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看西湖 |
|
![]() 媒体看西湖 |
|
云栖小镇引进相关企业60余家,初步形成空天信息产业链 摘下天上星 站上智高点 |
发布日期:2020-07-10 |
杭州日报讯 今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2017年,“卫星之父”孙家栋院士到访云栖小镇,题写寄语:“发挥云栖小镇的平台作用,坚持技术融合、产业融合、军民融合方向,推动北斗应用自主创新,支持浙江制造走向世界”。由此在孙家栋的引领下,云栖小镇开启了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探索之路。2018年2月,北斗时空研究院成立落户云栖,与小镇生态企业共建集“技术集成、应用创新、高端智库”三位一体的北斗时空平台。 或许用不了多久,与空天信息技术相关的一些新制造产业,在云栖小镇能实现新突破——小镇西面,石龙山园区,一个24米高的厂房已初显雏形。最快今年10月份,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七中心一基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55亩、近5万平方米的该创新基地基本建成,为云栖小镇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抢占空天信息“新赛道” 空天信息产业实际覆盖“空、天、地、海”四个领域,从太空的卫星到近地面的飞机、无人机以及地面系统的信息运用再到深海探测,方方面面都有空天信息产业的身影。 去年7月25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正式落户云栖小镇。伴随着这一大项目的落地,小镇发展空天信息产业的新蓝图徐徐展开:连续两年召开空天信息大会、布局1000亩飞天科学城、设立20亿的空天信息产业投资基金,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行业龙头的研究机构进行深度合作…… 作为全国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高地的云栖小镇,缘何对空天信息产业情有独钟?“云栖小镇有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公司阿里云,还是杭州城市大脑的诞生地。依托小镇已形成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和已营造出的智慧应用场景,为培育和加快空天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空间载体和产业基础。”云栖小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布局空天信息产业,将其作为驱动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引擎。而致力于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镇的云栖小镇,在产业基础、应用场景和创新氛围等方面具有发展空天信息产业的显著优势。 “过去我们只知道用卫星采集大量的数据,不知道怎么让这些信息‘活’起来,如今空天信息产业就是要将这些数据信息运用到我们生活之中。”该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云栖小镇先后与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龙头企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北斗时空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杭州零重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零云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等创新企业达成合作,拥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无人装备产业园区、遥感卫星整星平台、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北斗时空平台等产业孵化平台,初步形成相对较为完整的空天信息产业链。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采集、分析、整合卫星数据,丰富定时、定位和遥感观测的综合应用服务,广泛应用于旅游、交通、就医、泊车等场景。”该负责人表示,未来相关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应用于杭州“城市大脑”的11大系统、48个场景,真正做到服务于民。 构建协同创新“新生态” 在6月30日西湖区二季度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云栖小镇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再传捷报。 航天五院旗下上海某研究所将投资10亿元,在小镇建立“新材料新结构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化基地”,购置先进测试实验设备设施,建设高精度天线生产线;航天五院旗下北京某研究所投资10亿元,在小镇建设“特种领域智能装备研发中心和总装集成基地”,部署特种领域智能制造生产线、动力机械手系统、特种环境自主智能转运系统等。 至此,云栖小镇与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合作签约落地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以及空间人工智能控制研究中心等7个研发机构和1个智能装备研发与集成产业化基地。依托云计算核心技术,推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融入航空航天等高端产业,云栖小镇已经引进相关企业60余家,构建互利协同的云计算与空天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 下一步,云栖小镇将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智能智造企业体系,并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一步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目前锁定中国商业卫星制造和运营的前20强公司,进行引进与对接,包括商业航天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云栖小镇管委会主任王喆表示,力争到2025年,小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竞争能力强的空天信息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成为我国空天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