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情况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立足市场监管职能,结合省市重点工作任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助企惠民、规范市场秩序、严守安全底线,为纵深推进“六六行动”,奋力打造科教文创高地活力品质城区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党建引领抓学习,队伍作风建设成效明显 1.聚焦“讲政治”,做深“党建+思想武装”文章,锻造班子凝聚力。全年以来开展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14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召开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开展“六项纪律”专题学习研讨,班子成员、各党支部书记讲授纪律党课21次,全体干部赴富阳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2.锚定“促发展”,做实“党建+业务融合”文章,提升工作变革力。坚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营商环境创新优势,悉心打造“市场监管店小二”党建子品牌,开展“增值服务暖企行动”,开展政策进商圈、上门办、金融赋能等系列活动17场次。 3.坚持“强基础”,做优“党建+队伍建设”文章,提升党建引领力。开展“以赛促学铸尖兵 技能比武强作风”岗位练兵大比武,选树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巧手、破难解题妙手、执法维权高手。加强自我净化,锚定制度整合、流程重塑,建立健全内控、内审等组织制度体系,持续修订完善“三张责任清单”、公车使用、印章管理、采购管理等内控制度,努力锻造干事且干净、干净且担当的市场监管干部队伍。 (二)多措并举抓服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1.商事登记服务不断优化。截至24年底,西湖区存量市场经营主体17.79万户,同比增长10.90%,新设市场经营主体3.32万户,同比减少0.35%,市场经营主体存量居全市第五,新设量居全市第四。电子营业执照下载率已达到87%。企业设立登记网上审批“一次通过率”达92.75%,位列全市第一。 2.助企惠企力度持续加大。推动实现信用修复“一次不跑,全流程网办”“一处申请,全平台修复”,共指导企业办理行政处罚类信用修复540件,经营异常类信用修复10160件,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修复6件。通过短信、电话、上门等多渠道开展年报催报、指导,实现企业年报率96.4%,列全市第二,再创历史新高。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减免罚案件163件,减免行政处罚金额约1000万元。 3.跨部门综合监管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双随机、一公开”牵头抓总职责,制定全区跨部门联合监管事项清单和计划,建立跨部门双随机任务计划报备机制、跟踪督查机制、晾晒通报机制,我区双随机抽查占比91.3%,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60%,跨部门双随机检查12745户次。 (三)激发活力抓提升,助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1.知识产权改革成效突出。2024年西湖区新增有效发明专利7225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0038件,均位居全省第二。举办全国首场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现场推进活动,出台《西湖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专项行动》方案。5个项目入选全省首批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2家单位获批浙江省第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基地,9个商标入选第三批杭州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新时代家居生活广场入选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对象。 2.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西溪谷打造“中国平台经济第一谷”新IP,高标准打造全市首个平台经济选品(直播)中心。牵头开展网约配送行业规范治理工作,成立网约配送行业党委,深化网约配送平台规范数字化管理工作,建立“一库三册”数据库,构建“143”网约配送平台企业大监管模式,开展“杭州小哥码”推广应用试点。 3.质量强区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杭州市政府质量奖再创佳绩,杭州市中医院、江南工程管理获政府质量奖,艾迪康获管理创新奖,保俶塔实验学校获管理优胜奖,获奖数居全市首位。新增企业首席质量官21名,推动15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建立由西湖区66家企业组成的质量奖培育库,首次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与数字产业、生命健康业、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工程建筑业五条赛道开展西湖区政府质量奖的评选;培育企业标准总师22名,新增对标(国家标准)达标企业20家,新增制造业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116项;成功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中国标准领跑者2家;新主导修订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20项、行业和地方标准21项,浙江标准2项,获得省市标准化资助资金664.18万元,资助金额总数位居全市第一。 (四)依法从严抓监管,守牢“三品一特”安全底线 1.全面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整治,281个学校食堂全覆盖自查,培训学校食品安全人员493人次,闭环整改问题隐患300余个,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和舆情事件零发生。全省“你点我检进校园 护航校园‘食’光”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区云谷学校举行。