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2019年12月以来,西湖区明确以“三小”(小微权力、小型工程、小额资金)体系建设为主线,以“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为主题,以“三治”(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为主旨的工作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治理,探索数字赋能,压紧压实清廉村居建设“最后一公里”,推动基层治理走上新台阶,全区先后创建2个全国文明村落、1个全国乡村善治示范村、7个省级乡村善治示范村。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区119个村社核查出货币资金56.0亿元,资产275.6 亿元,负债106.8亿元,所有者权益168.8亿元,集体土地资源总面积22.4万亩,实现村级集体可分配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农民人均收入38040元,同比增长7.1%,名列全省第二。
一、体制机制一起推,一盘棋完善“三小”管理。坚持顶层设计、聚焦重点,构建以体系建设、制度执行、监管机制为突破口的“三小”体系建设,助推基层治理往深里走、往实里做。一是梳理“三小”清单。将散落在村社的权力事项分门别类,梳理出7个类别(村社重大、较大、紧急事项,村社章程、规划、计划、预算规定,村社集体资产经营,重大投资、大额及专项资金管理,村社工程、采购、产权交易事项,村社人员管理和日常管理,村社党组织党员管理、村社“三务”公开)分类梳理了30项清廉村居权力清单,明确主体责任,实行“一对一指导、内容全覆盖”。二是规范“三小”运行。采用“标题+线型连接”形式,绘制30条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使职责更明晰、过程更透明、权力运行更规范,促使权力在规定的“路线图”内行使。三是强化“三小”监管。出台村社“三小”体系建设“一意见两办法”,构建涵盖5个目标、11项任务、18项内容的村社“三小”监督管理体系。以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党政分管负责人为具体牵头人,成立村社“三小”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村社集体资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层层压实监管责任。
二、线上线下一起推,一张网强化“三资”监管。坚持问题导向、效益至上,打造“线上+线下”公开模式,实现线下实体公开、线上数据互通。一是三资公开上云端。在全区119个村社推广使用“西湖三资公开”手机APP,15.2万名村社基本股民动动手指即可查阅当月所在村社干部报酬、工程建设、房屋出租、合同履行、银行开户、现金收支、资金借贷、非生产性开支等情况。二是资产竞拍“云在线”。用好西湖区互联网资产交易平台暨云招商平台,村社集体资产交易通过云上发布、云上报名、云上缴保、云上竞拍,有效保障了村社集体资产公开、公正、透明交易,促进村社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比如,古荡镇股份经济合作社综合楼、嘉禾花园商铺2个项目,采用公开竞拍形式,分别经过106轮、33轮竞价,以852.1万元/年、2648.9万元/年成交,分别溢价44.6%、17.5%。三是政银合作优服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园、10%留用地项目建设等工作,强化金融服务和融资保障。启用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实行资金使用网上审批制度,推进非现金支付、村务卡、零备用金等制度落实。创新政银合作模式,携手杭州联合银行,在全省率先召开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大会,为119个村社授信150亿元小额普惠贷款。
三、管理治理一起推,一股绳推进“三治”融合。坚持以管理促治理,切实提升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形成以自治为基础、德治为先导、法治为保障的“一股绳”治理体系。一是抓自治“强筋壮骨”。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主体监督作用,定期开展民主理财,截至10月底,全区119个村社村级财务清理结果上墙公布,村社监事会牵头的民主理财小组提出整改意见建议156条,落实整改措施139条,490项重大财务经营事项全部提交股东代表大会讨论,清理中收回各类欠款10294万元,共回收56820平方米的建筑物纳入村社集体资产管理。二是抓德治“渗透浸润”。深化清廉村居“一镇街一品牌”建设,培育11个清廉村居示范点,打造“西溪廉韵”清廉文化教育专线和“朱德纪念室”廉洁好家风文化教育点,不断提升清廉文化渗透力。设立村社微信公众号,及时公开村社各事项集体决策、“三资”管理等信息动态。三是抓法治“循规蹈矩”。严格落实每月支出票据审核、每月(季)村务财务公开、每年村级财务清理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全区119个股份经济合作社“会计委托代理”机制全覆盖推动。截至目前,村级财务清理、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按照“届前大扫除、届中零障碍”的要求,问题整改率已达97.8%。依法依规清理村社集体借贷资金5490万元,落实1482家企业(经营户)减租4798万元,积极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