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76821589-3/2025-31026 文号:
公布日期: 2025-03-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审管办 统一编号:
 
 
西湖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2024年,西湖区审管办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深入贯彻“六六行动”,积极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稳步推进政务环境领域各项改革任务。西湖区审管办获杭州市政务服务系统“最佳增值服务奖”称号,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2024年度全国十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称号。《政务服务“小窗口”彰显拥军便民“大情怀”》《西湖区领跑异地评标工作》等经验做法在《杭州日报》头版宣传报道。

一、2024年主要工作

2024年,区政务服务中心(含之江分中心)累计受理202.97万件,办结201.41万件,日均办理8024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建设工程项目交易156个,概算总额113.49亿元,成交金额86.29亿元,资金节约率23.97%。政府采购中心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03个,采购预算4.62亿元,实际采购4.02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2.95%。网拍平台组织网拍竞价65批次,交易数量200件,起拍金额1.72亿元,交易金额1.74亿元,资金增收率为1.02%。

(一)聚力改革破题,高站位提供特色服务     

1.持续升级“六办六进”服务品牌。作为全市审管系统联动攻坚项目,制定《西湖区政务服务“六办六进”实施方案》,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多增值化、特色化、个性化的“零距离”服务。(1)定制“移动审批”队伍。建立市、区、镇街、村社“四级联动”体系,组建6支345人“六办六进”移动审批队伍,制作服务马甲,依托移动审批车,为企业群众提供靠前服务。(2)凝聚多方力量提供特色服务。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互联网业企业等不同服务群体,定制校园办、政务服务E联等特色服务礼包,联合转塘、古荡、留下等街道开展大型活动4次。(3)扩大“下沉式”品牌效应。活动范围覆盖全区11个镇街,先后在黄龙国际中心、浙江工业大学、西投银泰城开展活动68次,服务群众1.59万人次,相关举措成效被新华网、央广网、浙江日报等1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报道。      

2.探索重点领域特色服务。(1)开展市区政务拥军联动攻坚。 率先打通全省退役军人、“三属”、残疾人数据共享渠道,对接大厅取叫号系统,设立崇军驿站,梳理政务拥军“三张清单”,为现(退)役军人、三属、军创企业提供大厅事项“优先办”、增值服务“创新办”、个性需求“上门办”服务。承办全市政务服务系统迎“八一”活动,被央广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我办获杭州市“老兵码”崇军志愿服务优秀单位,被列为“2024年新时代基层双拥共建点”。(2)深化龙井茶产业增值服务。联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梳理服务茶农事项11项、茶企事项14项,制作“西湖龙井茶产业增值化服务事项清单”二维码并发至涉茶村社,方便茶农茶企扫码办理,协调税务部门核减茶农开具发票材料。自5月增值服务专窗在之江分中心对外服务以来,咨询帮办480余件。      

3.推动政务服务与增值服务有机融合。会同区企服中心加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善8大板块服务功能,发挥“兜底专窗”作用,增设知识产权、商事、警企、人才等特色服务专区,动态梳理增值服务事项205项,其中西湖特色78项。    

(二)聚焦创新发展,高水平推进服务提档    

1.抓基层服务。对标省级标准,制定《2024年西湖区“就近办”优化升级工作方案》,全面规范基层服务阵地建设。(1)落实“咨询一口清”。制作下发基层政务服务事项问答210题、线上办事操作指南46个、村社就近办事项颗粒化指南500本,构建镇街、村社办事咨询新体系。(2)延伸远程虚拟窗口。全市率先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远程虚拟窗口向镇街延伸,7个部门143个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远程虚拟窗口办理。(3)举办技能比武。在市审管办指导下,联合区总工会组织11个镇街33名窗口工作人员,开展“就近办”窗口政务服务综合技能比武,切实提升基层窗口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增强服务意识。

2.提代办效能。(1)优服务。组织召开“项目代办协调会”的形式,实现项目代办服务模式从“n对1”到“n对n”的转变,先后为国科大二期、蚂蚁二期、养生堂酒店、建发房产、杭铁集团等14个重大项目提供“管家式”上门服务13次,保障省市区20个重点项目顺利领取施工许可证。(2)跟项目。积极推行“三色预警”,建立项目审批对接群,实时跟踪项目审批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83个。(3)快审批。积极推广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奥盛、牧星2个“拿地即开工”项目仅12个工作日就拿到施工许可证,刷新了我区工业项目开工审批速度,案例分别被央视《新闻调查》和《竞跑者》录用。     

