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杭州市西湖区文化馆 | 法定代表人 | 齐志刚 |
住所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曙光路184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50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61 | 期末数(万元) | 50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艺活动组织策划,文化宣传教育,文艺演出展览,文艺培训与辅导,业余文艺团队管理,文艺创作组织辅导,文化艺术交流,数字文化建设等。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06470270873A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西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1949年5月市军管会接管第4区民众教育馆,建立杭州市西湖区文化馆;1997年1月曙光路184号3000平方米新馆落成后搬入新馆;2016年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文化馆东邻宝石山,南邻西湖,西邻杭州植物园,景区环绕,白墙黑瓦,江南风韵,有着“馆在景中,景在馆中”的美誉,是西湖区的文化地标。现有音乐、舞蹈、戏曲、器乐、摄影、书法等培训活动室10余个,录音棚、摄影棚、西湖书画院、何赛飞工作室等特色工作室4个,多功能演播厅、合唱排练厅等多功能厅3个。连续5次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馆;1997年被省文化厅评为群文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被西湖区委、区政府评为西湖区第二届十佳美丽幸福体验点;2016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服务G20先进单位和区文明单位;2021、2022年度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现有编制16人,在岗在编1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其他1人),中共党员5人,编外2人。资产损益正常。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2024年,区文化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文广旅体局的工作目标,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一)公共文化服务显成效1.文化馆总分馆制有效实施区文化馆在2024年创新基层文化供给模式,探索实施了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成功构建了布局合理、发展均衡、覆盖面广、全面开放的文化馆总分馆体系。通过在全区范围内建立镇街分馆(文化驿站),开设“西湖文艺大课堂”公共免费培训,以及送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实现了文化服务的广泛覆盖,促进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建设。2.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区文化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群众点单的方式,开展文化配送服务,整合了辖区内的优质资源,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在总分馆开设了多种艺术培训班,如舞蹈、合唱、戏曲、时装走秀等课目,方便社区群众就近参加艺术培训,提高了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深化全民艺术普及。3.公共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全年开展了包括送文化活动、线上线下培训、“文艺赋美”、节庆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成功举办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121场次,如2024年西湖区新春团拜会;“湖之韵·听见春天”——2024年西湖区第五届音诗会;“西湖艺未央”——2024“江两岸”三草坪音乐会歌手大赛;“我们的节日-端午”——2024年西湖区青少年戏曲演唱会;“西湖艺未央”——2024年西湖区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西湖奇妙夜”文艺赋美演出,以及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童心向党”2024年西湖区青少年系列艺术大赛和群众合唱、舞蹈系列大赛等活动,展现了西湖区的文化多样性和魅力。4.公共免费开放内容丰富区文化馆实行全面免费开放,包括公共设施场地和基本服务项目,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共开设了“西湖文艺大课堂”公共免费培训课程768课程(包括西湖夜课堂);各类文化艺术展览、讲座、演出;周末剧场等活动80余场次。此外,场馆对辖区群众团队预约开放800余场次。(二)文艺创作创新展成果1.文艺创作突显主题围绕中心,立足本土。充分利用文化馆自身优势和载体加强文旅融合,共组织辅导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千余件。如:围绕共富主题创作的歌曲《稻子开花》获得2024年杭州市文艺精品工程扶持项目;根据青年来杭第一站创作的小品《有爱就有家》;根据社区养老服务创作的舞蹈《因为有你》;为区第十一届全运会创作主题歌《一起奔跑》等原创作品,并在省、市获奖。2.文化创新与时俱进在数字化时代,区文化馆紧跟潮流,积极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通过开发线上文化服务平台,群众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西湖文化资讯、参与线上文化活动、享受文化资源共享。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不仅拓宽了文化馆的服务范围,也提升了服务效率与质量。同时,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提高了文化传播效率。“西湖区数字文化馆”2024年开展网络直播14场次,观看共计868336人次。微信公众号粉丝11763人,发布推文89条,阅读量57909。3.文艺演出展现高度组织承办了中国群众文化学会音乐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音乐采风创作与新作品展演活动;“西湖艺未央”2024杭州“三江两岸”草坪音乐会;杭州市广场舞大赛等活动3场次。组织参加了“沃土芬芳·情满浙里”第三届浙江省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开幕式文艺演出(浙江杭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文化交流活动文艺演出(浙江温州);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开幕演出活动(省人民大会堂);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不一样的花火”展演(浙江嘉兴);“赞歌”——浙江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音乐会演出等活动5场次(省人民大会堂)。(三)文化馆场馆更新迭代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提升文化馆的服务水平,增强文化惠民实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西湖区文化馆从曙光路184号搬迁至晴川街(原区老年大学2号楼),面积从2500㎡扩大的7700㎡。目前,在加紧推进功能提升改造的经费落实、方案设计等工作,计划在2025年6月份正式开馆。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服务力量配备不充分区文化馆在服务力量方面也存在不足。特别是撤销镇街综合文化站以后,镇街和村社从事公共文体服务的人力紧缺,目前文化馆在编人员数量有限,深入基层辅导任务力不从心,当前还缺书画和文学岗位业务干部,影响了文化馆的服务质量和效果。(二)服务形式和创新不足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其服务形式和内容应与时俱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然而,区文化馆在服务形式和内容方面还存特色亮点不显、创新能力不强、业务干部主观能动性不足等问题。同时也受限于财政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文化馆无法为公众提供更高要求的公共文化形式和文化产品。 |
四、下一步打算 |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继续挖掘西湖文脉,探索文旅体融合新路径,打造文艺赋美空间,做强特色亮点,做大品牌项目,提升西湖文化品质。完成好区文化馆新馆功能提升改造项目并做好新馆开馆工作,以此为契机带动文化服务内容与品牌的创新。(一)资源整合整合区域“名人、名企、名校”资源,打造西湖文化IP,打响文化新品牌。同时,开设更新的文艺夜校内容,开展高端讲座、论坛、展览等特色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入馆参与,提升文化场馆的服务人次。(二)数字赋能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在线直播等手段,丰富展览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供沉浸式文化新体验。进一步加强西湖区数字文化总分馆建设,深化文化馆数据平台,做好西湖群文一扫通、“西湖云学艺课”平台,做好全民艺术普及,以西湖数字文化引领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三)跨界融合与其他行业(如教育、旅游、非遗、文创、高校)进行跨界合作,共同策划和举办活动,拓宽文化馆的服务范围和影响力,深化文旅融合,促进文化服务新活力。充分发挥文化馆新馆的职能作用,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创新公共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求。同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馆提供的优质服务。更好地发挥文化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社会文化的持续繁荣发展。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