出特色、创示范。通过打造形成一批国际国潮、文化艺术、乡韵乡愁、科普研学等各具特色韵味和面向不同适阅人群的阅读空间,阅读服务实现“四个转变”。提升“阅见曙光”等已建成的项目首创性和辨识度,培育“你一生的阅读计划”等标志性项目,全域形成标志性网红阅读空间3—5家。组建“西湖阅读联盟”,举办“一城一书”“西湖・悦读之旅”等特色活动,持续扩大“阅·西湖”品牌矩阵。二是服务直达基层。完成文化馆扩面升级,借鉴“阅读第一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模式,探索“文艺赋美”等公共服务改革创新,打造演艺新空间,开展“三送三到”“文艺轻骑兵”送文化下基层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三是深化“两创”实践。抓实文物“四普”,加强文物修缮工作全流程管理。完善建立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提升考古前置工作时效。探索活化利用新路径,推进三墩五里塘建筑群整体保护开发,深度融入留下古镇策划开发,打造非遗美学生活馆等优秀转化案例。做好忠义桥、88师牌坊等国保省保宣传推广。 (二)向“融”发力,迭代四个文旅新径 一是强规划,布局“十五五”。立足西湖区域资源禀赋,优化顶层设计。对标“板块协同、多态共生、精品纷呈”的全域融合发展格局,深挖三创融合、古韵新潮、景乡衔接等文旅“富矿”,谋划起草“十五五”规划,写好西湖旅游“西”游记。二是抢赛道,跑出加速度。之江文化中心争创4A景区,指导助力西溪湿地、灵山景区、龙坞茶镇等A级景区提级增效。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串联之江文化中心、茶博会展中心、白龙潭景区等连片文旅项目,推出“文化寻踪”、特色农文旅体验等游线带动转塘、双浦乡村旅游热潮;深化种地星球项目,培育三墩片区农文旅新亮点。联动艺创小镇、文三数字生活街区、M511光影汇促进数字文旅创新融合。结合“两镇六街区”建设,指导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化,构建有创意的文旅新场景,形成新的增值点。三是兴业态,着力促消费。拓展“文旅+百业”边界,丰富文化+科技、文旅+演艺、文旅+农业、文旅+康养、文旅+研学等业态,打造多元消费场景。上半年召开旅游大会,推出“高人气”西湖文旅宣推官、主题City Walk休闲产品,打造发布10条等主题特色游线。结合“一菜一早”开拓文旅晨经济,深化“西湖夜未央”品牌,培育文旅夜经济地标。借势借力多层面开展旅游推介,提升全域旅游、过夜游客、住宿业营业额总量和增量。四是育爆款,打造新亮点。坚持文化为魂,继续挖掘文创、科创、云创资源,集聚部门、国企、平台和镇街力量,以“两镇六街区”项目推进、西溪湿地新游线打造等为契机,瞄准Z世代消费特点,推动培育新爆款。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培育、联动宣传等方式,推进“大文化”“大视听”“大旅游”一体联动,迭代培育“大景区+新体验”文旅爆款矩阵。 (三)以“赛”营城,深挖“体育+”潜力 一是丰富场地、设施和活动供给。继续推进专业场馆、体育公园、嵌入式场地、健身绿道等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创新开放模式,支撑赛事活动提质升级,新建改建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148个,举办全民健身体育赛事活动135场,举办科学健身指导大讲堂12场,开展青少年防溺水公益培训70堂,举办全国赛事系统赛事活动860场,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68平方米以上,继续保持全市前列。二是进阶赛事强区建设。用好黄龙体育综合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机遇,依托黄龙场馆群,合作承办CBA篮球赛、中超足球赛、全国田径接力大奖赛等全国性赛事活动。打造高等级赛事、特色赛事、群众赛事多层次衔接互补的赛事体系,探索重点赛事市场化运营模式,构建“可期、有趣、乐享”的赛事矩阵。大力招引共同承办杭州高尔夫球公开赛、海峡杯浙商台商高尔夫精英赛、世界斯诺克大师邀请赛等高等级赛事;升级“西BA”乡村篮球联赛、青芝坞隆冬跑山赛、铜鉴湖半程马拉松等特色品牌赛事;打造“西溪杯”等多层次衔接互补的群众赛事,结合赛事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激发“体育+”活力。三是打造足球特色城区。以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足球赛事和场地提升,扩大群众足球规模,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力争达到重点城市平均水平。聚力推进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完善社会足球青训体系,探索建立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打造竞技赛事和人才输送相贯通的青少年足球品牌。 (四)行“治”利市,营造开放环境 一是释放政策张力。用好《西湖区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扶持意见》和《西湖区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2个政策,借力“两重两新”“引进演赛展商旅优质机构”等省市政策,做好宣传、主动服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化推进“网上办”,挖掘“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价值,争创最美窗口。推进文旅协会发挥行业自治自律作用。二是提升治理水平。打通审批、监管、执法路径,优化内部人力组合,打造文旅体市场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模式。加强全域治理,突出旅游目的地整治,严厉打击干扰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厘清电竞酒店、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业态管理边界,引导规范经营。强化文体领域预付式消费综合监管,组织专班,建立周研判、月例会制,加大部门镇街联动和协同监管,实施三色预警、三级管理,实现“五早”机制更加精准有效,打造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 (五)秉“实”聚力,深化党建引领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第一议题”制度,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落地生根、见行见效。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推进“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创建。二是抓实正风肃纪。加强清廉型机关建设,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履行“一岗双责”的责任意识。用好“第一种形态”从严教育管理干部,早提醒、常警示、严监管。聚焦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环节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廉洁力、战斗力。三是建强人才队伍。突出实绩导向,实施中层干部“壮骨”、年轻干部“强基”、源头干部“壮苗”三大行动,加大执法新秀、执法能手和执法带头人培养力度,锻造高素质文旅人才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