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文创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0 16:08:06
来源:丁翱 点击率:
单位名称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文创促进中心法定代表人丁翱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东狮路9号
开办资金(万元)5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5期末数(万元)5
宗旨和业务范围承担区域内文创发展、农业农村等服务工作。协助做好文创产业规划、平台建设发展等具体事务性工作承担农业农村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非遗传承保护等具体事务性工作负责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三茶统筹”日常工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6MB1795108T举办单位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转塘街道办事处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转塘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2024年度上半年,事业单位主要开展工作为:(一)多措并举,促进辖区就业工作。积极落实“春雨计划”,助力青年高校就业,持续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向辖区企业推送就业见习政策,积极与辖区企业单位交流对接,挖掘单位用人资源,细致讲解见习申报流程,上半年共开发见习岗位97个,全年指标110个,完成率达88.18%。针对企业用工难、用工慌,失业人员、高效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求职难等问题,大力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就业培训,举办招聘会12场,录入岗位6062岗;组织开展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10场,共675人次;对重点群体(就困人员、失业人员、未就业离校毕业生等)进行就业帮扶4681人次,围绕重点群体专场活动1场。(二)文艺浸润,新建西湖区企退转塘学苑。作为街道民生实事及区重点工作,公共服务中心持续与市、区退管中心对接,落地企退转塘学苑在转塘街道民生综合体三楼教室,教室内硬件设施齐全,师资配置到位。5月10日举办了杭州退休干部职工大学西湖区企退转塘学苑授牌仪式,结合艺术村长项目,以文艺浸润满足辖区企退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政策上门,开展社会保险宣传活动。进企业讲政策,联合区人社局,走进艺创小镇园区、亚厦等企业及工地开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宣讲活动,详细讲解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劳动纠纷等热点问题;走村社送服务,联合区社险办,走村入户,精准宣传诠释城乡养老政策,一对一帮助100余名群众算清楚、看明白了不同缴费选择对应的养老金。(四)服务下沉,组织“六办六进”活动。全年制定“六进六办”活动开展计划表,做到进商超送便利、进景区送服务。2月29日,走进金街美地开展商超办。4月18日,走进华润万家广场开展商超行活动。(五)源头治理,深化“西湖无欠薪”行动。针对六六行动中“深化‘西湖区无欠薪’行动,国家欠薪线索增长率实现同比下降”的要求,1至2月因中部分房产项目甲方资金不到位,施工单位管理混乱导致国欠件增量较多。2024年度下半年,因事业单位变更为文创促进中心,主要开展工作为:(一)坚持保品质、攻难题,乡村产业发展破茧成蝶。一是推进项目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顺利完成上城埭村、何家村省级未来乡村创建和验收,推动西湖茶场村市级数字乡村样板村启动建设、“八仙过海”和美乡村组团式发展项目投入施工,三个项目总投资达3900万元;加快推进“艺术村长”建设类项目,协助各村明确产业定位,梳理参观路线和特色点位,排定艺术村长重点建设项目表。二是立足产业定位,拓展乡村产业发展蓝图。以茶产业为基,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目前龙坞已形成各有特色、相互串联的产业布局。三是推进园区建设,描绘艺术产业崭新画卷。大力推动大清社区大岭艺术街区建设,促成街区一期顺利开园、二期稳步开展建设。着力推进外桐坞村艺谷风貌提升项目,重点推进长埭村孵鸡湾产业园区建设。目前,大岭艺术街区一期已入驻特色艺术类企业34家,企业注册18家,注册资金2200万元,年产值5500余万元,招商去化率达85%;二期乡创园区正在提升改造中。(二)坚持守基本、重革新,农业基础产业破陈出新。一是深推生态茶园建设,擦亮“西湖龙井”金字招牌。龙坞生态茶园的综合做法成效显著,首获杭州日报、西湖区传媒中心等官方媒体专题报道。通过首创分片区开展无人机飞防统防统治招标方式、放大村社监管职权保证飞防实际成效;首次开展菜籽饼有机肥统一招标采购,通过严格把关品质、细化飞防要求、创新飞防方式等确保菜籽饼有机肥实施效果。二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技术手段赋能“绿色屏障”。针对辖区范围毁林种茶历史欠账多的客观情况,开展大规模整改恢复植被专项行动。完成86.5亩的茶苗清除和植被恢复工作、完成西山游步道破损维修项目工程、推进多感合一项目智慧化场景应用与森林防火高空监控点位部署,实现实时智能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全面提高林业保护效率。三是加强现代新农人培育,提供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配合区农业局组织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完成246名培训人数,通过加强农民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激发“新农人”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三)坚持强研发、变路径,文旅新貌破土而出。一是强化研发能力,提升旅游资源吸引力。