3.稳中介服务。紧抓投资项目涉审中介服务提升“不放松”,推进涉审中介“多维评价体系”结果运用,加强网上中介超市优选系统推广应用,全年涉审部门对中介机构评价354件,204个项目通过优选系统确定中介机构,排名全市前列。

4.强队伍建设。锚定“政务服务办事员”队伍建设,依照省《关于加强政务服务办事员职业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会同区人社局、总工会开展“一场职业技能竞赛、三轮职业资格认定”,组织本级大厅和之江分中心439名窗口工作人员参加竞赛和认定,其中97名获初级证书、210名获中级证书、6名获高级证书,持证比例87.92%。积极推动镇街、村社便民服务中心认定工作,通过率达88.27%。

(三)助力营商环境,高标准优化交易环境

1.深入推进专项整治与提升。持续深化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与提升工作,制定工作方案,调整“一办五组”组织架构,统筹推进“八个专项行动”。统一开评标现场软硬件配置、现场工作纪律、音视频资料归档等多项标准,打造“西湖廉韵 阳光交易”廉政主题文化墙,加强对进场交易各类主体警示提醒。《“三聚焦”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效》经验做法获区长周扬批示肯定。      

2.拓展跨省域远程异地评标。为实现多地评标专家库共享共联、优质专家资源互补,先后与新疆阿克苏签订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1+1合作协议”,与无锡市新吴区交易中心联合完成长三角首个远程“不见面定标”项目。全年开展政府采购、工程交易远程异地评标主场32个、副场86个,政府采购“1+N”远程异地评标项目获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科技成果大赛二等奖。    

3.规范重点项目交易。试点开展房建市政项目“评定分离”,出台试点工作指导规则,全年完成“评定分离”项目交易50个。规范小额项目管理,修订《西湖区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优化平台功能,创新申请黑名单标前预警组件应用,调用3.9万次,完成小额工程项目交易1086个、归集推送数据1.69万条。依托“开标云直播”“数字见证2.0”等系统,实现项目交易全过程留痕,全年开展“云直播”125次、见证项目152个。全力保障区内6家单位信创电脑项目采购,完成全区首个涉密政府采购项目采购。   

(四)围绕党建引领,高要求谋划特色品牌

1.加强党建工作。(1)落实党建清单。认真落实党组、总支、支部三级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全年党组听取党建工作汇报3次、党员思想状况分析2次,组织各类学习、会议160余次。(2)创新党建品牌。“五联六建”“七正八强”“两翼”护航发展,4支党小组先锋队“四驱”释放动能,联动发力,比学赶超,积极助力党建和业务高效发展。“两翼四驱”品牌先后获清廉杭州建设优秀实践案例、市机关优秀党支部工作法案例、区机关党建“十佳”品牌、区机关党组织“双建争先·勇攀高峰”优秀案例等荣誉。(3)严格党内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制度,建立“头雁领学”“群雁分享” 机制,开展“迎七一”系列活动,党员联学联讲、党日活动联办。全年组织党员过“政治生日”42名,发展预备党员1名,上缴党费1万余元。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1)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定期听取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开展政治生态分析评估,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层层压实廉政风险防控责任,签订党风廉政责任清单12份、窗口作风效能建设目标责任书35份、廉政风险防控清单59份、廉洁承诺书66份。(2)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聚焦“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肃纪”,扎实开展方案制定、动员部署、理论学习、纪律培训等工作,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清廉案例学习,参观廉洁文化教育专线,切实提高党纪国法敬畏之心。(3)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区审管办及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全市审管系统“作风建设提升年”2个示范点,聚焦工作作风、制度执行、服务效能、廉政建设4方面要求,制定12项工作任务,设置清廉机关意见箱,实现“五化”目标,整治成果在服务大厅展示。全年受理现场投诉48件,同比下降51.5%,收到锦旗113面,同比增长39.51%,收到表扬信830封。(4)加强巡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及时反馈省委巡视交办单材料,切实做好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七张问题清单”和监督检查问题整改、基层减负等工作。

