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看西湖 |
|
![]() 媒体看西湖 |
|
西湖 砥砺奋进铸华章 |
发布日期:2020-12-28 |
岁月不居,春秋为序。 “十三五”以来,西湖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紧紧围绕“加快打造全面小康、全域美丽、全民幸福的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交出了一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西湖答卷”。 五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10.9%、7.7%,数字经济排名省市前列,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生态环境实现蝶变,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幸福品质不断跃升,改革攻坚取得突破,治理效能明显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西湖区已连续八年排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列,获得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和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平安区、大禹鼎等荣誉, 成功创建杭州主城区首个省级“无违建区”,科技进步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省前三位。 西湖大地上,全面小康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数字 西湖区最鲜活的特色 今年三季度,西湖区数字经济交出亮眼成绩单: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达400.5亿元,增速35.0%,高于杭州全市24.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增速蝉联杭州市第一。预计全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30%以上,增速稳居全市首位。 西湖区数字经济,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领跑全市全省——这不仅是产业成绩单,也是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新答卷。 在西湖区,阿里云、每日互动、涂鸦智能、有赞、咪咕等数字经济企业茁壮成长,杭州城市大脑、杭州健康码、“亲情在线”平台等成果正不断刷新着我们的生活面貌,成为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生动注脚。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西湖区企业“每日互动”仅仅用7天时间,组建团队参与研发的健康码,从杭州走向全国,创造了令人惊奇的中国速度;西湖区企业“云仰科技”用11天时间研发“亲清在线”平台,累计兑付金额60多亿元,惠及杭州26万家企业。 数字经济有了发展的土壤,也需要精心“养护”。一直以来,西湖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以深化改革为总抓手,着力构建生态“创新牧场”。 在全省率先成立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开展“千名干部联企业、千家企业评部门”活动,协调解决问题4000余个,解决率达96.7%;打造“科技八点半”“西商大会”“云上西湖”等特色品牌,多层次满足服务需求;数字赋能“最多跑一次”改革,1630项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码上办”,现场踏勘现场办、医保业务“不见面”办理等改革走在省市前列;以改革提升治理效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融媒体改革全面落地,志愿服务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西湖区还积极探索数字治理的创新之路。初步建成“1+1+1+N”的城市大脑西湖平台核心架构,打造三级驾驶舱体系,实现“治理直达、惠企直达、民生直达”;推进政务服务2.0、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创新打造政务云平台、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中心等线上应用,提升跨层级、跨部门服务管理能力;接入21条全市统筹的民生直达政策,累计兑付金额1.2亿元、惠及群众 27.8 万人;创新市中医院周边“P+R”停车换乘模式、“幸福云”大救助信息平台等应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接下来,西湖区将继续精准施策,加快打造以“三城一谷六镇”为布局的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制造业数字赋能,调整产业结构,拓宽“政银企”沟通桥梁,畅通服务渠道,继续以更大服务力度创建优佳营商环境,为数字经济厚植沃土。 美丽 西湖区最动人的底色 从华丽转身的美丽乡村,到精雕细琢的美好家园;从三产融合的特色小镇,到焕然新生的商圈楼宇,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条道路上,西湖区从未停止过求索与前进的步伐,把美丽写满西湖大地。 治气,还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全区组织11个镇街开展主要大气污染源排查工作;全面完成小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化改造和老旧车辆淘汰任务。近三年,西湖区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31.8%,大气环境质量、空气质量优良率等指标连续排名主城区第一。 治水,还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实施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南北两大生态修复工程等重点项目,全域剿灭劣Ⅴ类水,全区Ⅳ类水以上河道稳定在90%以上。 成功创建7个“污水零直排”街道,26条河道被评为省市级“美丽河湖”。 建成了201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成农村污水收集管网约170公里,日均污水收集量约9000吨,喜获“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 治城,还百姓城美村靓、美景常在—— 在城区,对全区73个城中村进行全面整治,实施59个老旧小区美丽家园提升改造,打造白沙泉金融并购街区、象山艺术公社等一批特色项目,实现城中村的彻底转型。 在乡村,高标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建成4A级兰里景区和21个省A级景区村庄,全区4个小城镇全部通过省级验收,2个成功创建省市级样板。 今天的西湖大地,洁净空气重归,潺潺流水重流,宜居城乡重现,“全域美丽”金字招牌持续打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山水资源禀赋在西湖完美交融。 幸福 西湖区最亮眼的本色 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西湖区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确保每年完成8件民生实事,持续推进“幸福西湖行动”,开启了一扇“幸福之门”。 西湖人有一种幸福是,名校就在家门口。今年以来,新启用、改扩建学校15所,创新“1+X”学后托管模式。随着新学校不断开工、竣工、投入使用,西湖区的教育金名片变得更闪亮。 除了家门口的名校越来越多,还可以享受到很多线上教育福利。今年建成投入使用社区学院智慧教育信息化平台、棒伢儿校外教育云平台和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平台3个云应用平台,开启“以信息化助力西湖教育全域优质”的西湖数治教育。 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名医,西湖人得偿所愿。 近年来,西湖区大力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引进来”战略,浙医一院之江院区、省立同德之江院区、浙江医院合作医院、市一医院协作医院等医院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快速补齐西湖区省市优质医疗资源薄弱短板。今年以来,在全市首创区域医疗数字影像集中诊断系统,康养体系建设惠及老人 4.5万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西湖区实现了“老有善养”。 过道旁装上了自动感光小夜灯,卧室床头的一键报警按钮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相连,卫生间门口的智能监控器全天候监测活动轨迹……今年以来,西湖区80户老年人家庭已全部完成适老化改造,一系列智慧养老设备时刻守护着老人安全。 2019年以来,西湖区积极探索“智慧养老”的西湖模式,以70岁以上独居、孤寡或失能半失能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发放老人机、智能手环等智慧养老终端约25000台。目前,西湖区已有约2.8万名老年人因此受益。 为民惠民的幸福答卷,今年精彩续写——建成西溪水浒文化展示馆,安置房竣工7.8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266万平方米,加装既有住宅电梯101台,新建绿道3.6公里、公共绿地23万万平方米,高标准建设亚运场馆,被评为“省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区”,区文体中心入选国家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 西湖区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让西湖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31位区领导深入基层、靠前指挥,1600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连续奋战, 620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850名教师下沉一线、值班值守,15万名在职党员、13 万名志愿者热情参与,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进口冷链食品全天候监控,线索流转无一人遗漏,精密智控指数持续位居全市首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西湖区勠力同心,组建区、镇街、村社三级组织指挥体系,打赢了艰苦卓绝的抗疫大战,守护了百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