全力推进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治理“五个一”集成改革,开展肉制品、乳制品、特供酒等专项检查。 2.持续深化药械化安全监管。开展互联网销售药品专项抽检、角膜接触镜/塑形镜医疗器械专项抽检、染发剂专项等化妆品抽检,实施国家、省、市、区四级抽检,共抽检药品150批,合格率100%,医疗器械88批,合格率100%,化妆品176批,合格率97.4%。组织开展“驻店药师”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负责人”宣贯培训,参会人数2034人次。 3.重点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严格监督抽查结果处理,积极参与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行动,开展消防产品、燃气相关产品质量回头看,牢牢守住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4.从严监管特种设备安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864人次,共计检查1129家使用单位,开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78份,整改321处。承接浙江省电梯维保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试点,从信息公示、服务承诺、合同规范三个维度推进维保信用监管体系改革,实现电梯维保500余项配件价格及200余项维修工时收费标准透明化。 (五)关注民生抓维权,消费者权益保障有力 1.全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省市级民生实事项目“2家西湖龙井示范阳光食品作坊建设”、“16家中小学校示范食堂建设”提前保质完成。区级民生实事项目“‘一菜一早’12家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已完成整体提升改造并正常营业,其中重点改造的文二菜市、东山弄市集入选央视播出,区级民生实事项目“800台老旧电梯隐患评估项目”按计划完成,“380家生鲜门店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全覆盖项目”实现每周常态化快检全覆盖,被评为“浙江省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省级试点项目。 2.全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截至24年底,共受理投诉举报信访9028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26万余元。组织开展“铁拳”、“亮剑”、美容美发行业治理等专项执法行动,对食品药品、教培、美容、健身等领域损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及职业闭店人重拳出击,查办各类案件719件,罚没款588万元。开 三、2025年重点工作部署 (一)做好民生实事,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 一是推动小蔬菜门店快检全覆盖省级试点工作提质扩面。在全区打造11条生鲜门店综合治理标准化街区。全区重点主体和品类“浙食链”上链赋码率和扫码率均不低于85%。推动生鲜门店类食品安全责任险落地,力争在2025年底前实现全区50%以上的生鲜门店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二是高质量推进校园“示范食堂”建设行动。2025年新建优秀“示范食堂”20家以上,达标“示范食堂”50家以上,探索将“示范食堂”建设逐步引入高校、职高、技校等。 三是继续申报实施老旧电梯安全评估项目。2025年计划完成820台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实现全区15年以上老旧住宅小区电梯全覆盖,为使用单位落实隐患整改提供技术支持,全面提升西湖区老旧电梯设备本体安全。发布《老旧小区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操作规范》,建立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常态化机制,力争成为2025年全省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运行健康评估试点区,在全省试点推广。 (二)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服务满意度 一是实施个体工商户信用融资破难行动。深化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改革,进一步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开展政银协作,组织开展银商对接会,为个体工商户解读金融扶持政策、规划融资方案和定制专属金融产品,加强金融机构对“名特优新”等个体工商户的授信支持。激活“市场监管+金融”综合集成改革聚合效能,多渠道全媒体进行贷款码宣传,扩大个体工商户贷款规模和覆盖面。 二是强化生物医药产业增值服务。优化迁入企业帮扶,加大省级药品多仓协同及仓储一体化试点推进力度。积极助推新产品上市,尝试开展生产设施设备和实验室共享等改革试点。 三是加快推动存量知识产权供需对接。组织开展高价值专利“一月一链”供需对接活动,充分挖掘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重点企业专利需求,指导达成技术对接。 (三)深化机制建设,持续提升管理精准度 一是牵头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统筹制定本区年度部门联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计划,按照“能联合尽联合”原则,明确细化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频次等要求,有机融合部门内部检查事项,严格规范抽查检查行为,实现联合监管“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二是规范网约配送平台数字化管理工作。在2024年网约配送行业规范管理“1+6+3”数据框架的基础上,依托区社会治理中心“141”基层治理体系新建风险处置动态监测模块,加强风险人员和风险事件管控。建立数据报送长效机制,通过政企数据共享应用合作,归集网约配送平台骑手、商家相关数据,落实平台风险预警信息直达。 三是抓好投诉举报及行政案件减量工作。积极探索办理有速度、答复有精度、服务有温度的“三度”工作方法,提升投诉举报办理效能质量,力争保持2024年总体投诉举量下降趋势。持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制定重点领域执法手册,复议诉讼常发领域典型案例和减轻(不予处罚)指导细则,进一步流程化、系统化行政行为。落实好“不予行政处罚”和“减轻行政处罚”两张清单,依法实施柔性监管、首违不罚、轻微减罚等制度,不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