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杭州市西湖区双拥服务中心、杭州市西湖区军队离休退休人员服务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0 16:08:07
来源:胡见文 点击率:
单位名称杭州市西湖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杭州市西湖区双拥服务中心、杭州市西湖区军队离休退休人员服务管理中心)法定代表人胡见文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858号东5楼
开办资金(万元)5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5.01期末数(万元)5.42
宗旨和业务范围做好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引领、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权益维护、双拥宣教、军队离休退休人员服务管理等工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6MB1948012P举办单位杭州市西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在局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在办公室、移交安置科和镇街服务站的配合支持下,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全国双拥模范城迎检开展各项工作,政治引领不断强化、服务保障不断优化、军地双拥不断深化。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政治引领培育新优势。团结引领广大退役军人听党话、跟党走,是做好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政治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四套班子带队,全区共投入300余万元走访部队及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代表,其中区本级投入109万元。先后召开军地双拥成员单位座谈会3次,进一步强化军地联系。积极推动117社区等成为村社双拥工作、崇军工作的标杆。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坚持在过程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向能力上聚焦。当前村社中有33名“兵支书”、172名“兵委员”,经济合作社中有30名兵董事长、124名兵委员,成为全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用好“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等选树平台,实现“村村有典型、行行有先进”,现共推选出先进典型170人。区、镇街、村社三级联动送喜报50份,敲锣打鼓将官兵荣耀送到家、党的关怀送上门、社会的尊崇送入心。大力营造尊重退役军人、尊崇军人职业的浓厚社会氛围。三是打造志愿品牌。全区现有37支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长期活跃在应急救援、环境整治、夏季巡逻、平安建设、乡村振兴、服务民生、文明实践及其他社会治理工作等舞台上,“红之善”“嘉荷唠嗑队”“嘉苑情”“闪闪红星”等退役军人志愿队伍,让西湖的角角落落充满了温度。“旗领未来—退役军人国旗仪仗队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荣获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金奖,省、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成为退役军人引领社会的一面鲜红的旗帜。(二)服务保障彰显新担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年以来,我局持续推动服务站点从有到优效能升级,进一步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规范化建设。一是全面开展夯实基础行动。整个第二季度,局领导分片包干,深入11个镇街、207村社对阵地建设、服务开展及人财物保障进行实地指导,覆盖率达100%。积极与社工部协调,进一步规范了站点的服务阵地建设、政治氛围设置、工作内容清单。做到了标准明确、内容统一。二是积极承担精准帮扶试点。主动承接杭州市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试点,努力推动形成退役军人共同富裕建设的成果。通过“崇军指数”系统主动排查“疑似困难人员”76人次,对其中40人落实“每季一走访”常态帮扶。严格落实45名低保底边对象困难保障金增发,共计54538.6元。关爱基金常态发力,审核通过6人,共发放救助金26902元。三是不断完善“双清单”机制。开展部队走访活动,双拥办领导走进部队13次,共收集驻区部队及部门“双清单”需求20项,经可行性论证,除因政策规划原因的5项需求,其余均已完成落实和反馈。(三)改革创新展现新作为。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改革创新是推动退役军人工作和双拥工作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是成立西湖区“崇军顾问团”。聘请心理、教育、法律、健康、就业、形象、金融、婚姻等八大领域12位行业专家,为军人军属提供更加全面、精准、高效的服务。成立以来,心理、法律、健康、金融、婚姻五大领域走进军营,组织6场,直接服务军人3000余人次,被《新时代双拥》点赞。二是探索“15分钟崇军服务圈”。围绕老兵生活的一天,在转塘街道试点“服务站—崇军公园—崇军市场—崇军商圈”构成的15分钟崇军服务圈。3月20日,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权益司实地调研,并高度肯定。