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党群与便民服务中心(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
发布时间:2025-04-10 16:06:49
来源:葛正清 点击率:
单位名称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党群与便民服务中心(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法定代表人葛正清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体育场路桃花弄8号
开办资金(万元)5经费来源财政补助
年初数(万元)5期末数(万元)5
宗旨和业务范围为区域内党组织、党员群众和退役军人提供服务。建设区域党建群建的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服务平台指导服务街道、社区两级党群服务中心阵地空间和服务矩阵建设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窗口建设承担便民服务事项的受理和办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6MB1797162W举办单位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北山街道办事处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党群与便民服务中心,前身为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于2019年3月,2024年6月正式更名。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党群与便民服务中心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费由区财政全额补助,隶属北山街道管理,机构规格相当于正科级。中心核定事业编制7名,现实有人员8名(含2名优秀社区书记);核定领导职数1正2副,现实有1正1副,净资产合计为5万元,无举办企业情况。主要职责为:承担服务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各项工作,建设区域党建群建的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服务平台。指导服务街道、社区两级党群服务中心阵地空间和服务矩阵建设。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窗口建设,承担便民服务事项的受理和办理。承担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2024年度,本单位在北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事业单位“三定”规定及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履职情况报告如下:1、聚焦基层治理,深化党建联建品牌。坚持省地党建联建,进一步深化“北集星”党建联建品牌,推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一是省地党建联建更具活力。持续抓实省地党建共建14个品牌项目的落地,省地联建更加紧密、成效更加明显。街道先后联合省委老干部局、省公安厅、省商务厅、新华社等开展“平安市集”“民俗生活节”“8090宣讲”等各类共建活动8场次。街道各社区会同省人大、省纪委、省地质院等近20家单位开展各类共建活动28场次,有力推进了街道社区与省直机关的紧密联系,在基层治理、服务民生上实现进一步深度融合。二是阵地资源共享更加优化。街道与省直机关工委联合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和弥陀寺文化公园打造全新的省直机关党群服务中心,引入省级单位社团、师资、文创、数字化平台以及志愿服务等资源,为辖区单位、党员群众提供党建活动、政策宣讲、休闲娱乐、“1加1”“1解1”暖心关爱等服务。三是优质资源下沉服务更加多元。新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浙江大学等提供的共享场地近千余方,用于打造社区金秋驿站、老年食堂及社区办公用房。街道还深挖辖区内浙江图书馆、省老年大学、浙江音乐厅、小百花蝴蝶剧场等省级资源,引入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师资力量,合作开展共享党课、文体活动、文艺演出等50余场次。2、聚焦街区联建,盘活属地服务资源。以体育场路-曙光路为轴,北山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阵地,联动7个社区、525家底商、9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省地党建联建的基础上,试点打造“北集星·心耀曙光”街区式党建,创新了“1+5+5+N”工作格局,整合街区资源、发挥驻街部门服务力量,构建街区治理共同体。一是街区服务联享,促进资源整合。加强对沿街商户和共建单位的走访,发放街区联建意向书,征求商户“三张清单”、共建引流等相关细节,形成街区特色联建项目。同时,建立“街区社群”,以活动联动、商户引流、公益反哺等形式,增进街区单位之间的相互联动、提升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核心阵地的枢纽作用,增进街区党建联建的知晓度、单位参与度、群众满意度。二是街区组团联动,实现力量融合。在北山综合服务站基础上建立曙光路街市服务驿站,由城管中队、公安、市场监管、交警等驻街职能部门组建街事服务队,通过组织培训、业务指导、“商户陪跑”等形式,持续规范街区经营业态,并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形成“街区事、邻里议;街区难、组团帮”服务模式。