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17-8/2020-09621 文号:
公布日期: 2020-06-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西湖分局 统一编号:
 
 
实施全域整治 打造诗画田园


 

一、基本情况

西湖区位于杭州市主城区西部,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辖区面积312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2个镇、190个村社,常住人口近120万人,是杭州市主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辖区内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经济实力位居省市前列,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健康发展。

同时,西湖区也是主城区中唯一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城区,拥有双浦、三墩两个以农村形态为主的乡镇,普遍存在着耕地利用碎片化、村庄用地无序化、农村发展低散乱等典型的城乡交错区土地管理利用问题,耕地非农化现象较为严重,违法占地连续数年居高不下,建设用地利用粗放低效,与西湖区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极不相符,是西湖人心中的难言之痛

2017年,区委区政府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坚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牢固树立真保护、实恢复、强管理、优利用、快实施的战略思路,秉持科学开发利用、严格控制保护、积极整治修复的工作理念,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国土资源部门的大力指导下,以双浦、三墩等区域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推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切实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做到三个全覆盖

地域全覆盖。将双浦、三墩两大片区纳入全地域、彻底性综合整治范围,其中双浦镇总面积78.48平方公里,农用地48.1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1.37%;建设用地17.75平方公里,占22.62%;未利用地12.57平方公里,占16.01%;三墩镇总面积37.958平方公里,覆盖三墩北、老集镇、西科园老工业园区、双桥四大片区,其中核心整治区绕城、华联两个村占地4.82平方公里,含农用地3.2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26平方公里、未利用地0.28平方公里。

规划全覆盖。坚持规划先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编制农村土地全域整治规划,先后编制《双浦镇全域土地整治规划(2017-2020)》、《双浦镇(袁浦集镇)、三墩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之江地区、三墩地区水利综合规划》、《美丽乡村一村一方案》等一系列规划方案,科学安排农民安居、村庄建设、基础配套、公共服务等各项用地,实现以项目为基础保障开发建设和空间布局的精准定位。

标准全覆盖。统一制定整治标准,严格规范执行,对沿山沿路、沿河沿溪、房前屋后、院内院外一律纳入整治范围,不留死角、不留遗憾,确保该拆的拆彻底、该整的整到位。全面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拆迁模式,按照一张图谋划、一盘棋部署、一条边管理、一把尺评估、一口价签约、一张表公示六个一原则,实行补偿标准量化、全程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

(二)全面整治

坚持把土地全域综合整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统筹推进拆违控违、治水剿劣、田园清洁、矿山治理、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城中村改造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水田垦造等十大行动,重点做好五篇文章

做好环境品质提升文章。全面实施23个村美丽乡村建设,累计立面整治4164户、庭院改造9993户、道路提升1388条、新增公共绿化220万方,打造景观节点376个,安装监控1995路,完善村庄配套功能。启动拆违控违攻坚行动,两大区域拆违298万方,通过杭州市“无违建镇”实地验收。打响城中村改造清零战,双浦5个村完成5平方公里土地的拆迁任务,三墩6个村社共12.76平方公里进行一次性搬迁拆除,为紫金港科技城、云谷、西湖大学发展腾出空间。周浦、袁浦小城镇综合整治已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做好生态空间修复文章。双浦地区历时40天,全面清理土地3000余亩,清理非法占用耕地的各类堆场706处、堆积物13.5万吨,废品收购点94处、10.6万吨,拆除甲鱼塘1万余亩,修复土地3.1万亩;历时20天,拆除占用农地从事经营的各类大棚房33处4.1万平方。实施科学治水、系统治水,完成富春江北支江疏浚工程,打通10条断头河,4条河道提升改造,11条劣V类河道全部摘帽,彻底解决了困扰区域41年的缺水问题。三墩地区完成生态修复工程,打通13个堵点,19条劣五类水体河道治理全部通过省市验收,完成8条省级美丽河湖,以及14条区级河道无违建河道的创建。全区投入专项资金8.3亿元,全面完成13座废弃矿山综合治理,总治理面积达74.5万方,生态复绿6.4万方,平整出可利用土地1400余亩。

做好现代农业发展文章。按照三权分离原则,全区共流转土地4.32万亩,从源头上加强对违规违法侵占土地问题的管理。着力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精品农业,占地4200亩双浦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占地5200亩的三墩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全面建成开放。

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文章。通过水田垦造行动,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9期项目总投资4.4亿元,已新增水田3360亩,新增旱地123亩,旱改水和耕地等级提升3198亩,在杭州市主城区实现了垦造水田零的突破,并连续两年获得丰收。2020年,双浦地区种植约8500亩小麦,目前已进入收获的季节。

做好新样板农旅融合文章。按照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理念,依托美丽乡村和美丽小城镇旅游资源禀赋,着力探索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乡村旅居3.0旅游产业新模式。通过全域规划发展蓝图,形成北建景区、南创小镇的产业发展思路,专注打造新样板农旅融合。2019年兰里景区和灵山风情小镇累计接待游客达90余万人,有效带动了景区内农家乐、民宿等乡村经济业态发展,商业配套服务由原先的37家增加至200余家,景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增长明显,农旅产业融合在振兴乡村经济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较好验证。被杭州电视台、都市快报、浙江在线等主流媒体报道1000余次,新媒体花椒、一直播、抖音等平台点击量达900余万次,品牌效应初显成效。

三、工作成效

农村土地全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全方位效果,交出了环境、生态、保护、民生、经济等五本账

环境账。环境脏乱差现象全面消除,城乡一体化管理逐渐落实,农村地区外来人口得到了疏解,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安全隐患大大减少,城郊结合地变成了大花园,整个区域环境面貌发生蝶变。

生态账。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劣V类河道全部摘帽,河道水体自然流动起来,水体自净和生态修复能力大幅提升,水清岸绿的美景再次重现。废弃矿山得以修整、复绿、挂网保护,不仅提升了颜值,更大大降低了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

保护账。全区耕地质量有效提升,土地管理全面加强,双浦、三墩涉土信访积案全部化解,甲鱼养殖场等污染环境的业态全部清除,堆场、废品回收站、乱搭乱建等全部消失,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耕地,恢复了土地原有属性。双浦地区的卫片图斑比例从连续三年超出15%被问责,下降到3%以内。

民生账。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内外整治干净、环境优美,水、电、气等全部进村入户,村内道路拓宽一倍、路网通达,乡风文明和睦,治安案件发案量下降了32%,群众的居住环境彻底改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经济账。农民收入增加,房租、地租和劳动力收入翻倍甚至数倍增长,实现减房不减财、减人不减收。集体经济壮大,在村集体原有物业出租收入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农业、10%留用地开发、休闲旅游产业等多种来源收入,全面消除经济薄弱村。整治区域仅水田垦造价值、新增建设用地价值和周边土地增值这三项,就远远超过整个土地整治总投入。

西湖区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关注和充分认可。省委车俊书记在三墩调研时,用统筹规划格局大、全域整治手笔大、攻坚克难力度大三句话,给予了高度评价。自然资源部陆昊部长对西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试点工作表示高度肯定,要求我们持续提升全域土地整治效率,最大程度提升综合效益,努力为全国农村土地全域整治工作树典型、做标杆。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考察时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精准落实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举措,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赴西湖区调研,这是西湖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也让我们备受鼓舞。下一步,西湖区将按照总书记在西溪湿地调研期间的指示要求,以巩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成果、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切实补齐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短板,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巩固和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前列,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浙江篇章作出西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