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残疾人就业和综合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3-28 15:35:55
来源:钱勇 点击率:
单位名称杭州市西湖区残疾人就业和综合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钱勇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615号
开办资金(万元)15.48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18.48期末数(万元)13.91
宗旨和业务范围以保护残疾人就业和促进残疾人就业为宗旨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指导。开展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工作管理、负责全区特教工作的开展、帮扶残疾人庇护性就业、管理盲人按摩行业运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6E94536616L举办单位杭州市西湖区残疾人联合会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西湖区残疾人就业和综合服务中心位于文二西路615号,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中心按照“全生命周期关爱、全业务板块覆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整体思路,努力打造“智慧引领、创新驱动、福祉共享、残健共融”的幸福家园。我们按照“全生命周期关爱、全业务板块覆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整体思路,努力打造“智慧引领、创新驱动、福祉共享、残健共融”的幸福家园。功能布局上主要突出残疾人就业创业、文体活动、慈善互助三个区块,在就业创业上,指导12家残疾人之家开展精智残疾人辅助就业,为创业残疾人提供创业帮扶指导,广泛开展按比例就业工作,组织企业腾岗设岗,有效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题。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是围绕民生实事为残疾人谋福利残疾人新增就业是省市两级民生任务,年初下达任务数70人,经过全面排查与整理,截止9月30日,全区完成新增就业212人,完成率为303%,为全市完成率最高区县,从就业类型分析,按比例就业193人,公益性岗位就业3人,两项占比91%。辅助性就业16人,占比8%。从就业渠道上分析,通过各期招聘会就业59人,属地镇、街道推荐19人,自谋就业134人。规范提升残疾人托养机构是市级民生任务。任务数2家,经全年努力,已完成5家机构提升,完成率250%,其中一家达到五星级标准,西湖区辖区内残疾人托养机构环境水平大幅提升,入托残疾人数量上明显增加。实施残疾人社会化照护服务是市级民生任务。任务数40人,已完成122人社会化照护服务,完成率305%。为他们提供康复护理、心理干预、助餐助洁在内的五项服务,有效减轻残疾人家庭的护理负担。二是规范实施核定落实按比例就业按比例就业是目前最主要的就业形式,依据数据统计养老保险补贴对象2793人中2388人在各类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就业,在规范执行残疾人安置情况审核工作的同时。我们用足政策,积极为安置杭州本地残疾人的企业提供就业安置补助,为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的企业提供奖励。2024年核定安置残疾人企业1085家,核定残疾人2511人,为方便企业及时获得安置残疾人补助,我们积极落实亲清在线平台开发工作,通过平台已为企业超比例安置残疾人补助91家,合计补助1577760元,残疾职工安置补贴129家,合计补助544730元,两项合计2122490元给与企业补助。三是高质量推进各项帮扶工作残疾人之家管理更加规范,建立的12家残疾人之家,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实现高标准全覆盖,通过康复监管,庇护就业,解决了近300名精神、智力残疾人难题。每周开展考勤通报,实时监控各残疾人之家运行状况,邀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定期开展上门检查指导,帮助各残疾人之家规范运行。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补贴实现全覆盖,专门组织一线工作人员开展集中培训,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第三方服务机构协助开展数据核查,经过三端数据比对,已核查养老保险补贴对象2165人,医疗保险补贴发放对象682人,共计发放补助742.4355万元。同时我们将保障服务延伸到儿童,对残疾人儿童及残疾人未成年子女提供少儿医保补助,本年度发放少儿医疗保险补助789人,共计发放补助16万元。残疾人津贴补助实现精准发放,我们通过社区申报,镇、街道审核,区残联审定的运行方式,高效开展残疾人津贴发放工作,一年来已累计发放残疾人津贴14.88万人次,发放补助资金750万元。四是高效推进残疾人证办理服务一年来西湖区残联规范实施残疾人证评定申请,全年已受理残疾评定申请2242人,其中受理遗失补办207例,完成评定并制证1376人,受理外籍地评定申请606人。开展出诊残疾评定21期,完成评定525人。为规范残疾评定受理工作,我们细化了工作流程,建立了互审制度,与各城区残联保持密切联系,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五是加强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助学力度我们会同教育局开展资源教室创建工作,广泛开展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经杭州市教育局验收,全区已建有合格资源教室42个,9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293个,特教学校就读残疾学生148名,随班就读145人,送教上门11人,残疾学生就学率已达100%。我们积极落实助学补助工作,我们开发的政务系统助学补助应用实现了助学帮扶全覆盖,通过大数据比对,精准掌握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的就学信息,通过数字化手段高效实施助学帮扶,实现了相关材料的零申报,实现了补助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1278人,发放补助资金247.7万元,其中补助残疾人学生417人,发放补助资金732.3万元,补助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124人,发放补助资金48.6万元,补助残疾人家庭子女737个,发放补助资金125万元.较好的减轻了残疾人家庭就学经济负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内容单一:部分地方的残联在提供就业服务时,可能仅局限于简单的职业介绍,而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全方位服务。二、残疾人就业机会有限岗位匹配度低:残联在帮助残疾人找工作时,可能会遇到岗位与残疾人技能、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影响残疾人的就业成功率。就业岗位数量不足:尽管残联在努力开拓就业渠道,但由于市场需求、企业接纳度等因素,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数量仍然有限。三、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宣传不足:部分残疾人可能对相关的就业保障政策了解不足,导致无法充分享受政策带来的福利。政策执行不力:在一些地区,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可能存在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政策的实际效果。
四、下一步打算(一)残疾人教育,完善以特殊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残障儿童教育模式,推进资源教室点建设项目,探索“卫星班”的有效实施,形成布局合理、医教结合、学段衔接、普特融通的特殊教育生态,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则,按持证适龄残疾儿童的残疾程度,采取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集中教育、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二)残疾人就业,进一步挖掘网络就业服务资源,依托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打通用人单位与就业需求残疾人信息壁垒,争取实现信息精准互投,提高残疾人就业适配率,加大就业推荐力度,力争将新增就业民生工作保持在全市前列。(三)残疾人托管,进一步落实残疾人日托工作,积极发挥残疾人之家功能,围绕考评标准提升残疾人之家服务能力,挖掘各类社会资源为残疾人之家提供系列服务,推进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建设工作,尽早健全三位一体残疾人托养服务网络。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