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索引号
00250238-9/2020-09848
文号
公布日期
2020-09-01
公开方式
发布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利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5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0-09-01 14:39
浏览次数:
陈春仁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西湖区美丽环境促美丽经济的建议》(第15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西湖区规资分局等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西湖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筹措省市资金6000余万元,提升旅游设施,完善公建配套,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全国乡村善治示范村1个、省级特色小镇1个、省级风情小镇1个、兰里4A景区、省级特色旅游村4个、市级风情小镇1个、市级精品村4个、精品旅游示范线2条、3A村庄8个、2A村庄14个。坚持城乡人居环境一体化长效管理,巩固人居环境改善成果,吸引更多创客、游客、租客向往农村、融入农村。环境改善拉动集体经济增长,2019年全区119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总计271.0亿元(房产价值按照实际成本计算),同比增长8.1%;村级集体可分配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10.9%;64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总额8.4亿元,同比增长20.0%。但是当前农村地区的确存在农业产业不兴、集体收支赤字、农民增收单一等情况,需要着力研究解决,所以,您提出的建议很有现实和深远意义,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致力于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我们工作和努力的方向。
根据您提出的几点问题分析,下一步我局就加快产业兴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打造精品农业产业集群,营造良好农村营商环境,提升“一红一绿”品牌价值。以双浦蓝城、三墩五生、东方梅园等精品农业产业园为“圆心”,以“互联网+”为手段,以市场化、规模化、生态化为导向,精准产业布局,立足产业特色,建设集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营造周边营商环境,开发各类游乐项目,鼓励利用闲置农房开展民宿、农家乐等经营服务,拉动经济增长,为产业兴旺赋能。加强“西湖龙井”、“九曲红梅”等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管理,建立“西湖龙井”品牌管理专班,利用茶农标管理系统等智慧农业手段,维护和保障品牌价值。以“书记区长带货”等吸睛方式,提升农产品销售空间维度,将品牌价值转换成实实在在的收益。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产业兴旺需要千方百计凝聚起内生力和新动能。
二、盘活农村闲置房产资源,创新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加快10%留用地指标落地。结合区域优势、自然禀赋、交通资源等条件,系统考虑村庄业态布局,盘活乡村“沉睡”资源,引导村社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对闲置、破旧的集体用房进行修改建,鼓励农民利用宅基地和住宅,培育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业态模式,提高村社房屋租赁等收入。鼓励村社创建乡村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或乡村旅游公司,成立由村集体、本村自然人、外村出资人共同入股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招引社会资本,规划未来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求,鼓励农村地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目前三墩镇、转塘街道及双浦镇已经为非撤村建居村预留10%留用地布点,留用地新增规划布点编制已经列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计划,有关部门将在前期留用地规划优化方案基础上加强与镇街及村社沟通,加快编制及报批进程。
三、拓宽农民收入增长渠道,促进农民有效持续增收,实现“三农”美强富目标。做优西湖龙井、九曲红梅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标准茶园及品牌建设,提高茶地集约利用率,引导发展 “茶产业+”等多业态完整产业链,促进乡村周边旅游及农家乐、民宿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收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2020年计划开展农民素质培训50期约2500人次,开设茶艺师、茶文化、茶礼仪、茶案布置和茶艺表演等全方位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报酬收入。扎实推进A级景区村庄、精品村、精品旅游路线创建,以灵隐青芝坞、转塘龙坞、双浦灵山为重点区域,发展精品民宿,建成一批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村,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以10%留用地项目为抓手,提升项目招商品质,促进留用地项目健康有序发展,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股金分红收入。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尚智云 联系电话:85899301 传真:85899301
杭州市西湖区农业农村局
2020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