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又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举国攻坚、负重前行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经济管理紧紧围绕“牢记总书记嘱托,实现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首善之区”奋斗目标,持续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坚定不移促进“三农”发展。
一、村级集体经济平稳发展
2020年全区村级集体可分配收入22.6亿元,比上年增加6890万元,同比增长3.1%。村级集体可分配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村社50个,其中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村社42个;5000万元以上的村社8个,其中亿元村3个,分别是古荡街道古荡镇、益乐和翠苑街道古荡湾。截至2020年底,119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总计298.4亿元,比上年增加27.4亿元,同比增长10.1%;净资产185.0亿元,比上年增加19.3亿元,同比增长11.6%。全区119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有63个进行了分红,分红总额8.5亿元,比上年增加0.1亿元,历年累计股金分红总额63.1亿元。10%留用地项目依然是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柱,村级通过发展“楼宇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农民获得股份红利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
2020年为鼓励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力所能及帮助企业减少疫情影响,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积极响应区政府号召,全年共落实减租村社43个,实际减租6504.6万元,涉及企业和经营户2017家。
二、农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
我区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分“股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保“本金”,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收“租金”,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赚“薪金”,落实低收入农户政策发“救助金”等多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20年实现全区农民人均收入46180元,比上年增加2643元,同比增长6.1%,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继续缩小为1.49:1。我区农民人均收入由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报酬收入和村级集体再分配收入三部分组成,对农民人均收入增收的贡献率分别为43.9%、38.0%和18.1%。
三、农业经济收入基本持平
我区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着力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自2017年土地全域流转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建成三墩五生农业,双浦蓝城农业、百盛农业、人文园林等多个农业产业园,成效明显。2020年实现农业经济收入9.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种植业生产增幅明显,全区种植业收入约5.0亿元,同比增长8.0%;渔业收入继续增加,实现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3.1%;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休闲农业持续攀升多年后首次回落,全区休闲农业收入3.7亿元,比上年减少4290万元,同比下降10.4%。
四、村级财务赤字金额减少
2020年全区尚有43个村社出现年度财务收支赤字,其中包括行政村26个和撤村建居社区17个,分布在三墩镇7个、双浦镇25个、蒋村街道1个、留下街道1个和转塘街道9个。总赤字村数比上年增加3个;总赤字金额4766.1万元,比上年减少2374.3万元,同比下降33.3%。赤字村数量增加主要是因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心工作误工开支、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运行维护、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等支出逐年递增、而部分村集体增收渠道较少、收入增长缓慢。
五、“消薄摘帽”四个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
分管和联系农村工作的4位区领导带队,深入8个可分配收入未达到100万元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摸底、实地踏勘、了解详情、问诊把脉。2020年全区村级集体可分配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有4个,比上年减少4个。区政府制定出台《西湖区消除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一村一策”方案》,力争2021年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