3.加强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1)认真落实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组重大决策前专题学习制度,开展理论学习、意识形态专题研究分析,把宣传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内容,全年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和安全管理,加强电子宣传屏、宣传栏、公众号、网络系统巡查监管,严格内外宣材料、影像审查,坚决杜绝敏感文件上网、指令泄露和错误思想、言论传播散播。(2)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围绕“六办六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远程异地评标、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招投标领域整治等重点工作开展主题宣传,获新华网、中国网、杭州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抓好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加强信息员、网评员队伍管理,健全线上线下舆情监测和信息报送机制。(3)加强文明文化建设。组织开展标准化建设和窗口服务礼仪培训,常态化做好无障碍建设、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控烟及每月“红旗窗口”“最美办公室”“最美换装间”、每季“青年服务能手”“先锋党员”“服务之星”评选工作,切实提升窗口文明形象。

4.加强统战工作。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加强党外干部培养,排摸党外干部4名。会同市审管办、市工商联联合开展“为企办实事”商会企业走近政务活动,加强与民进西湖区基层委员会联系,听取统战人士对审批服务的意见建议,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5.加强法治建设。(1)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部署落实招投标专项整治等重点法治建设任务。(2)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坚持学法用法,积极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电子大屏、西溪讲堂,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学习培训。(3)提高依法决策水平。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任务,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加强涉企法治增值化服务,加强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严格落实“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修订《党组议事规则(试行)》等文件,委托第三方开展内控评价和内审。

6.加强干部队伍建设。(1)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轮训。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政治能力。(2)加强干部培养管理。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严格落实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内外”监督,规范因私出国(境)、外出请假、值班和编外工作人员管理,积极支持人才、就业窗口工作,设置人才增值服务专区。全年分析通报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2次,晋升提拔干部3名,调派1名干部参加“西湖菁锐领跑”计划学习、1名干部到区委组织部挂职锻炼,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各类培训786人次。(3)常态化开展为企服务。深入推进“三服务”和“双千”活动,组织43名在职党员参加结对社区帮扶慰问、志愿服务、平安巡防,7名“双千”联企干部走访结对企业79次。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西湖区审管办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六六行动再深化”、“两高两区”再出发,聚焦“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深化“企呼我应”服务改革,勇攀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新高峰,全力提升政务服务力度温度厚度。

(一)践行亲企便民,深耕服务赋能

1.推进线上线下一体融合。以线上能力赋能线下服务,以线下服务放大线上能力,着力构建“一厅”“一电”。(1)强化“一厅”网办。创新打造西湖政务“碰一碰”服务专区,梳理高频掌办事项,制作掌办操作指南,加强宣传推广,实现线上“碰一碰”办事与线下窗口办事一体融合。(2)提高“一电”效率。梳理电话咨询中高频咨询问题解答和网办掌办链接,切实提高电话咨询效率,实现办事指南短信一键发送。

2.迭代升级“政好·西湖”——六办六进服务品牌。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扩大合作范围、拓展服务事项,优化服务形式,进一步提升“政好·西湖”——六办六进服务实效。(1)聚焦重点开展服务。聚焦园区特色产业、五大产业赛道,加强与园区平台对接,打造特色产业驿站,积极为重点产业提供专场服务。聚焦“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加强与商会合作,为高素质干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高素养劳动者“三支队伍”提供“移动审批”定制服务。(2)推出订单化服务。定期向平台、园区、楼宇搜集政务服务需求,依托亲清在线“应答D小二”服务团队,开通政务服务企业VIP热线,快速响应企业诉求,实现“企业下单、政府接单、定单服务”快速闭环服务。(3)优化服务形式。组建“政策讲师团”,主动上门将企业最需要的政策、事项办理流程等进行宣讲、解答,实现“精准滴灌”。

