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0 16:07:44
来源:方丽君 点击率:
单位名称杭州市西湖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法定代表人方丽君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古翠路80号浙江科技产业大厦7楼
开办资金(万元)55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72.53期末数(万元)53.81
宗旨和业务范围推进全区科技创新发展。草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计划服务全区中小企业科技进步推进科技金融建设促进国(境)外智力和外国专家港澳台专家联络沟通和管理服务优秀科技人才做好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管理西湖区科技创新联盟组织“科技八点半”等品牌活动服务企业科技创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6MB1K533214举办单位杭州市西湖区科学技术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杭州市西湖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规格为正科级,公益一类(全额),经费预算形式为财政补助,核定编制数6名,其中领导职数2名。目前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编6名,空编0名。中心工作主要参与推进区成果转化首选地行动。主要负责西湖区科技创新联盟日常事务性工作和“科技八点半”等活动组织工作;做好专家联络沟通和管理服务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区优秀科技人才服务工作。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创新“公转+自转”机制。一是建立区级“公转”运行指挥部,区长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指挥、区成果转化科创中心统筹抓总、7大部门紧密协同、五环牵头主体高效落实,在激发创新、产业引育、空间保障、人才服务、金融支持等方面赋能五环发展。创新建立“科技工兵”、“区校干部双向互派”机制,挖掘有效成果信息与圈内企业进行技术供需匹配。截至目前,累计挖掘技术成果100余个,验证科技成果成果80项,促成技术合作432项。二是创新“自转”运行机制。按照一圈一方案、一圈一机制原则,结合所环高校、产业导向,空间资源等差异优势,建立不同组织架构的自转机制。五环充分调动各界资源,组建产业联盟、创新创业联盟、党建联盟、管委会等,配备专业团队,链接圈内106个科学家、92个企业家、45个投资家资源,以“有形”阵地凝聚“无形”力量,推动各圈有组织运转。2.推动阵地建设。推动五个环大学创新圈根据“有阵地”的建设要求,打造各圈对外展示空间,为“三个家”提供常态化的交流平台,提供成果转化信息情报中转站,其中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在紫天大厦打造环紫金港协同创新“总部”阵地工作交流空间;环老和山创新创业圈将现代国际2、3楼作为运行交流空间;环小和山创新生态圈已完成铂悦城A座4楼小和山会客厅建设布展;云栖小镇企业增值化服务中心将作为环云栖创新生态圈实体化运营空间;环之江文化创新圈将艺创小镇科创咨询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作为运行交流空间。3.营造活动氛围。以五环自转运行机制发布系列活动打响西湖环大学创新圈品牌,获得省市各级媒体报道阅读量超80万次。五环发挥各自优势,与高校院所联办形式丰富、主题鲜明的各类活动20余场,其中揭牌开园系列活动3场、各类创新创业类活、政策宣讲、项目路演、产学研交流等活动10余场。同时依托“科技八点半”、“西湖链链看”常态化活动,为圈内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圈内各要素间的自由互动,产业生态持续浓厚。今年以来,浙报、杭报、创新浙江、创新杭州报道环大学创新圈建设进展12篇次,环大学创新圈影响力进一步提升。4.推动标志性成果亮相。一是建设西湖区成果转化(普华)中心。与普华创投合作,打造以“知名创投机构+科研院所+标杆项目”为孵化模式的投资驱动新型孵化器,建设“科技、金融、产业”一体化发展样板,普华中心已于4月初正式揭牌成立。二是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正式成立,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孵化中心、西湖大学创新药物概念验证中心等高能级平台,首批入驻施一公、许田、于洪涛等顶尖科学家创新转化工作室5个,落户西湖未来基因、西湖艾凯利元、西湖灵犀、原子光年等成果转化项目8个。三是知识产权服务综合体实体化运营。在浙江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服务综合体内引入第三方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单位19家,协同市区两级法院,打造紫金港科技城共享法庭,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统筹力度不够,部门间仍需加强合作。成果转化首选地工作开展以来,各部门根据任务书内容有条不紊推进各项工作,但仍需在统筹上提升合作效能,深层次联动合作机制还有待完善。
四、下一步打算需进一步发挥八大牵头部门在产业、空间、人才、金融等关键要素上的保障作用,强化横向协同,加快形成一个成果转化专项服务队伍和一套成体系的政策服务包。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