立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会同相关村社和企业共同研发外桐坞村红色寻根之旅、何家村运动环保之旅、大清社区健康养生之旅等特色游线,推出上城埭村“非遗+旅游”跨界旅游产品,将“观光旅游”提质升级为“情绪旅游”,受到市场广泛欢迎。二是创新发展模式,加大客源群体附着力。通过扶持年轻态涉旅商户、开展个性化文旅活动、打造网红打卡点位等,吸引一大批年轻游客,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增长。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523.86万人次,实现营收4.18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3.27亿元。三是深化项目合作,增添乡村文旅新动力。积极申报旅游业项目,创新文旅融合合作模式,推动龙门坎村就白龙潭景区与旅游开发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目前已完成景区提升,于10月底进行试营业。改造后的白龙潭景区成为西湖区首个集生态休闲、动物亲子、自然研学于一体的景区。试运营2个月以来,景区游客量已突破2万人次。(四)聚焦核心项目,着力打造文创“产业群”。一是重点项目突出亮点。艺术街区“推陈出新”,三大项目串珠成链,“无垠之境·艺术社群”赋能街道老办公大楼“优雅蝶变”,“BAC·艺术社区”助力停工十年的历史遗留项目“华丽转身”,“美遇集·艺术大院”推动“高雅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长度约2300米的“U”字形环美院艺术生活街区1.0版精彩亮相。二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充分发挥辖区高校院所资源优势,与中国美术学院开展常态化校地合作,由往年的高校挂职锻炼、到美院大咖在龙坞村社任职“艺术村长”,再到如今的校地“双向互派”,成功打造“文艺1小时”、乡村美育课堂、“艺术村长”等活动品牌,组织开展红色雕塑展、茶园音乐会等美育活动300余场;积极探索艺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校地共建引领共同富裕的全新发展路径,联动打造大岭艺术街区、白桦崊手作园等人才孵化基地,有序推进无垠之境艺术社群、BAC艺术社区、艺谷园区风貌提升等文创项目。三是活动多样百花齐放。主办产业活动、拓宽文创赛道,全年举办“艺术村长”第二批聘任仪式、新茶饮高质量发展大会、“环之江文化创新圈”建设工作推进会等3场“成果转化首选地”建设主题活动,举办院士主讲、全国近百家高校校友会参与的校友经济论坛,擦亮创新圈人气品牌。借力“双向互派”、激发文创活力,与美院联合举办“美遇集”艺术市集19次、美育政企班9场、“国美夜校”公益美育课程6期,对接美院大师级团队以文创元素赋能艺术街区、转塘农贸市场改造、形成之江片区的地标性生活市集,提升创新圈艺术能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龙坞片区村社发展不够平衡。部分村社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方向不明,部分村社发展前景较好、争取到的政策较多,并且两者之间有差距拉大的趋势,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二)文旅工作破圈出新不够显著。在实现“跨界文旅”方面思路还不够新,步子还不够大,今后需要在争取政策与资金、整合文旅资源、创新宣传方式等方面拧拧螺丝、敲敲脑壳。(三)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缺乏、产业联动不足。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投融资人才、运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及企业比较缺乏。文化企业与文化企业之间,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之间,文化企业与所在村社之间,缺乏紧密的合作与联系,尚未形成“1+1>2”优势互补效应。(四)双随机抽查中存在:未在明显位置张贴法人证书、年度报告中(接受举办单位日常监督指导情况)不规范问题,均已经完成整改。
四、下一步打算(一)扎实推进龙坞项目建设。高质量完成各类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西湖茶场村市级数字乡村创建、龙坞茶镇“八仙过海”和美乡村组团式发展项目建设,并做好项目成效长效管理;深入推进“艺术村长”建设类项目,对未立项内容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二)全面护航龙坞基础产业。以更严要求建设生态茶园,从严把控茶农标管理,全力把好非遗传承关。以更大力度保护林业资源,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健全森林防火管理责任网,扎实推进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的项目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森林消防综合救援能力。(三)全力打响龙坞文旅品牌。做好“旅游+X”升级工作,整合龙坞各村社资源,着力推动桐坞村、慈母桥村和西湖茶场村的乡村旅游工作;全面梳理龙坞旅游资源,打造可视、可听、可感的转塘文旅地图和游线。重点推进白龙潭景区管理工作,把握景区正式开园契机,加强与区文旅集团、景区开发商的联系,带动龙门坎村及其周边村社的文旅产业联动发展,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四)着力打造文创“产业群”。聚焦核心项目,加强与周边高校的资源整合,扎实聚焦文创招商,争取美院、浙音等在地高校优质文创项目的招引落地。持续巩固扩大《黑神话·悟空》带来的“网红”优势,瞄准数字游戏、动漫制作这个赛道,努力吸引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动漫企业。加强企业间有效联动,最大程度地激发优势互补效应,营造友好积极的文创气氛,进一步吸引创业就业在转塘,招引优质文化企业落户。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04月30日,因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即将到期,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领。2024年08月01日,因机构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名称变更。2024年12月05日,完成事业单位章程审批。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