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治理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4 16:12:55
来源:姜志龙 点击率:
单位名称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治理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姜志龙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马塍路7号
开办资金(万元)5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5期末数(万元)5
宗旨和业务范围为区域内基层社会治理、基层协商提供服务。承担辖区网格建设和管理日常事务性工作承担社区建设、社区自治、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具体工作承担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和服务工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6MB1E33229T举办单位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西溪街道办事处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西溪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治理服务中心为财政补助事业单位,隶属西溪街道管理,为公益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相当于正科级。中心为区域内基层社会治理、基层协商提供服务,承担辖区网格建设和管理日常事务性工作,承担社区建设、社区自治、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具体工作,承担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和服务工作。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执行本单位章程情况我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单位的运营和活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具体业务活动,不超出登记范围;对于重大事项,遵循集体决策制度;确保财务活动合规;妥善管理和保护单位的资产;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接受外部监督;确保单位运作的透明度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推动单位的改革和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单位的社会形象。2.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的业务活动(1)工作职责开展情况及效益一是基层社会治理与协商。围绕基层减负赋能专项行动,摘除外部标识标牌、内部功能牌213块,清理上墙制度81件,取消不常用微信小程序1个,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效率。推出“乐居求智”、“天天议事厅”两个创新项目,参加市、区级基层治理创新案例展示并获得好评。二是网格建设与管理。实现辖区17个外卖、快递站(网)点的“一站一档”建设,将网络平台配送站点负责人纳入属地“1+3+N”网格治理队伍。为每社区配备1名外新就业群体党员作为社区兼职委员,参与社区议事协商。结合西溪街道实际起草《西溪街道“民情三谈”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走访要求、工作流程等内容。三是社区建设与工作者队伍建设。白荡海社区作为杭州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首批试点项目成功完成创建,补齐社区公共服务短板。完善社工队伍激励管理机制,优化社区综合考核体系;依托“鸿雁学堂”组织9场社工专题培训,累计培训370余人次;2024年17名社工成功通过了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考试,社工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四是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与服务。组建4支新就业群体社区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发放宣传单页5000余份,反映问题200余条,“助老专送队”开展助老送餐服务3万余次。花园亭“文明风尚助青成长”项目参与市级交流活动。五是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成功创建69个友好小区、18个友好楼宇(园区)及3所友好高校,制作张贴爱“新”服务地图、爱“新”导引地图150余张,以及暖蜂驿站、爱“新”商家等标识200余块,实现“友好小区”建设全覆盖。完成首批9个楼宇(园区)和13个小区共32个点位的小哥码试点推广,并升级安装“碰一碰”芯片。六是展现工作成果与风采。推荐西溪街道花园亭社区社工沈丽娜参加杭州市庆祝第15个“社区工作者节”活动,市领导的接见并在座谈会上发言。白荡海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成为杭州市首批成功试点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的社区。(2)党的建设情况本单位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由西溪街道党工委统一管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开展党的活动,按照参与决策、推动发展、监督保障的要求,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是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围绕本单位工作,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确保监督改革发展正确方向;二是党组织对本单位重大问题重要事项进行政治把关,与中心主任共同做好本单位工作;三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选人用人中发挥主导作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切实把握用人条件、提出推荐人选、做好组织考察、加强管理监督、培养后备人才;四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好公开招聘、职称评聘和重要业务活动等重大事项的政治关;五是积极发动党员团结带领职工保证决策事项顺利实施;六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部分社区办公用房存在场地不足、设施老旧、功能不全等情况。2、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和内容不够丰富,品牌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
四、下一步打算1.关注社区队伍建设一是能力建设。推动未持证社工全员备考,提升专业持证率。二是协作提升。加强跨社区交流分享,推广优秀经验与问题解决技巧。三是活力激发。探索实施社工轮岗锻炼制度,激发社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2.持续创新基层治理一是活化社区空间。深入挖掘整合社区零散的服务空间,盘活社区闲置资源。二是数字化治理探索。与中国移动合作推进“AI数字社工”项目。三是社区主理人计划。3.提升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影响力一是优化项目运营方案。对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品牌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梳理,调整优化项目运营方案,确保项目运作科学、高效。二是积极参与赛事活动。组织新就业群体踊跃参与各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塑造新就业群体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树立行业典范。三是增强群体情感联结。引导新就业群体深度融入社区,为志愿服务品牌注入深厚的情感内涵与人文价值。4.新就业群体服务的创新一是全域建设“友好单元”。我们将以“友好小区”为引领,推动楼宇(园区)、医院、高校、工地等多元领域“友好单元”建设,拓展服务场景。二是全面织密“六张服务网络”。联合工会、妇联、司法所、卫生院织密暖蜂驿站(爱心商家)网、维权保障网、法律服务网、健康关爱网、技能提升网、帮扶救助网,及时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三是推动融入“三大体系”。全面推进网格结对、基层协商、志愿服务这“三大体系”建设,促进新就业群体更好地融入社区治理。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07月17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领。2024年11月08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2024年11月18日,完成章程审批。2024年07月19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