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桂香扑鼻。走进益乐新村,俨然步入城市花园:只见一排排四层楼房整齐别致,柏油马路通到家门口。房前屋后,栽种着花花草草,景色宜人。居民在家门口的休闲椅上聊天、下棋,健身房、活动室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一派其乐融融的生活气息。 这样悠闲惬意的生活,在二十多年前,却简直不敢想。“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里都是农田鱼塘,村里人都靠养鱼、养猪维持生计,我们家也一样,日子过得辛苦。”今年53岁的章琴,1985年嫁到当时的益乐村,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劳作,割鱼草、赶早集,在田里、塘里忙个不停。 1993年,在改革开放大潮下,益乐村在全省率先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变成股东,村主任变成董事长,集体收入实行分红,益乐新村开始大步迈向小康路。 产业聚集 经济腾飞迈向小康 1999年,整个益乐股份合作社集体收入980多万元,9个自然组451户1900多人分红下来,每户能拿到4千多元。 尝到了甜头,村民们也更有信心了,合作社领导班子时刻思考着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这时,在外的沈新华回村担任益乐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委书记、董事长。“集体经济发展起来,集体收入才能增加,分红自然就多。”沈新华说。 2000年,合作社抓住历史机遇,投资在辖区建设了花鸟市场和外来人口公寓,集体收入一下增加了几百万元。 2005年,动漫、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益乐村利用原益乐工业园区成功打造成数字娱乐产业园区,引进了当时国内最早一批动漫企业,成为杭州乃至全国有名的文创产业聚集地和创业“福地”。2006年,园区被评为“国家级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 紧接着,益乐村撤村建居,拥有了10%留用地指标,盘活集体经济又有了新方向。2005年左右,利用老旧市场和留用地,合作社先后建起了数娱大厦、电子商务大厦,集体经济开启招商引资时代。 园区和楼宇的集聚效应吸引了一批文创和互联网企业在益乐新村辖区创业成长,如上市企业顺网科技、兑吧科技以及行业龙头婚礼纪、软视视频等企业。 企业聚集带来的直接成果就是集体收入增加,合作社集体收入实现每年递增一千多万元。到2010年,集体收入突破1亿元,2019年实现1.47亿元。2019年,集体分红达7800万元。 “为可持续发展,我们将集体收入一部分分红,一部分进行集体经济的积累和投资再创造。”沈新华说。在此前建造的2幢商业大楼基础上,2019年,合作社建造的另一座新商务大楼益展大厦重新启用,已吸引指令集等一批企业入驻,当年招商率实现70%。 环境优化 居民生活乐开花 一幢幢写字楼拔地而起,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居民的钱袋子鼓了,日子也不再过得紧巴巴了,首先就想着改善居住环境。 撤村建居后,小区管理是个大事情。随着租客增多,违章建筑搭建、飞线也随之增多,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 “将房子出租后,人员聚集,最怕的就是火灾。”沈新华说。除了完善安全管理措施,2015年开始,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益乐新村实行综合整治,通过拆除违章、强弱电上改下、立面改造等,两年后,益乐新村面貌焕然一新。2017年,益乐新村还出台新村管理新措施,对辖区房前屋后破坏绿化、违规经营等情况进行全面整治,达到标准每户每月予以奖励1000元;违反标准,每个罚款50至100元不等。 “老辈们习惯在房前屋顶晒点咸菜、放点东西,查到了,对态度端正的,我们要求立即整改;对拒不整改的,一定罚。”沈新华说,刚开始,有些居民还存在侥幸心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居民们逐渐养成了好习惯,小区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 为方便监管,益乐新村还创新使用无人机进行拍照取证,实现辖区全方位无死角管理。“环境好了,租客也多了,原先还要到处打广告拉租客,现在都是人家找上门,省力很多。”章琴说,环境整治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租客素质提高了、管理更轻松了。 “现在真是幸福!”如今,章琴家每年都有集体经济分红和房屋出租收入,子女工作稳定,在她看来,可以说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