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看西湖 |
|
![]() 媒体看西湖 |
|
昔日黑臭河要变“阅读港” |
发布日期:2017-09-13 |
十字港整治前后的对比。 河道简介: 十字港河南起西溪湿地,北至枫树湾河,全长500多米。 治水大招: 治水先治岸,拆除了4000多平方米的沿河违建。 一湖碧水 重回蒋村 早上6:30,当多数人还沉浸在梦里,张雪桂已坐上保洁船,沿河荡去。 作为十字港河的专职保洁员,每天他要在500多米长的河道上来回清理4趟。 他的工具很简陋,一个舀水的勺和一个网兜,分别固定在两根长长的竹竿上,还有两个塑料箩筐和一根用来撑船的竹竿。网兜斜斜地插入水里,一兜一抬一扣,垃圾进箩。 半天时间,船舱底部铺了薄薄一层浮萍及各种水上漂浮物。“现在河水清多了,垃圾也少了。要是几年前,半天时间,船上的各种垃圾堆得小山一样,恶臭难忍。” 64岁的张雪桂是土生土长的蒋村人,说起家门口的这条河,他有说不完的话。“十字港河紧靠蒋村老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街上数千居民每日的生活污水都排进河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黑臭河。” 船的不远处,有一座古朴的石桥,由3块长条石组成。桥面两边,刻有桥名和题记。凑近了看,此桥叫忠驾桥,相传已有近250年历史。 “过去,这座桥是杨家埭、龙章村村民外出、回家的必经之地。夏天里,河里游泳的孩子也很多。” “每年端午节,蒋村村六组、七组的村民都会先在十字港河里划一轮龙舟,然后再去深潭口和其他村的龙舟聚在一起。” “一直到1996年前后,十字港河都是村民们的生活用水来源。后来因为种稻、养猪、养鱼,导致了水体污染。” 作为十字港河的专职保洁员,张雪桂是最早感受到十字港水质的变化的。 “现在,坐在船上往下看,水清澈见底,能看到鱼虾游动,各种水生植物茂盛生长。”张雪桂一边说着,一边划着船驶向远处。 此刻,一湖碧水上飞鸟掠过,两岸杨柳依依。那一条轻轻摇曳的小木船,一个弯着腰打捞的身影,和这水清岸绿的十字港河道一起,成了市民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沿岸拆违 文化浸润 蒋村街道城管科负责人李忠,是蒋村的“河道大家长”。蒋村辖区内11条河道在他的心中就如同他的子女,哪条河道洗涤钓鱼多,哪条河道容易被污染,他都了如指掌。 说起十字港河,他说,“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 河边,常年栖息着数千居民,乱搭乱建、偷排污水的问题屡禁不止。 治水先拆违! “从2015年开始,我们拆除了4000多平方米的沿河违建,并对排入十字港河的污水进行了截污纳管。”李忠说。 蒋村街道还对十字港河底厚达1米的淤泥进行了清理,10米左右宽的河道也被增加到了20米。沿河的绿化、基础设施也进行了相应的提升。 去年,十字港河整治完成,2017年1月,十字港水质监测达到Ⅱ类水。水环境改善后,不仅老百姓叫好,还引来咪咕传媒、怡丹科技等知名企业入户两岸。如今这条河的水质已经基本保持在Ⅱ类水和Ⅲ类水之间。 未来,十字港不仅是一条生态景观河,还是一条文化风景线。 按照初步设想,蒋村街道考虑将蒋村民俗文化贯穿在河道景观内,打造一条文化氛围浓厚的“阅读港”。河边,会新建一些供居民看书的文化场所,并设置电子显示屏、电子宣传栏、触摸屏、云屏电子阅读机等智能设备,可供市民浏览电子阅读设备或借阅书籍,还会举办国学文化诵读、科普户外学堂、读书义卖集市等文化活动。 假以时日,十字港畔,河水清清,书声琅琅,文化之水将流淌入蒋村人的心田。 记者 毛长久 通讯员 陆海华 黄亚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