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基层工作,提高治理能力,把人民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 西湖区目前约有21万户居民、8万家企业,为提升我区基层政务服务便利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最佳区,通过整合流程、配齐人员、快速办理“一链式”服务,依托11个镇街行政服务中心、189个村社便民服务中心、34个“就近办”服务点、80个自助办理点、55个政银合作网点等5级办事体系,积极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提升就近办事便捷度。 一、“合”—“三步走”模式优流程。一是设置“一个窗口”。以“无差别全科受理”为目标,将原来的人社、民政、卫健、退役军人4个部门的业务专窗,整合为1个综合窗口,实现42项业务“进一个门、到一扇窗、办多件事”,并将该模式推广至全区11个镇街行政服务中心、189个村社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综合窗口阶梯式全覆盖。二是依托“三张网络”。构建“一窗受理”平台一张收件网、一张审批网、一张数据网三方联动机制,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可以在“一窗受理”平台的收件界面,根据群众办事需求,按照平台自动提供的个性化办事清单,精准收取办事材料,经后台人员审批后,实时交换至各部门业务系统,同时将所有办件纸质材料统一扫描录入平台,实现历史证照、电子文件的数据归集和共享。三是打通“四端办理”。42个“一窗受理”事项中,19个事项在“实体大厅端、个人固定端、移动端、自助端”中的任意一端即可办结,其余23个事项实现线上预审、线下办结,打造“立体式”就近申报、办理模式,同时借助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实时汇总四端办件数据,加快推进办件向网上端、移动端、自助端分流,减少实体大厅排队等候时间。截至目前,实体大厅端办理18917件、个人固定端办理17件、移动端办理36件、自助端办理18970件。 二、“配”—分类助跑强队伍。一是“贴心型”代办员。以为楼宇、商圈企业创造更一流的营商环境为方向,坚持软、硬件提升两手抓,组建一支44人的老楼宇、老商圈全程代办员队伍,覆盖全区11个镇街、4个平台,充分发挥宣传惠企政策、提供办事服务、联络政商关系等作用,为企业就近提供一对一的“管家式”服务。二是“专业型”帮办员。从群众、企业需求出发,在涉及公民办事、企业投资、商事登记等三大领域梳理出办理频次较高的37个事项,由人社、民政、卫计、公安、残联、国土、市场监管、发改、住建、规划等10个部门和11个镇街组织业务骨干,通过上门办理、上门收件、上门补件、上门代办、网上办理、上门培训等形式下沉社区、园区楼宇、企业平台,为群众、企业面对面提供“上门办”服务,目前“上门办”队伍已达305人,共计开展集中服务活动11场,累计上门服务群众、企业14150人/次。三是“服务型”导办员。按照“一机一员、一区一人”的原则,为全区80台综合自助机和11个镇街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办理专区点对点精准配备管理员、导办员,熟悉自助机、网上办事基本操作流程,熟练引导群众自助办事,同时做好自助机、网络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让群众和企业就近“好办” “易办”。 三、“快”—三办融合提质效。一是就近联动办。按照公民个人、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要求,明确联办平台、联办标准、联办机制,实现16个“一件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就近联动办理,精简材料152份,压缩时间477个工作日。比如:养犬一件事,以前,西湖区的居民要为自家的爱犬注射狂犬病疫苗,只有3个防疫点可以选择,防疫后至少要跑社区、街道和行政审批窗口这3个地方才能给爱犬办证。现在有23个防疫点基本覆盖全区,居民可以就近选择防疫,并且足不出户就可办证。二是就近自助办。根据全区人口、企业分布情况,合理布点综合自助机,在就近办服务点、特色小镇、商圈楼宇、旅游景区、所有镇街行政服务中心等人流密集处共部署自助机80台,实现特色小镇、税收亿元楼宇全覆盖,群众、企业不出社区、办公楼,就能享受零材料、零人工的秒办服务。目前,543项事项实现自助机端“一证办”、“一键查”,累计办件量达214430件。三是就近网点办。加强政银合作,全面打造实体大厅、网上大厅、政银大厅三类大厅,将就业、养老、税务等事项延伸至银行网点办理,构建多层级、多点位、多元化办事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已实现66个高频事项下沉至55个银行网点,让群众、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