拓展祟军商家联盟,提供全领域的优先、优惠等优待,今年全区新增崇军商家539家,共计2745家。三是打造政务崇军品牌。深入贯彻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服务、助民企、惠民生、促共富”新时代政务大厅双拥共建方案》文件精神,联合区审管办等企业服务部门,成立“崇军驿站”。不断提升“崇军西湖”政务服务水平,实现“大厅事项‘优先办’、增值事项‘创新办’、企业需求‘上门办’”,进一步提升了军人军属、军创企业的获得感、尊崇感。四是构建崇军医疗生态。与解放军第九〇三医院及求是心血管病等多家医院、西湖区卫健局签订《退役军人优待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书》,实现医院为杭州市户籍退役军人提供“六位一体”优待服务,11个卫生服务中心、67个卫生服务站崇军医疗服务全覆盖,真正让退役军人享受到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五是“崇军指数”数智应用逐步赋能。通过集中培训、全面使用、问题反馈、功能优化形成“崇军指数”运行优化闭环管理。镇街、村社服务站全面运用系统,记录、指导工作,全年维护1820人次建档立卡,共23489人审核通过。基层服务站迎来了一些可喜的改变,与退役军人联系更加紧密,各服务站走访联系38397人次,覆盖面达95.08%,人均1.61次。崇军活动更加丰富,全区共组织了1542场大小活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组织管理体系仍需优化。镇街退役军人服务站机构编制在党群服务中心,实际工作人员由社会事务中心或人武部。村社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由书记担任,工作由两委班子成员、社工或者临聘人员担任,每个人的工作兼项都不同。人岗不一致、管辖不统一的现象,使得全区在同步工作节奏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制约了日常高质量服务。(二)思想政治优势尚未发挥。在把退役军人团结起来、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实现退役军人“再社会化”“再组织化”,牢牢掌握退役军人这支生力军,仍未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办法。三级志愿服务人才库还不够健全,体系架构不够完善,志愿者工作宣传动员、组织管理、指挥调度、典型宣扬、褒扬激励等机制还未完全建立,系统性全面性开展工作有待加强。(三)基层服务能力存在短板。服务精细度有待加强,服务内容、方式仍比较粗放。基层首创的服务管理优秀经验、创新管用的工作方法仍然不多,拿得出、叫得响、生命力强的亮点工程还不多。部分基层服务站点有服务供给与退役军人日益多样化、精细化的需求不匹配。
四、下一步打算一是扎实推进基层站点建设。围绕“一镇一特色”建设目标,以转塘街道之江片区融合建站为标杆,加快推进红色崇军路线打造,深入挖掘具有辨识度的站点,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优秀示范站点。推动站点建设向高校、企业等延伸,探索形成高校站点与校园治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二是着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规范事务员队伍“学习、培训、考核”上岗机制,严格落实“一年两集中、每日一自学”学习制度,不断提升队伍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探索新时代退役军人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新平台,在“文新老班长”、“竞舟老兵”等全区37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基础上,深入拓展“旗领未来”退役军人国旗仪仗队进校园项目,推动项目向周边更多高校辐射,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可复制、可拓展的金牌项目。三是持续打造双拥服务品牌。立足驻区部队军人军属所需、所困、所求、所盼,不断拓展“崇军顾问团”服务领域,探索建立“一月一主题”服务机制,将服务对象向军嫂、军人亲属延伸,组织专家走进军营、倾听诉求、精准服务,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拥军服务格局,创新新时代双拥服务模式。四是迭代更新崇军指数。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为重点,完善基础信息、沉淀服务数据,持续优化系统业务功能,不断提升数据决策能力,努力将“崇军指数”建设成为全区退役军人“四大阵地”。积极探索AI服务,积极探索AI技术在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域的应用路径,助力事务员快速掌握政策、深入理解相关问题,真正实现为基层事务员减负赋能。五是聚力提升信访工作质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治理,从政策执行、落实等各环节入手,深入排查分析退役军人信访问题根源,发挥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多种渠道作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无退役军人进京访、无省市群访。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03月27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2024年07月22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领。
相关资质认可《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至2029年08月08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