3.持续优化“就近办”工作。针对基层业务重点,持续开展高频事项问答清单梳理,加强培训指导,切实提高基层窗口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4.高标准推进“一件事”工作。按照国办、省、市统一部署,加强国办33件“一件事”的贯彻落实、宣传推广,积极谋划西湖特色“一件事”,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5.优化升级政务特色服务。协同区企服中心,持续做好企业综合服务中心8大板块建设。继续深入挖掘窗口增值服务事项清单,宣传推广特色增值服务。持续推动西湖龙井茶产业增值服务,建立服务小分队,及时了解茶农服务需求和困难,开展有针对性的靠前服务。探索建立之江分中心开放式不动产登记专区,设置规资、住建、税务一体化窗口,提供涉企、涉民在建工程抵押、不动产登记和抵押等全流程服务。开通之江分中心特殊人员上门预约办理绿色通道,为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办理服务。深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设,加强兜底帮办协调,提升窗口服务质效。 

6.探索项目代办“三个即办”。围绕区委区政府2025年重点开工项目,以及从“地等项目”向“拿地即开工”进阶的工作要求,探索项目代办“三个即办”,力促项目早开工。(1)推行“签约即代办”。加强与区商务局对接、联系,对正式签约的投资项目,第一时间纳入代办服务。(2)推行“代办即上门”。主动对接代办项目,积极提供上门指导和策划,让项目在审批中少走弯路。(3)推行“拿地即开工”。对条件成熟的项目,积极协调审批窗口,帮助项目在拿地前就做好以方案设计为核心的各项准备工作。

7.规范提升中介服务。聚焦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减事项、减费用、减时间、降门槛、提升监管和服务质效”要求,制定《西湖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梳理、排摸各类中介服务行业规范标准和中介服务机构底数,加强杭州市“中介网上超市”平台备案、多维评价和统一纳管,持续推进中介服务规范提升。

(二)推行阳光交易,助力最优环境      

1.常态开展专项整治与提升。按照八项重点任务,统筹推进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与提升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全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推进专项整治与提升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2.提升交易数智化水平。不断完善小额交易平台,优化预警管理模块功能,加强招标单位对项目标中标后的管理。积极配合做好省智慧监管监督系统、市小额项目综合管理平台的运用,加强“数字见证”系统、“评定分离”定标系统的使用和数据归档,推动招投标各环节由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变。        

3.拓展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平稳有序长远发展,加大与长三角区域城市的合作,充分激活异地评审互联、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水准。      

4.规范完善交易管理。积极构建良好的开评标环境,修订完善现场纪律要求和行为规范,加强各类进场交易主体和评标区域管理,发挥“专家通道”作用。逐步拓展涉密政府采购项目业务,采取上门服务方式,协助采购单位优质高效组织实施涉密项目。继续保障信创电脑项目采购,加强政策宣传,优化采购文件编制,提升评审环节服务。

(三)加强党建引领,深化品牌特色

1.深化党建品牌。深化“五联六建”“七正八强”“两翼四驱”党建品牌,充分发挥4支为企服务先锋队主观能动作用,围绕增值服务、“六办六进”、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持续开展比拼晾晒,将党建品牌巩固好、发扬好、落实好。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与区纪委对接,积极做好清廉窗口建设相关工作,争取纳入全市清廉站所特色实践案例培育点建设。巩固全市审管系统“作风建设提升年”示范点建设成果,继续加强窗口作风建设。组织开展警示教育,积极利用纪检监察意见箱和信息公开栏、“廉动展览”、公共资源交易清廉长廊,营造“廉”氛围,提高“廉”意识,加强“廉”监督。

3.加强宣传意识形态建设。根据区委“阅读第一区”工作部署,对接区委宣传部、团区委、西湖文旅集团、湿地博物馆等部门,增加大厅阅读功能,放置群众喜闻乐见的书籍、文创产品,浓厚“随处可阅”书香氛围。加强与中央、省、市媒体合作,围绕中心工作,广泛宣传为民助企服务的相关案例做法。密切关注大厅线下、线上动态,全力做好舆情管控及网络安全排查。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继续通过“三会一课”、“西溪讲堂”、礼仪培训、专题培训,加强对党员干部、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常态化做好编外人员管理以及保密、法治、信用、信创等工作。

5.加强党群共建。各支部、群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动共建单位,常态化开展“西溪讲堂”、主题党日“头雁领学、群雁分享”、参观学习、志愿服务、红色教育等党建联建活动,切实丰富党群活动载体,增强队伍凝聚力。

西湖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

西湖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