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私人定制康养计划 西湖区康养一体化管理平台落地运营
发布时间:2020-07-30 17:21:01
来源:区民政局 点击率:

这几天,家住西溪街道的杨阿姨每天都坚持在街道的康养中心,参加体适能训练。

原来,前段时间,杨阿姨在西湖区70岁以上企退人员体检时,免费参加了一项体适能评估,评估显示,杨阿姨存在一定的重心不稳,在医生建议下,她决定接受一段时间的体适能训练。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杨阿姨不得不重视。重度失能老人的衣食起居,高度依赖家庭成员,老人和家庭都深受其困。

那么,如何精准识别具有潜在失能高风险的老人,抓住黄金时间延缓失能状态的出现呢?

日前,老龄化17.78%、拥有13.37万老人的西湖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一项创新服务——把体适能评估检测纳入到了70周岁以上企退人员的年度常规体检里,评估数据会被接入到刚刚落地运营的西湖区康养一体化管理平台,后续平台再根据评估结果对老人身体状况进行建档、评估,制定康养计划。杨阿姨就是最先享受到这一福利的老人之一。

提前干预  6.3万名老人今年将完成失能风险评估

截至目前,整个西湖区的失能老人为8000多人,面对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必然趋势,引入体适能评估可以说是顺势而为。

2019年7月,西湖区成为浙江省康养体系建设试点,率先在三墩镇和西溪街道两个镇街做了试点,有1096名老人完成了体适能评估。统计结果显示,两个镇街70周岁以上,中重度失能老人为13人;1096名老人中有三分之一存在失能高风险,年龄集中在75岁以上,该技术精准筛选出具有失能高风险的老人,第一时间介入有效训练,帮助他们延缓失能的程度。

“此前,我们的工作重心主要聚焦在帮助失能老人获得更好的生活照料上,如今引入体适能评估,我们可以提前发现,提前干预。”西湖区民政局老龄科科长俞芹介绍道。老人的体适能评估由镇街两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完成,包括30秒坐站测验、30秒上肢负重屈肘测验、30秒踏步测验、座椅体前屈测验、抓背测验等多个项目,可对老人是否有失能风险做出科学预判。只需要花费半小时的时间,就能拿到评估结果。

除了评估结果,西湖区民政局还会安排老人进行切实有效的针对性训练。

“这是一种类似广场舞一样的团队训练操,由浙江医院康复中心专业康复师操刀定制的。”俞芹介绍,8组视频操,针对不同的身体部位进行加强训练,有紧实肌肉的,也有增加关节灵活的。

该活动由老人自己报名,每个班10至20人,上课地点就在就近的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康复师会带领老人一起做操,看起来跟广场舞的模式差不多,但更有针对性和疗效。老人们练习如何科学地走路、抬腿,还会进行一定的负重训练,唤活老人衰退的肌肉和僵硬的关节。

目前,团队训练操这项由政府买单的服务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好评,一周2至3次的课场场爆满,西溪街道、灵隐街道、留下街道等老人较为集中的街道,团队训练操已经成为老人们心仪的网红课。

今年,西湖区计划全区6.3万名70周岁以上老人都要完成体适能评估,全区11个镇街都要推出100人以上的团队训练操服务,且团队不能少于100人。

在家享受  失能老人获得专业康复师、推拿师护理

体适能评估让提前识别干预取得进展,失能老人服务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从今年开始,西湖区失能老人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专业康复师、推拿师的上门护理,这在全市尚属首创。

“根据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分别拥有每月8至60小时不等的居家上门服务时长。”俞芹介绍,西湖区每个镇街都成立了康养联合体,失能老人只要有需求都可呼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康复师和推拿师前来。目前西湖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5名专业康复师、71名推拿师。接下来,辖区内的三家医院也将释放一定的护理资源,为失能老人服务。

评估老人是否失能,主要依据的是巴氏量表。主要评估的是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如是否可以自行穿脱衣、是否可以自行走路、是否可以自行大小便、是否可以自行上下楼、是否可以自行吃饭洗澡等。通过量表的鉴定,分数越低代表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自主能力越不足,失能情况也就越严重。

老人失能分为0、1、2、3四个等级,0级能力完好,1级轻度失能,2级中度失能,3级重度失能。

“对照巴氏量表,通常来说,老人的某一项能力彻底失去了,那么就意味着他基本已经达到了重度失能状态。比如他已经不能自行走路了,这就说明他不能完成上下楼、如厕等其他行为。”俞芹说,针对这一群体,西湖区今年还推出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申请老人必须是80岁以上的轻度失能老人和60岁以上的重度失能老人。

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满足了失能老人不想去养老机构、只想在家养老的夙愿。只要老人申请,眼下每张床位给予一次性3000元的建设补助,主要用于家庭养老照护床位适老化和信息化改造。比如有智能床垫,可监测到老人的睡眠质量等信息,还能实时捕捉老人心跳、呼吸、心率等身体机能数据,成立健康档案;安装视频监控,每天早晚,通过信息平台视频查房两次等。

“老人只需购买每月20小时的上门护理时间即可,护理员会上门检查老人的身体情况,还有用药信息等,基本上一个月自费还不到1000元。”俞芹说,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今年还是西湖区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目前已有5名失能老人完成了申请,今年全区的目标要建50张家庭养老床位。

平台助力  康养一体化云时代个性化

随着西湖区康养一体化管理平台的落地运行,无论是西湖区6.3万名70周岁以上老人的体适能评估数据,还是全区家庭养老床位的大数据,都将汇聚并形成西湖区康养一体化的云数据库。如体适能评估数据接入后,平台再根据评估结果对老人身体状况进行建档、评级和制定康养计划。

“西湖区康养一体化管理平台实质上就是该区的一个养老服务数字驾驶舱,由西湖区老人的基础数据、康养综合服务、智慧养老应用和家庭养老床位等模块组成。”俞芹介绍,该平台集协助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等于一体,实现了康养服务从评估、服务计划制订、实施和结算全过程、一体化闭环式的管理。

同时,线上和线下服务融合、家庭养老床位的各类用于体征监测和安防智能化设备与平台的融合、呼叫中心与平台的融合,将各种康养服务场景、碎片化的服务项目在平台上实现整合。

“无论什么时候,全区任何一张居家养老床位出现意外或者发出求救信息,平台马上就有报警,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紧急处理。”西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该平台接口还可以与全区现有的各类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体现让数据多跑、人少跑的理念。平台提供的数据驾驶舱,是一种可视化看板,方便政府监管,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截至7月10日,西湖区共有35家养老服务机构安装了康养一体化平台,共记录了547位老人、15场次、1454人次参加康养的团辅训练课程。全区已经安装的5张居家养老床位,也全部接入平台,记录了80多次电子查房、实现每张床位24小时监测。

今年,西湖区将在年内完成全区近6万余名老人体适能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制定适配的康养服务计划并组织实施,康养一体化平台为康养服务实现闭环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下一步,西湖区还将接入杭州市的智慧养老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平台根据每位老人的身体综合情况,还将形成身体档案,完成建档,最后还能为每位老人制定出“私人定制”的康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