三是街区活动联推,促进共建联合。以党群服务中心、有礼驿站为活动主阵地,联合12家企业、商户达成联建项目,并结合中秋、重阳等节庆开展便民服务、健康义诊等活动。通过举办“开学第一课”、“邻里学”公益课堂、“静姐家庭教育工作室”、“幸福妈妈食育工坊”等特色活动,激发街区活力,吸引更多街区单位联手办活动,实现街区联建效能最大化。3、聚焦干部成长,全力打造特色品牌。今年来,北山街道深化“北集星·泉聚青年”品牌、创新“北集星·星锐成长计划”,进一步强化年轻干部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磨炼。一是“北集星·泉聚青年”品牌逐步深化。围绕助力西湖区打造“青年留杭第一区”目标,融合泉心汇、泉享汇、泉融汇、泉智汇、泉才汇五大青年赋能项目,推出“北集星·泉聚青年”品牌。自品牌发布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活动、沙龙、论坛等“泉聚青年”项目特色活动20余场,惠及街区青年800余人次。二是创新“北集星·星锐成长计划”。围绕“三支队伍”建设要求,全面打造“北集星·星锐成长计划”,以“积分式”全方位培养年轻干部成长。重点聚焦年轻干部理论提升、技能培养、项目锻炼、实践调研等4个方面,开展“积分式”全方位培养。自品牌发布以来,陆续开展了星锐成长计划干部座谈会、专题学习会、理论宣讲等多场特色活动。4、践行惠民便民,打造快捷服务。截止11月底,本单位累计办理“最多跑一次”业务1.7万余件,业务范围涉及市场监管、公安、城管违停处理、人社服务等多个部门。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的深化转变,所有办件均实现一次办结,且未收到任何“不满意”反馈,服务满意度与实现率均达到市、区考核要求。此外,本单位注重特殊亮点宣传工作,通过《每满》《中国蓝新闻》《杭州新闻》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截止目前已刊登发布各类宣传信息30余篇。5、优化营商环境,倾注贴心服务。针对特殊情况的办事群众,特设立了绿色通道及低位服务台,从细微之处入手,努力为群众打造一个温馨、便捷、舒适的办事环境。同时加大了对智能服务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广网办、掌办等方式,中心配备有完善的自助服务区,引导群众利用浙里办APP、浙江政务服务网、24小时综合自助机等渠道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显著提升了办事成功率和群众满意度。街道和社区政务服务2.0事项线下“一网通办”率和电话咨询“一次接通”率均达到了百分之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服务集成还有待加强。目前,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日常运维由街道工作人员负责,专业话活动或服务资源由相关业务条线负责牵头,分割现象仍然存在,还没有通过党群服务中心整合为服务体系。2、便民服务窗口人员专业素养不足。部分工作人员对业务知识掌握不够熟练,政策解读能力有限,面对居民的复杂问题无法提供清晰准确的解答,影响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
四、下一步打算1、建立“1+2”专业化服务矩阵。充分发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核心作用,依托好弥陀寺文化公园、上保邻里中心等阵地空间,引入优质第三方服务力量,整合做强文化体育、课程教育、托育、老年食堂等综合性服务功能。提升优化2个分中心服务功能,即白沙泉党群分中心的助企服务和松木场社区党群分中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实现“1+2”专业化服务矩阵。同时,鼓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志愿服务团队加入服务矩阵,并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志愿服务驿站”,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探索分层分类专业化服务实践。针对北山街道区位特点,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既面向社区群众,也对周边省直机关单位开放。借力党建共建资源优势,和“八个一”主题党日活动套餐,以推广省直机关党群服务中心为契机,引入省直机关优秀的专业化力量和服务项目,提供分层分类专业化服务,逐步实现党务、政务、商务、居务服务集成。同时,以成熟优质的专业化力量带动和孵化各党群服务中心的社会团体和服务组织,建立健全专业化力量培育机制。3、强化团队建设,精进服务水平。本单位将进一步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深入开展“基层政务服务事项问答清单”的业务知识学习,组织街道、社区窗口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政务服务办事员职业资格培训考核,优化窗口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4、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在提升人员素质的基础上,本单位将持续贯彻落实各项便民服务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企办实事,行走的办事大厅”,从过去的“等上门”服务方式转变为“送上门”,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7月5日,按规定办理了本单位的名称变更;2024年10月18日,按规定办理了本单位的法人、宗旨和业务范围变更。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