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杭州市和家园小学 | 法定代表人 | 马珏 |
住所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杨梅山路261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2255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2409 | 期末数(万元) | 2528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06328221499L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西湖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有教学班41个,在校学生数1700多名,专任教师90多名,其中正高级教师2人,浙江省特级教师1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浙江省春蚕奖1人,杭州市教坛新秀、优秀教师15人。2名教师被评为杭州市“五星级学科带头人”。以“把学校办成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为目标,因地制宜构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学校文化品质,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包容、独立自信、对话内省、智慧创新、身心健康”的和美少年。2024年度学校荣获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等荣誉。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2024年,学校坚持高标准,秉承实事求是的校风,把学校办成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构筑美好生长的校园生态。这一年,学校新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央馆虚拟实验”试点校、区域智慧校园、区级空间应用优秀学校、西湖区“最美走廊”称号等,各类活动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媒体刊登36篇,发出和家园好声音。(一)党建引领启新篇,责任担当筑未来1.树立党建品牌。学校党支部“‘和’力+共建”品牌被评为西湖教育“优秀党建品牌”,党建清廉案例被评为2024年西湖区教育系统“清廉学校”优秀案例。学校党支部获评西湖区教育系统“四星级基层党组织”,团支部被评为西湖区教育系统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2.涵养师德师风。学校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教职工政治学习等方式,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党员教师前往浙江档案馆,参观“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前往浦江郑义门实地学习,感受清廉家风内涵;前往淳安下姜村开展考察教育活动,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二)课程改革启新程,学教融合育未来1.教学研训共进。学校精心研发“和美大学堂”校本研训,学习AI辅助教学;获评“央馆虚拟实验试点校”,实践经验在区内交流分享。师训课题《人工智能应用的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在杭州市立项。一年来,学校承办省、市、区级研讨活动13次;教师区级及以上开课61节,教学评比获奖16人,区一等奖5人;课题立项区级21个;区科研成果获奖19篇,一等奖8篇;论文市级及以上获奖5篇,区级获奖17篇,一等奖4篇;文章发表5篇。2位教师获评杭州市五星级教师;8位教师获评区第一、二层次学科带头人。2个拓展性课程获评区精品课程;数学组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2.学科实践育人。学校成立学科项目制名师工作坊,组建分层学习团队,邀请专家引领,推动教师对学科实践的理解与实施。开展各学科、跨学科实践活动,组织设计“寻觅飞鸟精灵的生态之旅”等主题式活动、项目化学习。核心课题《大概念视域下小学学科实践的路径探索》立项为2024年杭州市规划课题,经验在区教科研大会上分享。(三)五育融合育新才,全面发展向未来1.创新德育体系。学校创新五大传统节日和六大实践活动,梳理“伴成长”课程,完善“和美少年”评比体系,探索“一生一画像”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报告。通过“环境美、行为美、语言美”月度评比,加强“一班一品”文化建设;策划“名人名家进校园”活动。一年来,学生110余人次在省、市、区级比赛中获奖,获区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八名,区科技实践活动获一等奖。2.创优组织阵地。学校少工委以红领巾学院为载体,开展“寻访身边的雷锋”、“七十五载辉煌路,少年先锋共筑梦”“一年级新生入队仪式”等活动,增强少先队员自治管理。学校新获评“杭州市红领巾e站1013阵地”,这是杭州市首个校内红领巾e站实践基地。(四)校园建设展新姿,育人环境创未来1.升级成长空间。学校与中国湿地博物馆联合打造“空灵之声”鸟类博物馆,学习强国、杭州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课程入选首届浙江省文博研学课程优秀案例。建设完成“创新实践长廊”,包括食育工坊、手工作坊、数学实验室、信科未来教室、鸟类俱乐部等实践基地,开展各类社团活动,丰富学习体验。2.精进后勤保障。学校推行厨师试餐、校长陪餐、学生评餐、教师同餐、家长监餐的“五餐”监督机制,严把食堂膳食质量和安全监督关,牢筑学生食品安全“防火墙”;邀请高级技师团队,开展食堂员工理论提升培训;每月举行食堂技能比武活动,切实提升专业水平,办好满意食堂。(五)共建共育聚新力,开放创新绘未来1.多元合作共进。邀请高亚兵教授开展德育工作指导;成为杭师大、浙外院实习基地。与安徽砀城一小、临安万马小学友好结对,加入“新优质学校联盟”。与社区签订党建联建合作协议,共建“红六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和我的祖国》原创手势舞登上学习强国平台。与中国湿地博物馆联动开展鸟博馆系列活动;与西泠印社合作引入优质篆刻资源。2.家校协同共育。学校组织家长开放课,让家长走进课堂;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分享智慧;邀请专家进行家长学校培训,帮助家长树立理念;召开校级家委会会议,增进家校沟通;承办区“妈妈圈谈”、“和谐心家园”家长培训班活动,发挥家校社育人合力;相关文章在《中国德育》《中小学德育》发表。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学校发展需要创新转型学校相对独立办学两年来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面对未来挑战,学校如何与时俱进,做好创新转型是一个亟需思考的关键问题。(二)教育管理需要数智赋能学校已经开发了班级管理和学生评价两个智慧平台,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升管理效能,还需要有整体推进规划。(三)师生成长需要个性定制学校提出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办学理念,需进一步丰富内涵,提炼关键词,探索实施路径,从而实现师生个性化成长,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学校空间建设日益完善。学校的校园空间正持续得到利用与优化,在已完成的主题成长空间和创新实践长廊的基础上,学校积极探索更多空间应用场景,让孩子们得以享受智慧运动、举办个人展览、接受心理辅导以及接受红色教育、开展社团活动等,让每个空间都充分发挥了其育人功能。(二)推动学科实践项目式提升。学校需从新课标的素养要求出发,紧密结合教材,关注学生成长,精心规划每月两次的和美大讲堂,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对于校本研修项目中的主题式项目化学习成果,学校应进行顶层设计,并对各学科组的主题式学习设计进行细致入微的点对点指导,以更好地实现“学教评”的一致性。(三)持续推动智慧平台的开发与运用,将智慧评价与学校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借助智慧平台,针对班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出改进建议单,并提供具体的改进方法和路径。同时,平台还可以分享其他班级的先进经验。此外,制定跟进“督查日志”,让学生分组分阶段进行跟进,并在日志上记录,以确保全程跟踪改进过程,从而保障班级自我教育的效果。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11月14日,学校按相关规定申请了法人变更登记,法人由江萍变更为马珏。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学校新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央馆虚拟实验”试点校、区域智慧校园、区级空间应用优秀学校、西湖区“最美走廊”称号等,各类活动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媒体刊登36篇,发出和家园好声音;学校无诉讼投诉情况。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