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马同学的机场驻点日记
马博纬是2019年7月才来到西湖疾控工作的一位小年轻,妥妥的“95后”,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在平时生活中他是一个沉稳内敛的男生,和女生聊天时常常会害羞脸红,但一进入到工作状态时就会立刻变得认真专注。这位办事牢靠,责任心强的男孩子在收到支援萧山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的指令后,二话不说,立刻收拾装备出发。
3月9号临危受命
早上,接到科长打来的电话说主任找我。我带着满心的疑问来到主任办公室,看见领导们都在等我,心里顿时一惊:我是做错事了吗?
当我得知是要安排我去支援萧山机场,要穿上防护“战袍”,心中顿时百感交集。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我竟然没有一丝畏惧,满心都是激动,激动中还夹杂着一点担忧。激动是因为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和宝贵的人生经历;担忧是怕我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不足,不能很好的完成这项任务,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也给自己留下遗憾。出发前同事们再三叮嘱我,务必要做好个人防护。他们的关心也让我很感动。
3月11日踏上“疫”途
今天是我正式来到萧山国际机场参与支援工作第一天,在前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登机流调组更衣房,地上到处都是一箱一箱的防护用品。说实话这算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穿防护服进行防疫工作,我的脑海中早已经演练了无数次穿脱防护服的这个过程。但不知为什么,真正穿到身上的时候心里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更多的是迟来的紧张感,反复确认自己的防护工作有没有做到位。
说出来还挺不好意思,我从来没坐过飞机。以前想象过自己第一次坐飞机的场景,但就算做梦也不会想到我第一次踏上飞机竟然是以这样的身份。我相信这一次特殊的经历,会让我日后无论在任何时候想起来都是骄傲和自豪的。
第一次与飞机的合影
等待飞机落地
说起来容易,其实经过这一天的实战,我深刻体会到了一线防疫人员的辛苦,战袍也不是那么好穿的。白天倒还好,等到晚上出外勤时就会特别冷,在室内等待时又会觉得很闷热,呼吸不畅,不吃不喝,也不能上厕所。因为群里的消息必须实时关注,所以即使是在少之又少的空闲时间内,精神也是高度紧张的,时刻备战,时刻关注着手机里的信息,一旦有指令,立即响应。
3月13日初遇难题
今天我的心情有点复杂。我们进行密接人员的排查时,将有症状者的同排和前后三排乘客定为密接人员范围内。
我们照常进行排查工作,在测量体温时发现有一位乘客发热了。按照规定这位乘客的前三排和后三排人员都要作为密切接触者由当地政府或街道接走接受医学隔离观察。
距离发热乘客前三排最远的一位先生和我们说,他的防护做的很到位,也没有和别人密切接触过,能不能不作为密接人员被带走。
还有后面第三排的乘客,与前面的座位隔了个过道,但原则上还是算在有症状者的后三排密接人员里。
我看到他们很委屈的说自己已经很注意防护了,心里其实能理解他们的情绪,谁不想早日和家里人团聚,但是为了不放过一丝隐患,为了更多人的安全与健康,我们再多的理解也只能化作一声声解释和安抚。
目前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但如何做好境外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是重点。小马同学在大“疫”面前义不容辞的支援前线,当让我们看到“95后”防疫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