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办〔2011〕7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之江度假区管委会各单位:
区林水局拟订的《西湖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一月十三日
西湖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实施意见
(区林水局 二○一○年十月)
为切实加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提高农村河道管护质量,营建优良的河道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形成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促进城乡统筹协调,满足城乡人民提高生活品质的新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河道管理工作体制,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省委生态文明建设和市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首善之区、共建共享全国最美丽城区的目标,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水和谐,城乡一体”的管理理念,通过对绕城公路外农村河道进行依法管理和适度配水,努力实现“水安全保证、水循环正常、水生态改善、水景观优美”的河道管理要求。
二、工作目标
以河道配水、保洁为抓手,明确职责,合理分工,推动河道长效管理由城市向农村地区拓展延伸,提高农村河道管理水平,展现江南水乡风貌,以实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河道环境目标。
三、管理范围和责任
(一)管理范围
双浦镇、三墩镇绕城公路以外的所有河道。
(二)管理责任
1、河道配水。按照《杭州市河道近期配水方案》确定的配水范围,由西湖区排灌站负责,利用三阳排灌站、白茅湖排灌站、四五排灌站提水通过二号浦、卫星浦、三号浦对上泗地区实施河道配水,消除河道水质黑臭现象,力争到2012年1/3以上河道水质达到Ⅳ类要求,到2020年所有河道水质达到水功能区的要求。
2、河道保洁。按属地管理、市场化运作原则,由属地镇负责对辖区内农村河道实施保洁管理,确保河道环境卫生。各镇要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探索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机制,选择信誉良好、有河道养护经验的单位进行保洁。
四、管理标准和内容
(一)管理标准
河道内无漂浮物、垃圾、杂物、杂草,无人为设障,河道两岸绿化带或管理范围内无垃圾杂草,无违章建筑。
保洁作业时间:1月~4月、11月~12月,为7:00~17:00;5月~10月,为7:00~18:00。
(二)管理内容
各河道管理责任主体必须制定河面、河岸保洁和河岸巡查制度,全面推行设施定期巡视、巡检、维护制度,确保河面清洁无漂浮物、水质良好;河岸等硬化设施整洁完好;及时发现、报告、制止影响河道保洁的各类违法行为;将打捞、清理的垃圾等及时运至指定的可堆放地点;防汛配水科学调度、安全运行。
五、管理经费
为有序对接城市河道管理标准和规定,切实改善农村河道面貌,农村河道长效管理资金参照区城管办对绕城外的之江度假区、小和山高教园区内河道保洁标准落实,即按每平方水域1.48元的保洁费和每公里787.53元的巡查费标准落实管护资金,区、镇二级财政按6:4比例安排。
六、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组织领导,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属地管护、部门协同的原则,成立西湖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和区林水局局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区财政局、区林水局、区城管办、西湖环保分局、区爱卫办以及各镇政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林水局),区林水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区林水局:牵头实施全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主要负责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政策制订、计划下达、技术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比等工作;组织开展水法律法规宣传和对乱占河道等行为的执法工作,加强水行政执法。
区财政局:负责落实全区河道长效管理经费,保证资金及时到位;负责全区河道长效管理经费使用监管,保证专款专用。
区城管办:指导各镇农村河道两岸各类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工作;协调城市河道和农村河道管理的对接工作。
西湖环保分局:负责对河道水环境生态破坏事件、污染事故、污染纠纷的调查处理;组织开展对违法排污企业专项执法工作,防止企业偷排污水,污染河道水质;严格监控污染源,严格实行达标排放制度;对流入河道的污水进行定期定点监测,对未达标排放污水行为及时提出书面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区爱卫办:指导各镇开展爱国卫生宣传,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农村河道保洁指导工作。
各镇:负责落实辖区内河道长效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负责辖区内农村河道的长效管理工作,参照本实施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河道长效管理办法;开展河道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做好对辖区农(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对河道的保护意识;及时制止辖区内河道及其保护区范围内各种违法违章行为,并积极配合区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工作,协调处理河道长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纠纷;负责对辖区河道长效管理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及时清运。
七、考评要求
按照对各镇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从组织领导、工作制度、管理人员、经费投入、保洁队伍、配水运行、管理成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